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习俗作文

2021-09-08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习俗作文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1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4、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5、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2

  居住在云贵高原南部的苗岭山脉以南的水族有一个长达49天的节日,那就是端节。

  端节是水族最盛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水语称“借端”、“过端”。依据水族典籍水书、水历的规定,端节在水族的历法年底、岁首的谷熟时节举行,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报告团种的年终岁首阶段。因此,端节是辞旧迎新、庆贺年收、祭祀祖先和预祝来年幸福的盛大节日,同时也是一个团聚的美好节日。节气正对应农历的八月至十月。

  水族的端节还有一段传说:在很古的时候,水族人民背着铜鼓等用品去逃荒,可是在广东和广西安定都不合心,而正在大伙儿发愁时,天上飞来一群诺仙术(一种鸟名,估计是凤凰),像一“群”救命草,解救了逃难的人们。大家一致认为诺仙术是来带路的,就跟着走,在一个岔河口,诺仙术消失了,这给人们出了个难题,可又给予了提示,大家看见一条巨龙,大家像有一双猫的眼睛,立刻选择了方向——朝左边的河谷往上搬。之后来到三洞一带,对这一带的环境十分满意,就在这里安家了,并和大家约定:三年后的水历年底来团聚。

  三年后,大家来团聚,突然来了一群人马,他们想让水族人民离开,而水族人民为了保住土地,和他们打了起来,两方各有死伤,之后那群人马离开了,于是人们把死去的战士安葬,并祭祀,希望往日又幸福的日子,水族人民真像一个团子,永远不分离,哪怕是已经离去的战士,也会祭祀,让那些战士也体会到人民的热情。这正是端节的传说。

  在端节这段日子里,主要活动是祭祀和赛马。节日期间,铜鼓声此起彼伏,悠扬的歌声和芦笙调从早到晚回荡在翠竹掩映的竹楼里,水乡山寨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节日里的水族同胞载歌载舞,相聚狂欢。向客人展示了庄严肃立的祭祖活动、古老神秘的水书、巧夺天工的马尾绣,以及舞火龙、耍水龙、抢鸭子、赛马等民间表演。

  这个团聚的节日,多么快乐的'节日,是多么美好,如果我在水族,应该也会如此快乐吧!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3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哪一天我们全家正赶往石燕湖进行一日旅游,正好赶上了举办的如火如荼的端午节划龙舟活动。

  当得知此消息时,我嘴中正满满含着一团粽子,软软黏黏,口感糯滑,说到粽子,我最喜欢的则是腊肉馅。不香,却有种特别嚼劲的糯米,加上带点咸味的、干干的腊肉,简直就是人间美味。

  妈妈就这么将迷迷糊糊的我带上了龙舟。知道随着拥挤的人群一起来到岸边时,我才看见那艘小小的木船,船头船尾分别被漆上大红与点点的深绿,大红作鱼鳞,深绿做龙睛。船很狭窄,被木板分成了许多行,一行两列。我与妈妈一起坐在了第四列,属于比较靠前的位置。

  我们上了龙舟,手拿一柄底端扁平的木桨,只需龙头处的人两手鼓槌一响,就会努力地划起舟来。果然不过多久,鼓声就响了起来。湖中没有什么其他的小船,寂静的气氛反而衬托出鼓声的奔放。我虽从前并未划过什么船,但看大家都划得十分起劲,也就现学现卖起来。我将桨的底端伸进水中,奋力向后划去。一个人的力量虽小,但如果将大家的力量合起来,就由小变大了。果然,在船上二十余人的努力下,龙舟飞快地向前前进着,

  ——从船尾处延伸出的水纹,一直荡漾到远处我看不到的地方。

  忽然忽然我听见背后传来一阵鼓声,不像是我们队的,趁着划桨的空隙一回头——哎!?什么时候出现了另一支龙舟?难道是一次比赛么?一想到比赛,正愁没啥大动力的我也马上更加努力地划起桨来。石燕湖倒映着两岸树景的深绿湖水上,不知何时似乎也变得更加有盎然的生机。不一会儿,大家也陆陆续续的发现了这出事。

  鼓手更加起劲的敲起鼓来,鼓声在天地之间回荡。另一队的鼓手也毫不逊色,加快了节拍,两种鼓声,初听上去有许些杂乱,实际却好像一首天然而成的乐曲。古代的人们打仗时就是靠着鼓声助威、增长战士雄心以制胜吧。我想着,大家并不多说一句话,而是以手上越来越快的划舟动作显露出了对获胜的决心。无声胜有声,船上的每一个人都皱紧了眉,仿佛这已不再是什么娱乐,而就是楚国时百姓急切地在河边寻找屈原。

  对方龙舟的气势与表现也好得让人惊奇,尽管我们一鼓作气,却还是被他们追了上来。忽然,鼓手朝我们大喊了一句‘快到啦!’听到这声音,我们更加一条心了。胜利就在眼前,只要挺过去就赢了。果然不出所料,在最后一个急转弯时,因我们对是靠着里面划,所以路程减少了一大半。最后将对方甩了好几十米远。

  对方龙舟的人,输了也不失气馁,毕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嘛。以前我对端午节的了解并不深刻,仅仅认为这是为了纪念一个叫做屈原的楚国大夫而设立的。没想到划龙舟还这么有趣!比吃粽子还有趣!虽然并没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娴静,却也充满了激情与趣味。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4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一提起这首民俗瑶我就想起端午节,想起了关于端午的传说和习俗。

  战国时楚国有个诗人叫屈原,他屡次直谏楚王,楚怀王不听他的谏言,结果亡了国。他在悲愤中跳入了汩罗江。人们担心鱼儿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往河里扔粽子,让鱼儿吃,这样鱼儿就不再吃屈原的尸体了,后来这一天就被定为端午节。

  每到五月初三,妈妈都会准备五种不同颜色的线,然后嘴衔着一头,两手不停地搓捻,不一会五条线就合在一起了。妈妈把我的手腕、脚腕处都系上五彩线。系好后妈妈心满意是地说:“这下好了,五色线系上,一年都不会生病喽。”

  端午节还有个习俗要吃粽子,粽子是怎么做的呢?我亲眼见了妈妈包粽子的过程:只见妈妈先将糯米、大枣、白糖准备好,然后搅拌均匀。

  接着,妈妈又找来了几片又长又大的叶子,将搅拌好的原材料包在里面,包成一个个三角形,最后用一根绳子绑好,粽子就包好了。

  包好后放在锅内煮,不一会儿一股香味扑面而来。又煮了一会儿粽子熟了。

  我迫不及待的拿了一个,咬了一大口,米饭的香甜和叶子的清香融为了一体,真是美味佳肴。

  端午节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种爱国精神的传承,也是家庭团圆的时刻。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5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它是我们华夏民族家喻户晓的传统节日。它的主要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有特色的活动,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深入人心,让人看了过目不忘。虽然我从来没有实地观看过,但是我很期望有朝一日能领略那气势恢弘、热火朝天的壮观景象!

  让我印象最深的无非是端午食粽。因为每逢端午,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吃粽子。相传粽子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古人用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所以又称之为“角黍”;然后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粽子就诞生了。虽然粽子这么早就已经“崭露头角”,但在春秋时期,它并还没有像现在一样有名,一直到了晋代,“粽子”这名字才被定了下来,粽子理所当然也成为了端午节的必备食物,后来又到了唐代,粽子就真正改头换面了。直到今天,粽子还是端午的“主食”,到了后来它又流传至国外,在国外流行起来,也让外国人见识了我国的人情风俗!

  佩香囊这个活动想必大伙儿也很熟悉。因为古人认为香囊有避邪驱瘟之意,所以无论贫穷贵贱,小孩们都要戴一个香囊,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于是它又成了男女老少喜爱的小饰品。

  谚曰:“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来临之际,我国南方地区家家都将菖蒲、艾叶悬于堂中或插于门楣,“蒲剑利刃斩百邪,鬼魅瘟神入虎口。”既有驱魔法鬼之神效,又可以散发芳香,驱赶飞虫,清除污浊空气。

  端午节真是一个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节日啊!我为我国有这样一个节日而骄傲。

【实用的端午节习俗作文汇总五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端午节习俗作文汇总8篇

2.实用的端午节习俗作文汇总7篇

3.实用的端午节习俗作文汇总六篇

4.实用的端午节习俗作文汇总5篇

5.实用的端午节习俗作文汇总九篇

6.实用的端午节习俗作文汇总9篇

7.实用的端午节习俗作文汇总八篇

8.【实用】端午节习俗作文汇总四篇

上一篇:传统文化端午节的作文 下一篇:愉快端午节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