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读后感(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读后感1
最近在《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一书上读到“谭盾的音乐一点儿也不好听”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位老师把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谭盾的钢琴曲《看戏》作为内容,进行了一次音乐欣赏活动,结果孩子们钢琴曲听了之后却异口同声的回答:“ 不喜欢。”由此想到,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孩子们集体说“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遇到敢于发表意见的孩子也有不少。
一次社会课上,老师先以豆豆和莉莉的口吻简述了他们即将升入一年级时的诸多担心的事情,然后问孩子:“你们马上要升小学了,你们有哪些担心的事情吗?”老师的心里相信孩子们还有半个学期要上小学了,肯定有许多关于小学的问题要问,没想到孩子们却异口同声的说:“我们没问题。”还有一次,午餐结束后的5分钟是给孩子们发小红花的时间,老师要根据孩子们上午的游戏情况、上课情况、吃饭情况等发小红花,可是,因为一些事情老师没有按时的发放,下午的时候就有孩子毫不客气的说:“老师,你说发小红花的呢?说话不算话。”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说,孩子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是非观念,不是可以随便几句话就可以打发的了的。作为教师该如何去做呢?首先,活动内容要取材于幼儿的生活,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正如书中所说,在进行欣赏活动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已有的欣赏经验,要把幼儿先前已熟知的作品与将要欣赏的作品的音乐要素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为欣赏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其次,要注意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如社会课中,老师之前并没有很好的让孩子感受到小学生活的美好,又怎么能激发他们去大胆问问题的兴趣呢?可以用积极的语言来启迪幼儿,如:“豆豆和莉莉长大一岁了,要上小学了,好兴奋啊,你们马上要成为小学生了,你们开心吗?小学的生活和幼儿园有不同的,你想知道小学里的哪些事情呢?”我想,老师以孩子为主角切入,效果也许会好许多。第三,老师要与孩子平等交流。如忘记发小红花了,要先对孩子说声“对不起”,然后再把原因解释给孩子听,或者找个时间发忘发的小红花发给他们,我想,孩子们一定会原谅老师的。当然,做好教育,我们还要做的更多,但无论怎样,都要时刻以人为本,与孩子平等交流,多反思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断的改进,我想我们会进步更快。
《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读后感2
在《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这本书中的第一编中,作者针对教师的语言运用方面给我们列举了八个细节,对于我们每一位老师或许都不陌生,这些细节或许曾经发生在我们的身上,或许正发生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但希望阅读和思考之后再也不会发生。
一、对“把你送到小班去”的思考
类似在这一细节描述中所提到的鑫鑫这样的孩子,或许在我们每个班级中都存在,当幼儿违反规则或顽皮淘气时,很多保教人员就会用“把你送到小班去”这句话来警告幼儿,期望幼儿不再犯错误,当幼儿再次犯错“忍无可忍”时就真的把幼儿送到小班作为一种惩罚。对于老师,可能是因为气急了做出这样一种惩罚的选择,觉得送到小班就清净了,就可以以此警示其他幼儿了,似乎可以很快地解决了问题。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正如书中所分析的,“把你送到小班去”这句话可以造成幼儿强烈的内心冲突,并可引发幼儿强烈的反感、抵触乃至怨恨等负面情绪与消极心理。
这样的一句话说的轻松,但却给幼儿造成了严重的不安全感,损害了保教人员在幼儿心目中的形象,而同时也并没有完全解决幼儿的行为问题,那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何不寻找其他更好的办法去解决呢?当幼儿出现捣乱行为时,教师应慎用“行为改变技术”,尤其是不能以他喜欢的活动作为条件来“制止”他的行为,相反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成人忽视他,或在他自己出现良好行为时再让他玩喜欢的游戏,慢慢会巩固、强化他的良好行为。这将比“把你送到小班去”的惩罚显得明智而有效。我们给孩子的教育不能采用简单而粗暴的做法,只要老师耐心加用心地引导,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对“正话反说”的思考
正话反说在语言运用中其实是一种强调的作用,是为了增加话语的力度和效果而表达的一种口语形式。对于幼儿来说,他们还不具备反语的认知能力,但是,他们会从老师的表情、语调、手势、动作中感知到一些消极负面的信息。如果老师经常把这种语言运用在与幼儿对话中,无疑会对幼儿身心发展造成诸多消极负面的影响。细节七中的王老师随着调皮军军的表现不断地说出了一些挖苦、讽刺的反语,不但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反而造成了整个班级的混乱,给师幼关系造成了紧张的气氛,可想而知,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多么的重要。当遇到幼儿问题行为时,我们需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要用幼儿能听懂的语言表达形式,让幼儿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到底应该怎么做,正确的做法是什么,通过一些鼓励的、激励的话语帮助幼儿明确努力的方向,还可以辅助一些动作去提醒幼儿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修养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努力追求一种积极向上、文雅适宜的语言风格,一定不能养成“正话反说”的语言习惯。
《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读后感3
最近在《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一书上读到“谭盾的音乐一点儿也不好听”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位老师把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谭盾的钢琴曲《看戏》作为内容,进行了一次音乐欣赏活动,结果孩子们钢琴曲听了之后却异口同声的回答:“不喜欢。”由此想到,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孩子们集体说“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遇到敢于发表意见的孩子也有不少。
一次社会课上,老师先以豆豆和莉莉的口吻简述了他们即将升入一年级时的诸多担心的事情,然后问孩子:“你们马上要升小学了,你们有哪些担心的事情吗?”老师的`心里相信孩子们还有半个学期要上小学了,肯定有许多关于小学的问题要问,没想到孩子们却异口同声的说:“我们没问题。”还有一次,午餐结束后的5分钟是给孩子们发小红花的时间,老师要根据孩子们上午的游戏情况、上课情况、吃饭情况等发小红花,可是,因为一些事情老师没有按时的发放,下午的时候就有孩子毫不客气的说:“老师,你说发小红花的呢?说话不算话。”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说,孩子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是非观念,不是可以随便几句话就可以打发的了的。作为教师该如何去做呢?首先,活动内容要取材于幼儿的生活,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正如书中所说,在进行欣赏活动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已有的欣赏经验,要把幼儿先前已熟知的作品与将要欣赏的作品的音乐要素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为欣赏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其次,要注意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如社会课中,老师之前并没有很好的让孩子感受到小学生活的美好,又怎么能激发他们去大胆问问题的兴趣呢?可以用积极的语言来启迪幼儿,如:“豆豆和莉莉长大一岁了,要上小学了,好兴奋啊,你们马上要成为小学生了,你们开心吗?小学的生活和幼儿园有不同的,你想知道小学里的哪些事情呢?”我想,老师以孩子为主角切入,效果也许会好许多。第三,老师要与孩子平等交流。如忘记发小红花了,要先对孩子说声“对不起”,然后再把原因解释给孩子听,或者找个时间发忘发的小红花发给他们,我想,孩子们一定会原谅老师的。当然,做好教育,我们还要做的更多,但无论怎样,都要时刻以人为本,与孩子平等交流,多反思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断的改进,我想我们会进步更快。
《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读后感4
最近,阅读了陈迁主编的《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感触彼深。本书围绕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细节问题展开论述,全书50个细节以案例的形式呈现,从语言运用、非语言行为、教学探索、环境创设、因材施教和处理突发事件这六个不同的侧面来反映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中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一些具有典型性的语言和行为,每个案例又分为“细节描述”和“细节透视”两个部分,使读者能够从案例的描述与分析中得到某种启发。
我对书中印象最深的是第四编环境创设中“书香萦绕的世界”一文。这里所描述的是杜老师帮助心心小朋友,形成阅读习惯的方法。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为幼儿创设良好阅读环境的重要性。
回想工作中,本班(大2白云班)幼儿在中班时不喜欢到图书区阅读,我就从巧设图书区,提供良好环境入手,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使幼儿喜欢阅读。我的做法:
(一)巧设图书区,提供良好环境
我在教室的一角创设了《图书屋》,四边没有嗓音影响,书架如房子,绿顶黄墙,一间一间中平放着一本一本彩色图书,书屋的`绚丽多彩,吸引着幼儿。
为孩子投放的图书贴近他们生活。我们还发动家长,让孩子带一本图书,与同伴分享阅读,每周更换一本。这些接近孩子生活的图书投放到图书区后,引起孩子们的极大兴趣。
(二)激发阅读兴趣
1、通过故事引发兴趣
每天利用日常生活的时间,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听时,幼儿一双双渴求的目光牢牢地注视着老师,显得兴趣盎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计划地坚持每天讲一个小故事,这样耳濡目染,学幼儿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慢慢的也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
2、留下疑问激发兴趣
在讲故事的时候,有时会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吸引幼儿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幼儿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活动。
让幼儿带着问题看书。图书投放到图书区以后,我有意识地给孩子讲书,使孩子对书里的内容有初步的认识。然后再告诉他们,书里还有老师没有讲的内容,请小朋友自己看。这会给幼儿留下一些悬念,从而激发孩子产生自己要看书的愿望。或者在幼儿进入阅读区前向幼儿提出问题,请幼儿带着问题看书。看完后请幼儿给大家讲一讲,教师适当给幼儿鼓励与表扬,使孩子产生成就感,并知道认真看书会有收获。
(三)提升阅读品位
孩子开始喜爱读书了,但是仅仅凭着他们的兴趣,随意地浏览。显然是收效甚微的。让幼儿自由阅读时。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是否会按顺序一页一页地翻看,让幼儿找一找书中讲的是谁?讲的什么故事。
《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读后感5
《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一书中讲的第一个细节是:对“你最棒”的质问,文章对“你最棒”这一类语言行为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得非常透彻,我在工作中同样会经常运用类似于“你最棒”的话语,即“你真棒!”,所以,我觉得文中的字字句句仿佛都在“质问”着我,引发了我的思考。
“你最棒”这类表扬语起源于90年代,在幼教改革的潮流中,赏识教育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大家所赞扬的`、认可的一种教育手段与方式。于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就出现了一片赞扬声,一个活动中“嗨、嗨,你真棒!”的表扬声会反复出现,不管孩子问题回答得是否真的到了值得这样夸奖的程度,都会发动全体幼儿鼓励一番,表扬就变成了一种程式。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可见表扬鼓励对一个人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赏识教育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提倡尊重孩子、多鼓励孩子,表扬就成了集体教学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幼儿教师特别好学、乐学,所以,一次市级公开教学活动后,大家都“批发”到了“嗨、嗨,你真棒!”的话语,随即,程式化的表扬“遍地开花”。
走过一段路程再回过头来思考,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如果超过了这个“度”,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陶行知先生说过:“当我们赞美学生如何了不起时,要想想他是否真的了不起,不要忘了,我们该做的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我想,这样的过多的不值得表扬的表扬,失去了赏识教育应有的价值和意义,会让孩子们盲目自满、沾沾自喜。现实生活中好多例子都告诉我们,不适当的表扬会留下后遗症,一直在老师和家人的表扬声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往往经不起批评,心理承受能力差,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常常会有极端的行为。所以,一味表扬如同一味批评同样不可取。孩子需要表扬,就像小树需要阳光雨露,孩子也需要批评,就像小树需要修剪枝叶。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适度运用表扬,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接受批评,这样,才能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茁壮成长。
读《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中“对‘你最棒’的质问”一文后,使我对“你最棒”这类的语言行为有了重新的认识,其实,出现程式化表扬的情况,不是“赏识教育”的错,而是我们盲目跟从,一味追求,不会把握表扬的度的问题。然而,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后一律不用这类语言,适度的鼓励还是需要的,如果孩子在学习活动中确实是努力了、进步了,值得表扬的我们一定要好好表扬。看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的同时,要会思考、会把握,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有效地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自己积极的教育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孩子教育好,培养好。
【《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读后感(通用5篇)】相关文章:
1.教育的细节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