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海莲·汉芙《查令十字街84号》
看这本小书并没有花费我预期的那么多时间,只一个下午,在凑人数参加会议的会场里便看完了。这是一本书信集,信件的两边,是隔着大西洋的美国和英国。1949年,美国的老姑娘海莲·汉芙想找书,于是写信给了英国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由此建立了起了20年的通信往来。一个直率纯真、嗜书如命而又穷困潦倒的纽约女作家,一个是有着绅士风度但拘谨严肃的英国书店负责人弗兰克·德尔,在以书籍为桥梁的通信中,建立了一个跨越时空的真挚情谊。这样的通信往来扩展到了汉芙的朋友、书店的其他店员、德尔的家人乃至邻居,从购买精致的英国图书扩展到了礼物相赠。信件里,汉芙多次期待到英国一游,到位于查令十字街84号的书店看看,但终究未能如愿,随着德尔的辞世,通信往来廿年的他们终于还是未能谋面。
因为是私人信件的缘故,这本小书言辞真切,率真的纽约老姑娘与拘谨的伦敦绅士的形象活灵活现,汉芙对于好书的渴求和德尔查找、介绍和邮寄书籍的.严谨的画面也栩栩如生。从这些跨度达廿年的通信中,可以看到爱书人的真挚与售书人的热忱,还有基于通信所建立起的感情的升华的真挚友谊。尽管自己只是一个贫穷的剧作家,但汉芙还是慷慨地给二战后物资匮乏的英国朋友们寄去了许多物资;而德尔则是兢兢业业地为汉芙寻觅好书。
若是这样的信件能一直写下去,毫无疑问这是一件微小而幸福的事情。但是,汉芙数次想到英国未能如愿,德尔先生又与世长辞,让这跨越20年的往来迎来了一个哀伤的结局。
因为书店所有人相继离世,后代又并未从事这一没落的事业,查令十字街84号的这家书店早已消失无踪。今天,查令十字街84号依然伫立在伦敦街头,只是已经从书店变成酒吧,再变成麦当劳。据说,在店门口的墙上,一块圆匾刻述着这个地方因为这本书而名满天下的事,但当年的那个有着木霉味书架的二手书店,却已确凿地消失在了时空里。但是,那长达廿年的通信以及这些信件所承载的深厚情谊,却永久地传承了下来。
尽管在那些岁月里,汉芙为她购买的书籍足额支付了书款,还无偿地馈赠了一些物资给她的英国书店的朋友们,但在她看来,她从所邮购的书籍那里所获得的收益,远大于她的付出。因此,德尔先生去世后,汉芙在给她去英国的朋友的信件中嘱托她的朋友,“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我想,她亏欠的,不仅是书籍所带来的溢价,也有那流淌20年的真挚与热忱的感情吧。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1000字】相关文章:
读后感|《查令十字街84号》09-13
十字街头成语01-18
折桂令06-22
采莲令03-13
生查子03-12
折桂令·中秋05-08
折桂令·元宵03-07
一七令·诗05-29
唐多令03-12
唐多令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