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端午节的作文

2021-09-01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端午节的作文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 篇1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来源和独特的传统风俗。我要说的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端午节的名称有很多,比如: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屈原日……

  在我们宜昌秭归,古代有个名人,他叫屈原。据说,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因苦劝楚王无果,忧愤投江自尽。楚国百姓怀念这位为人清正的大夫,于是将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鱼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尸身。后世延续为传统,渐渐演化为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一个是吃粽子,另一个就是赛龙舟。粽子一般用糯米做成。先采回一些芦苇叶,洗净,准备包粽子用。把糯米,还有这些叶子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叶子把糥米放进叶子里,也可以放些红枣等,包成三角形,再用棉线从粽子底部起,呈十字形捆包起来,捆好不散开就行。最后将粽子放入锅里煮一个小时左右即可。每年的端午节我们家都会吃粽子,粽子非常好吃,不等解开绳子,剥开叶子就会闻到香甜可口的棕子香味,嘴馋的人连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看着那喷香的红枣粽子,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棕子。

  端午节不仅会吃香喷喷的粽子,还会划龙舟呢。

  虽然我没亲眼看见划龙舟是怎么进行的,但我听奶奶和其他人说过。划龙舟是因为屈原投江死去,楚国人舍不得他,所以就有许多人争先恐后地划船追赶拯救,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来纪念他,借划龙舟驱散江中鱼。

  划龙舟是一条龙船上整齐地坐着两队人,有一人坐在最前面,他有节奏地打着鼓,许多身体强健的壮汉,拿着木桨一齐有规律地划着船。只有每一个人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得到第一,相反如果不够协调,那龙船就走不动!

  中国的地方民俗就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上面画有屈原、唐东杰布,还有那嫦娥仙子,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历史画卷才会如此丰富,生活也才会如此多姿多彩。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 篇2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有许多习俗,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祭神,我们在大人的陪伴下到溪岸上看赛龙舟。而在我的心中,端午节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吃粽子了。

  小时候,我住在乡下的`奶奶家,在我的记忆里,奶奶包粽子是最拿手的,左邻右舍都比不上她的手艺。每逢端午节前夕,奶奶总要带着我到离家不远的竹林里去摘竹叶。

  一到竹林,看着青翠欲滴的竹叶,我特别兴奋,忙前忙后地摘竹叶,摘好竹叶回到家里,奶奶要把竹叶洗涤干净、晾干;接着准备糯米、花生等包粽子的原料;包粽子是奶奶的拿手好戏,三下五除二,一个锥形的粽子就出炉了,里面的馅更是花样百出,最吸引人的就是蒸粽子了,那番香味飘出来,把我们这些“小馋猫”馋得直流口水,使劲的用鼻子闻着那股粽香味。

  端午节这天,我一边吃粽子,一边听奶奶讲一些关于端午节的故事。现在,我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重大传统节日。

  如今,我回到了城里,每当端午节,我都会想起家乡的粽子,想起了还住在乡下的奶奶和那些小朋友,真希望今年的端午节爸爸妈妈带我回乡下与奶奶一起过端午节。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 篇3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的民间的传统节日,又能称端阳节、重五节。端五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有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汩罗河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国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每逢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

  学都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有龙舟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节日。

  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吃佬等民族地区。

  关于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 篇4

  端午节是古老传统节日,始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历史。端午节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四种,其中以源于纪念屈原传说流传最广。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祖国,于阴历5月5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真身。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其他另外三种传说是:源于纪念伍子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 篇5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关于端午节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端午起源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将端午节龙舟竞渡与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粽子样。

  端午节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礼品。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有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小小粽子,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位置。

  我们家乡包粽子是海南有名定安粽子,粽子里面是用咸蛋黄与肉做馅,吃起来香喷喷。奶奶是包粽子能手,每逢过节,她都为我们包粽子,可这次,因为妈妈太忙,所以奶奶没有回老家包粽子。这几天,奶奶准备了好多叶子,要包许多粽子送给朋友们,希望他们收到后,会有人说一个“哇”字。

  虽然今天是过节,本应该去泡“龙水”,可妈妈说:“今天是过节,我们不要去凑热闹”。因此,我还是象往常一样,在家里做作业、上舞蹈课,我觉得今天既是个热闹日子,又是个平常日子。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锦集五篇】相关文章:

1.描写端午节的作文锦集六篇

2.描写端午节的作文锦集5篇

3.描写端午节的作文锦集九篇

4.描写端午节的作文锦集10篇

5.描写端午节的作文锦集8篇

6.描写端午节的作文锦集6篇

7.描写端午节的作文锦集八篇

8.描写端午节的作文锦集9篇

上一篇:端午节习俗作文 下一篇:端午节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