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年味

2021-01-31 关于家乡的作文

家乡年味1

  家乡的年味,是最为浓厚的,也是最让人怀念的。家乡的年味是一种独特的味道承载着厚重文怀底蕴的味道!

  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那奶奶亲手包的饺子,那红红火火的新衣服,那五花八门的爆竹,那让人满心欢喜的甜言蜜语。可如今都不复存在了。随着我一步步长大,如今的我不是等着新衣服给我穿,而是一本本新的作业本给我做。年味也越来越淡薄,直到那年。

  我回到家乡有一段时间了,但我一直埋头在作业中。春节到了,我终于能休息一天了。当我趴在窗前,看着外面,我貌似看到了年的一角。在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子,有的是崭新的豪华轿车,有的是一辆破损的摩托车,后面还拖着一些不忍直视的衣服。但他并没有感到羞愧,相反他面带笑容,眼里充满期待。顿时我领悟到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在家中,奶奶也开始忙碌起来,剁饺馅,炒瓜子,杀公鸡,扫房梁,洗衣服。爸爸妈妈没闲着,他们买鞭炮,买糖果,买着各种各样的年货。

  虽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可是现在国家政府到处禁止放炮竹,导致让年味缺了一种味道。但是,小朋友们却不甘心,拿着·自己的压岁钱偷偷的买炮竹,又偷偷的放炮竹。这又给年味添加一种神秘的味道。

  在除夕之夜,家家灯火相照,一家团聚。全家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有说有笑,但也不缺乏低头族,

  吃完年夜饭,一加坐在一起看春晚。这一天,许多人会守岁。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一声钟响,过年了,新年好,恭喜发财!这样的声音起此彼伏,即使没有炮竹的声响,却也有哪班热闹。

  如今,年味越来越淡,这个中国最具特色,最为重要的节日不应该如此淡薄,我希望那独有的年味能够再次散发出那味道。

家乡年味2

  我叫宁浩,今年12岁,2岁时爸爸妈妈离婚,我跟随奶奶生活,听奶奶说,我3 岁爸爸就到外面打工了,在外打工这几个字我以前不理解,现在慢慢长大了,我也知道在外打工到底怎么一回事,每逢爸爸回家过年时,我就会问爸爸在外打工的事情。

  爸爸走那天,正是星期六。爸爸早早地打点好了行装,全家人热泪盈眶,彼此不知说些什么好。爸爸抚摸着我的头,嘱咐我:“浩儿,一定要努力学习。”说完便背起行囊,匆匆走了。目送他远去的背影,我一片茫然!

  对爸爸的思念自此产生了,吃晚饭时望着爸爸喜欢坐的那空空的位子,我的思绪又被拉地悠长悠长。听爸爸说;他在一个建筑工地上干活,每天都很早出工,傍晚很迟收工,也就是“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情景。爸爸还说过,有一次他不小心被钢筋戳伤了腿,是工友们把他送进了医院,爸爸很想回家,但为了让我和奶奶能够过上幸福的日子,爸爸还是坚强的挺住。想到这些,此时的我,更加想念远在他乡的爸爸。

  转眼放寒假了,意味着新年的脚步即将来临。在我住的偏僻小村庄里,有这么一个习俗,一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美食,美食的名字叫“千层糕”。这种美食做法很复杂,听奶奶说,先把米浸泡在水里半个月,然后晒干,最后磨成米浆,再用特殊的工具,放在锅里,烧慢火,一层一层做,层数由自己选择,我奶奶喜欢做六层,我好奇问奶奶,为什么做六层,奶奶说,“6”这个数字是顺利的意思,愿我爸爸在外打工一切顺利。我明白奶奶的用意后更喜欢奶奶做“千层糕”了,因为这意味着爸爸要回家了,所以这种“千层糕“是家乡的年味,也是我的幸福年味,团圆的年味,我在心里默默地说:“千层糕啊千层糕,爸爸回啊爸爸回。”

  我心里更想着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有出息把家乡建设好,不用到外面打工,在家乡同样能挣到钱,同样过上幸福的日子。我要让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们,早日回到自己的家乡,与家乡熟悉的山、水、人早日团聚。到那时家乡的年味才最美。

家乡年味3

  春节期间,人们一般要走亲戚,回老家,于是,我就跟爸爸老妈回了老家河南,先去爸爸老家三王庄,再去老妈老家洛阳。23号我们和其他几个人加行李,满满当当地驾车去了。

  经过一整天的颠簸,来到了河南新乡三王庄。到家时已是深夜9点多了,一进卧室就看见了我的奶奶——我爸爸的老妈。她穿着棉袄,正在暖炉旁暖手,一见我来了就很激动地笑了笑,操着满是河南味的方言示意我也暖暖手,一路上天很冷,我就坐下来了,她便问我长问我短,我都一一回答了,有些听不懂的我便找驰哥帮忙。晚上,昌昌来了,他比我大一点,一见我便热情地带我出去放炮,老家的炮不想城里的那样好,小店的炮很单一,大一点的店也没有什么好看的花炮,都是响炮,可我玩的津津有味,因为这里的人十分好客,虽然生活节奏慢,但却很令很多人羡慕。第二天,我上午十一点起床去走亲戚,大半的人我那时是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每到一家都是笑脸,很温暖。有一次竟被强迫吃了两次晚饭,使我一连一整天吃不下东西。26号还是27号,我去了洛阳。

  到了洛阳,我见了姥姥——我老妈的老妈。她很慈祥,一见我们先是抱了抱弟弟小雨,可小雨竟然不认得了昔日如此关爱她的姥姥,好在我们的到来令姥姥很高兴,晚上,二姨回来了,包括她的未婚夫,一家人其乐融融。第二天,我去了宝宝家,宝宝是我的表弟,我们小时候很喜欢在一起玩,他们家很招待我,我很感谢。除夕,我又回到了姥姥家,晚上看春节联欢晚会、放炮,年都是这样过的。第二天走亲戚,虽没有三王庄一样里的那么近,可一天下来也忙得够呛,一堆作业都没有做。倒是烩菜挺好吃的,那是由一些各种不同的菜和肉还有粉丝拌在一起煮,一做出来十里飘香,还有饺子,可让我好好品尝了一顿。

  一回家,我就疯了似的赶没做完的作业。唉,春节就这么过了。

家乡年味4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方沃土养育一方人民,在贾鲁河畔,便是我的家乡——中牟。

  家乡过年,不看奢华,不图喧闹,只求三个字:年味儿。善良淳朴的中牟人民,讲究喜庆,讲究欢乐。每年一到腊月,家家户户便忙碌开来,头几个星期,便物色好满意的春联佳句,好请老师傅来书写,最后在除夕夜贴上,以显喜庆。这个时候,家人们总要都添置几件新衣服,而最好的那件,要留到大年初一走亲访友的时候贴上,好显出一派“新气象”。那股精神劲儿就甭提了。

  大年初一的早晨,头一件事就是赶紧煮上一锅热水饺,并趁热由晚辈们端到村里的长辈家里,为的是让这些年纪大且身子不方便的老人们也能吃上可口的饺子,不要饿着。端的饺子要以别人家的为主,别人家送完了,自己家才能吃,以显出晚辈们的孝敬来。

  过年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之一。领压岁钱是其一,但更重要的是能吃上可口的“花糕”。所谓花糕,便是将一条白面团拉直,卷出六个卷儿,夹上红枣,再用刀顺势划出一道道美丽的旋儿,蒸好变成了美丽的“花糕”了。

  吃过饺子、“花糕”,领过压岁钱,趁着大人们走亲访友得当儿,便是男孩们放炮的大好时机。那些大号的几百响的鞭炮,小孩插不了手,但一般的小炮也够孩子们玩了:“飞毛腿”、“二踢腿”、“双响炮”······走到路上,随时随地都能听见不知从哪儿传来一阵响声,胆小的人免不了会被吓一跳,可在这欢乐之后,不知为何,一股浓浓的温暖也荡漾在心头,一圈圈回荡······ 一年又一年,欢乐永不停歇。不知不觉间,许多年过去,家乡的变化翻天覆地,不变的永远是那浓浓的年味儿······

家乡年味5

  “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伴着美好的祝愿声,一年一度的春节到来了。今年,我们一家人回到老家——西安,准备在那里欢度春节。

  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有很多,比如说:贴春联、挂大红灯笼、祭祖、点篝火等。下面,我就来说一说今年是如何体验西安春节年味儿的。

  首先,我来说一说贴春联吧。大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敬门神、挂年画,以此增添过年的气氛。每逢春节,古人总要用新桃符替换旧桃符。真应了王安石的那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们家当然也不例外,由爸爸来完成这个没有挑战性的任务。

  再来说说挂大红灯笼吧。中国的灯笼又称为彩灯。红灯笼通常是在春节、元宵节期间换上的。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会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大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节日气氛。我们家的这个工作由我和爸爸合作完成,爸爸爬上高高的梯子,我在下面指挥,“左边这个太高了,向下一点;右边那个灯穂没放好,要注意啊。”我在下面指挥得忘乎所以,爸爸在上面累的满头大汗。总算是过了把指挥大人的瘾。

  最有意义的是大年三十晚上的祭祖活动。晚上7点左右,爸爸就带着我和妹妹还有几个哥哥姐姐去本村其它成员家里祭拜先祖。每到一家,大人们总是忙着燃香、烧纸钱、祭拜先祖。而我们小孩们则忙着抓主人准备的好吃的东西,有花生、瓜子、糖果等。一圈走下来,我和妹妹足足赚了三大袋好吃的,实在是太开心啦!

  祭祖回家后,在院子里点燃一堆篝火,一家人围着篝火谈笑风生,好不热闹。火红的篝火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

  大年初一的早上收红包,是我们最爱的,只要我们给大人拜年,大人们就会给我们一个红包。接到红包后,我们就会躲在角落里偷偷数钱,个个都成了小财迷。

  过年的喜悦,玩耍的快乐,都包含在浓浓的年味儿里呢!

家乡年味6

  小时候的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最爱看的节目就是春节联欢晚会。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比这过年七天更乐呵的了:贴春联,挂福字,包饺子,放鞭炮,一个个忙得不亦悦乎。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对春节失去了兴趣,人们都在忙,亲戚们根本没有时间聚在一齐。春联依旧贴,红灯照样挂,鞭炮仍然放,但是总觉得春节不是这么回事,总觉得春节真的是越来越没有意思,越来越没有年味儿。

  我经常想:“如果这样下去,那么再过几年,人们也许就要忘记春节这千年节日的习俗了?忘记了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真正的味道了?”

  但是,今年的除夕夜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这天大年三十,我一大早就和父母去姥姥家,我的亲人都聚到了那里。大家一齐贴春联,挂福字,忙碌中隐隐透着一股年味儿。

  中午,大家都聚到一齐吃饭,大家畅谈这一年里的趣事和收获。共同畅想完美的未来。大家一个个敞开心胸,开怀大笑,所有的矛盾都在笑声中化解了。这时还有人在楼下放了一串象征辟邪的鞭炮。我从饭的香味中感到了一股浓浓的年味儿。

  下午,大家高兴地架起麻将桌,玩起了麻将。输钱赢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情绪。大家一边玩着麻将,一边谈论。我们小孩打开电视,所有的节目都和过年有关,越发让我感到了浓重的年味儿。

  晚上,我们全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时不时响起一阵阵笑声,大家笑的前仰后合。趁着过年的钟声还没有到来,我们下楼去放鞭炮,楼下也有人在放鞭炮,我们的和别人的鞭炮在空中交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从鞭炮的火药味中我嗅出一股浓厚的年味儿。

  最令人激动的时刻来了!离新年的钟声只有10秒了!9-8-7-6-5-4-3-2-1!大家互相拜年,给亲友发信息,打电话祝福,一家老小其乐融融。

  我很高兴,因为由此能够看出,人们并没有摒弃千年的传统,依然能够感觉到过年的“年味儿”,那就是一家老小的团团圆圆。

家乡年味7

  春节期间,人们一般要走亲戚,回老家,于是,我就跟爸爸妈妈回了老家河南,先去爸爸老家三王庄,再去妈妈老家洛阳。23号我们和其他几个人加行李,满满当当地驾车去了。

  经过一整天的颠簸,来到了河南新乡三王庄。到家时已是深夜9点多了,一进卧室就看见了我的奶奶——我爸爸的妈妈。她穿着棉袄,正在暖炉旁暖手,一见我来了就很激动地笑了笑,操着满是河南味的方言示意我也暖暖手,一路上天很冷,我就坐下来了,她便问我长问我短,我都一一回答了,有些听不懂的我便找驰哥帮忙。晚上,昌昌来了,他比我大一点,一见我便热情地带我出去放炮,老家的炮不想城里的那样好,小店的炮很单一,大一点的店也没有什么好看的花炮,都是响炮,可我玩的津津有味,因为这里的人十分好客,虽然生活节奏慢,但却很令很多人羡慕。第二天,我上午十一点起床去走亲戚,大半的人我那时是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每到一家都是笑脸,很温暖。有一次竟被强迫吃了两次晚饭,使我一连一整天吃不下东西。26号还是27号,我去了洛阳。

  到了洛阳,我见了婆婆——我妈妈的妈妈。她很慈祥,一见我们先是抱了抱弟弟小雨,可小雨竟然不认得了昔日如此关爱她的婆婆,好在我们的到来令婆婆很高兴,晚上,二姨回来了,包括她的未婚夫,一家人其乐融融。第二天,我去了宝宝家,宝宝是我的表弟,我们小时候很喜欢在一起玩,他们家很招待我,我很感谢。除夕,我又回到了婆婆家,晚上看春节联欢晚会、放炮,年都是这样过的。第二天走亲戚,虽没有三王庄一样里的那么近,可一天下来也忙得够呛,一堆作业都没有做。倒是烩菜挺好吃的,那是由一些各种不同的菜和肉还有粉丝拌在一起煮,一做出来十里飘香,还有饺子,可让我好好品尝了一顿。

  一回家,我就疯了似的赶没做完的作业。唉,春节就这么过了。

家乡年味8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农村,那里过年非常热闹。过年前,大家都在自己的房门前贴上对联,还挂上红彤彤的灯笼;过年时,大家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到处都会有人放鞭炮。这浓浓的年味总是让我难以忘怀。

  除夕,我们全家在一起吃年夜饭,饭桌上有各种各样好吃的菜,热乎乎的汤,香香的肉丸,好吃的土豆泥长辈们乐呵呵地给小孩夹菜,倒汤,还会发压岁钱,祝福小孩新年学习进步,快乐成长;小孩们呢,也笑嘻嘻地跟长辈干杯,敬酒,祝福长辈身体健康。那一天,整个屋子都热腾腾,喜气洋洋的,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好温馨啊!吃完年夜饭,那就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时候了,为什么呢?因为,我可以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放鞭炮啦!那可是我迫不及待地着拿着各种焰火炮竹到屋子外面空地去放,“哔哩哗啦”几支小焰火聚在一起挺壮观。突然间遇到大人们放的大焰火,我们又会躲回屋子里看“隆隆隆隆”“噼里啪啪”,焰火像花朵一样绽放开来,五颜六色,绚丽夺目。这时,家家户户会不约而同地走出家门,互相拜年,大声说着“新年好”“身体健康”,好热闹!

  新年到了,妈妈告诉我人们放鞭炮是为了赶走传说中的年兽,还有一种说法是赶走旧年的坏运气。我问:“地上的鞭炮为什么不扫掉呢?”妈妈笑着回答:“因为人们这些碎屑代表着红红的好运气。”果然,第二天我早晨起来一看,各家的院子门口都是红红的一片,远

  远看去,红扑扑一片,像红地毯一样。

  我喜欢家乡的年味,因为在家乡过年特别有味道!

家乡年味9

  我随父母离家进城快十年了,今年回家乡过年了。家乡那浓郁的年味还一直让我难以忘怀。大年三十早上,爸爸正在贴春联。农村的春联大部分是村里人写的,闻着一股墨香味,对联的内容有的随口即兴传创作的,现在城里的春联,多是印刷厂成批印出来的,贴在门上,虽也好看,却总觉得少了点年味,而且千篇一律,没有特点。上午,我、爸爸、爷爷全家一起去祭祖,走过泥泞的田埂,我们终于到了,我们一起为祖先烧钱、磕头,爸爸对我说:“儿子,以后你不论到了哪里,你都一定要每年回来祭祖。”我不太明白爸爸的话,但我觉得爸爸想让我不论怎么出人头地,都不能忘了祖先,忘了自己的根。

  晚上,我看见厨房有好多菜,我便问奶奶:“奶奶,你为什么要做那么多菜?吃几天也吃不完呀?”奶奶笑道:“因为有一个习俗,在大年初一到初三都不能用刀,只有三十晚上把所以菜烧好,而且放的炮竹,还有家里的卫生必须过了初三送完年才能打扫出去。”我点了点头,不一会酒香味,蒸馒头味,饺子味弥漫在各家各户,家乡的年味真独特。还有我更喜欢的是在老家,一进腊月,就开始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左邻右舍的娃娃,手里拿着二踢脚、麻雷子、摔炮、拉炮,变着花样放,高一声,低一声,你张开鼻子,便能闻到淡淡的硝烟味。随着烟味越来越浓,年也就越来越近了,特别是除夕夜,那鞭炮几乎要响上一夜,鞭炮味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后才慢慢散去。说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没有鞭炮味,这还叫过年吗?

  原来,父母不辞辛苦,携家带口,回家乡过年,不为别的,就是想重温一下那久违的年味。其实,城里也不是没有年味。那铺天盖地的年货广告,张灯结彩的高大建筑,精彩纷呈的春节晚会,收到的成堆贺卡,打爆的拜年电话,成千上万条的拜年短信,五花八门的电子邮件,酒店里丰盛的年夜饭,还有满大街的红男绿女,不都是年味吗?可是我魂萦梦绕,日思夜想的还是家乡的年味。

家乡年味10

  小时候的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最爱看的节目就是春节联欢晚会。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比这过年七天更乐呵的:贴春联,挂福字,包饺子,放鞭炮,一个个忙得不亦悦乎。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对春节失去兴趣,人们都在忙,亲戚们根本没有时间聚在一起。春联依旧贴,红灯照样挂,鞭炮仍然放,可是总觉得春节不是这么回事,总觉得春节真的是越来越没有意思,越来越没有年味。

  我经常想:“如果这样下去,那么再过几年,人们也许就要忘记春节这千年节日的习俗?忘记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真正的味道?”

  不过,今年的除夕夜彻底改变我的想法。

  今天大年三十,我一大早就和父母去姥姥家,我的亲人都聚到那里。大家一起贴春联,挂福字,忙碌中隐隐透着一股年味。

  中午,大家都聚到一起吃饭,大家畅谈这一年里的趣事和收获。共同畅想美好的未来。大家一个个敞开心胸,开怀大笑,所有的矛盾都在笑声中化解。这时还有人在楼下放一串象征辟邪的鞭炮。我从饭的香味中感到一股浓浓的年味。

  下午,大家高兴地架起麻将桌,玩起麻将。输钱赢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情。大家一边玩着麻将,一边谈论。我们小孩打开电视,所有的节目都和过年有关,越发让我感到浓重的年味。

  晚上,我们全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时不时响起一阵阵笑声,大家笑的前仰后合。趁着过年的钟声还没有到来,我们下楼去放鞭炮,楼下也有人在放鞭炮,我们的和别人的鞭炮在空中交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从鞭炮的火药味中我嗅出一股浓厚的年味。

  最令人激动的时刻来!离新年的钟声只有10秒!9—8—7—6—5—4—3—2—1!大家互相拜年,给亲友发短信,打电话祝福,一家老小其乐融融。

  我很高兴,因为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并没有摒弃千年的传统,依然可以感觉到过年的“年味”,那就是一家老小的团团圆圆。

家乡年味11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我的老家在陕西。陕西人如今扔把春节叫做“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的传说——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每当寒冬将去新春将来的夜晚,便出来食人,使人们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现这种凶残的野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一见熊熊的大火,听见叭叭炸响的爆竹,就逃得无影无踪。后来便逐渐形成了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贴对联、放爆竹的风俗习惯。

  年味最浓的就是放鞭炮了。新年的钟声一响,整个夜晚都成了烟花爆竹的世界。大家说,过年不放鞭炮,等于没有过年。我跟表哥堂哥一有空就放鞭炮——当然,我是经常有空的。我们白天放很粗的“大炮”,像划火柴一样的'擦炮,摔在地上就爆炸的摔炮,还有点着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的冲天炮;晚上,我们就放烟花,放礼花弹。“满天星”、“冲天炮”……各个村庄的上空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烟花,耳朵里传来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渲染着新年的氛围。

  ——这就是老家的年味儿!

  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载着归家的人们,还有那大包小包的年货,也载着人们的期盼回家了!通向细长隧道的巷道,一对对春联喜气十足,趣味横生,一个个“福”字刚劲有力,金光灿灿,一辆辆车上走出了满面春风的儿女;一扇扇门前站着神采奕奕的父母。楼满了,一间间屋里飘出欢声笑语;路窄了,占道的是丝丝缕缕扯不断的亲情。

  ——这就是老家的年味儿!

  年味最浓是子夜。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全家人欢聚一堂,各种小菜摆满饭桌,,一家人开怀畅饮,共叙亲情,说着吉祥祝福的话语,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既有了口福,填饱了肚子,还温暖了心坎。

  ——这就是老家的年味儿!

  心思涌动,欢歌飞扬,这就是老家的年味儿!

家乡年味12

  一阵阵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一场场妙趣横生的迎新仪式,一桌桌丰盛可口的宴席,一个个垂涎欲滴的红包,一张张喜气洋洋的笑脸——构成了我家乡浓浓的年味儿。

  我的家乡座落在衢州市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那里山清水秀,民风纯朴,每当春节来临的时候,都要举行盛大的接“福”迎新仪式。

  一进门,我就被桌上琳琅满目的贡品吸引了,奶奶说这些都是用来接“福”的:预示着多子多福的五代粽——五个大小不一的粽子代表五世同堂;预示着风调雨顺的金、木、水、火、土实物;预示着年年有余的大鲤鱼,在一个素雅的青花瓷大缸里活蹦乱跳……其中最吸引眼球的,要数十二生肖树脂雕像了。

  瞧,这些雕像神态各异,惟妙惟肖,小巧玲珑,可爱极了!老鼠手捧花生,抬头望天,好像随时等待着天帝的召唤;色彩斑斓的神龙瞪着铜铃般的眼睛,威严地注视前方,仿佛可以洞察人世间的一切;调皮的猴子抱着金元宝,喜滋滋地咧开大嘴,犹如一个散财童子。这些吉祥如意的小动物,不但给孩子们带来了喜感,更表达了人们祈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新年来了!天刚蒙蒙亮,大街上早已锣鼓喧天,歌声阵阵。人们个个欢天喜地,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女人身穿花旗袍,男人身穿红棉袄,小孩子们则换上了漂亮的唐装,显得非常喜庆。大家正在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接“福”:有的抬着花轿,边走边喊:“福来咯!福来咯!”有的举着蜡烛,一路燃烧“吉祥如意”、“快乐安康”——因为蜡烛上写着很多祝福的话语;有的敲锣打鼓,有的载歌载舞,还有的戴着十二生肖的头套,扮作大头娃娃……他们从村子的大礼堂出发,走街串巷,从东头走到西头,从南边走到北边。每路过一户人家,大家就会一齐说声“新年快乐!”如果遇上小孩,还会给上一个大红包呢!

  从乡亲们笑逐颜开的表情中,我品尝到了浓浓的年味儿。国泰才能民安,因为有了祖国的强大,接“福”仪式才变得更有意义,乡亲们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才能早日实现。

家乡年味13

  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物产丰富的普宁是我的家乡。过年时,不论你身在何处,都要回去与家人团聚。

  天气虽然寒冷,却挡不住春节的喜庆。树梢上的红气球,屋檐下的红灯笼,地面火红的鞭炮屑,还有家家户户门口贴的红春联等,见证了春节给大家带来的喜悦。

  按老家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下旬就开始了。小孩子们欢喜,大人们忙乱。大人们总会备上大量的祭神物品(鸡鸭鱼肉、大米、饮料、香、等),因为过节时商铺都不开门(除饭店外),都回家过年了。家中都会摆上“摇钱树”,寓意财源滚滚。

  往年过年,少不了五彩缤纷的礼花,有的像钢花飞溅,有的似麦浪滚滚,有的好比金雨阵阵,有的仿佛银花朵朵,有的恰似红燕飞舞,有的宛如孔雀开屏。受阴霾天气的影响,今年过了个无烟(花)春节。虽是少了烟花的伴奏,但笑声足以弥补。

  正月初一时,爸爸带着大家到亲戚、朋友家拜年。拜年不仅带礼物,还必须带上潮汕柑去。因柑比桔大,所以叫大桔,而桔与吉同音,用谐音会意法,就成了“大吉”。妈妈则留在家中接待客人,大家小孩等客人来,拿到红包,也就是得到祝愿后,也出去玩了,大多数的小孩子放风筝去了,寓意放飞梦想和希望。

  这天晚上人群必经的路线一定是人山人海,当走到迎春桥时,桥头和桥尾的两对小石头狮子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据老人们说只要摸到石狮的任一部分,就能在新的一年里实现相应的愿望。

  普宁的春节往往是热闹繁华的。祝愿自己在新的一年中做到四样:接纳、耐心、豁达、爱。

家乡年味14

  千盼万盼,终于盼到了过新年。前几天,我是不眠不休的写作业,现在终于可以稍作休息,停下来享受一下猴年的新年。

  此时此刻的我,深深的被过年的气氛包围着。

  除夕夜那晚,我跟随者爸爸妈妈来到了奶奶家。一进门,我就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味儿。哥哥、姐姐、小姑妈他们都在餐桌上聊天,侃侃而谈。晚上,一家人围坐在大圆桌前开开心心的吃着团圆饭。

  享受完年夜大餐,大家聊了一会儿天。聊着聊着,新年联欢晚会就开始了,它给我们带来了一顿美艳的视觉“团圆饭”。晚会上有绚烂的灯光,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幽默的小品一盘盘精彩的“菜”让我们回味无穷。

  单看着新年联欢晚会,我觉得还是有些无聊了,我就找出了一副扑克牌边打牌边看新年联欢晚会。我们陪着奶奶玩了一会儿接猴,奶奶也玩的很开心。

  到了深夜,哥哥就陪着我们去放烟花了。我们先放了一个蛋卷是的烟花。它的烟花非常得矮,但是给人一种很温馨的感觉。接着,我们点了一个荷花型的,那个烟花点燃之后,就一下子嗖的转了起来,喷出了粉色的火焰,那个样子,真的像是荷花展开一样啊!这个烟花却是名副其实啊。接着,我们又放了一个奇幻旅程,那个烟花可漂亮了,有红的,黄的,紫的,各色各样,五光十色,绚烂缤纷。最后,我们放了一个手持式的烟花,那个上说是有60 发,我就一个一个的数。哥哥说这个烟花是他们小时候最喜欢的烟花,一个烟花可以放好长时间呢。第一个烟花,我数到了53 个,但是姐姐只数到了47 个,诶,怎么回事呢?可能我们数错了吧!

  就在这个时候,十二点的钟声也敲响。周围的鞭炮声也随之响起,噼里啪啦的,一个个大的烟花也在空中汇聚出了漂亮的舞蹈,恭贺猴年的到了。这个除夕夜还真是年味十足。

  相信我在狗年里,我会更加努力,我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会有更大的收获。

家乡年味15

  喝完腊八节的那碗腊八粥,就进入春节了。

  腊月二十,大人们都已经准备好了年货,就可以开始做米泡糖了。

  米泡糖又叫切白糖,有俗谚曰:“切白糖,担白糖,娘想囡来囡想娘。白糖切好好过年,份份人家福寿长。”米泡糖代表了亲情、平安、长寿。

  秋天收好的糯米稻谷在腊月初就已经被蒸好,晾干。待到二十,有些店铺已经关了门,平时安静的小巷已经热闹起来的时候,便可以用细小的沙石炒晾干的糯米稻谷了。浓浓的米香引来了我们一群嘴馋的孩子,在大炒锅边来回溜达。“奶奶,米泡糖什么时候才能做好?”“你急什么呀,这才刚刚开始,大概还要个三四天吧!”奶奶笑着回答。看着那扁扁的米渐渐变成了一颗颗白胖子,我早已经心急如焚。

  “米泡”做好后便是“切白糖”,爷爷花很多的时间熬麦芽糖,熬成满意的粘稠状,然后在一个专用的木桶里倒进米泡、事先炒香的花生米、芝麻,再加上些油炸的地瓜干丝,把熬好的麦芽糖倒进去使劲搅拌均匀,倒到一个木头框框的模子,用一个滚子压紧,压实,慢慢等待,冷却。一般这个时候,我们孩子们已经开始着急的不行了,围着切白糖的台子,香香甜甜,满嘴酥脆的米泡糖实在是诱人。每次切白糖,爷爷都会把一圈的边角切下来废弃,而这些“边角料”就是我们孩子们围着期待的最好奖赏。刚刚切好的糖,温温的,松脆松脆的,这就是我们年年期待的美味。

  爷爷把糖切成一小条一小条,分成一块块,一框切好,全家人便围成一桌,用花花绿绿的糖纸,把米泡糖包好。奶奶这个时候会和很耐心的教我们,怎么样包的平整,美观。“今年的米泡糖很香,很脆,切的平平整整,来年是个好运年!”奶奶满怀欢喜的对我们说,“嗯,我们新年考个好成绩!”我满足的望着奶奶。

  是啊,家乡的米泡糖,年年寄托了奶奶对我们祝福和期待,新的一年,又是红红火火的一年。

【家乡年味】相关文章:

1.家乡的年味

2.家乡年味作文

3.家乡的年味作文

4.家乡的年味作文

5.家乡的年味作文

6.描写家乡年味作文

7.家乡的年味优秀作文

8.家乡的年味小学作文

上一篇:我爱我的家乡作文 下一篇:我爱我的家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