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作文教学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作文教学工作总结1
一、源于生活,服务生活。
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作文也是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作文教学应与生活相联系,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将学生的生活画面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衔接,以此来激发学生感悟生活与人生。如此,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学生的认识能力、联想能力、创新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培养。当然,在作文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新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经过链接现实生活的训练,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处理好自由作文和基本功的训练。
自由作文和基本功的训练,两者该如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认为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个教授做的报告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认为:我们在自由作文上要加强一些作文基本功的训练。语言文字的基础千万不能放松。从以放为主到放中有收,从以收为主到收中有放,正确处理好习作教学中自由表达与语文基础的关系。如:在习作评价上,要求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并且让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合作,相互了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积累了很多的词语和句子,如果不让他们自由独立的表达,这些句子和词语很可能是消极的。只有在自己的自主的自由的独立的表达过程中,这些消极的词语和句子才能够转化为积极的句子,才能有效地形成语感。特别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现在有人对自由作文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叫做你放手他就可以飞。这个比喻对不对?的确,教师不放手,学生的习作飞不起来,然而是不是教师一放手,学生的作文就一定能够飞起来。
我看不见得,要能飞起来,不仅要有飞的强烈愿望,还要有飞起来的切实的本领。有些孩子由于天赋条件,家庭条件,本身条件,他的确能飞起来,但多数学生飞不起来,一放手就掉下去了。从逻辑上讲,教师放手只是主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我认为当前作文教学要两手抓,一个是激发动机,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另一方面我认为是要制定作文训练的序列,抓好基本功的训练。应该使自由作文和基本功训练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得益彰。自由作文是先放后收,放中有收,而基本功训练是先收后放,收中有放。
三、结合本班实际进行训练。
如何做到内容具体生动、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等要求,是习作评改课的重点,也是我班学生需要加强的一项基本功训练。针对我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本册习作重点,在教学“收获”这单元的作文时,我把本次习作指导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努力做到把收获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表达得到收获的感受上。对于这一重点,我设计时注意在交流中以评改标准为参照,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学会集体评改和自主评改,渗透作文写作方法和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特别是注意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有独特的感受、能够使用已积累的名言熟语等新鲜语句的同学,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以及评价。
作文教学工作总结2
首先让我代表雏鹰艺术中心对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支持我们的工作表示感谢!接下来,我来向大家汇报本学期写作班的教学情况。
一、我的教学理念
“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这是鲁迅先生在一封信中写的一句话。对鲁迅先生的这句话,我有自己看法。
鲁迅先生说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读和练习,这话我相信。谁要想写好作文,也得多读和练习。但是对鲁迅先生所说的没有心得或方法,我却不相信,我认为他这是谦虚之说。他写了那么多文章,怎么会没有一点心得,一点方法呢?只是他写作不是为了研究如何写,要是让他教写作,他肯定会总结出很多写作心得和写作方法的。
“记忆+技巧+个性化=成功之作”
这个公式是我在《考场作文点金术,点金作文满分卷》这篇文章中看到的。这篇文章发表在教科报上。对这个公式,我也有自己的理解。
公式中的“记忆”一词,我的理解就是从身边、书本、报纸、电视、网络等中学到的语言,知道的人、事、物等。其实这“记忆”一词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积累”。
记忆,我们每个正常的人都有。过目不忘,过耳不忘,过嘴不忘,这就是记忆。但是有的人记忆深,有的人记忆浅,有的人记忆多,有的人记忆少。比如四川大地震,这段时间电视里,报纸上,家里家外,大街小巷,哪儿都是地震的话题。可是上周考试,一部分同学竟然不知道地震发生在哪一天,哪个地方,多大级的。这是什么原因?不操心,不用心。所以要想写好作文,第一点就是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才能记忆丰富。记忆丰富,就是积累丰富,积累丰富了,写作文时怎么会没话可写呢?比如上周我布置了一篇作文,是写搞震救灾中让人感动的人。如果同学们留心一下,这样的人多了,身边有,电视里有,报纸上也有。可是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竟找不下一个可写的人。什么原因,不留心生活。
“个性化”其实就是说独出心裁,与众不同,有高人一筹之处。大家都用开门见式的开头,只有我是悬念式开头。大家都写老师的表扬,只有我写老师的批评。大家都只用了两三个成语,我就用了十来个成语,而且用得恰如其分。这就是个性化。
最后我再说对公式中“技巧”一词的理解。写作技巧有很多,比如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就是写作技巧。文章开头也有很多方式,什么开门见式,对话式,悬念式,这也是写作技巧。这些技巧怎么来的?从前人的成功之作中总结出来的。比如课文《大江保卫战》,文章最显著的写作技巧就是“先面后点,点面结合”。《早》这篇文章突出的写作手法是“以物喻人”。读这篇文章记住这种技巧,再读一篇文再记一种技巧,读的文章多了,记的技巧就多了。所以这写作技巧多不多,靠的也是积累。
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大多数孩子们的作文写不好,问题就出在这:光学不用。这就好比学数学,背了很多公式,你做题的时候就要用它们来解决问题。这样,你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强。你学了那么多写作持技巧,你写作文时却不用,你的作文怎么能写好呢?所以我的教学理念是:丰富积累+强化运用=促进写作(丰富积累——语言、技巧、人、事)
二、我的教学方法
对症下药——因文施教
医生对症下药,或药到病除,或症状减轻。我在写作教学上采取的就是这种方法。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
比如“我的心儿怦怦跳”这篇作文,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笔下有事叙不长,三言两语写半张。”这篇作文中存在的这个问题是一个普遍问题。对此,我的教法是:
(1)明确结构。叙事作文的结构一般是:“(序幕)——开端——发展——高潮——(尾声)”。
(2)理清思路。本篇作文的思路理应是“(开头)——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批阅作业——(结束)”。但是本篇作文结构不全,“完成作业”这个环节一字未提。如果写上,篇幅不就长一些了吗?除此之外,我还通过逐字逐句地领着学生修改,使孩子们于身临其境中感悟“抓细节写细腻”的方法。
再比如作文:游楹联文化园和楹联文化园。
这两篇文章标题虽一字之差,但体裁不同,写法就不同。一个是游记,一个是说明文。
游记怎么写?说明文怎么写?
写游记,按游人的行踪来写,写你每到一个景点的所见所闻所想。写说明文,只介绍文化园,按公园的布局抓主要景点来介绍。
孩子毕竟是孩子,虽然搞清楚了不同的思路,但是写的作文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粗:描写不到位,介绍不清楚。怎样描写才能到位,怎样介绍才能清楚,这又有很多小技巧。比如写戏园:就可按方位顺序来写:(北——东西——南——中)
正北面,“关汉卿大戏台”巍然屹立。台两边两根红色的圆柱上写着这样一幅楹联:“人生荣辱常到戏中问去从,社稷安危且来台下观究竟。”东西两边是走廊,廊柱上、墙壁上写满了诗词和楹联。南边是一道郁郁葱葱的丛林,就像一道绿墙,把戏园子围了起来。中间是一排排阶梯形的石凳,大约能坐六七百人。
写长廊,就可用“先总全分”的形式来构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这句诗道出了下笔有神的秘诀。所以说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多读书。但是,我们光多读书还不行,还要多写,多写还不行,还要多学,学什么?学下笔有神的秘方。如:引用名言名句使作文锦上添花,使用修辞手法给作文增光添彩等就是秘方。《大灾尢显大爱》用的就是这个秘方,文中多引名句,多用排比,对偶手法。句式整齐,段落分明。
众所周知,医生对症下药,并不是总能药到病除。对有些人能,对有些人就不能,只能减轻,不能根除。老师讲写作技巧,对有些学生效果就显著,对有些学生效果就不显著。原因是多方面的,和本人的知识积累有关,和本人的学习态度更有关。最近我又完成了一本书,名字叫《在平台上成长》,在后记中,我这样写道:作文不好写,作文也难教。不好写的是作文,难教的却不是作文而是作文者。作文者如果没有一点点“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耐心,没有一点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认真,那教者纵有千种方法万种窍门也是收效甚微。
所以,我们要改变的不仅是孩子的学习,更是孩子的学习态度。
怎样改变态度,我的办法就是你必须写,我讲的时候,你必须笔记。另外,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博采众长的这些范文,要是再让学生笔述下来,那效果会更会。
【作文教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会计教学的工作总结07-08
上学期作文教学工作总结10-26
教学实习工作总结15篇08-29
小学教学德育工作总结08-23
初中数学教学的工作总结08-25
教学工作总结格式06-29
教师技术教学工作总结03-11
学校科研教学工作总结08-20
教学班主任工作总结07-27
教学的工作总结(通用13篇)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