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奏者》观后感

2021-02-25 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独奏者》观后感(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独奏者》观后感1

  除了对于音乐的品位保持了一贯的水准之外,在这部电影中,找不到任何乔·怀特之前的影子。老实说,看完《独奏者》最大的感受是失望,这么一个感动万千专栏读者的真实故事,为何在电影中,却没有多少打动人的东西呢?

  从头到尾我们只看到一个对音乐痴迷的黑人,因为神经病从茱莉亚音乐学院辍学,沦为流浪汉。这样肤浅的故事本身并没有多少值得大书特书的传奇性,我很想知道洛佩兹的专栏当年是怎么写的。编剧很无耻地将这个故事励志化,乔·怀特拿了美国人的钱,竭力使影片符合好莱坞的审美趣味。当最后,艾雅斯对他姐姐毫无来由地说一句“生活还有希望”的时候,我想揍点什么。

  相反,这个电影的另一条线却写实得多,可能也跟我本人的记者职业有关。洛佩兹在写了艾雅斯一年的故事之后,他对自己无限卷入对方的生活感到惊慌,尤其是当艾雅斯把他当做自己唯一的朋友,甚至是上帝的时候。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在洛佩兹身上胶着。这种胶着也同样在每一个特稿记者的身上反复出现:你如何对待你的采访对象?洛佩兹带着功利心——为自己的专栏寻找一个恰当的故事——而接近艾雅斯,所以当他经营自己的版面时,他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照顾艾雅斯的工作,同时当然也包括与艾雅斯在精神上建立联系。

  但当艾雅斯将自己生活的希望寄托在洛佩兹身上时,他开始反思两人之间的这种关系:我到底有没有必要成为艾雅斯唯一的朋友?这是很多记者都会选择的一种工作方式,包括我自己,记者的职责就是得到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并把它公之于众。很多行业的前辈都说:对于你的采访对象,最不能说的话就是“我可以帮助你”,因为你只是记者,你帮不了他。

  影片后段终于也带出了洛佩兹的困惑。因为他曾经在去一个地方采访时,当地发生了地震,他感到自己的无力。所以洛佩兹的女友告诉他:你没有能力阻止地震,你也无法帮助艾雅斯。这段情节的设计其实也是很仓促的,尽管我能够理解导演在讲什么,但讲得实在不够高明。

  最后的结果就是,洛佩兹不再为了艾雅斯能否重拾音乐而努力,他只是做了他的普通朋友,而没有再强迫自己做一个上帝。旁白在这里说的是:在医学上,一个人与一个朋友友好相处,他的脑中就会发生微妙的化学变化,从而改善他的交往。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在为洛佩兹打个圆场。

  这部电影真正动人的镜头,也就一处。当艾雅斯时隔多年之后,再一次拿到大提琴,他闭眼悠扬地拉奏一曲。镜头里是两只鸽子在天空中自由的翱翔,那种一身才华得以肆意施展的张扬,相信能够让很多在自己并不如意的岗位上煎熬的小职员们,得以随心所欲地心理高潮一次。

  《独奏者》观后感2

  满怀着期待,看完后却很失落。一个很好的题材,一个很好的创作班底,一部平庸的电影。就像是用了所有的上等材料,却未必料理出出色的菜品。

  故事源自真实事件:《洛杉矶时报》的记者斯蒂夫·洛佩兹遇到了在街头流浪的音乐天才纳撒尼尔·埃尔斯,于是以他的故事撰写专栏,引起巨大反响。美女编剧苏珊娜格兰特慧眼看重这个题材,早早的编写了剧本。派拉蒙和梦工厂请了怀特做导演,小罗伯特唐尼、杰米福克斯来主演,无意识为了小金人的目的。本来早已经计划在奥斯卡季上映的,却被推迟到了09年的四月份,派拉蒙的借口是因为金融危机,节省发行成本。我看恐怕是早已没有了信心吧?

  记者洛佩兹的生活背景被彻底的好莱坞化:事业遇到瓶颈,感情生活遇到危机,诸事不顺。于是遇到了埃尔斯,于是专栏被关注,感情生活也开始显现春机。影片通过洛佩兹与埃尔斯的接触,写专栏、不懈的给予帮助,影片竭力要刻画埃尔斯的精神世界,也许还要借此探讨人类的思维与社会行为等大问题。无奈,从始至终谁也没有搞懂埃尔斯,又怎么能够解读它呢?

  杰米福克斯的表演有形无神,完全没有《雷》中对音乐宗教膜拜式的投入,这也难怪,影片的音乐创作本来就单薄的如秋后寒蝉,加上从头到尾戏剧冲突的不足,如果福克斯不能那么谁还能呢?

  小罗伯特唐尼自从《钢铁侠》突然上位,一下子从二线冲到了一线。在本片中表现也是无可厚非,无奈全剧没有抓住精神内核,表现再好也是徒劳。

  另外,这本来是一部音乐传记片,却没有任何音乐的表现空间。比如记者初遇埃尔斯是看到他在拉着一把只有两根弦的小提琴。说实话,我从去年就期盼着这个天才用两根弦演奏的美妙音乐,然而影片呈现的竟然是十秒钟的吱吱扭扭的噪音。这让人费解:记者难道是被这样的音乐吸引过去的么?而在之后竟然也没有那一段音乐给人被感染的感觉。

  《独奏者》观后感3

  刚看完由杰米·福克斯和小罗伯特·唐尼主演的影片《独奏者》,眼眶还湿润着,片中的内心独白以及那音乐还留存在脑海中,这是一部打动我内心情感的影片,是一个能让喜欢音乐的人感动的好影片。

  影片中那位痴迷于音乐的精神分裂症者,他处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在最脏最乱的街区,可他内心的贝多芬,他的大提琴,他的弦乐曲让他保持住了他的善良,纯真,干净。

  报刊记者之所以会改变,会感动,会反思,全是因为音乐,流浪者对音乐的坚定信仰,以及他表现的音乐触动了他的内心,是音乐改变了他,音乐帮助他回到了港湾。

  音乐是什么?是一种信仰,当世间的一切全都抛弃你时,唯有音乐不会背判你,它永远是你生命中可信赖的知音,它能安抚你的内心,平息你内心的狂燥,保有你的纯真和善良。

  即使在你身处混沌的环境中,即使周围全是污秽不堪,只要你心中存有一份对音乐的信仰,它能让你保持住做人的本性,能让你的身心脱离纷乱的环境,还你一片清空。

  这么多年来,音乐一直陪伴着我走过了无数个寂寞之日,在此之前,我未曾明白今天的我是如何塑造而成的,相比多少年前的自己,我改变了许多,无论是内心,还是外表,真正变得开朗,豁达,在自己的眼中,更多看到的是美好的事物,一切的麻烦和不如意都可被我放下,都能在我的一声长笑中挥之而去,不再会让影响自己快乐的事物留存在心里,生活的开心,与人相处的融洽,看待事物的美好已成为今天的我生活的宗旨。

  有什么能如此改变一个人的呢?今天真的明白,是音乐,是音乐重塑了自我,这么多年来音乐在潜移默化的帮助我,改变我,只是自己一直不曾明白到这些,只是觉得自己现在每天离不开音乐只是出于喜欢,其实不全是,现在知道之所以离不开,是因为音乐让我找到了自我,也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的新生活,当有一种力量能帮助你重塑起自己的时候,那你必是永远也不会放弃获取此力量的源泉了,就如同信仰一样,有谁会放弃已坚定了的信仰呢,似乎是很难,音乐就是我的信仰!

  “忠诚于自己的信仰是一种高尚,这种信仰,胜于一切,绝不放弃。同时不加质疑,坚信信仰,那么,它就能带你驶回港湾。”影片结束的这段话你懂吗?

  《独奏者》观后感4

  用了一周时间在公交车上看完了《独奏者》,可能记不太清剧情细节。剧情是音乐天才纳萨尼尔(因为是黑人,我就简称“黑纳”)和记者斯蒂夫洛佩兹(钢铁侠那个老白,我就简称“白洛”),两个人的友情和心路旅程。友谊从报刊的利益和记者的敏感开始建立,一个专栏作家白洛力求改变、改善一个精神病患者、一个音乐天才的命运,谁知自己的命运和生活也打破了陈规,重新面对人生和人性。

  白洛自己陷入迷茫,中年危机令他他怀疑自己有没有能力保护家人、帮助友人,自己的事业成功是不是建立在纯利益的结交上,他无助而悔恨。黑纳总因为别人看不起他,永远处于自卑和不安中。这于著名的励志书《秘密》说的一样:你认为你会失败,你一定会失败。白洛的悔恨、无助,并没有用,前妻告诉他:“你改变不了黑纳的,他不会精神正常了。”白洛面对了现实,他一次次的.坚强起来去帮助黑纳,因为他是正常人,他有能力自我调节。他甚至是一个成功的新闻人、作家,面对人情、感情、爱情,他并不一定成功,因为他心中同样有擦不掉的阴影和不安,他在情感上和精神分裂者黑纳是一样的。

  黑纳是精神有问题的,几十年如一日的痴迷于独奏的自我音乐世界。我和我认识的很多人,尤其是搞艺术的朋友都有过这种倾向:那就是自己有能力、有才华、有理想,但是却陷入自卑与不安中,排斥他人和社会,有一种永远不安的无法出人头地的感觉,他们宁愿自己“独奏”,也不愿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力量。《秘密》中又说了,分享个人的财富,会让你获得最大的收获,虽然不分享也有自己的自娱自乐性,但是绝没有和众人分享得来的快乐多。

  故事的结局并不是好莱坞式的完美,因为出自于现实真实事迹,真实的生活并不一定要完美,而有相对的完美就可以了。黑纳仍然没有勇气走上舞台,他仍然头脑混乱,在贫民窟中生活。但是他充满了欢乐,他有了承认者、有了他的上帝白洛、有了欣赏他的音乐人、有了他的妹妹支持、有了贫民窟众多的听众。对于他来说他已经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快乐。一个精神病人,有朋友、有信任他的人对他来说之最重要的。正如《飞越疯人院》中,男主角改变了那个印第安大个子的人生观,感情、信任、支持,可以让自卑的人和不安的人打开窗子,放进阳光。

  倒数第二幕黑纳白诺和他前妻在贫民窟与众人欢乐地跳舞,欢乐和友谊是不分贵贱、身份的,只要有爱和互相的信任,快乐是属于每一个人的。最后一幕黑纳和他妹妹还有白诺和他前妻,平和的听交响乐。我们看见前妻珍妮和白诺的耳语,整个电影可以看出二人仍有深深的感情。温馨画面令人羡慕,岂不知大家都经历过之前的很多困苦的心路旅程,这个旅程需要慢慢走向光明,每个人都有这种走向光明的能力,无论精神正常还是不正常,无论穷于富。

  《独奏者》观后感5

  选这部片,钢铁MAN是一个理由,怀特是一个理由,“独奏”是一个理由,最大的理由是音乐。对,真正的音乐。

  这些年,“音乐”仿佛成了一个被滥用的标签,偶像歌手说自己热爱音乐,超级女声说“我的特长是音乐”,这些人,甚至五线谱都看不全。我必须对所有把这种所谓“音乐”当梦想的人说一句,sorry,但是我仍然坚持的直言,你们那不过是在‘唱歌’,请不要滥用‘音乐’这个词,哪怕这会伤害到你心里的“梦想”。

  看不惯传统教条也会好,坚信离经叛道也能闯出个名堂也好,但音乐它无论怎么看待都是一门艺术,艺术是需要天赋和积累的。并不是说正统音乐才叫音乐,流行音乐也叫音乐,如果你愿意,袁惟仁也可以被称作是艺术家,因为在之前一些岁月里,他们对自己领域的音乐已经有所了解并且将在以后的日子长期的了解下去,对他们而言,音乐虽然是弹弹琴唱唱歌,但也绝不仅仅是弹弹琴唱唱歌这么简单,这就是唱歌和做音乐的最基本的区别。

  电影里的杰米福克斯,是一个天才,我们却可以看到真正的天才才是更加不会忽视练习和积累的,关于做人的道理每部电影里都会告诉我们什么是善,什么恶,而关于音乐的道理,只有真正的艺术电影里才会对需要的人有所启迪。

  我想,如果你真正信仰你的“音乐”,如果你发现自己不是个绝顶的天才,那么就应该按照传统从了解基础开始,这好比李小龙在学会蹲好第一个马步之前他也只能被师傅看作是一个‘会打架的混混’,如果你真如你所表达的那样热爱你的音乐,我相信你一定会在某一个时刻自动自发的去想办法搞清楚什么是和弦,什么是变奏,什么是大调什么又是圆舞曲。

  当你在枯燥的过程中了解了它以后如果还能保持着最初的热爱,你才会更加坚定更加骄傲的说出,音乐是你的理想这样的话,这时的你,应该是幸福的。就像我们在鸡毛蒜皮的生活里越来越了解自己的爱人之后仍然爱他甚至比以前更爱他的时候,体会到那种骄傲的坚定的幸福感。我很抱歉,我曾经在枯燥的过程中丧失了对‘唱歌’和‘学习音乐’的热爱,如今它已不再是我的理想,我像是一个已经与它分手的情人,在远远的地方,默默的小小的关注着它,给予它我所能给的维护和欣赏。

  不得不承认怀特的这部作品确实很松散很令人难以集中思想,但反而也是这样的作品,就像一颗破碎的玻璃球一样能折射出许多来自不同方向的光线,你的目光采集到了哪一点,引出怎样的感触甚至是共鸣,即是你自己的“获得”,而不是别人告诉你的,大家推崇的。这也可以被理解成是另外一种不同的观影感受。有人说这样的电影“无聊”,你何不收起这句评判,在影片中途就退场,如果非要看完,关掉播放器默默的给出三颗星或两颗星也就好了,因为,恕我直言,这样做便不会泄漏出我们的无知。

  诚然,对纳斯尼来说“就像香肠一样”的大提琴你可以完全不了解也不想了解,正如你永远不会体会到一个拾掇垃圾的流浪汉对于香肠会有什么样的感知一样。既然是不同世界,你完全可以忽视它,但请不要亵渎了别人的信仰和表达,那是你所不了解的观点和视角,你可以评价,但没有评判的资格。

  所以给予选片的人建议是,如果你期盼从电影里找到满足你小资情怀的高尚音乐氛围,如果你觉得每一部电影都应该有个理所当然的大结局,如果你不接受别人的世界可以很肮脏很絮叨,如果你无法认同‘信仰只是相对而言’,那么你最好关掉这个窗口,用这两个小时的时间再去看一遍《变形金刚》和《哈利波特》。不要误会,变形金刚2、哈利波特6和独奏者,我给的星星都是同样的四颗。

  在此,我也收回以前评价过“烂片”的话语,我觉得自己还远远不够格做出这样的评语,三颗星还是五颗星,其真相并不在于电影是否“烂”,而是有没有触发到‘我世界’的共鸣,或者适不适合当时的我观看,仅此而已。

【《独奏者》观后感(通用5篇)】相关文章:

1.独奏者读后感

2.《熔炉》观后感(通用5篇)

3.《芳华》观后感(通用11篇)

4.《敦刻尔克》观后感(通用10篇)

5.《幼童》观后感(通用6篇)

6.《画皮》观后感(通用6篇)

7.夺冠观后感(通用6篇)

8.袁隆平观后感(通用5篇)

上一篇:北京博物馆观后感 下一篇:忠犬八公观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