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某一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狗镇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狗镇观后感 篇1
有一阵子没有看电影了,心里痒痒的,人性之恶。
周末看完了的电影《狗镇》。
最初的吸引缘于这部电影的拍摄方法给人一种不是电影而是场景舞台剧的感觉。其表达方式来讲相当的与众不同。据说这也正是导演拉斯·冯·提尔所展示的一种艺术的想象和炫耀的奇思妙想。
整部电影的场景是在一个类似(我认为)轮船甲板,且是没有栏杆扶手的一个甲板上拍就的。很少的道具,一棵开着花的树,几个门板、一处矿井,一座小山。狗镇上所有的房屋都是由粉笔画出来的墙、门、过道等等,就像是一个楼房的俯视图。我惊叹于导演的奇思妙想的同时更觉得与我们国家那些所谓的大牌导演的铺张和对环境的破坏来讲真的是太棒了,这样的拍摄环保,拍出来的片子又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不得不赞。
《狗镇》的故事情节简单,讲述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格蕾丝逃到狗镇上所发生的 切,关乎人性的探讨,其结局却让我无比地意外和沮丧。
格蕾丝这个美丽的逃亡女人在这座狗镇的遭遇,本应该是一个同样美丽的邂逅,一个善举。结果,在欲望、金钱、贪婪的驱使下小镇上的男男女女都变的如此可怕,甚至不如那条狗!
不得不提的是电影里的第二主角—汤姆,汤姆个狗镇中的一位不成功的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但他太懦弱缺乏行动力,但最后的检举却又那么果断,他是狗镇里或许唯一真爱那个女人的人,他却做的够卑鄙,以至于那个他救了的女人最后把枪对准了他,并扣下了扳机。
“《狗镇》是一个人性的试验场,人性善恶的对比在这部浓缩世界的片中被放大。”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你常常会变得很愤慨,那个粗鲁工人查克、以及他的妻子、肮脏的 货车司机本甚至孤独的瞎老人都可以肆无忌惮地侮辱、占有格蕾丝。一方面是格蕾丝一再后退的忍让,另一方面是狗镇里男男女女的愈演愈烈的欺压,最后的格蕾丝拖着一个汽车轮胎被绑于床头,任那些肮脏的、愚蠢的、没有人性的狗镇的男人泄欲。格蕾丝的忍受似乎没有道理,但在最后却是她压抑的一个最完全的出口,狗镇的人全部被射杀,连残疾人和孩子也不列外,狗镇的恶就此停摆,而格蕾丝呢?她在狗镇的遭遇应该让她明白的不是人性的善而是人性的恶。所以我感到悲哀,深深地悲哀。
狗镇观后感 篇2
有个很有意思的点就是,女主最开始到狗镇的的时候,狗镇人民几乎没有一户人家需要她的帮忙,因为大家都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生活有规有律,女主几乎没有可以插手的地方,而是强行找了一些事做。到后来居民提出让她加倍劳动时,其实也并没有任何多余的事需要她做,只是他们心理上觉得不平衡,需要看到女主更多地补偿他们,哪怕这些补偿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没有警车的到来,也就是说没有通缉犯这个背景,其他条件不变,女主的命运又会不会有不同呢?
1、舞台剧的布景方式实在有点接受无能,不管导演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这么做一定不符合多数观众的审美,观影过程中我想象过如果是真实的小镇会是怎样,结论是我的观影体验肯定要好很多。
2、三小时的电影太过冗长,整个前一个半小时都分了好几次才看下去,个人觉得很多画面并不是那么重要但还是演了很久。
3、看到一半时其实知道女主不可能成功逃出去,男主也一定是不靠谱的,进度条默默地说明了一切,但是看到女主被运回小镇的那一刻我的内心还是崩溃了…
4、小镇居民的形象可以更饱满一些,居民里除了男主的性格特征还算明显,其他的几乎都是相同的“恶”,如果电影非要那么长的话可以多塑造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一开始强烈反对女主留下,后来看到女主辛勤劳动又大肆称赞她,最后又谩骂女主低贱的变色龙等等,让每个居民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以代表社会中的某一类群体。
影片中印象很深刻的一段是在独立日的晚宴上,那位失明的老人对女主说道:“格蕾丝,你已经把道格维尔变成了一个美好的地方,事实上,有人告诉我他们在街上看见脾气暴躁的老查克,而他却是在笑,我得说我从没看见过你笑,但是我打赌我可以形容你的笑容,因为显然你的笑容是和世界上最漂亮的鲜花一样灿烂,我们为拥有你感到万分骄傲。”幸福和温馨洋溢在了每个人的笑脸中,画面其乐融融。而下一秒,警车的到来敲响了犯罪的钟声,也决定了小镇居民与女主未来的命运。
狗镇观后感 篇3
在这部电影里,让我思考最多的是狗村的人们为什么会从良善变到邪恶,而且变得似乎顺理成章。这更是让人不寒而栗。如果葛瑞丝不来到狗村,狗村肯定还会是原来平静、祥和的模样。那么来了这么一个美丽、善良,近乎完美地葛瑞丝后,狗村没有变得更美好,反而变得更狰狞了。看来葛瑞丝是这些变化的一个诱因。问题就来了,美好的东西怎么会引发坏的结果呢?我思考的结果是:因为葛瑞丝的到来打破了原来的平衡生态。原来狗村里人们的地位是相对平等的,道德、人性、法律维持着一个相对的平衡。如果葛瑞丝遭到侵犯的时候,她可以告发,以维护自己的权力,那么狗村的人们也不敢轻易地侵犯她。那么问题的根原还是葛瑞丝没有完全的自由,她的地位低于狗村的人,葛瑞丝来了后,狗村有了不平等。狗村原来善恶的平衡被打破了。问题的症结找到了,不平等才是问题的根源。这就是导演的那三个通缉令所要达到的目的。导演真狠呀!让你不得不佩服他的犀利天赋人权,生来人人平等的理念和信仰是多么的神圣呀,这是这部电影给我的最大的认知。以前这些理念在我只是一个概念,现在成了一个神圣的信仰。我想这也是导演想要告诉全世界的吧。
故事的结尾更是出乎人的意料,也进一步揭示了道德的虚伪和强权的残忍。而对于恶的人性和虚伪的道德,只有用强权来将其消灭。虽然强权是自由、平等的最大敌人,是水火不容的两个事物,但当民主的制度也保护不了善良、宽容这些美好的事物时,只有以恶制恶,才能遏制恶的人性泛滥和虚假的民主的助纣为虐。这个与西方世界推崇的自由背道而驰的理念的确很新鲜。
在这个故事里,除了三个告示作为故事的转折点,将故事推向作者既定的方向外,还有五次村民的民主会议,也是故事发展的节点。所有的罪恶都是在民主的形式下完成的,这不能说不是对虚伪的民主制度的一个极大的讽刺。
在第四次村民民主大会上,葛瑞丝向村民们陈述了自己的遭遇,试图告诉村民自己才是狗村里唯一的受害者,以洗刷自己的清白,使村民良心发现,停止对她的伤害。这是始终以道德家的身份出现的汤姆的建议。可是一切都是徒劳。当村民们的道德名声受到威胁的时候,葛瑞丝反而成了狗村的公敌。村民们一致要求驱逐葛瑞丝。连道德家汤姆在感到了如果感情用事,就会遭到所有村民的唾弃,这是他所不能接受的。虽然他很清楚善恶是非,但还是站在了村民的一边,放弃了他爱着的葛瑞丝。这个场面,我们是不是似曾相识,文革中的一些惨痛记忆是不是又浮现在了眼前。
其实,汤姆这个人物是编剧安排的一个道德的化身。道德作为一种维护社会秩序的一个手段,它比法律有着更广泛的影响。电影试图通过汤姆这个人物告诉人们,在人性的软弱、人性的卑劣一面占上风的时候,道德是多么的虚伪。因此。当道德的虚伪面纱揭开的时候,汤姆竞比所有的村民表现得更为残忍和冷酷,他打了一个电话,是葛瑞丝逃到狗村的.当晚,追捕葛瑞丝的老大给他留的号码。他明明知道葛瑞丝宁愿忍受在狗村里的屈辱,也要逃避的人,该是多么的残忍,但他还是决绝地那么做了。自此在这个故事中一直帮助葛瑞丝,甚至葛瑞丝都爱上了的汤姆,显露出了他的虚伪与残忍的本性。
戏剧性的是,寻找葛瑞丝的是她的父亲。电影里让他以一个老大的身份出现,有其深刻的含义。他其实是代表了强权和专制。而葛瑞丝代表了自由和美好。所以他们肯定是格格不入的。自由可以宽容人性的软弱、宽容人性的卑劣,但一定和强权、专制势不两立。至此观众也会明白葛瑞丝为什么冒死逃离她父亲的原因了。
导演的深刻还表现在,将强权安排为自由的父亲,女儿背叛父亲而逃离。作者真正是一个了不起的思想家。翻开人类发展史,自由、平等的信仰也才是近几百年才有的思想和以之为理念建立的制度。自由就是从专制统治中滋生、脱胎出来的。
狗镇观后感 篇4
葛瑞丝和她的父亲,或者叫自由与强权在车里的一段对话很耐人寻味。
父亲:没有人能达到你的道德水准,所以你原谅,还有什么比这更傲慢?但你决不会以相同的理由原谅自己
葛瑞丝:我为什么不慈悲为怀?
父亲:有错就要受罚,他们也一样,人要不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葛瑞丝:当然要。
父亲:但你不给他们机会,这是极端的傲慢
父亲要女儿与他分享权力,葛瑞丝坚决地拒绝了
葛瑞丝:你要逼我回去跟你堕落?
父亲:我逼不了你。
葛瑞丝毅然地下了车,她情愿忍受屈辱,也不会和强权和专制同流合污。
当她走下车地时候,她的悲悯情怀让她看到了众生的可悲、可悯、可怜。可是当月光照亮了狗村,让狗村里地罪恶像丑陋的伤疤一样暴露出来地时候,葛瑞丝又止步了,如果继续她屈辱的生活,那么还会有更多的经过村子的人受到和她一样的伤害,她必须要制止罪恶。她反身回到了车里。
葛瑞丝:我必须立刻负起责任,我将要负责解决问题。
我想让世界变得比较美好。
影片的结尾出人意料,很暴力,很残忍。当汤姆告诉葛瑞丝,这一切他事先都知道,是他想用葛瑞丝做他的试验品来验证他的理论时,葛瑞丝愤怒了。葛瑞丝的宽容到了底线。她可以原谅狗村的人们由于人性的软弱加之于她的凌辱,但她无法忍受道德的虚伪、冷酷和残忍,无法忍受谎言和欺骗。她毅然决然地,毫不手软地杀了汤姆。大的悲剧发生了。葛瑞丝竟然让她地父亲放火烧了狗村,还枪杀了所有狗村的人们。
对于这样结局,我始终想不明白。导演想说什么?想告诉人们什么?难道恶的人性加上虚伪的道德必须要消灭吗?必须用强权和专制才能制止罪恶吗?如果说汤姆将葛瑞丝交给坏人,是要以消灭善来恢复狗村平衡的话,那么消灭了狗村,也就是消灭恶这个不平衡点,就能带来更大范围的平衡吗?影片结束的时候,一只狗却奇迹地躲过了劫难,狗村里唯一没有伤害过葛瑞丝的狗狗,导演用一个对它的特写镜头作为影片的结尾,意味深长。当人性恶的一面成为群体行为时,人还不如动物在这个世界上有存在的价值。
【狗镇观后感】相关文章:
2.《打狗棍》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