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2021-11-29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的风俗作文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1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一种“中山芦兜棕:。圆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鲜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

  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颦鼓动时雷凌凌,兽头凌处雪微微,冲破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这是唐朝卢肇写的《竞渡诗》。十分突出了龙舟赛的宏观场面。然而,在我的家乡广州也有在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俗称“扒龙船”。在端午节这一天村里都会组织一次小型的“扒龙船”比赛。家家户户身强力壮的男人都要参加,女的靠一边,只有观看的份儿。五六条窄窄的,瘦长的舟子,前头是一个大大的龙头,十多个人坐在一起,奋力地划桨前进,力争第一个到达终点。尽管下着针儿般的雨点儿,船上的人淋得遍体湿透,分不清是汗还是雨,但是这点是不要紧的。再这关键时刻,赢了比赛才重要。划完龙船的男人会在中午的时候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内吃一顿丰盛的“龙船饭,然而我们村里的女人也是没份参加的,所以,到底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楚,因为,我是女孩子。

  村里的“扒龙船”太小儿科啦!对我来说一点也不过瘾。要看还是电视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龙舟赛;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条“传统龙”参加角逐。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肌肉鼓鼓的大汉。中间是鼓手,前头的人呐喊助威,声势震天,霸气。威风,震撼。细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儿尽显勇敢,坚强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2

  在家乡,端午节的前几天,妇女们便成群结队的去采箬叶,采回来的箬叶洗净后,平整地铺在竹篾上,待晒干后,整整齐齐的收起,用细白线将其捆成一叠叠,一部分自己家用来包粽子,另一部分则拿到集市上去卖,补贴家用;端午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包粽子,淘糯米,备馅料,各家都有自家独特的馅,有火腿,有红豆,有红糖,有花生,琳琅满目。包粽子一般都是妇女来包,因为妇女心灵手巧,包出来的粽子也就精巧,小孩子好奇,总喜欢来凑个热闹,插上一手,不过常常因为笨手笨脚,被妇女嬉笑着驱赶开,孩子们又嘻嘻哈哈地去打闹。端午节这一天,一些家庭会在家门前,挂上艾草,祈求平安,但最重要的还是吃粽子,前一天包好的粽子被连成一串放入沸水滚滚的锅中,小孩子嗅着香味而来,揭开锅盖,向里边望,大人此时就走过来,把小孩子拉到身边坐下,让他们慢慢等,小孩子总待不住,迫不及待地去看。

  在城市,吃粽子依旧是最重要的事情,对于一些家庭包粽子却不属于其中。城里人直接到超市买包好的粽子,只用煮就可以完事。吃粽子也只是解一下馋,应付一下高高兴兴过节的小孩子。但煮的过程依旧让人期待,嗅着香味,坐在电脑前垂涎三尺,眼珠盯着屏幕,心却早已飞到锅中去了。

  一片粽叶,宽大墨绿,味道清幽,在外婆手中被卷成圆锥形,圆锥形的尖底不能漏,再盛入已经与火腿拌匀的糯米,一片墨绿的粽叶包住红白馅料,封好圆锥形的底,最后用棕榈叶一圈又一圈扎紧。一个有四个小角的尖头粽子就包好了。一片片粽叶在外婆手中翻飞,糯米馅争先恐后地跳人叶中,棕榈叶飞快奔跑着,外婆如变戏法般变出一个又一个的粽子。我把五个粽子划为一家,连成一串,放入沸水翻腾的锅中。然后坐在旁边,听着水的咕嘟声,嗅着粽叶的扑鼻清香,闭上眼睛,唾津潜溢,飞流直下三千尺。

  我最喜爱的粽子馅还是纯糯米。用剪刀剪去棕榈叶,剥开粽叶,香气四溢,忍不住大大地咬一口,咬的那一刻,感受到的是糯米的爽滑和弹牙。要是再沾上蜂蜜就更完美了,满口香甜。

  端午节,粽子情结。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3

  端午节,在我的家乡是没有什么很特别的风俗的,也是那几样,吃粽子,插艾草,和家里人坐在一起吃吃饭罢了。唯一一个让我觉得有些特别的是,在端午节那天每个孩子手上都要带上五色的绳子——五色缕。

  五色缕,说的通俗些,就是用五种色彩明艳的丝线编成的绳子。在端午那天系在手腕上,有着避免灾祸的意思。这都是老一辈然传下来的,深究也不知到底是从那一辈传下来的了,仿佛是自盘古开天辟地时就有了的。

  而且这五色缕还有一个讲究,就是摘下的时候一定要在雨天,还一定要在有活水的地方。那时的我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也就不甚在意。

  直到有一次,那绳子的质量实在是太差,花花绿绿的颜色都印在了手腕上,就像一个会活动的调色盘;洗来洗去的让我就的分外的烦,干脆就找了个没人的时候,解了下来,扔在了垃圾箱里。

  就在我以为平安无事,可以解除警报的时候,它败露了——我的外婆发现了。她将我拉到客厅里狠狠教训了一顿,那神态仿佛是我犯下了什么十恶不赦、不可饶恕的罪过。瞬间,一种“都是我的错”的`感觉油然而生。最后,外婆又编了一条五色缕小心翼翼的给我戴在了手腕上。并一再嘱咐,一定要等到下雨天再解下来,平时是万万不能解下的!

  后来我才知道,在下雨天将五色缕在下雨天解下扔到活水河里,有带一身的病痛和灾难带走的含义。绳子顺流而下,灾难也会随波而逝,在今后的一年里就会过的幸福安康。

  现在,我和外婆不住在一起了,每逢端午节时,妈妈也会挑五条颜色鲜亮的绳子编成五色缕,只是她早已不记得当年的编法,只是随便撮一撮,应应景,在过节时讨个好兆头罢了。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4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我的家乡在河南南阳,家乡有独特的端午习俗,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包、喝雄黄酒,还有热闹的龙舟比赛。

  每到端午节,最有意思的是包粽子。妈妈会提前准备好粽叶和材料,我们自己动手包粽子,包粽子也不容易,看着妈妈熟练地包着粽子,我也想动手包一个,我拿了一个粽叶,放点米和红枣,拿着绳子绑呀绑,费了好大劲才包好一个,虽然没妈妈包的好看,但这是我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还是很高兴。

  每到端午节的早上,我会早早的起床,用妈妈提前准备的水洗洗脸,据说这水头天晚上已被嫦娥下了药,洗过脸后一年都不会得病。

  餐桌上早已摆满了热气腾腾的粽子、鸡蛋、鸭蛋、大蒜等,我赶紧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这就是家乡的端午节,给我带来了许多喜悦和欢乐,我爱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5

  端午节为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午日节,浴兰节等。

  端午节在五月初五这天,众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相关,例如:在这一天,用红、黄、蓝、黑、白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手腕或足踝上,叫作长命缕。每家还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在南方,端午节还要吃“五黄”黄鱼、黄瓜、鸭蛋黄、黄豆粽子和雄黄酒。

  吃棕子、赛龙舟也是端午的重要习俗之一。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眼看祖国被侵略,便跳入汩罗江身亡,百姓们拿出饭团,投入江中,说让鱼虾蛟蟹吃饱了,不去吃屈原的尸体。慢慢的,饭团发展成了今天的粽子。如今,每年的五月初五都会有吃粽子的习俗来记念屈原。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6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家乡的粽子跟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家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家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跟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跟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一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因为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时,色彩很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像一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家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7

  端午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节日,粽子、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的特色。

  小时候过端午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非常苦,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泡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3、4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非常高兴。

  回忆儿时过节是快乐的,节日的气氛也比现在浓。

  端午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非常多!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8

  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着不少的传说,最著名的的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和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过端午节,中国各地有很多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中国中部的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钟馗和一个离奇传闻有关,相传中国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称钟馗,醒后令画家吴道子描成画像,相貌凶残丑陋,以为打鬼、驱邪、除祟之用。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据说中国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9

  端午节就快到了,我来到祖母家。祖父祖母都忙开了,整天忙里忙外,也不知道他们累不累。

  祖父在收集五端,五端是哪几样东西呢?它们是:艾草、菖蒲、龙船花、石榴花、蒜花。祖父不到一天就采购到了。啊,让我找十天半个月也找不到,也不是我笨,其实就由于我没有见过,因此才不知道嘛,自然找不到哦。祖父说要休息一下。祖母也出去了,回来的时候,带回了粽叶、肉、蚕豆、糯米。我猜祖母是包我的最爱——肉棕子。我神不知鬼不觉,突然蹦了出来,把祖母吓了一跳。祖母把肉放进酱油里,然后又把蚕豆弄成了豆瓣儿。祖母终于开始包粽子了,太有趣了,我目不转睛地观察着。粽子包好了,祖母把粽子放进锅里,不一会儿就好了,我吃了好几个粽子,令我回味无穷。我还要吃,祖母不许我吃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出去了。出去的时候。无意发现祖父在插五端,我说:“祖父,你插这个叫无端的东西,要干什么呀?”祖父说:“不干什么,听说这个能避鬼神呢?”父亲笑了起来:“你别乱说话了,不要让她笑掉大门牙。”“祖父,原来你是骗我的,我不理你了。”我无话可说。“谁说的,这是我祖父的祖父的祖父传下来的。”祖父生气了。父亲把我拉进房间里,说:“你别和祖父吵了,其实那就是驱赶小虫用的啦!”我好像有那么一点没变了,慢吞吞地说:“哦!”

  第二天早晨祖母给我戴五色线,我说:“难看死了,像什么东西呀?”祖母说:“别乱说,这是长命缕,能保你长命百岁的。”我哑口无言。快到学校了,我偷偷把它放进衣袖里,到班级了,我看见大家都戴着五色线,于是把它拉了出来,看看谁的美。

  原来端午节有这么多的风俗,我才知道呢。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10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母亲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姥爷、姥姥插茱萸。只见姥爷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姥爷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姥爷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故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因此,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精华】端午节的风俗作文汇总10篇】相关文章:

1.【精华】端午节的风俗作文汇总五篇

2.【精华】端午节的风俗作文合集八篇

3.【精华】端午节风俗的作文300字6篇

4.【精华】端午节的风俗作文300字8篇

5.【精华】端午节的风俗作文锦集6篇

6.【精华】端午节的风俗作文300字5篇

7.【精华】端午节风俗的作文300字四篇

8.【精华】端午节风俗的作文400字四篇

9.【精华】端午节风俗的作文300字八篇

上一篇:端午节日记作文 下一篇:端午节快乐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