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作文

2021-03-04 小年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年作文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年作文 篇1

  还在睡梦中,就听到外面的炮声劈劈啪啪此起彼伏的响个不停。哦,今天是腊月二十三的小年,人们是在送灶神。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各地与各地又有不同的祭法,关于灶王爷的版本也有很多种传说。我们现代人很多都是省略的过,尤其是年轻人也包括我在内。只是从父辈那里继承了点习俗的皮毛,究竟是什么内容,咋得个过法真是一问三不知。好在现在网络发达,被问后好学者还可以一查个究竟。不好学者还是一副不求上进的姿态:"他咋走我咋扭就是了"。于是传统习俗也就成了道听途说的游戏——不再是原滋原味了。

  想起小时候过小年的情景,父亲会早早起来把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小年这一天一定要吃糕和麻糖的。母亲蒸了糕会把一小快扔到灶火里,还要把一小块放到外面房屋正墙上 的天地窑窑里。天地窑窑就是在墙的中部掏个小洞,再用泥土打磨光滑,这一设置可能是专供祭灶用的,家家户户都有,但平时都是鸡下蛋的好地方。人们还要吃麻糖。那时候我问过大人为什么要吃糕吃麻糖?大人告诉我的是:“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吃糕是糊灶王爷的嘴,吃糖是给灶王爷点甜头,让他见了玉帝后,只说好话不说坏话。灶王爷是谁?没文化的母亲只知道是管人间烟火的神,倒是读过《封神演义》的父亲知道一些。父亲说:“灶神爷是商朝镇守渑池城 的张奎和高兰英夫妇,忠义有节,死后被姜太公封神榜上封为灶王爷爷和灶王奶奶”。民间百姓大都认同这种说法,大概是因为《封神演义》深得人心或是人们喜欢张奎和高兰英夫妇的行为吧。

  关于灶王爷的传说有很多。如:传说,玉皇大帝派王母娘娘到人间视察民情,玉皇大帝的小女儿在天上呆久了觉得闷,也跟随母亲下到了凡间。她看到民间百姓的疾苦,非常同情。同时看到人间有那么多的恩爱夫妻,她也很向往真挚的爱情。后来她看上了一个给人烧火帮灶的小伙子,她觉得这个人心地善良、勤劳朴实,于是决定留在凡间和他一起生活。玉皇大帝闻听后非常生气,把小女儿打下凡间,不许她再回天庭。王母娘娘心疼女儿,百般求情,玉帝才勉强答应给那个烧火的穷小子一个灶王的职位。从此,人们就称那个“穷烧火的”为“灶王爷”,而玉帝的小女儿就是“灶王奶奶”了。还有传说是元朝统治黑暗无比,为了防止汉族人造反,每五家汉族人才能有一把菜刀,而且这把菜刀是放在蒙古人家里的,只有蒙古人同意,汉族人才能生火开灶,所以汉族人习惯的把这家蒙古人男人叫“老灶爷”,女的叫“老灶奶”,还画了图贴在厨房,每到新年,这家蒙古人要到县城汇报整个村子的情况,为了让“老灶爷”“上天言好事”,到腊月二十三,每家每户都会把好吃的送到蒙古人家里,谓之“祭灶”。如果你有机会到农村看到“老灶爷”和“老灶奶”的图象,你会发现图中的人物穿着打扮都是蒙古装。

  现在很多人虽然仍还过小年,但对于小年的习俗已经知之甚少了。 他们大多数就知道送灶神,即使是送灶神也不知道个时间,以为早上就是送灶神的时间,其实按照习俗应该是晚上,习俗中还有很多迎神和送神的仪式。不管是怎样过人们是对灶神给予美好愿望的,古代是现在也是。只是现代人比古代人富裕幸福日子大都过的红火,新时代的人们认识到科学发展胜过一切过去时代,渐渐淡忘了很多传统的习俗,身在飞速发展社会的当代人,世界观的视野再也不局限与传统和寄情迷信。我倒觉得习俗中灶王爷很像如今的人大代表,人们寄情与他们,给与他们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很多美好心愿。

小年作文 篇2

  今天是小年,爸爸从学校接我回来去上写作课,我兴奋的走时了教室。我坐下的时候,心想:“今天老师发灶糖,真开心。”上课了,教师给我们讲了小年的来历,传说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老师给我们讲完了小年吃灶糖的习俗之后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根灶糖,可是刘禹延拿了两根粘在一起的,我很羡慕。灶糖上有粘满了白芝麻,密密麻麻的。灶糖粘粘的,是乳白色的,闻起来香香的。我心想,要是现在能吃的话该多好呀。没想到老师让我们先吃,看到同学们有的细嚼慢咽、有的狼吞虎咽,不一会就都吃完了,同学们的手都很粘,就去洗手,因为人很多,所以只能排队。过小年真开心。

小年作文 篇3

  今天是小年,按照我们老家的习惯,今天是要吃饺子的。妈妈给我播放了“除夕和过年的来历”的故事,同时妈妈还给我讲了她小时候的趣事:以前过小年那天就是祭灶的日子,我姥姥就会把精心准备的菜,每样挑选一点,放在厨房的灶旁边,用来祭祀灶王爷,请灶王爷来品尝,结果,美食全让小猫吃进肚子里了。

  呵呵,真好玩呀!同学们,你的姥姥以前是怎样纪念灶王爷的呀?

小年作文 篇4

  我们都知道红红火火过大年,却很少有人知道过小年。让我来告诉你过小年的情景吧。

  我外婆家住在诸暨的最西端,听外婆说,很多年前,因为村里的人得了一种怪病,所以,人们用过小年的方式把“年”这种怪兽驱逐,人们的身体奇迹般的康复了。直到现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一到十五都有过小年的习俗。

  暑假,我总会把大半个暑假呆在外婆家,因为那里凉爽。而且,每逢过小年,村里特别热闹,家家户户客人川流不息。主人总是拿出“马剑馒头”、“豆腐包”等独特的美食招待客人,我呢?静静地享受美食。

  每年的暑假,总是这样让人期待,刚刚过了暑假,又扳着手指期待明年的暑假快快到来。

小年作文 篇5

  “小年过完是除夕,开开心心过新年。”又走过了一年,这一年里我收获颇多,真可谓是硕果累累。马上就是除夕了,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激动。

  晚上,吃晚饭的时候,我像一只饿狼一样扑上饭桌,姥爷马上把丰盛的饭菜端到了我的面前,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姥姥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儿,拍拍我的后背,和蔼地对我说:“饿了吧,别着急,慢慢吃,别噎着。”我用力地点了点头。

  说真的,我的心思都在放烟花上了。快速地吃完饭后,我催促着姥爷,让姥爷把烟花拿出来,接着我拽着妈妈和姥爷走到楼房外面,准备开始放烟花。按照习俗,我先拿出一挂“精品大地红”,打开一看,哇!一千响的,在地上一铺好长一串啊!可是由于引线太短,姥爷点了好几次都不行,怎么办呢?聪明的姥爷还在我冥思苦想时就想出了办法。他在鞭炮的引线底下垫了一张卫生纸,然后用打火机点燃了卫生纸。嘿!还挺管用的。今年买的鞭炮真响,虽然噼里啪啦震得我耳膜疼,但是却给节日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

  接着,我又放了“鲤鱼跳龙门”。点燃了引线后,“鲤鱼”就像陀螺一样从地面跳入空中,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落在地上后又飞快地旋转起来,一会儿红,一会儿绿……好看极了。

  我还放了不少烟花,放完烟花之后,我们一家围在电视机前看着春节联欢晚会,跟着钟表倒计时12点,我终于坚持不住上床睡觉了。临睡前我想:新的一年开始了,我要有一个崭新的面貌却面对新学期的学习,继续争取做一个优秀的学生。

小年作文 篇6

  腊月二十三这天是小年,妈妈说:“下午不用写作业,我带你们去超市玩。”那一天,小姨也正好回来了,我对妈妈说;“让小姨也去,好吗?”妈妈说:“好呀!”我一蹦三尺高,高高兴兴地 坐上电动车,妈妈说:“你坐上小姨就坐不下了,要不你骑自行车吧。”我高高兴兴地骑上我的小车出发了。

  到了迎宾广场,“河南油田”这几个大字的上面有许许多多的灯笼,还看见工人叔叔在忙着挂彩灯。我们一进超市就快被挤成肉夹馍了,一想起肉加馍,我就馋得直流口水,我对自己说,别想那么多了,赶快脱身吧。我使劲一挤,我挤了出来,谁知道妹妹和小姨也被挤住了,我鼓起全身力气用力一拉,就把她们拉了出来。我在超市里看见了漂亮的书包,还看见了像小姨一样的旅行包,我和妹妹一会儿上楼,一会儿下楼;一会儿在楼上滑冰,一会儿在楼下玩玩具,我们玩的可开心了。回到家,奶奶和爷爷把过小年的鱼呀,肉呀,还有火烧馍都准备好了,我们放完烟花和鞭炮,吃着火烧馍······过小年可真快乐呀!

小年作文 篇7

  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在家乡,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都有送灶的传统。

  至今在乡下还流传着这样的童谣:“腊月二十三,过年将七天;腊月二十三,打发灶爷上青天。”

  祭灶也称“祀灶”,它起源于汉唐时代。清朝后期北方地区大多在腊月二十三送灶,我国南方也有二十四祭灶的习俗,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中有“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的说法。

  在我们清水,灶君尊神被称为“灶王爷”,俗称“灶爷”,在家乡当地,送灶的传统习俗和程序主要有三项:一是“烙灶饼”。灶神又称本家司命,祭灶节当天晚饭后,家里的女主人要烙灶饼12张,寓意一年12个月。要是是闰年,就烙13张。灶饼献上之后十分钟左右,要将每张灶饼掐出一点,放入盛有茶和酒水的碗中,抛在厨房的屋顶上,意味恭献灶爷受用,剩余的就可以自己吃了。二是杀献“灶鸡”。送灶这一天,家乡的习俗必须杀鸡献灶,“灶鸡”又称作“神马”。祭祀的主持人一般都是家长,礼拜时身后跪一个孩子,双手抱一只雄鸡,由家长向灶神祈祷几句之后,把灶鸡的头向草料内推三下,一只手把凉水向灶鸡头上倾撒,便认为灶爷将神马接受。三是进献灶糖和果品。在灶台上献上香甜可口的灶糖和香蕉、苹果、梨子等新鲜果品。灶糖的用意是为黏住灶爷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在玉帝面前不说本家的过错,腊月三十晚上接回来时“下界降吉祥”。另外,这天晚上还有放鞭炮和大炮的习俗,意在祝贺小年的到来。

  祭祀仪式结束之后,将贴在灶墙上的灶神神像虔诚地揭下来,随着香蜡黄纸一起点燃焚烧,待叩头焚香之后在鞭炮声中送灶爷上天,随后又将焚烧的纸灰用干净的盘子装盛,按照习俗要将纸灰送至“天河”——当地的大河里,显示对灶爷的尊重。

小年作文 篇8

  在这个爆竹声声的日子,我们迎来了小年夜。我别提有多开心了!因为我又能看到美丽的烟花了!

  早上,我早早的就起床了,我知道今天我将迎来一次神圣的活动——祭灶!但是这次的祭灶活动,却与往年大不相同,因为今年的灶糖我们必须亲自做!听说这是河南地区的习俗。

  因为相传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回转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的善恶情况。到腊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间,根据玉帝的旨意惩恶扬善。所以在做灶糖之前,大家必须先洗手,泡上一种特制的水——象征了我们对灶王爷的尊敬与认真.恭敬的态度。

  很快在大家的.共同协作下,饱含大家心血的甜蜜蜜的灶糖就完成了.......

  夜幕渐渐降临了,月亮冉冉升起。大地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漆黑的天空跳出了几颗小星星,它们像顽皮的孩子一样,在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正在贪心地观看着人们合家团圆的热闹场面。

  晚饭过后,我们开始辞灶。妈妈拿来两个干净的盘子,里面放满了辞灶用的供品。有杏仁、牛皮糖、水果等,每一样都非常精致。爸爸端来了一碗米、一碗水,拿来香,把香插进米里。爸爸说,糖是给灶王爷吃的,吃了之后嘴会甜,就会在玉皇大帝那里多说我们家里的好事;米和水是为灶王爷的马准备的,好让马吃了有力气带灶王爷上天。我这才知道,准备这些东西都是有说法的。然后,爸爸拿来纸钱,烧掉之后,爸爸、妈妈轮流磕了头,妈妈还一边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虔诚地磕了几个头,心里想着希望我们的愿望能够实现。

  到了晚上我们还举行了烟花盛宴......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响,我们都捂着耳朵跑到阳台。隐隐约约望见一小片火光。就在这时,鞭炮响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便是一发发“火箭炮”,在天上划出了道道火光,一会儿又忽然散开了。突然地面上冒出了一串串2米多高的火柱,周围都是一片光亮。一会儿工夫,鞭炮声、烟花、砂炮声汇成了一片海洋。火光、灯光集成一片明亮。就在这时我们闻到了阵阵火药味。我们的重头戏也是“火箭炮”一发发在天上结成金色的、绿色的、红色的、粉色的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烟火一片红。此时的天空景色美不胜收.......

  “烟花,希望我在新的一年里,学习就像你一样一冲而上;同时我也希望你能把我的烦恼带到天上去,让我重新做一个崭新的我!”

  这真是一次难忘的小年啊。

小年作文 篇9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农历小年,有点下雨。传说腊月二十三是祭拜灶王爷、灶王奶奶的日子,还要吃芝麻糖呢。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奶奶家吃团圆饭。到的时候,大姑、大姑夫、二姑、大姐、二姐都到了。

  我们一起先吃了灶王饼,在饭桌上有说有笑的,可高兴了!我大姐给我爷爷照相,又给我和爸爸妈妈合影。我给奶奶拿了很多剪纸的样子:有鱼、小兔子,大公鸡,还有十二生肖合集等,这些是爸爸打印好的、给奶奶用的,奶奶会根据这些样子用红纸剪出好多好看的剪纸,过年的时候贴在家里,可好看了!

  家里一阵阵的欢笑声,外面又传来了一阵又一阵的鞭炮声,为这个小年增添了喜庆的感觉,一点没有因为下雨而受到影响。

  小年到了,大年也快来了,想想就开心!

小年作文 篇10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千盼万盼,终于盼到了过年。听大人说过小年,是象征着已经快到了年三十。这让我也感受到了深厚的过年气氛。

  “这是什么?”我问。

  爷爷说:“这是灶糖,也叫芝麻糖,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的神仙,在它上天的时候,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让人间事事如意。不过,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不仅仅粘住灶爷的嘴,不让灶爷上天打小报告,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芝麻糖不光是当祭品,人们也要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快点过来帮忙!”母亲叫道。

  我急忙跑过去,一会儿择菜,一会儿洗碗,一会儿摆餐具……可把我给忙坏了。不过辛苦没有白费,晚上父亲做了一桌子好吃的美味佳肴。别提多开心了!

  春节的序幕已经拉开,越来越有年味儿,过小年真希望快到年三十。

【【精华】小年作文汇编10篇】相关文章:

1.【精华】小年作文汇编6篇

2.【精华】小年作文汇编5篇

3.【精华】小年作文汇编7篇

4.【精华】小年作文汇编9篇

5.【精华】小年作文汇编8篇

6.【精华】小年作文汇编六篇

7.【精华】小年作文五篇

8.【精华】小年作文10篇

上一篇:小年作文 下一篇:小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