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2021-12-09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风俗作文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1

  端午节前的十来天,母亲便开始念叨筹划过节的相关内容了。因为当时的家庭景况是比较窘迫的,所谓初二、十六打牙祭,便已经是比较过得去的人家才有的生活了。但是,为了在过节那天,使我兄妹俩不至于眼馋别人,母亲便想方设法也要将节日过得象模象样的才行。到了端午节头一天晚上,便叮嘱我们早点睡,第二天好早点起来去看“龙舟”,而母亲则要将过节的食用品细细的地默想一遍,然后把各式各样的材料备齐。还把父亲刚从竹树上摘下的青翠的竹叶一遍一遍地刷洗干净,然后放在通风处让它们自动风干。之后便是把糯米浸泡起来,一直把糯米浸得酥软酥软的,才会心安理地休息下来。

  我们总是在激动和兴奋中、在母亲的一再督促下才安然入睡的。第二天一打早,便随着母亲起床了。匆匆地洗把脸,搬了小竹凳坐在门口悠闲自在地看母亲包粽子。包粽子,放在一个很大的家伙里,一个小盆子里放着馅,一个盆子放着浸泡过的糯米,还有棕子叶等。只母亲拿起粽子叶,那叶子在她手里是那么的驯服,她轻轻一折,便折出了个漂亮的漏斗状来。母亲包的粽子极饱满,并且是有棱有角的。四个漂亮的角儿像是整装待发的卫士,一个个雄赳赳的。我学了几次,虽然是终于也有了棱角,却总不能叫人满意。因为我的粽子包来包去都只有三个角儿,而且同母亲的摆在一起便显得寒酸极了。我总是很纳闷,母亲那双粗糙得如干树枝的大手怎可能做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呢?

  粽子包完之后,母亲把包好的粽子放到大铁锅里煮,因为粽子太多了,父亲编织一条稻草辫子,盘在锅沿上就能煮好多粽子,父亲在煮粽子的汤里,倒进稻草烧的灰汤,煮出来的粽子颜色好看,黄黄的,乡下人都有这个习惯。刚刚煮好了的粽子有一股诱人的竹叶香。打开粽叶,黑酱油甜滋滋的味道便首先钻进了鼻子里。然后是糯米和花生淡淡的香味。轻轻地咬上一口,嚼一嚼,各种材料所混合在一起而造就的特有的香味和口感,叫人满足得有种飘飘欲仙之感。

  端午节那天,父母亲起个大早,除包粽子之外,还为我们张罗端午节的盛餐。当母亲准备好一切,就招呼我们吃粽子,过一个快乐祥和的端午节。

  如今,在城市里,每天都可以过端午节,每天都有粽子吃,而粽子的内容也丰富了。有的还打出文化牌子,但我觉得这些粽子比不上母亲那些粗糙,吃母亲的粽子吃的是一种亲情。虽然,母亲的身体日渐佝偻,包粽子的动作更慢了,但我还是喜欢母亲包的粽子,吃上一辈子。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2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佳节之一,相传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这一天有着许多的风俗习惯。

  悬菖蒲艾叶。这天一清早,奶奶就将乡下带来的菖蒲艾叶挂到了门上。我很好奇,就问奶奶,奶奶告诉我,这是为了驱瘴,艾叶有药用功能,驱蚊子、苍蝇,净化空气。原来,端午节还有这些风俗呀!这下我知道了。

  吃粽子和黄鱼。到了中午,桌上突然多了几样在平时很少看见的东西——粽子、黄鱼。我很奇怪地问奶奶:“今天又不是过年怎么吃粽子了呀?”奶奶笑着说,“因为今天是端午节呀,所以要吃粽子和黄鱼。据说这天人们把粽子裹成尖角形投入江中,尖角形能吓跑鱼虾,里面的米能喂饱鱼虾,它们就不会去吃屈原的尸体,这是人们对屈原的敬爱。”现在我才知道吃粽子还有这讲究。

  赛龙舟、挂香囊。晚上看电视我还知道端午也有赛龙舟、挂香囊的风俗,坐在一边的妈妈告诉我:“相传当年屈原跳江以后,人们舍不得屈原,纷纷驾船竟相赶去救屈原,一会儿工夫就看不见了,后来,人们就用这种方式来纪念屈原。另外,人们还用五色的线缠绕香囊,有驱邪、保平安的美好愿望。”

  啊!端午节的风俗可真丰富呀,听说,端午节的风俗已由湖北省为代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我真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3

  端午节更是老太太们展示手艺广播爱心的时候。要给小孩们子,缠菱角,缝香囊,捻五色线。

  就说那菱角吧,那是小孩子怎么玩也玩不够的精美玩具。看上去颜色鲜艳,花花绿绿的,闻一闻有淡淡的药香,小孩子们爱不释手也就再说难免了。首先用硬纸折成菱形,可大可小,里面裹上香草等药物,再用五彩的线紧紧的缠起来,各种颜色相互搭配,整齐而不单调,形成美观大方的线条图案。这是尽显个性特色和智慧的图案,每个人的都不尽想同,而且每个小菱角也可能不尽相同。大的、小的,单个的、组合的。然后用五颜六色的线做成线穗,缀在下面,其中一根穿到上面来,可以用手提着,也可以挂起来。象一盏灯一样,还不时溢出一阵的淡淡的草药香味。做的小的成串挂在中间的角上,那可真成了一件玲珑精巧的工艺品。有不少巧手还专门做好了拿到集市上去卖。很抢手的!简单的造型,朴素的风格,却完美的体现了乡村古朴的民间艺术。

  还有香囊,也是孩子们的爱物。人们搜集了各色各样的花布,新的、旧的,零零碎碎的,颜色越多越好。用针密地缝起来,各色花布配以各种形状,再组成不同的图案,花样之多真叫人目不暇接。最常见的有心形的,也有新月形的、古钱币形状的。在里面放些香料。至于香囊下面是些什么,花样就不一而足了。多是把干了的蒜苔剪了适当的长度,一节一节的穿起来,穿成好几串在香囊的下面底面在用些花布做成些穗子,这些花布多是窄窄的,颜色都很鲜。更有人用各色的细绸做穗。小孩子们把这些挂在脖子上,或是系在扣子上,恰如一挂小小的香帘。这是孩子们骄傲的资本,小孩子们如果聚在一起,都会拿出自己的香囊,比比谁的更美,谁的更香。所以有的很早就开始为缝制香囊做准备了,用什么布,用这么线,做成什么形状,煞费了一番脑筋。缝香囊的时候,老人们是那样的认真,神情是那样的专注,把古老的传说,把慈祥的爱意,美好的愿望,善良的期待,把淳朴的心愿一并缝入,让这小小的香囊成为一件吉祥物,盼着晚辈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社会的栋梁。

  再说说五色线。用红、黄、蓝、白、黑或是其它五种颜色的线捻成一股,这就要看老太太们的手上功夫了。手指不断的轻轻的`捻动着,五根线便在手中变魔术一样合拢成五色均匀的一股了。这活看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如是没有一定的功夫,捻起来可就没有那么便当了,不是捻不成股,就是捻出来不均匀。或是太松,易散,或是太紧显得不够流畅。捻成的五色线如一条有着美丽花纹的五彩龙,系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脚脖子上,用来避邪。以求儿童能够健康成长,不被病魔所缠。农历五月已经是夏天了,五色线便要戴到天阴下雨时,等到雷声响过,就取下来扔在水沟里。老人们说,那五色线会在雷雨之中变成龙。可怜天下父母心,五色线当然不会变成龙,但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是永远不会变的。

  门头艾、雄黄酒、菱角、香囊、五色线。这些伴我一天天长大的朴素的乡间民俗,充满着和谐、温馨、关爱,和期望,如同人们对新一辈的那淳朴的心愿,一辈又一辈流传着。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4

  端午节的由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袍戴帽,赤双足。捉住小鬼, 挖悼其眼睛, 一只吞下,明皇喝问, 大鬼奏日, 臣姓钟馗, 即武举不第, 愿为陛下除妖魔, 皇醒后, 疟疾愈, 于是令画工吴道子。 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图像, 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以艾叶悬于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榻, 有驱魔法鬼之神效。 在端阳节,*家家都以菖蒲、 艾叶、 榴花、 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 食菖蒲可以成仙,可以长生, 汉武帝欲求长主之术,曾吃菖蒲两年。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 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赶迫拯救, 是为尤舟竞渡之起源, 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 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 盛行于吴,越、楚。

  据近代著名的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说:“端午节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妃的节日, 而赛龙舟便是祭仪中半宗教。半娱乐性节目。”

  四五千年前, 居住在原始图腾社会的水乡部落的人民,受到蛇虫、 疾病的侵害和水患威胁,为了抵御这些天灾, 他们尊奉想象中的具有威力的龙*作为自己的祖先兼保护神(即图腾), 并把船建造成龙形、 画上龙纹,每年端午举行竞渡。以表示对龙的尊敬,也说明自己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 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雄黄本属矿物, 含有三硫化砷成分,与酒混合。即成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 并洒墙壁问, 以法诸毒。流传民间之《白

  蛇传》故事,即是以雄黄酒解蛇虺诸毒,而现白蛇原形。此种习佰,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为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 穿新衣, 在中午一时左右, 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 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藏有朱砂。 雄黄。香药, 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 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5

  端午节有许多的风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风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见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棵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风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风俗把古老又悠久的风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6

  我们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端午节是我们中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着不少的传说,最著名的的就是为了纪念我们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是我们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民“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我们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过端午节,我们中国各地有非常多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我们中国中部的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钟馗与一个离奇传闻有关,相传我们中国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称钟馗,醒后令画家吴道子描成画像,相貌凶残丑陋,以为打鬼、驱邪、除祟之用。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据说我们中国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7

  “五月五,是端午……”这句民谣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吧!端午节这天华夏很多地方会包粽子、赛龙舟、戴香囊,我的家乡也是如此。

  我曾在书上看到过关于端午节由来的故事:有一位名叫屈原的楚国爱国诗人,由于国家破败,无奈之下投江自杀。屈原自杀的那条江边上的村民就包了粽子,扔到江里,想让鱼儿不吃屈原的尸体……去年端午,我就在外婆家学会了包粽子。

  刚到外婆家时,外婆正在包粽子。粽叶浸在一个装满水的大盆里,糯米浸在一个装满水的小盆里。她要包的是小脚粽,顾名思义,小脚粽形状如三寸金莲,顶儿尖尖,脚跟儿圆圆。她先用手指将粽叶窝出一个凹槽来,裹成一个漏斗状,裹紧一点,把米倒进去,封顶,再取了另外一片粽叶对着雏形一裹,最后用绳子包扎。外婆娴熟的手法,行云流水一般,令我目瞪口呆。

  看见外婆做出了一个粽子,我便也兴致勃勃地想要上前试一试,我学着外婆的样子,窝出一个槽,把糯米倒进去。就在这时,“哗啦”粽叶里的糯米全都撒了出来,下面的口子开了,糯米就顺着这个口子洒了下来。再看外婆,她已经又包好两个了。尽管心急但也不是办法,只得虚心请教。

  外婆手把手地教我,并告诉我:“你捏的太松了,所以才会散。”听到外婆的指导,我不甘示弱,重拾信心,又试了一次。这一次终于如愿以偿,没有再漏了,第二片粽叶也顺利地包了上去。一个小粽子就这么诞生在我的手里,尽管有点小,但它毕竟是粽子嘛。而最后扎线的任务就交给妈妈了。有了之前的经验,包的粽子越来越大,越来越好。外婆和妈妈看见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很快,晚饭时间快到了。外婆端着一大盆粽子,喜滋滋地进了厨房。过了一段时间,厨房里传来一阵“噗噜噜”的声音,我想掀开锅看看,却被外婆拦住了:“还没烧好呢,现在开了锅它烧出来就不好吃了。”我有点扫兴,只得脑补锅中的画面:包住粽子的那本来碧绿的粽叶,现在应该已经成墨绿色的了吧?包扎粽子的原本雪白的毛线,现在也应该变得松散了吧?被粽叶包裹着的糯米,应该变得又软又粘了吧?

  “吃饭了,吃饭了。”又是爸爸来喊吃饭了,我飞也似地冲进厨房,锅边两个大盘子里已经装了冷在那的粽子。粽叶和毛线,都是如我所了料的那样。粽叶里包裹的糯米膨胀,变软变粘,甚至有一些糯米,已经从粽叶缝隙之间迫不及待地钻了出来。厨房里的外婆看到了我,朝我招招手,并把手上一个剥好的“小脚”插上筷子,递到了我手里。我拿起粽子一大口咬下去,一团被粽叶清香环绕着的糯米入到我口中,明明什么东西都没放,却无比的清香甜美。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这是苏轼的一句关于端午的诗句。端午节当中包粽子这个习俗,不就是一种中国古代文化素质的体现吗?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8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时节要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时节要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时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是用棉制品与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时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的时候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9

  在家乡的端午节中,有很多风俗,在离开家乡的这些年里,不经意的深深回忆起来,总觉得有种尘封的感觉!掐指一算,有近10年没有过个正宗的家乡的端午节了!

  在家乡,端午节的前个晚上,各家都要备一盆水,水里面泡上艾叶,然后放在外面,在端午节的早上,全家洗脸的水,都要从这一盆水里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节省着用了,免得有人没的水洗脸。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将小孩子叫起来,到外面的池塘,河里,或者湖边去洗澡,据说这样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气,而且还有避邪的作用,为什么各家要用这样的水洗脸?小孩子要到外面去洗澡呢?据说,在端午节的前晚,月宫里的嫦娥,会让捣了一年药的玉兔,将药撒向人间,让人们洗去疾病和苦难,而且还有避邪的作用!这里面还要插上一个小插曲就是,在月宫上面,我们总是可以看到有一棵桂花树,树下有个貌似人形的玉兔总是跪着作捣药的动作,所以在小时候,晚上闹人了,老人们总会哄小孩子说,走走走,到外面看玉兔捣药去,小孩子们总是记得,月宫里的玉兔捣了一年的药,终于在5、4日的晚上悄悄的撒向了人间,所以,小孩子们在5、5的早上,总是争着去外面洗澡,觉得用玉兔撒了药的水来洗澡是件神圣的事情,而没有去外面洗澡的,只有用放在屋外面的水来洗一下脸了!当然,去外面洗澡的孩子,要身体好才行,以免感冒,因为在记忆里,5、5那天的早上,还是很冷的,也听在外面洗了澡的哥哥回来说,洗完,好冷。所以,我和弟弟只有在家用艾叶泡过的水洗脸,那样的水,泡了一夜艾叶后,颜色会变的绿绿的,还伴着一股艾叶特有的香味!用这样的水洗完了脸,心里总是有种安全感,在想:在这一年里,我又是健康的了!

  其次,在5、5日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鸡蛋和刚刨下来的新鲜的蒜!鸡蛋和蒜在锅里煮时,水里面也要放上艾叶!经过放了艾叶的水一煮,鸡蛋和蒜都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煞是好看!更是有一股艾叶特有的味道!艾叶同时也是一味中药,具体治什么病,偶就不知道了!在吃早饭时,这些鸡蛋、蒜和粽子,都要摆上饭桌了,同时在饭桌上,还要摆一样,那就是酒壶,而酒壶里面的酒,和以往喝的酒要有一点不同了。有什么不同呢?那就是在酒里面,加了一味雄黄!酒也被泡成了雄黄的颜色,喝了这样的雄黄酒,也是为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还要将喝盛的雄黄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面,所以,吃过饭出去玩耍时,可以看到到处都是耳朵被抹了雄黄的小孩子,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特色吧!如果细看的话,还会发现这些小孩子的身上,都会戴了一个香囊,手、脚、脖子、手指头都会缠了五色线的,这样的香囊里面装的香料同样也是艾叶。五色线,顾名思义,就是用五种颜色的绣花线拈成的,这样的说法是为了避免蛇虫来咬,因为蛇的颜色就象五色线。戴几天后,将它取下来扔掉,就会变成了蛇,如果戴了几天还不扔掉,会变成了蛇来咬人的!

  在端午节这天早上,各家还要将艾叶插在门的两天,有点象清明节时插柳枝一样,这样的说法也是为了驱病避邪。走在村子里,袅绕的炊烟中,伴着缕缕的艾叶的清香,和着露珠的清新气息,给这样一个早晨增添了浓浓的特有的节日气氛。

  许多年过去了,每当这天,总是能隔着时空闻到记忆里远远的家乡,在这天早晨漂来的浓浓的艾香!也总是在这天的早上,想起那盆绿绿的艾叶水小心翼翼的神圣的轻拂在脸上的丝丝凉意,也总是在这天早上,想起那胸前佩戴着的秀美的各种各样的香囊!也总是在这天早上,想起耳朵上引以骄傲的红红的雄黄酒香,也总是在这天早上,想起吃着飘有艾香的鸡蛋直到将肚皮撑的鼓鼓的还要在兜里揣一个去上学!也总是在这一天,想起妈妈编的美丽的五色线与小朋友们比谁的漂亮时彼此羡慕的眼光!也总是在这一天,深深的,想起我的家门,想起我的父母!想起在家的幸福时光!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10

  每年的端午时节我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悬艾叶、我最喜欢看赛龙舟的比赛了,这比赛并不是为了争谁第一水第二,是为了在观众面前展示他们娴熟的技能与美好的姿态。

  我先来说说粽子吧。粽子是用墨绿色的芦叶包裹着糯米跟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镶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粽子的的味道美极了,芦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

  粽子还有个悠久的故事。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君王不采纳。后来君王沦丧,他满怀忧愤跳江自尽。人民还念他,崇敬他。两千多年来,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当做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是的,每逢端午节,人们怎么会忘记伟大的诗人屈原呢?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跟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关于端午节的风俗作文汇编10篇】相关文章:

1.关于端午节风俗的作文汇编9篇

2.关于端午节的风俗作文汇编7篇

3.关于端午节风俗作文汇编五篇

4.端午节风俗的作文汇编五篇

5.端午节的风俗的作文

6.关于端午节风俗的作文合集9篇

7.关于端午节风俗的作文合集6篇

8.关于端午节风俗的作文合集7篇

9.关于端午节的风俗作文合集八篇

端午节由来作文 端午节吃粽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