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风俗作文

2021-06-28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风俗作文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1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传统节日中的——端午。

  端午传统习俗是吃粽子。快到端午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包粽子活动,大人们先把两片竹叶叠在一起,然后放入糯米等各种调料,包成立体的三角形,再用细绳缠紧。

  粽子的口味有非常多,如:加糖的,肉馅的,还有加蛋黄的等等

  就连粽子的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如:圆形,三角形……让我看的眼花缭乱。

  过了一会儿,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拿来蒸,过上半个钟头,妈妈把粽子放到桌上,我看到粽子像一个小胖娃娃,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拨开它的竹叶,我又看到里面的糯米从肉色变到黄色,我情不自禁的尝了一口,啊!好吃的无法形容……

  忽然,我听到外面传来了一阵阵“嘿哟”,“嘿哟”的呐喊声,我连忙从窗口望出去,只见湖里的龙舟上一个人在擂鼓,还有八个人在划浆,而且比赛队员都整齐有规律地呐喊着,划动着,个个都生龙活虎,并且精神抖擞。看那一艘艘龙舟就像一支支发射出去的利箭一样向前冲去。在岸上的啦啦队员们也都大声的喊着;“加油”,“加油”!龙舟听到大家为它喊“加油”似乎变得更快了。

  啊!端午既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上精彩的赛龙舟比赛,真是趣味无穷啊!我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那就好了!

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2

  端午节为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午日节,浴兰节等。

  端午节在五月初五这天,众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相关,例如:在这一天,用红、黄、蓝、黑、白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手腕或足踝上,叫作长命缕。每家还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在南方,端午节还要吃“五黄”黄鱼、黄瓜、鸭蛋黄、黄豆粽子和雄黄酒。

  吃棕子、赛龙舟也是端午的重要习俗之一。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眼看祖国被侵略,便跳入汩罗江身亡,百姓们拿出饭团,投入江中,说让鱼虾蛟蟹吃饱了,不去吃屈原的尸体。慢慢的,饭团发展成了今天的粽子。如今,每年的五月初五都会有吃粽子的习俗来记念屈原。

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3

  端午节前的十来天,母亲便开始念叨筹划过节的相关内容了。因为当时的家庭景况是比较窘迫的,所谓初二、十六打牙祭,便已经是比较过得去的人家才有的生活了。但是,为了在过节那天,使我兄妹俩不至于眼馋别人,母亲便想方设法也要将节日过得象模象样的'才行。到了端午节头一天晚上,便叮嘱我们早点睡,第二天好早点起来去看“龙舟”,而母亲则要将过节的食用品细细的地默想一遍,然后把各式各样的材料备齐。还把父亲刚从竹树上摘下的青翠的竹叶一遍一遍地刷洗干净,然后放在通风处让它们自动风干。之后便是把糯米浸泡起来,一直把糯米浸得酥软酥软的,才会心安理地休息下来。

  我们总是在激动和兴奋中、在母亲的一再督促下才安然入睡的。第二天一打早,便随着母亲起床了。匆匆地洗把脸,搬了小竹凳坐在门口悠闲自在地看母亲包粽子。包粽子,放在一个很大的家伙里,一个小盆子里放着馅,一个盆子放着浸泡过的糯米,还有棕子叶等。只母亲拿起粽子叶,那叶子在她手里是那么的驯服,她轻轻一折,便折出了个漂亮的漏斗状来。母亲包的粽子极饱满,并且是有棱有角的。四个漂亮的角儿像是整装待发的卫士,一个个雄赳赳的。我学了几次,虽然是终于也有了棱角,却总不能叫人满意。因为我的粽子包来包去都只有三个角儿,而且同母亲的摆在一起便显得寒酸极了。我总是很纳闷,母亲那双粗糙得如干树枝的大手怎可能做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呢?

  粽子包完之后,母亲把包好的粽子放到大铁锅里煮,因为粽子太多了,父亲编织一条稻草辫子,盘在锅沿上就能煮好多粽子,父亲在煮粽子的汤里,倒进稻草烧的灰汤,煮出来的粽子颜色好看,黄黄的,乡下人都有这个习惯。刚刚煮好了的粽子有一股诱人的竹叶香。打开粽叶,黑酱油甜滋滋的味道便首先钻进了鼻子里。然后是糯米和花生淡淡的香味。轻轻地咬上一口,嚼一嚼,各种材料所混合在一起而造就的特有的香味和口感,叫人满足得有种飘飘欲仙之感。

  端午节那天,父母亲起个大早,除包粽子之外,还为我们张罗端午节的盛餐。当母亲准备好一切,就招呼我们吃粽子,过一个快乐祥和的端午节。

  如今,在城市里,每天都可以过端午节,每天都有粽子吃,而粽子的内容也丰富了。有的还打出文化牌子,但我觉得这些粽子比不上母亲那些粗糙,吃母亲的粽子吃的是一种亲情。虽然,母亲的身体日渐佝偻,包粽子的动作更慢了,但我还是喜欢母亲包的粽子,吃上一辈子。

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4

  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粽子不仅以它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惹人喜爱,而且能引起人们对一位古人的怀念。

  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粽子用翠绿的粽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颜色变深了。剥开墨绿粽叶,只见洁白如玉的珍珠米团里镶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枣,红、白、绿三色相映衬,显得十分艳丽。

  粽子的味道更是美极了。粽子散发出高雅的清香,咬一口,真是甜而不腻,黏而爽口。它既是驱邪开胃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补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欢吃。

  传说粽子是为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名的爱国诗篇,后来由于国王不接受他的爱国主张,造成国土沦丧。屈原满怀忧愤,跳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端午节,总是把食物用粽叶包起来,投入江中,作为敬献给屈原的祭品。

  老人们说,吃了粽子要学习屈原的崇高品质,要继承他的爱国精神。难怪人们吃粽子时,总是给孩子们讲述屈原的故事呢!

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5

  在南昌,端午节观龙舟赛曾经是百姓的盛事。每当此时,往往万人空巷,沿河两岸人山人海,喧闹欢呼至暮始散。划龙船一般从四月开始筹备,南昌民谚说,“初一划、初二歇、初三初四划到节”。龙船有两种:一种是用来比赛的,船上不插旗帜,数船并进,擂鼓助威,先到目的地者为胜;另一种是用来夺标的,船上彩旗招展,指挥者腰系红带,手持彩旗,站在船头指挥。岸上有人用柳枝作标,系上神帛与铜钱,当夺标龙船靠近时,举标人又跑往别处,龙船也随之时上时下,忽左忽右,颇为壮观。

  南昌的龙舟赛各县各具特色,以安义县的最为壮观。该县石鼻镇、万埠镇和龙潘镇的龙舟赛,自明朝以来就相当出名。每年五月初五,成千上万的人围观在安义的潦河两岸,等待龙舟赛开始。大约在上午9时,潦河里的龙舟争先恐后地朝前猛划。五颜六色的龙舟使200米宽的潦河上构成一幅五彩缤纷、绚丽壮观的图画。

  虽然如今的滕王阁、施家窑也曾是南昌观龙舟竞赛最热闹的场所,但南昌传统的端午赛龙舟活动,原本主要是在乡郊进行。到如今,这种主次关系有了点变化,乡郊的龙舟赛越来越少,而在南昌市区,却成了一个重要的群众性体育活动。随着象湖公园的成型,那里成了南昌连年举办龙舟赛的场所,成了市民们热热闹闹过端午的一个好去处。

  以上就是南昌端午节风俗的详情,大家是不是感到非常的有趣呢。

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6

  在我的家乡,端午节最兴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粽了。

  一个清晨,雾还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胧的。而符里的人们已经开始忙活了,每一户人家都抬出一个差不多一个大人身高的大铁锅,而我们这些小孩子,望着这么个大铁锅,都张大着嘴,发出“哇”的一声,而过了几年这样的端午节,我们也就不惊奇了。

  大人们在屋里忙里忙外的,厨房的灶放着几个大圆盆,里面都是一些红豆和糯米之类的。开始包裹蒸粽了,大人们把些冬也先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把红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间再放一块甘香可口的猪肉,表面再铺多一层糯米就已经完成了一半,而最后呢,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包扎这些可爱的金字塔壮的裹蒸粽了,如果扎得不好,那么在煮的时候,裹蒸粽就会散掉,走失了里面的精华,那就不好吃了,大人们拿出一条草绳,紧紧地捆绑着裹蒸粽,在最后,也要再紧紧地打上一个死结。

  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接下来就是煮裹蒸粽了,大家都提着一桶桶的水,往刚刚的大铁锅倒,而我们这些小孩,也都来帮忙,提着小一点的桶,很快,大铁锅就已经装了一半水了,开始往里面刚裹蒸粽,每个人都从屋里拿出一张小木凳,在大铁锅面前,这一刻,是最为温馨的,这一蒸,即使十多小时,而且不时要往锅里倒水,以免干水,大家在铁锅前有说有笑的,火光中满是大家欢乐的笑声,等待着这些裹蒸粽的我们,或许享受的即使这一刻,这一个过程,而不时成果。

  裹蒸粽蒸好了,一拉开大铁锅的盖,那种香味真是无法言语,从村头飘到村尾,整条村都充满了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这种美味是外面买来的裹蒸粽吃不到的。

  已经好几年没回家过端午节了,真怀念啊!真想再过一次。

【端午节风俗作文汇编6篇】相关文章:

1.端午节风俗作文(汇编15篇)

2.端午节风俗作文汇编8篇

3.端午节风俗作文汇编5篇

4.端午节风俗作文汇编9篇

5.端午节的风俗作文(汇编15篇)

6.端午节风俗作文汇编15篇

7.端午节风俗作文汇编7篇

8.端午节风俗作文汇编五篇

上一篇:端午节主题作文400字 下一篇:端午节的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