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味作文

2021-03-24 关于家乡的作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年味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年味作文1

  我的家乡钟祥,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北部。它古称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的长寿之乡。和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风俗一样,春节是我们钟祥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过春节,在钟祥一般称过年、过大年。

  小时候我最喜欢过春节了,因为那时家家户户都飘出饭菜的浓浓香味,让人垂涎欲滴。大人还要给我们买新衣服,听奶奶说这叫换新,要让孩子们在大年初一从上到下换新的。每年春节奶奶都会提前准备好多东西,像什么对联、门画、红蜡烛、烟花鞭炮、香、火纸等等。懵懂的我,总是问奶奶买这些做什么,奶奶总是笑呵呵地说:“一年到头了,要接祖宗们回家过年。”那时的我,总是似懂非懂,反正觉得过年最开心了。

  刚进入农历冬月,人们便开始准备年货了。杀了年猪的人家,都会请亲朋好友尤其是长辈们来家里“喝汤”。满满一大格子蒸肉,摆放在桌子中央,桌子的四个角上再放上四大盘炒猪血和炒瘦肉。人们开怀畅饮,谈论着一年的收获,畅想着来年的幸福。肉香、酒香弥漫整个农家,烟气氤氲,令人心醉。接下来,大人们就要开始灌香肠了。香肠是我们钟祥人节日饭桌上一道令人钟爱的传统菜肴,是我们钟祥人家家户户必备的春节食品。小时侯,我就经常看全家人灌香肠,奶奶总是把瘦肉和少量肥肉切成条儿,再加上适量盐、葱姜和调料拌匀。妈妈就用一个漏斗将肉灌入小肠,每灌三十几厘米,就用细绳将小肠系上一节。奶奶就叫我用针将香肠扎些小眼,那时我觉得可好玩了。现在我才明白,扎眼是为了排出气体,让肉挤得实在。然后将灌好的香肠挂到外面晾晒。农历冬、腊两月,无论是城里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都晾晒香肠,老远就闻到浓浓的特有的香味。

  还有一种钟祥地方特色的菜肴,这就是蟠龙菜。这道菜还是我国明朝时的宫廷“皇菜”。相传明正德皇帝去世后,没有子嗣继位,太后下令让各地亲王赶赴京城,先到者继承帝位。住在钟祥的兴王朱厚熜为争取时间,假扮囚犯日夜赶赴京城。为不引人注意,兴王命厨师做一道吃肉不见肉的菜以便途中食用,厨师詹多将鱼、肉、蛋做成红苕的样子,献给兴王,兴王吃着这种菜第一个赶到京城当上了皇帝,即为嘉靖皇帝。后来詹多把此道菜改造成样式精美的菜肴,取名为“蟠龙菜”。据说蟠龙菜只有用钟祥的水做出来才地道,在其他地方做的都没有钟祥的好。

  腊月三十,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我们钟祥人称“团年”。每年准备团年饭的时候,我们家里总是一片祥和温馨的气氛。奶奶和妈妈在厨房忙着准备丰盛的团年饭,爷爷和我则负责贴对联和门画,爸爸就张罗着准备鞭炮了。当美味的饭菜端上桌后,奶奶总是先把碗筷摆在四方,口里默念着:“老爷们、祖宗们回来团年啊!”终于等到了放鞭炮的时候,“爆竹声声辞旧岁,锣鼓阵阵迎新春。”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开始了团年饭。桌上摆满了好吃的菜,其中奶奶一定会摆上圆子和鱼,因为这象征“团团圆圆”和“年年有余”,期盼新的一年一家人和和美美,幸福安康。除夕夜晚,我们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着春节晚会,其乐融融。正月初一,我早早地起来,穿上新衣,给长辈们拜年,乐呵呵地说着钟祥民间流行的拜年顺口溜:“拜年拜年,磕膝上前。粑粑饼子都不要,只要压岁钱。”然后,我就会收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给我的红包,这是我最开心的事。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的最大的节日,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家乡的年味作文2

  一到冬天,人们便开始盼望,期待着家的温暖,期待着那在忙碌中的喜悦。那一天,是一年的总结,新一年的开始。一顿饭,就能让人们全身沸腾,不能自已。

  过年这天,周边的气氛便发生改变,原先街上互相拥挤的人群消失,人们各自都在自己的家中享受温暖。天才刚亮,小巷中便响起鞭炮的咚咚和孩童互相追赶的哒哒声,当然,还少不邻家大妈的一阵笑骂。

  如果到晚间,街上还有人的话,那可就是怪事。月下的城市万家灯火,每家每户的橱窗里几乎同时传出锅碗瓢盆互相碰撞,摩擦发出的交响。其中还弥散出火焰翻卷的焦香。油盐酱醋交错着,叫着,喊着,纷至沓来,乒乒乓乓地在锅中响个不停。年夜饭,便开始。

  长辈入座上席,到晚辈们入座,这一切都很传统。不用想,也知道这顿饭会吃的很漫长,从那挤得满满的一桌人就可以看出。既然要吃很久,那菜食就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年夜饭究竟该吃些什么便值得人们思考。

  当屋外的鞭炮滴滴答答地终于响到尽头,年夜饭就可以动筷子。我犹豫良久,虽然年年都是这样的味道‘却还总是这么新鲜’我暗暗地想到,同时,将新买的木筷在长辈们伸出的同时伸出去。那是一碟小菜,摆在餐桌的边缘,离我最近,里面有红的,绿的,黄的,黑的,蓝的等等丰富的颜色,我瞅准那道红,筷子紧紧的夹住,随后再将手往回缩,那红就在筷端发出锃亮的光,就像易碎的上品琉璃,翻滚着,颤抖着卷入我的舌尖,这红瞬间流出一淌酸甜微辣的汁液,稍不注意,便麻醉我的味蕾,顺着舌尖,猛地向下灌去,之后,我的脸颊就泛起红,浑身如淋浴着岩浆水一般,翻滚着热气,扑哧扑哧地响个不停。我的脸上褪去苍白之色,身上减去一件外套,浑身不觉一丝凉意,这要在寒风呼啸的户外,肯定是不敢想的。那这神奇的红究竟是什么,我只能透露一点,这些全然是我家乡的手艺,腌,闷,浸,泡,染出的各种泡菜。

  品尝完地道的家乡菜后,我的胃口也大众化起来。轻泯一口橙汁,我再次将木筷伸出去,这次是餐桌正中央的大盘菜,里面躺着一条青草鱼,上面被浇灌各色酱汁儿,茴香与葱花在盘中星罗广布,相映生辉,我还专为这茴香献上两句小诗‘叶如墨绿捏翡翠,颈似白流造春烟’当真不是凡品,再看那鱼,油淋淋的焦脆表皮将细嫩爽口的白肉轻掩在姜丝之下,泛起粼粼微波。我悄悄地咽一口唾液,从鱼脊上撕下一块来,缓缓地沾沾盘底的酱汁儿,之后便迅速的朝嘴边涌来,不过肉还未到,一股香甜倒先扑面而来。

  吃过‘年年有鱼’之后,我的口舌不禁干燥起来,即使喝再多的橙汁儿也不管用,不过,我自有解决的良策,那就是‘汤圆’。我用汤勺搅动着米酒,看着汤中一上一下的汤圆,我那早已微饱的胃便再次苏醒过来。碗中升腾的白气编织在一起,一个劲儿的向上涌动,给餐桌上的吊灯贴上一层迷蒙的雾。圆润的白色中闪出一两点金色的光,似乎本来就是这般的浑然一体。一勺米酒中一个汤圆,一勺汤圆中数颗米酒米,这样吃着,即使舌再干,也不干,口再燥,也不燥。

  餐桌上的菜食当然不止这些,其中的大多数我们也并不陌生,虽然年年吃,却又年年不拒,‘舌尖上的年夜饭’也能吃出浓浓的年味儿。一顿饭,就能让人们全身沸腾,不能自已。

家乡的年味作文3

  作为华夏民族,从虞舜时期就已经开始的春节,是每年必须举行的最为隆重的节庆活动,迄今已逾4000余年,因而过年不仅成为每个人绕不过去的情结,并且越来越庄重,越来越来隆烈了。而一个远离故乡,久居外地的人,若能回到家乡过春节,那感觉将别有一番韵味。唐?王建《十五夜望月》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在武汉连着过了好几个春节,这思乡想家的情愫,特别是希望体验一下家乡现时过春节的感觉,便觉格外的强烈。不过话又说回来,若仅仅单纯是为了过春节而回家乡,则又似乎完全没有必要。花冤枉交通钱不说,这来回的折腾,而且还得什么都得重新购置,又将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刚好因为太多的事情,急切需要回去处理。我也因而借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再也没有了花冤枉钱的心理负担,心情舒畅地返回到我工作、我生活多少年的家乡。也因此,在家乡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当我回到阔别多年的老家时,变化可真是大得不得了,真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自从江西迁居而来的这个已有200余年的老垸子,如今东倒西歪的垮了不少,有的已变成残垣断壁,弟弟的老房子虽在,但也是风雨飘摇的危房。乡亲们全都搬离了这里,全都住进了新建的楼房。令人称奇的是,再也看不到一间平房了,全都是越建越漂亮的楼房,有条件早建的房子如今有不少又更换成新式的。我的童年时代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屋后还有两边的山林,房前的竹林还是池塘,自然留下了太多的回忆,又因为母亲去世过早,父亲后来也走了,那些酸楚的、苦涩的、甜美的往事,填满了我的胸臆。

  让我欣慰的是,弟弟因为建房子、嫁女儿,背了一身债。自打工从北京回来后,那么多债务他一次兑付完毕,可以说无债一身轻了。弟弟说,难得回家一趟,就在这儿吃饭吧,咱们可得好好地聊聊。弟媳赶紧走过来说,你弟弟立了大功,可我在家也没闲着,田里地里的农活没丢,因为风调雨顺,粮食收成创了记录;另外还打了零工,也挣了一些。她还开玩笑,借吉人天象,你一回来家里可就不一样啦。该有的东西也全都买了回来,你俩个有了孩子的侄女都来这里过年,到时你一家人怎么也要来这凑个热闹吧。

  多年未见的新知旧友,还有一起工作过的同事,除了出自于内心的问候、关切,要说的话就像扯不完的棉纱,永远没个完了。除了需要处理的事情以外,今天去这家聊聊,明天去那家说说,便成为当下最主要的事情。张继承、张家林、陈金斗、张涛、伍理松……,一个个问起了在外的情形,每每也都要求务必吃过了饭再走。还有老干李志奇、谢建训、陈银秀,也都给予了热情的问候。

  骨头断了还连着筋的亲戚,多少年了未见面,自然今天这个来明天又是那个到,还有今天去这家走走这家明天去那家看看,舅老表、内兄内弟、妻妹……,一见面驱寒问暖的那个热情劲头甭提有多热烈。特别是妻侄订婚的喜庆场面,更有多年未曾见面的远亲近邻在这里终于会面了,需要说的讲的太多了,竟不知从哪儿说起,因而那个亲热呀友谊呀欢乐呀甭提有多热烈。

  逝者如斯。一天紧接着一天,就在首尾相衔的这种状态中度过了20来天。浅略一思忖,可依然还晃如昨日。来不及思考,来不及回味,归期就到了,因为那边的事不能再拖,我只得带着些许的惆怅返回新的居地。

家乡的年味作文4

  鞭炮依旧是那么的响亮,震耳欲聋;烟花依旧是那么的绚烂,眼花缭乱。孩子还是那么盼望着过年,大人们还是那么忙碌,而我走在烟花灿烂的夜空下,却感觉年味儿这东西一点点的随年龄而去。

  从前,我们都不富,但过年却是那么的有味。我们放了寒假就开始盼望着过年,每一天都会翻着日历,数着日子。似乎那是个神圣的日子,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开开心心的玩,都能够开开心心的.拿红包,虽然红包里的钱并不多,但那种感觉却是无比的好。我时常在想是否越贫穷的地方的年味儿越浓,是否该逃往哪个小村落去感受那里浓浓气氛的春节。

  从前,还没有此刻那么琳琅满目的糖果让你选取,也没有那么丰盛的饭菜让你挑剔,但大家一齐围在一桌吃得总是那么得有味,也许这饭菜,糖果的味道也会随着年龄慢慢的消失。此刻,生活好了,要吃什么全年都有,也不用天天拨着手指数日子等待过年。少了一种期盼,人也会懒惰很多吧。

  从前,孩子到了年关,都喜欢聚在一齐玩鞭炮。五毛钱一包,大家玩得不亦乐乎。而此刻,个个大年初一都睡懒觉,还得用手机反复的叫。吃饭的时候还拿着个手机玩qq,往嘴里塞几口饭就走人了,又不知躲在哪看起了手机小说。也不能说这是手机带来的害处,但这毕竟影响了此刻人们的生活,老人们还未好好和孩子们说会儿话,孩子的qq就滴滴滴的叫个不停,或是电话不断。老人们总是唉的叹气,也许这是时代的进步,必然吧。

  从前,没有电脑,没有这个那个的网络游戏,孩子们没处去,聚在一齐下下象棋,大人们旁边指导,一片欢声笑语。而此刻如何,整天泡在电脑前,各种游戏图标填充着桌面,隔着四五百度的镜片,紧紧盯着屏幕,一刻不离。许多孩子的年大概就是这么过的吧!

  从前,大年三十,一家子聚在一齐边嗑着瓜子边看着春晚,一大家子和睦融融。此刻,我们的生活中多了许多的选取,大家思想也开放了许多。三十晚有泡网吧的,有k歌的,有街上闲逛的。也许是过去的技术过于落后,只能带给给大家那十几寸的黑白春晚,但为什么换了彩色的,换了更大的,却少了那么多的年味儿。

  此刻,新衣服还有,而且更新潮了;烟花还有,而且更加绚烂;饭菜还有,而且更加丰盛;年三十还有,为什么年味儿就淡了这么多。难道真的是自己的年龄缘故吗,那我宁愿不长大。我走在烟花灿烂下,想想过去,也许那是过去生活的标志吧,生活水平的改善,也许是该少些东西吧,也许年味儿就是这其中的牺牲品吧,起码在我眼中。

  此刻,越来越多的朋友聚在一齐讨论过年,都会不约而同的谈到年味儿渐渐变淡了。我想这是的成长的标志吧,这是我们思考身边变化的开始吧,也许我们不该只是一味的议论年味儿如何如何的淡,我们就应找回童年的纯真的心,用孩子的眼光再次的去发现身边的变化,去感受过年的气氛。

  此刻,我们有更先进的通讯工具,我们能够有更强大的传播媒体,让年味儿在那里传播,渐渐撒进我们这些年轻的心灵,但该用我们理智的眼光去遴选那些年味儿十足的悠久传统,让它们在我们的手里更好的传承,这该是我们的职责吧。

  天空烟花还在绽放,我捡起地上遗落的爆竹,用火点燃,想小时候一样抛向空中,“蹦”,一阵响亮的爆炸声散着浓浓的儿时年味儿。

家乡的年味作文5

  去年春节前十多天,爸爸说,我们还是回家乡过年吧,深圳过年太没有味道了,家乡的年味要比深圳浓得多。我问爸爸,什么是年味呀?爸爸说,年味啊,就是过年的味道。你回去就知道了。

  我从小在深圳长大,对家乡实在没有什么印象,过年呢,更不要提了,根本不知道家乡的过年是什么味道。于是,对于回家乡过年满是期待,恨不得一下就飞回家乡。但爸爸说,离过年还早呢,我们慢慢玩着回去。我们由长沙再到湘潭再到邵阳,然后到了爷爷住的那个叫源头的小山村。

  没有深圳的高楼大厦,没有深圳的车水马龙,没有深圳的霓虹闪烁,故乡有的是连绵的群山,崎岖的山路,稀稀落落的村庄。但是,在这里,我确确实实体会到爸爸所说的浓浓的年味。

  先说家乡的打糍粑吧。故乡习俗,过年是要打糍粑的。打糍粑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把糯米用水浸泡好,然后放在蒸笼里蒸熟。用木杓把蒸熟的糯米一杓杓倒在一个很大的石臼中,两个身强力壮的男人用两根比我小腿还粗的木杵往石臼里使劲捣,大约几分钟后,糯米捣成了糊状,就把它用木杵挑出来,放在一个簸箕里,女大家就蘸一点米粉,把糯米糊揉成一小团一小团的,再把它压扁,做成圆圆的饼状,糍粑就做成了。打糍粑时,灶里的柴火是红红火火地烧着,蒸笼里的热气是扑扑腾腾地升着,男大家把石臼捣得轰轰的响,女大家手忙脚乱地揉着糍粑,我们小孩子呢,就在那里乱窜着,笑着叫着添着乱,一派过年的热闹景象。

  再说说杀过年猪吧。故乡过年,不论家中富有或贫穷,都是要杀猪过年的。一大早,爷爷就请了两个杀猪的屠夫过来了。大家把猪从猪舍里赶出来,那猪可真够肥大的,爸爸说,起码有300多斤。一个屠夫上前抓住猪的耳朵,另一个屠夫从后面抓住猪的尾巴,把猪按在一条凳子上。这时,爸爸走过来对我说,你到屋里去,太血腥了,儿童不宜。我满心的不情愿,但又怕爸爸骂,只好走进屋子里面,耳朵里却听见猪凄厉的叫声。过了一会,猪不叫了,我又偷偷地跑了出去,看到猪已经被宰掉了。屠夫们忙乱着,把肉切成一块块的,放在桶里腌着,爸爸说,这是用来熏制腊肉的。连村里的几只狗都赶来凑热闹,在那里乱窜,一个屠夫飞起一脚,把一只狗踢得汪汪叫。就连空气中都洋溢着过年的热闹气氛。

  当然,年味最浓的还是放鞭炮了。我们知道,在深圳过年是不允许放鞭炮的。但家乡就不同了,大家说,过年不放鞭炮,等于没有过年。所以家家户户过年都要放鞭炮,放得越多越有面子。这可乐坏了我,从一回家,就跑到村里的小卖部买了很多的鞭炮。我跟表哥堂哥一有空就放鞭炮——当然,我是经常有空的。我们白天放很粗的“大炮”,像划火柴一样的擦炮,摔在地上就爆炸的摔炮,还有点着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的冲天炮;晚上,我们就放烟花,放礼花弹。那时,恰好是我爷爷的70大寿,烟花爆竹多得不得了,让我放得不亦乐乎。但爸爸说要我注意安全,少放为佳。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除夕的晚上,各个村庄的上空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烟花,耳朵里传来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那种热闹的情形,真是让我兴奋不已。

  至于提着鞭炮去拜年,收到压岁钱和无数的红包,我就不多说了,总之,去年过年我真正体会到了爸爸说的过年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作文6

  车窗外的景色飞速的掠过,一瞬间便消逝在人的眼底,一路的风光就像浮光掠影一般,仅仅是在心上拂了过去,宛如是一片羽毛悄然落下。

  终于要回家了。不知道有多久再没回到记忆中泥泞的小村庄,蒙蒙细雨冲刷着古墙的斑驳,淅淅沥沥的落雨声落在耳边,也确是一件享受之事了。

  鞭炮噼噼啪啪地响了起来,炸开的红纸涌向阴沉沉的天,也算是增添了些许的生气,门上的春联虽是有些旧了,可“爆竹声声除旧岁”的遒劲字体依然清晰可见,艳丽的红纸有些灰灰的,下端因为褶皱微微破裂,也为其增添了不少年代感。门内老人们的说笑声也是洞内观火了,麻将在桌上摩擦的声音也是依稀可听,麻将就像花盛开在桌上,也盛开在老人们的脸上。

  家乡的的春节,对我来说是最热闹的。因为我能和平时很难见面的亲戚聚在一起,过一个团团圆圆,快快乐乐的新年。

  在农历二十三之前,我们就开始采购年货,张罗着年夜饭。爷爷奶奶一般买几只土鸡炖汤喝,再腌制一些腊鱼、腊肉,等到春节时开开胃口;姑妈们则就为我们添置新衣服;哥哥姐姐,都在买回来的小礼物;而我们小孩就买一些开心果、瓜子、杏仁之类的小零食,准备到春节大年三十吃个痛快。

  在腊月二十三的晚上,我们家就在灶台上摆上糯米、糖果等贡品,烧香放鞭送灶神。到腊月二十四就过小年了。上午全家打扬尘,抹洗家具,迎接新年。完善后,就聚在一起吃个小年饭,大家说说笑笑,聊家常、聊工作,不亦乐乎。

  除夕为大年夜,这天要先准备佳肴到祖堂烧香、点烛放鞭供祖宗,然后再各家团聚吃年夜饭。午夜,家家灯火通明,全家老少围着火炉“守岁”,一起开开心心的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笑谈着电视中的各类节目,洋溢着欢乐的氛围。许多城区居民还要在除夕夜全家一起包团圆饺子,男女老少尽情娱乐,通宵不睡。子夜时分,家里就开始放鞭炮,说是为了送走旧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鞭炮声远远近近的响起,此起彼伏,一直到第二天清晨。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鞭炮燃爆后的香气,传递着浓浓的春节气息。我和表姐胆子在家里看春节联欢晚会,叔叔们就在屋外放鞭,玩各种各样的烟花,家里其乐融融,气氛热闹极了。正月初一清早一开门,照例要放鞭炮赶走年兽,然后再开始清扫,扫好的垃圾三天内不能往屋外倒,更不能对着门外泼水,据说是聚财。孩子们一大早要给家里的长辈拜年、作揖,说着一些千篇一律但大家都喜欢听的新年祝福。这时,家长们乐呵呵地摸着我们的头,拿出红包塞到我们手里。这是我最为开心的事情,因为我又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压岁钱买我最喜欢的书了。这一天的早餐要吃鸡汤元宝,然后居家拜年。若亲戚中有新亡人,初二当天一定要去新亡人的家中拜年,称之为“新香”。在杭州,最重要的就是观看传统的文艺活动,比如舞狮子、玩龙灯、踩高跷、跑旱船、唱堂戏等,传递着春节喜庆、祥和的氛围。这些千万别错过。等到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时,家家都要吃元宵,早晨吃糖拌油炸,俗语道:吃了月半粑,快快扒土巴。人们吃过元宵后,倾巷而出闹元宵,玩花灯,观花灯,猜灯谜,开展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元宵夜,城乡彻夜通明。过完了元宵,这个春节就过完了。回想起每一个春节,总有许多地方让我回味无穷、开心不已。它们犹如一颗颗星星,点缀着我童年美好的记忆。

家乡的年味作文7

  去年春节前十多天,爸爸说,我们还是回家乡过年吧,深圳过年太没有味道了,家乡年味要比深圳浓得多。我问爸爸,什么是年味呀?爸爸说,年味啊,就是过年味道。你回去就知道了。

  我从小在深圳长大,对家乡实在没有什么印象,过年呢,更不要提了,根本不知道家乡过年是什么味道。于是,对于回家乡过年满是期待,恨不得一下就飞回家乡。但爸爸说,离过年还早呢,我们慢慢玩着回去。我们由长沙再到湘潭再到邵阳,然后到了爷爷住那个叫源头小山村。

  没有深圳高楼大厦,没有深圳车水马龙,没有深圳霓虹闪烁,故乡有是连绵群山,崎岖山路,稀稀落落村庄。但是,在这里,我确确实实体会到爸爸所说浓浓年味。

  先说家乡打糍粑吧。故乡习俗,过年是要打糍粑。打糍粑过程是这样,先把糯米用水浸泡好,然后放在蒸笼里蒸熟。用木杓把蒸熟糯米一杓杓倒在一个很大石臼中,两个身强力壮男人用两根比我小腿还粗木杵往石臼里使劲捣,大约几分钟后,糯米捣成了糊状,就把它用木杵挑出来,放在一个簸箕里,女人们就蘸一点米粉,把糯米糊揉成一小团一小团,再把它压扁,做成圆圆饼状,糍粑就做成了。打糍粑时,灶里柴火是红红火火地烧着,蒸笼里热气是扑扑腾腾地升着,男人们把石臼捣得轰轰响,女人们手忙脚乱地揉着糍粑,我们小孩子呢,就在那里乱窜着,笑着叫着添着乱,一派过年热闹景象。

  再说说杀过年猪吧。故乡过年,不论家中富有或贫穷,都是要杀猪过年。一大早,爷爷就请了两个杀猪屠夫过来了。大家把猪从猪舍里赶出来,那猪可真够肥大,爸爸说,起码有300多斤。一个屠夫上前抓住猪耳朵,另一个屠夫从后面抓住猪尾巴,把猪按在一条凳子上。这时,爸爸走过来对我说,你到屋里去,太血腥了,儿童不宜。我满心不情愿,但又怕爸爸骂,只好走进屋子里面,耳朵里却听见猪凄厉叫声。过了一会,猪不叫了,我又偷偷地跑了出去,看到猪已经被宰掉了。屠夫们忙乱着,把肉切成一块块,放在桶里腌着,爸爸说,这是用来熏制腊肉。连村里几只狗都赶来凑热闹,在那里乱窜,一个屠夫飞起一脚,把一只狗踢得汪汪叫。就连空气中都洋溢着过年热闹气氛。

  当然,年味最浓还是放鞭炮了。我们知道,在深圳过年是不允许放鞭炮。但家乡就不同了,大家说,过年不放鞭炮,等于没有过年。所以家家户户过年都要放鞭炮,放得越多越有面子。这可乐坏了我,从一回家,就跑到村里小卖部买了很多鞭炮。我跟表哥堂哥一有空就放鞭炮——当然,我是经常有空。我们白天放很粗“大炮”,像划火柴一样擦炮,摔在地上就爆炸摔炮,还有点着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冲天炮;晚上,我们就放烟花,放礼花弹。那时,恰好是我爷爷70大寿,烟花爆竹多得不得了,让我放得不亦乐乎。但爸爸说要我注意安全,少放为佳。令我印象最深是除夕晚上,各个村庄上空到处是五颜六色烟花,耳朵里传来是此起彼伏鞭炮声,那种热闹情形,真是让我兴奋不已。

  至于提着鞭炮去拜年,收到压岁钱和无数红包,我就不多说了,总之,去年过年我真正体会到了爸爸说过年年味。

家乡的年味作文8

  去年春节前十多天,老爸说,我们还是回家乡过年吧,深圳过年太没有味道了,家乡的年味要比深圳浓得多。我问老爸,什么是年味呀?老爸说,年味啊,就是过年的味道。你回去就知道了。

  我从小在深圳长大,对家乡实在没有什么印象,过年呢,更不要提了,根本不知道家乡的过年是什么味道。于是,对于回家乡过年满是期待,恨不得一下就飞回家乡。但老爸说,离过年还早呢,我们慢慢玩着回去。我们由长沙再到湘潭再到邵阳,然后到了爷爷住的那个叫源头的小山村。

  没有深圳的高楼大厦,没有深圳的车水马龙,没有深圳的霓虹闪烁,故乡有的是连绵的群山,崎岖的山路,稀稀落落的村庄。但是,在这里,我确确实实体会到老爸所说的浓浓的年味。

  先说家乡的打糍粑吧。故乡习俗,过年是要打糍粑的。打糍粑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把糯米用水浸泡好,然后放在蒸笼里蒸熟。用木杓把蒸熟的糯米一杓杓倒在一个很大的石臼中,两个身强力壮的男人用两根比我小腿还粗的木杵往石臼里使劲捣,大约几分钟后,糯米捣成了糊状,就把它用木杵挑出来,放在一个簸箕里,女人们就蘸一点米粉,把糯米糊揉成一小团一小团的,再把它压扁,做成圆圆的饼状,糍粑就做成了。打糍粑时,灶里的柴火是红红火火地烧着,蒸笼里的热气是扑扑腾腾地升着,男人们把石臼捣得轰轰的响,女人们手忙脚乱地揉着糍粑,我们小孩子呢,就在那里乱窜着,笑着叫着添着乱,一派过年的热闹景象。

  再说说杀过年猪吧。故乡过年,不论家中富有或贫穷,都是要杀猪过年的。一大早,爷爷就请了两个杀猪的屠夫过来了。大家把猪从猪舍里赶出来,那猪可真够肥大的,老爸说,起码有300多斤。一个屠夫上前抓住猪的耳朵,另一个屠夫从后面抓住猪的尾巴,把猪按在一条凳子上。这时,老爸走过来对我说,你到屋里去,太血腥了,儿童不宜。我满心的不情愿,但又怕老爸骂,只好走进屋子里面,耳朵里却听见猪凄厉的叫声。过了一会,猪不叫了,我又偷偷地跑了出去,看到猪已经被宰掉了。屠夫们忙乱着,把肉切成一块块的,放在桶里腌着,老爸说,这是用来熏制腊肉的。连村里的几只狗都赶来凑热闹,在那里乱窜,一个屠夫飞起一脚,把一只狗踢得汪汪叫。就连空气中都洋溢着过年的热闹气氛。

  当然,年味最浓的还是放鞭炮了。我们知道,在深圳过年是不允许放鞭炮的。但家乡就不同了,大家说,过年不放鞭炮,等于没有过年。所以家家户户过年都要放鞭炮,放得越多越有面子。这可乐坏了我,从一回家,就跑到村里的小卖部买了很多的鞭炮。我跟表哥堂哥一有空就放鞭炮——当然,我是经常有空的。我们白天放很粗的“大炮”,像划火柴一样的擦炮,摔在地上就爆炸的摔炮,还有点着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的冲天炮;晚上,我们就放烟花,放礼花弹。那时,恰好是我爷爷的70大寿,烟花爆竹多得不得了,让我放得不亦乐乎。但老爸说要我注意安全,少放为佳。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除夕的晚上,各个村庄的上空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烟花,耳朵里传来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那种热闹的情形,真是让我兴奋不已。

  至于提着鞭炮去拜年,收到压岁钱与无数的红包,我就不多说了,总之,去年过年我真正体会到了老爸说的过年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作文8篇】相关文章:

1.家乡的年味作文

2.家乡的年味作文

3.家乡的年味作文

4.家乡年味作文

5.家乡的年味

6.家乡年味

7.家乡的年味优秀作文

8.家乡的年味小学作文

9.家乡的年味作文【精】

上一篇:未来的家乡作文 下一篇:家乡的田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