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2021-12-12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篇,欢迎大家分享。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1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是我们纪念投江自尽的伟大诗人屈原!

  在这天,家家都要包粽子。赛龙舟!你肯定想问为什么吧?我来告诉你。因为为了捞救投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端午节还有一个传说,不过是纪念伍子胥的!伍子胥是个楚国人,他的父亲和兄弟都被楚王所杀,后来伍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帮助吴国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挖掘坟墓用鞭子打楚王,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素材大败,越王勾践希望讲和,夫差允许了。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赐伍子胥宝剑,伍子胥以此死。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居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取下了伍子胥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也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而现在,我们正在吃食饼筒,看龙舟赛,纪念先人。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2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动手包过。直到今天,我才大开了一个眼界,对包粽子有了新的认识。

  我乖乖地坐在姥姥的身旁耳濡目染,简单的包粽子还能难住如天才般的我,我认为我自己能够不学自通。谁知,当我真正去包时,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能包得漂亮而结实的粽子是非常的不容易呀!

  终于开始动手了,我激动的心也燃一烧了。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姥姥的样子也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最底下放了一个又红又大的一颗枣,再用已经浸泡好的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非常得意,比想象中还顺利地完成了一大半。当我再把粽叶盖好,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了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姥姥替一我解了围---弄掉了一些米,我这才舒了一口气。

  哈哈,经过了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简单的步骤---扎棕绳。小菜一碟,看我大显身手。地球人都知道,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了棕绳,先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一圈,我还认为姥姥包的样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张,用棕绳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理由很充分,只要不随便碰到绳子,也是十分结实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一不小心拉了一下绳子,只听见"哗啦"一声,粽叶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落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种各样的粽子在姥姥手中诞生,可我连一只都包不好。有了失败,我小心了许多,也成功地包出了三只。

  粽子熟了,我吃着自己做的可爱的粽子,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和快乐。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3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主要有两种粽子,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晋代,端午食粽子成为全国性风俗,“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这是西晋周处所作《风土记》一书中的明确记载。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称“益智粽”。到了唐代,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唐人姚合“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的诗句,反映了当时食粽之普遍。宋代时,出现了用“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子”。元代的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了菰叶的季节局限。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核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今天流行的“火腿粽子”则出现在清代乾隆年间。 .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孩子们拿了艾叶,戴上菖蒲,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则有害 ,必须慎用。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4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家乡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家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家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由于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时,色彩十分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十分香。这时候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家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够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5

  5月2日,我和约了小朋友一起去绿博园,听说那儿有喜羊羊的活动。一到绿博园,就看见了大型的充气玩具,爬上去玩了,玩完后,向前走,了羊羊运动会。先玩射击。射击的规则是:每人5支飞镖,射向靶子,射到1-4环,可得喜羊羊的贴纸一张,5-10环,可得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200字《五千年》《炎黄传说》、《烽火戏诸候》等故事。我喜欢的一篇是《秦始皇六国》,从中我觉得出世了。当我《刘邦斩白蛇起义》时,我又觉得在秦朝出世。当我读到《霸五乌江自刎》时,我又觉得刘邦也太坏了,项羽真是有勇无谋,不过挺为项羽感到可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中的,又称重午节、端阳节。是纪念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不过,也有人说,端午节是龙节,是五千年以前,南方民族纪念龙神的日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中的,又称重午节、端阳节。

  是纪念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不过,也有人说,端午节是龙节,是五千年以前,南方民族纪念龙神的日子。

  听说端午节的习俗都与"五"数字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着五色红心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儿或是足踝上称为"长寿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薄、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色的粽子、雄黄酒。在南方北方,天还要在儿童[来源]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相传龙舟竞渡是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让鱼蛟虾蟹吃饱了,咬食屈原的遗体。

  打扫房屋、用端午这天正午的阳光晒蒜头、晒艾叶草恐怕是苏北一带众所周知的习俗啦。

  嗨,端午节的习俗说也说不尽,这首儿歌对它做了总结:"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6

  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但是,你们知道端午节除了包粽子、赛龙舟,还有哪些民间习俗吗?

  让我来告诉你吧。其实除了包粽子、赛龙舟,端午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习俗:做香袋。除此之外,关于香袋还有一个传说:古时候,夜晚经常闹鬼,吓得人们不得了,后来,一位神仙知道了,就化成人对当地的村民说:“我这里有一个香囊,你们按他的样子照着做给每个村民一个,就不用怕鬼了。”后来那个地方就没有出现过鬼。你明白了吗?

【【精选】端午节的习俗作文汇编六篇】相关文章:

1.【精选】端午节习俗作文汇编10篇

2.关于端午节的习俗作文(汇编7篇)

3.关于端午节的习俗作文(汇编5篇)

4.关于端午节的习俗作文精选7篇

5.关于端午节的习俗作文(精选7篇)

6.【精选】端午节的习俗作文十篇

7.【精华】端午节的习俗作文汇编九篇

8.有关端午节的习俗作文汇编9篇

9.关于端午节的习俗作文汇编九篇

端午节的快乐作文 端午节我喜欢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