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之刃》读书笔记

2020-12-01 读书笔记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彷徨之刃》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彷徨之刃》读书笔记1

  有一点不懂:长峰接到过四次告密的信息,究竟(分别)是谁打来的?

  第一次告知杀人凶手。说到了“这不是恶作剧,请告诉警察”,且较于警察,确实是长峰先得知凶手,可以推测得是诚告密的吗?

  第二次告知快儿藏身废弃的民宿。长峰的表达是“一定是上一次那个人”,所以也是诚?

  第三次告知经常在废弃民宿,警告长峰小心被抓。警察到长野民宿的事诚应该不知情,所以推测不是诚,可能是久冢。

  第四次告知上野车站晚八点。此时诚受警察监视,排除可能,应该是久冢。

  但,如果根据最后诚的供述,前两次其打电话到东局而久冢接电话后又转告长峰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但这种情况下,第一次告密时说的“这不是恶作剧,请转告警察”就有点讲不通,难道电话留言可以转发???

  另外,长野得知凶手后并没有立刻产生报愁的杀意,此时久冢当没有理由要告诉长野凶手是谁吧…

  更倾向于第一次告密者是诚,二三四次是久冢……

  还是不能肯定……

  如果后来有大神分析清楚了,希望可以分享一下……

《彷徨之刃》读书笔记2

  在看了不久的时候就想到了前段时间网上报道的两起子女杀害父母的案件,而且就是发生在国内,具报道说凶手应该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教育后可能会返回学校,因为年龄小,只是初中生而已,然后又看到很多的学生家长好像在忙着给子女做转学处理,感觉不敢和这样的人一起上学了,不能谴责这些父母做的不对,因为谁也不愿意或者说不敢让自己的孩子和一个杀人犯在一起上学。

  发生这样的事是学校的教育引导没有到位还是各自的家长没有做好榜样和人生导师呢?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在家长身上,父母是孩子的终身导师和引导者,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从来都没有错。发生这样的悲剧实属不该,人人闻而惋惜,感叹人心的叵测,环境的堪乱,但是有没有想过,就想小说中说的,法律的作用在哪里?这样的少年犯怎么能如此简单的处理后就让又重返校园呢?这是对其他未成人的保护吗?又对其他未成人能起到什么保护作用呢?难道真的想小说中说的,只是让他们意识到在我这个年龄犯法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又不会被砍头,也不会有很重的刑罚?《未成年人保护法》又是保护了谁呢?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长峰做法又有什么错呢。放在我身上可能也会如此吧!

《彷徨之刃》读书笔记3

  警察到底是什么呢?”久冢开口了,“是站在正义的那一边吗?不是,只是逮捕犯了法的人而已。警察并不保护市民,要保护的是法律,为防止法律受到破坏,拼命东奔西跑。但法律是绝对正确的吗?如果绝对正确,为什么又要频频修改?法律并不完善。为保护不完善的法律,警察就可以为所欲为吗?践踏他人的心也无所谓吗?”久冢露出微笑,“警察证件我拿了这么久,其实什么也没学会。”

  结构很紧凑。奔着结局追,往往结局让人无奈和不甘心,我想作者就是要让读者产生这样的.感觉吧,就是用这样的结局让人去真切体会书中人物同样的无奈与困惑吧。

  断断续续读了东野圭吾的一些作品,讶异于他对各种人群的心理活动的细腻把握。比如《信》里面对杀人犯家属背着社会歧视艰难活着的揭示,《沉睡的人鱼之家》里日本对于界定人的死亡的“标准”,《魂与使命的尽头》里医生的坚守,还有一部写汽车商为了商业利益而不顾质量求数量而造成的问题车出车祸,主人公复仇的事件。东野圭吾当然是因为推理而出名,而后续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他作为一名作家的大担当,用推理写社会,敲问人性,敲门法律,敲门一些实际在发生还会继续发生但人们会忽视、漠视、或者无力应对及反抗的社会问题。也讶异于他的这种表达方式,对于每一个人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就能撑起一部小说,事件反而成了引子,而且每一部都让人对于结局充满期待,明明已经注定又非常喜剧,这个是高超的高潮滑戏剧化处理?不知道,总之除了佩服这位推理大师,就是敬仰这位大师了。

【《彷徨之刃》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1.彷徨读书笔记范文800字(精选5篇)

2.《彷徨》读后感400字

3.今年春天我很彷徨作文

4.初二今年春天我很彷徨作文

5.今年春天我很彷徨作文10篇

6.今年春天我很彷徨800字作文

7.穷人读书笔记

8.《笑》读书笔记

9.故乡读书笔记

上一篇:《解忧杂货店》读书笔记 下一篇:《步履不停》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