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优秀诗歌1
学无止境,
多学多用,
无学字由何方来?
不学无术,
一字难成,
不学一字写三日,
多学一字值千金。
先苦后甜,
读书累,
读书有成日后有福。
造烛求明,
读书求理,
书到时方恨少,
为加强自须先学。
冬练三九,
夏练三伏,
学习多了心自明。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而不如物,
学而有成显父母,
自个儿以书换金银。
学优秀诗歌2
这是一个关于某话题的探讨截面,题中所说的秦啸(这里暂使用化名)是我的一个朋友,每次与他交谈都是非常有意思的。摘取一例放在这里。某日,秦啸兄看了我写的几首关于命运的组诗,忽然有所感慨,作出如下发言:
秦啸:关于上帝,我其实一直很困惑,尽管我曾经试图清晰地表达自己对上帝的看法。上帝与自然,到底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同本异像(异像是源于人的分别心)呢?还是上帝先于自然并造就了自然呢?当然,这个“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时间上的“先”。而这一追问又与哲学的“用途”纠缠在一起。哲学是为人类设置安身立命之所的学问,为了做到这一点,它不能不先为世界设置一个安顿之所,因为人存在于世界之中,追根溯源,人的安身立命之所与世界的安顿之所是同一的。而世界只有“有”,没有“无”,于是,安顿世界的'处所便只能是“无”!世界安顿在“无”之中,人居住在世界之中,因而人只能从“无”中索要生存的“所以然”——人的故乡就是“无”!这是何等的荒谬啊!
青衣的这组诗无非是虚空中幻化出来的虚幻的花朵。
我还是去信佛好了,信之前先骂一句:靠!
青衣怀刀:我明确反对你的以上观点。从认识上,老兄,你似乎将哲学的“用途”看得过高了,我基本上难以认同你以上的这些看法。海德格尔最迷人的地方,就是提出了——世界,就像人一样,从一开始就存在,是被扔在现在所在的位置的。这个存在具有时间的属性,其尽头是死亡,而“我”的死亡不会是这个世界的事实。倘若你没有感觉到某种事情(无论什么)正在发生存在,那么你的任何自我意识都不可设想;假若你意识到某种事物,那就必然说明,你与之相关的主体意识已经刻印其中了。你提到了“无”,这是一个认识上的伪命题,康德早已将其从人类的认识中完全剔除,因为那是无意义的。所以,假若存在不是世界的(包括人的)存在,比如“无”,是不可想象的。人类所有的问题,包括你在上面的疑问,都必须在这个结构内提出,否则是毫无意义的。在这个结构范畴内,上帝(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或者你指的是一种超自然的精神实体或力量)也不具有任何认识上的意义,也不存在。那么好了,在这个基础上,你说的以上那些话究竟还有什么意义呢?以下接着具体反驳你两个观点:
1、比如你说:“上帝与自然,到底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同本异像(异像是源于人的分别心)呢?还是上帝先于自然并造就了自然呢?”上帝,是不可从认识上采用语言来进行描述的,其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如此。所以你这句话毫无意义。假若你在这里试图表达的是一种信仰上的困惑,我就不会对你的话进行任何价值判断。
2、你又说“哲学是为人类设置安身立命之所的学问”。这句话依然有问题,简直是错误之至!当然了,假如你是生活在笛卡尔或康德之前,假如你是柏拉图的千年后的追随者,我能理解你。但假如你是生活在斯宾诺沙之后,你大约会明白,所谓的“安身立命”,所谓的“人生的意义”,都是人类自己强加给自己的。当代哲学不解决什么人的“安身立命”问题,而人生的意义,纯属自由选择问题,只能具体的个人赋予自己的。哲学所谓的“用途”不过是对事实进行描述及鉴别,只是一种工具罢了。用维特根斯坦的话来说,哲学的任务,不过是试图还给我们一个原本的世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