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祠优秀作文

2019-05-03 优秀作文

  【篇一:秋游三苏祠】

  今天,秋高气爽,阳光灿烂,我们班同学在徐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三苏祠游玩。

  三苏祠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参观浏览完了,我们开始聚餐了,我们小组把自己带来的食物都从书包里倒了出来。我们开始吃了,我们吃得津津有味,过了一会儿,各种各样的食物都被我们吃得所剩无几了,聚餐过后,徐老师说:“大家把垃圾装进垃圾袋里丢进垃圾桶里。”我们按徐老师的要求做了,李老师悄悄地对我说:“等一会儿把照相机给我,我给每个小组照几张相。”我说:“好吧。”

  下午徐老师对我们说:“我们该回学校了。”我们大失所望,恋恋不舍地回到了学校。还是很想念三苏祠,希望以后秋游还到这里来。

  【篇二:参观三苏祠】

  三苏祠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是眉山市六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星期三,我和外公、外婆一起去参观了三苏祠。

  走近三苏祠,只见整个祠堂红墙环抱,翠竹掩映。走进三苏祠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正殿堂。走近正殿堂,我看见正殿堂上面挂着一个牌,写着文献一家,两个柱子分别写着:一门父子三词家,千古文章四大家。走进正殿堂,我看到了苏洵、苏轼、苏辙的塑像。出了正殿堂便来到了启贤堂。一进门,我就看到了一首诗,诗的作者是朱德元帅,诗的内容是: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参观完三苏祠,我既惊叹于三苏祠的古典园林建筑,更惊叹于苏氏父子的文学成就。

  【篇三:喜游三苏祠作文】

  今天的天气非常好,妈妈就带我去三苏祠公园玩。我们俩一进大门就看见两棵参天的银杏树,又过了一个大门就看见了苏轼、苏辙和苏洵的石像。妈妈说:“他们父子三人过世之后,元代起故乡人民就开始祀他们,将他们的故居改成了‘三苏祠’,后来历代的皇帝都尊崇三苏父子。”尤其是清代康熙皇帝是很开明而重视文化的圣君,他规定,凡到眉州知宫的人都必须拜谒三苏父子和维修保护三苏祠。因此在三苏祠内收藏、陈列着很多历代名人题咏、文物古迹和三苏墨迹等。

  三苏祠还是四川名园,占地86亩(56800平方米)。祠内古树参天,山环水抱,有二十多处亭台。楼、阁、水榭、轩、苑座落其间,三十多处不同形状的小桥横跨于溪水之上,具有三分水两分竹的岛居特色,那作林、竹廊曲径通幽;梅花园、桂花林、紫薇坪、瑞连池、海棠坞四季芬芳、争奇斗艳、阿娜多姿。俨然像吟咏的一首首优美的抒情诗、弹奏的一支支动听的古琴曲。大家非常熟悉的电影《红楼梦》曾在三苏祠内拍摄黛玉葬花等场景。

  我觉得三苏祠很美丽,我觉得三苏父子很伟大。

  【篇四:三苏祠,你真美】

  眉山,虽不如桂林山水清秀美丽,也不如峨眉山雄伟壮观,却是个人杰地灵,风景优美的地方。因为它是大文豪三苏父子的故乡,是平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苏祠,去看看吧!

  壮丽的三苏祠门外,有一棵高大的榕树,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阳高照,它都挺拔地站在那里,像是一位保卫三苏祠的军人,用它顽强的生命来呵护着三苏祠,不让它受到一点儿伤害。三苏祠的大门进去以后,两棵苍翠的银杏树以少女迷人的身材展现在眼前,再进去,就是正殿了,大门上刻着一副对联:千古文章四大家,一门父子三苏刻。正殿里还塑着三苏父子仪表堂堂的像。更给三苏祠添加了古老的文化气息。穿过正殿就是陈列室,再走就是腊像馆……最后面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和一片茂盛的树林,一棵棵大树就像一把把绿绒大伞,有的挺拔苍翠,有的娥娜多姿。

  三苏祠呀三苏祠,你是我们眉山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国的自豪。我作为中国人,在心中赞美你,欣赏你独有的风采。

  【篇五:三苏祠游记】

  腊月二十八,妈妈爸爸带我去了令我盼望已久的眉山三苏祠。

  走进三苏祠的庭院中,那儿有棵高大的银杏树。它可真高啊!大约十米。它可真粗啊!我伸手都抱不住它,它万古长青,枝繁叶茂。那可是苏东坡亲手种下的。树旁有块大石头,石头上面刻着“眉山第一树”。它就象一个忠诚的卫士时时刻刻守护着三苏祠。

  接着,我们来到大厅,大厅里陈列着“三苏雕像”,他们身着古装,精神抖擞,有的站着,有的坐着,从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的眼光中,透露出一股智慧之光。此时此刻我想起了苏轼留下的千古名句"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令我赞叹不已。

  再往里边走,我们看到了苏轼写的很多诗。什么《水调歌头》呀!什么《念奴娇》呀!真是一首比一首美,一首比一首妙。我们有来到启贤堂,那是苏东坡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因为苏东坡小时候学习非常刻苦,所以才有了他的那些妙不可言的诗词。看到这儿,令人肃然起敬。他那种孜孜不倦,认真刻苦学习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们又来到古井,那里面的水清澈见底,我用手轻轻的沾了沾井里的水,凉凉的,清清的',可爽了!

  我们走过古井,穿过林荫小道,来到洗砚池。在洗砚池上,刻了三个醒目的大字——“洗砚池”。这三个字由晚清的彭耀章书写,彭耀章是清朝的一位举人,他题写了一首诗叫《重修老人泉》,记述了当年他重修连嶅山老人泉的情形。传说苏东坡在洗砚池中养了一条鱼,由于小鱼喝了洗砚池的水,长年累月后,小鱼变成了两条腾飞的龙……这个传说让我听得如痴如醉,妈妈告诉我说:“龙无处不在,我们是龙的传人,有龙的精神,我们的祖国不就象龙一样在腾飞,在进步吗?”

  看了三苏祠,我收获真不少,我感触很深,我希望我也象苏东坡一样努力学习,做个了不起的人,今后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

  【篇六:暮雨游“三苏祠”】

  秋的黄昏,飘飘洒洒的细雨如期而至。伴着细雨,撑着伞,随着如织的人流,我信步进入了阔别已久的三苏祠。

  朱墙,棕房,黑瓦,绿景致(参天古树、翠竹掩映、荷叶连连、绿水萦绕),在细雨的润泽下格外的显眼;古朴典雅的楼台亭榭,词意隽永的匾额对联依然那么熟悉而又亲切。

  我眼前展开的景向仿佛新的一般。

  大门后的前厅正殿前那三棵需要三五人才可合抱的银杏树,虽历经千年风霜雨雪的洗礼却依就傲然屹立。是已近秋,仿佛不知初秋已至,高大的树冠,还不知疲惫地披着绿衣,向过往的人们尽情展示绿意。老人们常说:“大门右侧最古老的那棵是父亲苏洵,最高的是哥哥苏轼,旁边的弟弟苏辙。”他们盘虬卧龙般的树根紧紧地扎根在眉州故土,可我倒觉得这些树根像苏家三父子的长胡须飘逸于胸前。

  往常我一定会沿着前厅、正殿、启贤堂、来凤轩、披风榭这路线逐一问候。或许想讨个清静,或是好奇,我避开喧闹的人群,独自踏上前厅门左侧的幽径,准备环游一下宅祠。

  小道两旁,满眼翠竹,竹林后是朱红色的围墙,翠绿遮敝,围墙努力用红光填满林间空隙。竹林间,一条清凉的小溪环道流淌,不见其发端与终极。雨点撒落水中,叮咚-叮咚,绽开的水波在我心中荡漾着、荡漾着……,这儿的一切都是绿的,竹的清香是淡绿的;秋的风是淡绿的;水也是淡绿的。眼前的绿仿佛因竹而生,不禁吟唱起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宁人瘦,无竹令人俗。”或许这就是竹的妙处。恍然间这才明白怪不得三苏故居有“三分水,二分竹”的美誉。

  寻着小溪,逆上来到“洗砚池”。初见池水幽绿着,与竹的绿相互呼应着。万千竹子似无数毛笔欲将立插池中,饱蘸浓墨重彩;细看池水黢黑,果如墨汁之色。传说有二,一则把池水说成墨汁,再则说成是洗砚所成。千百年来人们传颂着苏家洗墨勤学苦练的美德,原因如此。天道酬勤,苏家的天地文章,扬名天下,洗砚池由此得名。

  小径旁的小溪水流进了路边的荷塘。转过眼去,路边高纤的竹林,换成了高擎的荷叶。塘水如镜,雨化成一粒粒珍珠跳入荷叶,又顺着荷叶滚入荷塘,打碎了镜子,漾出几道斜斜的波痕。偶有几声鸟鸣,却又很快消逝在竹林中。黄昏中是三苏祠多么静谧啊!荷塘好像一个熟睡的婴儿,脸上写满了恬静与安详。叮-咚-雨珠儿从伞尖蹦下,蹦入荷塘的声音也可也听见。

  书房“来凤轩”就在荷塘包围中。静以致远,苏家兄弟选择在此发愤苦读,双双高中,取得功名。凤本是鸟中最高贵、出类拔萃的代表。凤展其翼,百鸟皆收其翼。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唐宋八家中苏家有三者。大有栽了“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后人,将书房改名“来凤轩”。

  书房对面便是木假山堂,据说,苏洵偶得木假三峰,购置于家中,并撰写《木假山记》。木假山,远看是一个笔架正放于门前,近看突兀好似山峰,让人猜不透。忽而想到了苏轼在《题西林壁》中那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古诗来。这或许是主人们对其最好的注解。

  “来凤轩”前堂是启贤堂。传说中的“苏老泉”就在堂边。启贤堂里面供奉苏家祖宗们的牌位、祖训和四书五经之类的遗旧。苏宅古井,绿苔丛生,泉水清冽可口;黄荆树盘曲出枝,枯木逢春;井边石墩上端放着木盆。这一切似乎徐徐地告诫着我们后世子孙关于“饮水思源”,“黄荆条下出状元”,“金盆洗手”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看过来凤轩、木假山堂、转向“披风榭”此处有东坡石像。微雨中,只见溪畔石上,苏东坡斜倚散坐,头带学士帽,胸前蓬蓬然长髯自然飘逸,神情悠远而略带沉思。四个鎏金大字“浩然正气”高高地悬挂在披风榭门前。忽然一阵雄浑且豪放歌曲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传入耳中。亭子中几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吸引了我的注意。老人们诵读着,用二胡伴着乐,诵读声抑扬顿挫,给本来就极富有文化气息的“三苏故里”增添了几分韵味,千古文章就这样传颂着。

  正殿(又名飨殿)在启贤殿的前面。殿内供奉着三苏父子的塑像,正中悬挂有“养气”一匾。正殿前廊两侧,置放有铁铸大钟一口,大鼓一架;正殿两侧各有一方墙门道,西为“文渊”,东为“学薮”。殿前人头攒动,香火袅袅。雨中的缕缕青烟寄托着人们对三苏父子无限的尊崇、爱戴和敬仰,也寄托着人们希望自己或者家人能得到先哲的护佑,能像先人一样获取金榜题名,功成名就。

  缓缓步出大殿,走出大门,雨停了,夕阳用最后一丝余力收回了自己金灿灿的光辉,暮色渐渐开始四合,将原先披在三苏祠里各个角落里的金纱盖隐去了。只有大门旁那棵千年大榕树依然笑容可掬和蔼慈祥地目送着邻人们的远去。

  回望熟悉且亲切的三苏祠,感觉自己好像又登门拜访老邻居一次,和他们攀谈,做了一次长长的交心之旅。

  【篇七:美丽的三苏祠】

  天,下着蒙蒙细雨,但是老师也带着同学们高高兴兴地去参观美丽的三苏祠。

  来到三苏祠,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棵又高又壮的银杏树,微风一吹,它像一位慈祥的老爷爷微笑着向我们点头。它已经活了300余年,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沿着走廊上去,是苏家大院,大院的横匾上写着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文献一家。横匾的两旁还有一副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大院的正中央是正殿,正殿里有三苏父子的塑像,苏洵手中拿着书,看着前方,像在背诵诗词;苏洵的左边是苏辙,他手中拿着扇子,像在审判案子;苏洵的右边是苏轼,他手中也拿着一本厚厚的书在看。我情不自禁地说:“三苏父子多有文化呀!”

  正殿的左边是三苏生平列馆,那里有苏轼的行踪图,他走遍了北宋的江山:有江西庐山、杭州西湖、小峨眉山……他在这些地方写过很多诗词,比如在江西庐山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还看见了苏轼的书法作品,不拘一格,有大有小,有胖有瘦,有高有矮,充分体现了苏轼的豪放性格。咦!那屋宇般大的“山”字是谁写的呢?原来是苏轼在连鳌山用扫帚蘸泥土写的。

  正殿的背后是蜡像馆,那里的蜡像栩栩如生,像真人一样,那里面还有好多故事呢!有乌台诗案、画扇判案……

  走出蜡像馆,往西走,我们来到了东坡盘跎像,苏轼半躺在石凳上,像在欣赏中秋之月,吟诗作文呢!

  又过一座小拱桥,我们来到了林子,啊!林子多美呀!有马兰花、有玉兰花、有海棠花……一朵朵、一簇簇,它们争奇斗艳,开得是那样美丽。每一朵花儿好像都在向人们炫耀自己的美丽,向人们放出灿烂的微笑。这时已经下午3s00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三苏祠。

  啊!美丽的三苏祠啊!我真想用一千支歌、一万首诗来赞颂你!

【三苏祠优秀作文】相关文章:

眉山三苏祠导游词04-07

圣女祠05-29

圣女祠05-29

龙女祠03-14

岳忠武王祠06-24

重过圣女祠06-27

咏傅岩监祠06-19

雨过苏端06-20

苏溪亭02-22

晋祠导游词模板12-25

来自啄木鸟的呐喊优秀作文 汉堡包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