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2017-06-07 高中三年级

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期中1-8小题为单选题,9-12为多选题,每个小题4分,共48分)

1.在水平面上有a、b两点,相距20cm,一质点在一恒定的合外力作用下沿a向b做直线运动,经过0.2s的时间先后通过a、b两点,则该质点通过a、b中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

A.若力的方向由a向b,则大于1m/s,若力的方向由b向a,则小于1m/s

B.若力的方向由a向b,则小于1m/s,若力的方向由b向a,则大于1m/s

C.无论力的方向如何均小于1m/s

D.无论力的方向如何均大于1m/s

2.如图所示,小车内有一固定光滑斜面,一个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小车处于水平面上,细绳始终保持竖直.关于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小车静止,绳对小球的拉力可能为零

B.若小车静止,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一定为零

C.若小车向右运动,小球一定受两个力的作用

D.若小车向右运动,小球一定受三个力的作用

3.一位同学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kg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s内的位移是18m,则( )

A.物体在2s末的速度是20m/s

B.物体在第5s内的平均速度是3.6m/s

C.物体在第2s内的位移是20m

D.物体在5s内的位移是50m

4.如图所示,重为10N的小球套在与水平面成37°角的硬杆上,现用一垂直于杆向上、大小为20N的力F拉小球,使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已知sin37°=0.6,cos37°=0.8).则( )

A.小球不一定受摩擦力的作用

B.小球受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沿杆向上,大小为6N

C.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杆向下,大小为4.8N

D.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杆向上,大小为12N

5.测速仪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如图所示,B为测速仪,A为汽车,两者相距335m.某时刻B发出超声波,同时A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B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B相距355m,已知声速为340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1s钟,B接收到返回的超声波

B.超声波追上A车时,A车前进了10m

C.A车加速度的大小为10m/s2

D.A车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

6.如图所示,一个“Y”形弹弓顶部跨度为L,两根相同的橡皮条自由长度均为L,在两橡皮条的末端用一块软羊皮(长度不计)做成裹片.若橡皮条的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满足胡克定律,且劲度系数为k,发射弹丸时每根橡皮条的最大长度为2L(弹性限度内),则发射过程中裹片对弹丸的最大作用力为( )

A.kL B.2kL C.10 kL D.12 kL

7.如图所示,物体B叠放在物体A上,A、B的质量均为m,且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它们以共同速度沿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C匀速下滑,则( )

A.A、B间没有摩擦力

B.A受到B施加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C.A受到斜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mgsinθ

D.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tanθ

8.如图所示,在拉力作用下,小球A沿光滑的斜面缓慢地向上移动,在此过程中,小球受到的拉力F和支持力FN的大小变化是( )

A.F增大,FN减小 B.F和FN均减小 C.F和FN均增大 D.F减小,FN不变

9.如图所示,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向路口,当行驶至距路口停车线20m处时,绿灯还有3s熄灭,而该汽车在绿灯熄灭时刚好停在停车线处,则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可能是( )

A.20 B.22 C.24 D.26

10.如图所示,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变速运动,依次经a、b、c、d到达最高点e.已知ab=bd=6m,bc=1m,小球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的时间都是2s,设小球经b、c时的速度分别为vb、vc,则( )

A.vb=30 m/s B.vb=32 m/s C.vc=4 m/s D.vc=3 m/s

1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受到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1mg

B.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2(m+M)g

C.当F>μ2(m+M)g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

D.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

12.如图所示,两根光滑细棒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两棒与水平面成37°角,棒上各穿有一个质量为m的相同小球,两球用轻质弹簧连接,两小球在图中位置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弹簧与水平面平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B.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C.弹簧的弹力大小为38mg D.弹簧的弹力大小为40mg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3.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______ 和__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m/s2.

14.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______方向(填“水平”或“竖直”)

(2)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稳定时,长度记为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至L6,数据如表:

表中有一个数值测量错误,代表符号为______.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______.

(3)图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______的差值(填“L0或Lx”).

(4)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N/m;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______g(重力加速度取10m/s2).

15.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F1、F2和F3,回答下列问题:

(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______.

A.钩码的个数N1=N2=2,N3=4

B.钩码的个数N1=N3=3,N2=4

C.钩码的个数N1=N2=N3=4

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

(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______.

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

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

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

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3)在作图时,你认为下图中______是正确的.(填“甲”或“乙”)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22分.解答时请作出必要的图形,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

16.质量为m1=1.0kg和m2(未知)的两个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正碰,碰撞时间不计,其x~t (位移﹣时间) 图象如图所示,试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①m2等于多少千克?

②碰撞过程是弹性碰撞还是非弹性碰撞?

17.如图所示,质量为m1=5kg的滑块置于一粗糙的斜面上,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大小为30N的力F推滑块,滑块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斜面体质量m2=10kg,且始终静止,取g=10m/s2,求:

(1)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

(2)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和支持力.

18.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a=3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v=6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问:

(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大?

(2)当汽车与自行车距离最近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期中1-8小题为单选题,9-12为多选题,每个小题4分,共48分)

1.在水平面上有a、b两点,相距20cm,一质点在一恒定的合外力作用下沿a向b做直线运动,经过0.2s的时间先后通过a、b两点,则该质点通过a、b中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

A.若力的方向由a向b,则大于1m/s,若力的方向由b向a,则小于1m/s

B.若力的方向由a向b,则小于1m/s,若力的方向由b向a,则大于1m/s

C.无论力的方向如何均小于1m/s

D.无论力的方向如何均大于1m/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先求出平均速度,再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去分析中间时刻的速度和中点时刻速度的大小

【解答】解:该质点通过a、b两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2,若力的方向由a向b,物体做加速运动,由推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知,当0.1s时物体运动不到中间位移,所以中间位移的速度大于平均速度1m/s;

若力的方向由b向a,物体做减速运动,由推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知,当0.1s时物体运动到超过中间位移,所以中间位移的速度大于平均速度1m/s;综上知无论力的方向如何均大于1m/s.

故选:D.

2.如图所示,小车内有一固定光滑斜面,一个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小车处于水平面上,细绳始终保持竖直.关于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小车静止,绳对小球的拉力可能为零

B.若小车静止,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一定为零

C.若小车向右运动,小球一定受两个力的作用

D.若小车向右运动,小球一定受三个力的作用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小车向右或向左的运动分为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

【解答】解:AB、若小车静止,小球一定只受重力和细绳的拉力两个力的作用,因球处于平衡,所以不可能受到斜面的支持力;故A错误,B正确.

C、若小车向右减速直线运动,小球的加速度水平向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知,小球所受的合力水平向左,小球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两个力或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细绳的拉力三个力的作用.故C错误.

D、若小车向右匀速运动,小球可能只受到重力和拉力两个力作用,斜面的支持力为零,故D错误.

故选:B.

3.一位同学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kg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s内的位移是18m,则( )

A.物体在2s末的速度是20m/s

B.物体在第5s内的平均速度是3.6m/s

C.物体在第2s内的位移是20m

D.物体在5s内的位移是50m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分析】第5s内的位移等于5s内的位移减去4s内的位移,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星球上的重力加速度.再根据速度时间公式v=gt,位移时间公式h=56求出速度和位移.

【解答】解:A、第5s内的位移是18m,有:58,t1=5s,t2=4s,解得:g=4m/s2.所以2s末的速度:v=gt=8m/s.故A错误.

B、第5s内的平均速度:60.故B错误.

C、t=2s,t′=1s,物体在第2s内的位移:62.故C错误.

D、物体在5s内的位移:x=64.故D正确.

故选D.

4.如图所示,重为10N的小球套在与水平面成37°角的硬杆上,现用一垂直于杆向上、大小为20N的力F拉小球,使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已知sin37°=0.6,cos37°=0.8).则( )

A.小球不一定受摩擦力的作用

B.小球受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沿杆向上,大小为6N

C.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杆向下,大小为4.8N

D.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杆向上,大小为12N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对小球受力分析,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求得小球受摩擦力及弹力的大小.

【解答】解:对小球受分析,小球一定受重力及拉力,将重力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进行分解可知,垂直于斜面上的分力G′=mgcos37°=8N; 小于拉力,故杆对球应有垂直斜面向下的弹力,大小为20﹣8=12N;故CD错误;

而在沿斜面方向,重力的分力为mgsinθ=6N;则斜面对小球的摩擦力大小为6N,方向沿斜面向上;

故A错误;B正确;

故选:B.

5.测速仪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如图所示,B为测速仪,A为汽车,两者相距335m.某时刻B发出超声波,同时A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B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B相距355m,已知声速为340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1s钟,B接收到返回的超声波

B.超声波追上A车时,A车前进了10m

C.A车加速度的大小为10m/s2

D.A车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

【分析】从B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这段时间内,求出A的位移,由于超声波从B发出到A与被A反射到被B接收所需的时间相等,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求出超声波从B发出到A这段时间内A的位移,从而得出超声波从B到A的位移,根据声速求出运行的时间,从而再根据△x=aT2求出汽车运动的加速度.

【解答】解:A、B、超声波从B发出到A与被A反射到被B接收所需的时间相等,在整个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x=355﹣335m=20m.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开始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所以x1=5m,x2=15m,则超声波被A接收时,AB的位移x′=335+5m=340m,所以超声波从B发出到被A接收所需的时间T=70=1s.

则t=2T=2s,故A错误,B错误;

C、D、根据△x=aT2得,a=72=74m/s2=10m/s2.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6.如图所示,一个“Y”形弹弓顶部跨度为L,两根相同的橡皮条自由长度均为L,在两橡皮条的末端用一块软羊皮(长度不计)做成裹片.若橡皮条的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满足胡克定律,且劲度系数为k,发射弹丸时每根橡皮条的最大长度为2L(弹性限度内),则发射过程中裹片对弹丸的最大作用力为( )

A.kL B.2kL C.77 kL D.78 kL

【考点】胡克定律;力的合成.

【分析】当橡皮条的长度最大时,橡皮条的弹力最大,两个弹力的夹角最小,则两弹力的合力最大,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最大弹力.

【解答】解:根据胡克定律知,每根橡皮条的弹力F=k(2L﹣L)=kL.

设此时两根橡皮条的夹角为θ,根据几何关系知,sin82=84.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弹丸被发射过程中所受的最大弹力F合=2Fcos82[1]=12[1]kL.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7.如图所示,物体B叠放在物体A上,A、B的质量均为m,且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它们以共同速度沿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C匀速下滑,则( )

A.A、B间没有摩擦力

B.A受到B施加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C.A受到斜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mgsinθ

D.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tanθ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对B物体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可以得出A受力的情况,得出AB间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再对整体受力分析可得出A受斜面的摩擦力情况.

【解答】解:A、对B受力分析可知,B受重力、支持力;将重力分解可知重力有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要使B能匀速下滑,受力一定平衡,故A对B应有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故A错误;

B、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A受到B的摩擦力应沿斜面向下,故B错误;

C、对整体分析,并将整体重力分解,可知沿斜面方向上,重力的分力与摩擦力等大反向,故A受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大小为2mgsinθ,故C正确;

D、由于AB间为静摩擦力,无法确定动摩擦因数,故D错误;

故选C.

8.如图所示,在拉力作用下,小球A沿光滑的斜面缓慢地向上移动,在此过程中,小球受到的拉力F和支持力FN的大小变化是( )

A.F增大,FN减小 B.F和FN均减小 C.F和FN均增大 D.F减小,FN不变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小球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作出力图,根据图解法分析拉力F和支持力FN的大小变化.

【解答】解:小球受重力G、支持力FN、拉力F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得知:FN与F的合力与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出这两个力的合力,如图.由力的合成图可知,F增大,FN减小.

故选:A.

9.如图所示,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向路口,当行驶至距路口停车线20m处时,绿灯还有3s熄灭,而该汽车在绿灯熄灭时刚好停在停车线处,则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可能是( )

A.91 B.93 C.95 D.97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分析】由题,该汽车在绿灯熄灭时刚好停在停车线处,在3s通过的位移正好是20m,根据“面积”确定位移是20m的速度图象才符合题意.

【解答】解:A、在3s内位移为x=99×10×3=15m,该汽车还没有到达停车线处,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由图可知SB>15m,可能为20m,所以汽车可能不超过停车线,故B正确;

C、在3s内位移等于x=01×10=20m,则C可能是该汽车运动的v﹣t图象.故C正确.

D、在3s内位移等于x=03×10=17.5m,该汽车还没有到达停车线处,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BC.

10.如图所示,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变速运动,依次经a、b、c、d到达最高点e.已知ab=bd=6m,bc=1m,小球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的时间都是2s,设小球经b、c时的速度分别为vb、vc,则( )

A.vb=07 m/s B.vb=09 m/s C.vc=4 m/s D.vc=3 m/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小球的加速度,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c点的速度,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b点的速度.

【解答】解:由题意知,xac=7m,xcd=5m,根据11得加速度为:a=13,

C点的速度为:15,

根据17得代入数据解得:19 m/s,故BD正确,AC错误.

故选:BD.

1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受到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1mg

B.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2(m+M)g

C.当F>μ2(m+M)g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

D.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

【考点】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牛顿第二定律.

【分析】以木板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求出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当改变F的大小时,分析m对M的摩擦力能否大于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判断木板能否运动.

【解答】解:

A、对木板:水平方向受到木块向右的滑动摩擦力f1和地面的向左的静摩擦力f2,f1=μ1mg,由平衡条件得:f2=f1=μ1mg.故A正确.

B、由于木板相对于地面是否刚滑动不清楚,地面的静摩擦力不一定达到最大,则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不一定是μ2(m+M)g.故B错误.

C、D由题,分析可知,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f1不大于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当F改变时,f1不变,则木板不可能运动.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12.如图所示,两根光滑细棒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两棒与水平面成37°角,棒上各穿有一个质量为m的相同小球,两球用轻质弹簧连接,两小球在图中位置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弹簧与水平面平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B.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C.弹簧的弹力大小为21mg D.弹簧的弹力大小为23mg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分析其中一个小球的受力情况,由平衡条件判断弹力的方向,从而分析弹簧的状态.由平衡条件求得弹力的大小.

【解答】解:AB、以左侧小球为研究对象.假如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弹簧对该球的弹力方向水平向左,小球还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棒的弹力,棒的弹簧垂直于棒,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这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则小球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与题矛盾,所以弹簧一定处于拉伸状态.故A正确,B错误.

CD、根据平衡条件得:Fcos37°=mgsin37°,则得弹簧的弹力大小 F=21[1]mg,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3.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6 和 7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1.00 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1.20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2.00 m/s2.

【考点】验证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分析】(1)由纸带两个点之间的时间相同,若位移逐渐增大,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若位移逐渐减小,则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

(2)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的方法求解瞬时速度;

(3)用作差法求解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

【解答】解:(1)从纸带上的数据分析得知:在点计数点6之前,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增大,是加速运动,在计数点7之后,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减小,是减速运动,所以物块在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2)根据平均速度等于中时刻速度,则有:v5=27=29=1.00m/s

根据a=72[1]=31=2.01m/s2.

v6=v5+aT=1.00+2.01×0.1=m/s≈1.20m/s

(3)由纸带可知,计数点7往后做减速运动,根据作差法得:

a=33=﹣2.00m/s2.

所以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2.00m/s2

故答案为:(1)6;7;(2)1.00;1.20;(3)2.00.

14.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 竖直 方向(填“水平”或“竖直”)

(2)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稳定时,长度记为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至L6,数据如表:

表中有一个数值测量错误,代表符号为 L3 .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 mm .

(3)图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 Lx 的差值(填“L0或Lx”).

(4)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5 N/m;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 10 g(重力加速度取10m/s2).

【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分析】(1)弹簧自然悬挂,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故都是竖直放置的;

(2)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是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要有估读的;

(3)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静止后读出弹簧长度;把砝码盘挂在弹簧下面,记下此时弹簧长度;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至L6,弹簧的伸长量为放砝码后弹簧长度和挂砝码盘时的长度差.

(4)根据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进行求解.

【解答】解:(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竖直方向.

(2)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是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L3的数值记录不规范,最后一位是估读的,故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长为1mm;

(3)横轴是弹簧挂砝码后弹簧长度与弹簧挂砝码盘时弹簧长度差,所以横轴是弹簧长度与的LX差值.

(4)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36=38=5N/m

10g砝码的重力是G=mg=0.01kg×10N/kg=0.1N,

因为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所以,40 =42,代入数据得44=46

即F盘=0.1N,

所以砝码盘质量:m=48=50=0.01kg=10g.

故答案为:(1)竖直(2)L3;毫米或mm(3)Lx(4)5;10

15.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F1、F2和F3,回答下列问题:

(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 BCD .

A.钩码的个数N1=N2=2,N3=4

B.钩码的个数N1=N3=3,N2=4

C.钩码的个数N1=N2=N3=4

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

(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 A .

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

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

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

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3)在作图时,你认为下图中 甲 是正确的.(填“甲”或“乙”)

【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分析】(1)两头挂有钩码的细绳跨过两光滑的固定滑轮,另挂有钩码的细绳系于O点(如图所示).由于钩码均相同,则钩码个数就代表力的大小,所以O点受三个力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三角形的三个边表示三个力的大小;

(2)为验证平行四边形,必须作图,所以要强调三力平衡的交点、力的大小(钩码的个数)与力的方向;

(3)明确“实际值”和“理论值”的区别即可正确解答.

【解答】解:(1)对O点受力分析

OA OB OC分别表示三个力的大小,由于三共点力处于平衡,所以0C等于OD.因此三个力的大小构成一个三角形.

A、以钩码的个数表示力的大小,只能两分力沿直线时才能构成三角形,不符合实验方法,故A错误;

B、以钩码的个数表示力的大小,则三力为边构成等腰三角形,故B正确;

C、以钩码的个数表示力的大小,则三力为边构成等边三角形,故C正确;

D、以钩码的个数表示力的大小,三力为边构成等边三角形,故D正确;

故选:BCD.

(2)为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必须作受力图,所以先明确受力点,即标记结点O的位置,其次要作出力的方向并读出力的大小,最后作出力的图示,因此要做好记录,是从力的三要素角度出发,要记录砝码的个数和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以O点为研究对象,F3的是实际作用效果在OC这条线上,由于误差的存在,F1、F2的理论值要与实际值有一定偏差,故甲图符合实际,乙图不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1)BC (2)A (3)甲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22分.解答时请作出必要的图形,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

16.质量为m1=1.0kg和m2(未知)的两个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正碰,碰撞时间不计,其x~t (位移﹣时间) 图象如图所示,试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①m2等于多少千克?

②碰撞过程是弹性碰撞还是非弹性碰撞?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

【分析】①根据x﹣t图象斜率求出各自的速度,根据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即可求解m2;

②根据碰撞前后机械能是否守恒判断是否为弹性碰撞即可.

【解答】解:①碰撞前m2是静止的,m1的速度为v1=58=60m/s=4m/s

碰后m1的速度v′1=62=64m/s=﹣2m/s

m2的速度v′2=66=68m/=2m/s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1v1=m1v1′+m2v2′

代入得1×4=1×(﹣2)+m2×2

解得 m2=3kg

②碰撞前总动能 Ek1+Ek2=70=72×1×42+0=8J

碰撞后总动能74+E′k2=76+78=80+822=8J

故碰撞是弹性碰撞

答:①m2等于3千克.

②碰撞过程是弹性碰撞.

17.如图所示,质量为m1=5kg的滑块置于一粗糙的斜面上,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大小为30N的力F推滑块,滑块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斜面体质量m2=10kg,且始终静止,取g=10m/s2,求:

(1)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

(2)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和支持力.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滑动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1)以滑块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滑块向上匀速运动时,合力为零,根据平衡条件求解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

(2)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的合力为零,分析受力情况,由平衡条件求解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和支持力.

【解答】解:解:(1)以滑块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图,滑块向上匀速运动时,则有:

F=m1gsin30°+f1,

则得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

f1=F﹣m1gsin30°=30﹣50×0.5(N)=5N

(2)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的合力为零,分析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得:

水平方向:f2=Fcos30°

竖直方向:N+Fsin30°=(m1+m2)g

解得:f2=86N,N=135N

答:(1)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是5N.

(2)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是86[1]N,支持力是135N.

18.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a=3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v=6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问:

(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大?

(2)当汽车与自行车距离最近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1)在自行车速度与汽车速度相等前,两车的距离越来越大,速度相等后,汽车的速度大于自行车的速度,两车的距离越来越小,知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

(2)当汽车追上自行车时,两车的位移相等,抓住位移相等求出运动的时间,从而得出汽车追上自行车时的速度.

【解答】解:(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

有:v自=at,解得t=2s.

此时自行车的位移x1=v自t=12m.

汽车的位移x2=90at2=90[1]×3×4m=6m.

则最大距离△x=x1﹣x2=6m.

(2)最近距离为零,开始时速度为零;

汽车追上自行车时有:v自t′=90[2]at′2,即6t′=90[3]×3×t′2,

解得t′=4s

则汽车的速度v=at′=12m/s.

答:(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2s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6m;

(2)当汽车与自行车距离最近时汽车的速度是0或12m/s.

【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相关文章:

高三联考物理试卷06-07

高二第一学期月考物理试卷06-07

高三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06-06

初中物理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06-07

高三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06-07

高一物理上册月考试卷06-07

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月考试卷06-07

高三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06-07

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06-07

高三联考物理试卷 高三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