家乡端午节的作文

2021-05-24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端午节的作文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端午节的作文 篇1

  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立的节日。我家乡的端午节与别处的差不多,却仍有它独具一格的地方。

  我们这儿一年过两个端午,“大端午”和“小端午”。5月初5是小端午,5月15是大端午。每到端午,妈妈就吆喝着吃“糯米缠丝竹叶包”喽!其实就是粽子。粽子粑是用糯米包成的,还讲究包好之后泡上一泡,这样糯米就会滋和一些,蒸出来也就不会生硬。还有些好口的乡亲还会在里面加点腊肉或绿豆。我更喜欢吃用绿豆包的粽子,因为腊肉的吃起来太腻了。

  每到端午节,家里的饭菜也提升了档次。不仅有平日里不常吃到的菜,而且盘数多。我们这儿还有个特别的说法:菜摆八盘是赏给叫花子的,摆十盘是给猪吃的。所以家乡人吃饭从不摆八盘或十盘的菜。我们家还有个很传统的游戏,就是在吃饭的时候,谁拿的第一个粽子里有馅儿,那好运就伴着他。妈妈往往在装粽子的盘里只放一两个有馅儿的。玩这游戏也是讲究方法的,竹叶子泛黄一点儿的就是有腊肉的,这还是在我屡战屡败后外公教给我的方法。端午节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节日。

  家乡的端午节还有一个赛事——赛龙舟。“划呀,划呀,”插艾叶清香缕缕飘四海,赛龙舟号子声声传九州。龙舟在一声声震天动地的号子声中前进,舟子上的选手齐心协力地摇动船桨“一二,一二……”大汗淋漓的样子,真是端午节的又一大风景!

  在端午节期间,我们做儿女的还要去给干爹干妈“打端午”。大多是去集市上称几斤猪肉后提去,干爹干妈总是留干女干儿吃饭,拉拉家常,明事理的还会打发点钱。这个在我的家乡也是很常见的。

  家乡的端午节,朴素又不失活力。

家乡端午节的作文 篇2

  在每一年的农历五月五日是我们家乡的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插艾叶,包粽子。

  临近端午节,人们开始忙着采摘新鲜的芦叶,他们在芦苇丛中边采芦叶边唱歌。清清的河水缓缓地流着,欢快的歌声在河面上荡漾。

  端午节那天,我们一家一大清早就忙开了。先把晒干的芦叶煮透,再把芦叶折成一个漏斗状,舀一大勺洗干净的糯米放进去,中间加入一两颗红枣或一些花生,最后把“漏斗”的口盖住,沿着“漏斗”的边把剩余的芦叶紧紧地缠绕上去,用线一捆,一个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乐呵呵地在旁边帮忙,可芦叶在我手里就像个调皮的精灵,一点儿也不听使唤,不是这头松了就是那里散了。这个时候我就惊叹于阿姨婆婆们心灵手巧的手艺了:她们会包各种各样的粽子,有香包粽子、枕头粽子、小脚粽子……口味五花八门,有香甜的枣粽子、咸鲜的肉粽子、香辣的火腿粽子……田野里,小路上,到处都弥漫着粽子的清香,人们的脸上放射出兴奋的的光芒。他们提着粽子,你送给我,我送给你。把幸福与甜蜜相互传递,把劳动的果实与同伴分享。

  端午节丰富多彩的活动还有好多,动人心弦的赛龙舟,富有创意的画彩蛋,喝驱邪防虫的雄黄酒……人们沉浸在欢乐的节日中。远方的客人,欢迎你们来做客哦!

家乡端午节的作文 篇3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节终于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妈妈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来,洗好粽子叶,准备开始包粽子。

  我从来没包过粽子,于是对妈妈说:“妈妈,我不会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妈妈说:“行,包粽子挺好学的,但刚开始包非常困难,你得耐心点儿。首先,将两片竹叶叠起来,折叠成漏斗形状。注意,卷的时候要尽量地紧,否则煮的时候会漏米。”我跟着妈妈做,把粽子叶叠成一个漏斗。

  “然后放入糯米,但不要放得太满。如果喜欢吃红粽子,可以在里面放一两颗小红枣。”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点水,然后将余下的粽子叶盖在漏斗的大口上,现在粽子变成了一个三角锥形,再用剩下的粽子叶把粽子裹紧。最后用绳子或马兰叶把粽子绑紧。”这一步非常关键,说着简单,做起来难。小小的粽子叶非常“调皮”,就是不听我的话,“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紧时,里头总是有米漏出来,气得我哇哇大叫,最后在妈妈的指导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尽管形状看起来不是非常美观,但是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个了。

  下一步,开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齐地摆在锅里,把锅帘压在粽子上面,再往锅帘上放一盆水。最后把水顺着锅边倒进去,大火煮40分钟,香喷喷的粽子就出锅了。

  到了端午节这天早上,妈妈给我系上了五彩线,还嘱咐我不要随便折断或丢弃,只能够在端午节后第一场雨时才能够扔掉。妈妈还告诉我了五彩线的来历,它象征着五色龙,可以降伏鬼怪,带走一切疾病。我们还在门口插上艾草,挂上纸葫芦,家里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早上忙完这些以后,今天的主角——粽子,终于登场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软又黏,好吃极了。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家乡端午节的作文 篇4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家乡的.人们兴高彩烈地聚在一起,包粽子,赛龙舟。

  上午,家家户户把粽子包好了,每条巷子都飘出了浓浓粽子的香味。

  下午,每年一度的龙舟赛要开始了,海边的堤上挤满了人。龙舟赛分成了红、蓝两队。哨子一吹,两艘龙舟开始进行较量。先是红队遥遥领先,把蓝队甩在后面,蓝队的鼓声变得急促,蓝队不由自主地冲上去。顿时,岸上传来了“加油、加油”的声音,我们的鼓励给龙舟上的选手们增添了信心。他们集中精力一直没有停下来,终于,快到终点了,只见红队冲过了红线。这一刻,人们开始欢呼,鞭炮声响起来了,人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了红队。比赛结束,大家依依不舍得地离开了。回家后,我们吃着香香的粽子,谈论着刚才那激烈的龙舟赛。我和小朋友围在一起,说着,笑着。我真喜欢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端午节的作文 篇5

  “五月五,是端午……”这句民谣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吧!端午节这天华夏很多地方会包粽子、赛龙舟、戴香囊,我的家乡也是如此。

  我曾在书上看到过关于端午节由来的故事:有一位名叫屈原的楚国爱国诗人,由于国家破败,无奈之下投江自杀。屈原自杀的那条江边上的村民就包了粽子,扔到江里,想让鱼儿不吃屈原的尸体……去年端午,我就在外婆家学会了包粽子。

  刚到外婆家时,外婆正在包粽子。粽叶浸在一个装满水的大盆里,糯米浸在一个装满水的小盆里。她要包的是小脚粽,顾名思义,小脚粽形状如三寸金莲,顶儿尖尖,脚跟儿圆圆。她先用手指将粽叶窝出一个凹槽来,裹成一个漏斗状,裹紧一点,把米倒进去,封顶,再取了另外一片粽叶对着雏形一裹,最后用绳子包扎。外婆娴熟的手法,行云流水一般,令我目瞪口呆。

  看见外婆做出了一个粽子,我便也兴致勃勃地想要上前试一试,我学着外婆的样子,窝出一个槽,把糯米倒进去。就在这时,“哗啦”粽叶里的糯米全都撒了出来,下面的口子开了,糯米就顺着这个口子洒了下来。再看外婆,她已经又包好两个了。尽管心急但也不是办法,只得虚心请教。

  外婆手把手地教我,并告诉我:“你捏的太松了,所以才会散。”听到外婆的指导,我不甘示弱,重拾信心,又试了一次。这一次终于如愿以偿,没有再漏了,第二片粽叶也顺利地包了上去。一个小粽子就这么诞生在我的手里,尽管有点小,但它毕竟是粽子嘛。而最后扎线的任务就交给妈妈了。有了之前的经验,包的粽子越来越大,越来越好。外婆和妈妈看见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很快,晚饭时间快到了。外婆端着一大盆粽子,喜滋滋地进了厨房。过了一段时间,厨房里传来一阵“噗噜噜”的声音,我想掀开锅看看,却被外婆拦住了:“还没烧好呢,现在开了锅它烧出来就不好吃了。”我有点扫兴,只得脑补锅中的画面:包住粽子的那本来碧绿的粽叶,现在应该已经成墨绿色的了吧?包扎粽子的原本雪白的毛线,现在也应该变得松散了吧?被粽叶包裹着的糯米,应该变得又软又粘了吧?

  “吃饭了,吃饭了。”又是爸爸来喊吃饭了,我飞也似地冲进厨房,锅边两个大盘子里已经装了冷在那的粽子。粽叶和毛线,都是如我所了料的那样。粽叶里包裹的糯米膨胀,变软变粘,甚至有一些糯米,已经从粽叶缝隙之间迫不及待地钻了出来。厨房里的外婆看到了我,朝我招招手,并把手上一个剥好的“小脚”插上筷子,递到了我手里。我拿起粽子一大口咬下去,一团被粽叶清香环绕着的糯米入到我口中,明明什么东西都没放,却无比的清香甜美。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这是苏轼的一句关于端午的诗句。端午节当中包粽子这个习俗,不就是一种中国古代文化素质的体现吗?

家乡端午节的作文 篇6

  在都市里过端午节,终归没有乡村热闹,只是吃点应节的食物罢了。在我的家乡过端午节,可不光是吃粽子,它还有不少的讲究。端午节也算是个大节日哩。

  在端午节的前几天,人们便结伴到野地里,采撷最好的艾草,回到家编成艾辫子。在节日的头天夜晚,用火点着在院里燃烧,据说它可以驱邪辟妖。是不是真有这么大的法术不得而知。反正在这天夜晚,家家都是青烟缭绕,村子里处处有艾草香。家家户户的门框上,这天也都挂几枝艾草,有的还用红布条拴上,这有什么说法,我从未听大人们讲过,可能也是驱凶化吉吧。

  母亲很重视这个节日,她总是天不亮就起来,用一盆清水泡几枝艾草,让我们起床后用它洗眼睛,说是一年下来就不会得眼病。然后端来两盆粽子,让我们一样样地尝,粽子的馅总有好几种,这两盆也是分为凉热的,谁愿意吃什么样的都行。平日对孩子管教再严的父母,在节日里也要放松些,尽量让孩子们高兴,孩子们也就放开肚子吃。

  端午节做荷包,是故乡的风俗。年轻女人们,找来各色的丝线,在布上绣着花样,然后缝成小巧的荷包。荷包的样子有多种,常见的还是心形的,再有就是八角形的,不管是什么花样的,荷包里边装的都是艾草和各种香料。

  当然,年轻女人们做的荷包,倘若是送给情人的信物,里边更要装上一颗痴情的心。这端午节端午节也蛮浪漫呢。

家乡端午节的作文 篇7

  我的家乡在贵州省安顺市,家乡的民族传统节日有抬汪公、跳花节、四月八、端午节、六月六、牛王节等传统节日。

  在这些节日里,我最喜欢的是家乡的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因为屈原是在这一天跳汨罗江而亡的。我喜欢端午节不仅因为家乡的人们过端午节很热闹,家家户户要洒扫庭院,挂菖蒲、艾条于门前,而且还有“游白病”的习俗。这一习俗就是在端午节这天,人们四处游走,有的登山,有的逛街,把一年可能染上的疾病全部抛掉,让百病远离自己的身体。这是多么有意思的风俗啊!

  在这天,百草都是药,周边乡镇村寨的农民会把从山上采来的各种草药带到城里,供人们逛街时购买。无论城乡,端午节采药购药都成习俗,人们将适合自己与家人需要的草药带回,以治病防病。街道上到处都弥漫着透人心肺的药材清香,久久不散。

  到了晚上,人们把雄黄和蒜泥、白酒等混合,撒在房前屋后,起到驱蚊虫、防毒蛇的作用,还用白天带回的草药放在热水里,让一家老小痛痛快快泡个热水澡。据说用草药洗澡能驱除身体里的病毒呢!

  端午节吃粽子还有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传说呢!据说屈原投江后,他的魂魄告诉人们,人们给投到江里给他的食物都被鱼儿吃掉了,他没有得到。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粽叶把米饭包起来,鱼儿就吃不到了。而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就一直流传到今天。我的家乡的粽子非常有特色,是把糯米、草木灰、板栗、腊肉等原料用荷叶包在一起,形状像枕头,有一股淡淡的草木清香,油而不腻,又好看又好吃。

  小朋友们,端午节快要到了,欢迎到我的家乡来,尝尝独特的粽子吧!

家乡端午节的作文 篇8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对端午节的描绘。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20xx年9月30日,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我非常喜爱家乡的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每家每户门前艾蒲青翠,我们小山村里到处弥漫着节日芬芳。我们小孩子人人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走东家,串西家,不只是为了炫耀自己漂亮的穿着,还是为了“考查”各家准备的中午美食。孩子们总是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好像一只只快活的小鸟。

  这一天,出嫁的姑娘都要带着自己的女婿和孩子回娘家过端午节,他们满篮子装着的是油条,是鸡蛋,更是喜悦。

  做馒头、蒸饱子、包粽子,是我们家乡端午的习俗。我妈妈做馒头、蒸饱子,总是要先将荷叶平铺在蒸笼里,妈妈告诉我,荷叶可心清热败火,有益身心。说实话,用荷叶蒸熟后的馒头,那清香的味儿可真是美极了,不信你闻闻!吃鳝鱼也端午节这天最“高档”的菜肴之一。一大清早,爸爸就开始杀鳝鱼了,你瞧他,先将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鳝鱼“狠心”的敲死,然而“开肠破肚”,一双沾满鳝鱼血的手红鲜鲜的。

  左盼右盼,好容易盼到中午开饭了。忙活了半天的妈妈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宴席,满桌子的鸡鸭鱼肉,满屋的欢声笑语。我抢先拿起酒瓶,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回到娘家的姐姐、姐夫每人满满的倒上一杯酒,我自己也倒上了一杯“可乐”,我高高举起杯子:“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姐夫,祝您端午节快乐!”欢乐的笑声伴随宴席的香味,构成了和谐幸福的家庭欢乐曲。

  不知不觉,夜幕开始降临,一弯新高悬在西边的天空。整个小山村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

【【热门】家乡端午节的作文锦集8篇】相关文章:

1.【热门】家乡的端午节作文锦集10篇

2.【热门】家乡的端午节作文锦集九篇

3.【热门】家乡端午节的作文锦集9篇

4.【热门】家乡的端午节作文锦集5篇

5.【热门】家乡端午节的作文锦集5篇

6.【热门】家乡端午节的作文锦集八篇

7.【热门】家乡端午节的作文锦集10篇

8.【热门】家乡的端午节作文锦集八篇

9.【热门】家乡的端午节作文锦集五篇

上一篇:我家的端午节的作文 下一篇:端午节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