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日记(一):《中秋月饼》
古时候,月亮给人们的感觉总是神秘的。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流传至今也大概有2300多年的历史了。几千年前,各个国家连年征战,将军与将军们用月饼传递作战信息;战争结束后,月饼又成了文人墨客抒发感情,以及平民百姓寄托思念亲友感情的食品。文人墨客们坐在一起,品着月饼,展现自己的文采与感情,为后人留下无价的精神财富;平民百姓们则在每天种完地之后,回家拿起一块自己做的月饼,坐在门口,尝着月饼,看着月亮,心中想着自己远在异乡的亲人、朋友。真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啊!
而现在,月饼的样子也有了许多的花样。有的上面刻着精致的小花和一些富有含义的字,还有的喜欢创新的人将制作月饼的模子弄成小熊、小兔的样子。许多自己动手能力比较强的人都选择了自己在家制作月饼,这样不但更干净,而且在品尝的时候能够体会到自己动手的快乐。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不只满足于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对月饼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目前,有些网络上销售的月饼也渐渐步入了大众的眼界,这些月饼颜色各异,皮有的使用各种粗粮制成的,有的厚度值达到两毫米。而且外形也不像传统的`月饼一样,很大,令人没有食欲。现在的月饼,外观小巧玲珑,颜色图案各异,摆放整齐美观,使人食欲大增,看上几眼都会流口水。
在南京,还有些人想象力丰富,将月饼制成一副象棋,不但可供人们品尝,还可以进行娱乐;有些地方的人,还将月饼制成冰激凌,向游客出售。
跟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月饼也有以前的袋装月饼,变成了现在的盒装月饼。各种奇特的月饼都纷纷上市了,价格也不会便宜,通常一块不到手掌大小的月饼就要达到15——30元左右,可是这没有办法,中秋节一年只有一次,谁叫吃的是心情呢!
小小的月饼不但寄托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牵动着人与人之间的思念,更蕴藏着古人的智慧……
中秋节日记(二):《中秋吃“月”》
各位兔子(同志)“月”是指月饼,不是月亮。为什么说吃月呢,就请往下看。
早上起床,外面飘着细雨,一看表10点多了,我外婆说叫我们11点去做饭。早餐怎么办呢?我一边在餐厅进行食品“大扫荡”一边想。
突然,我的目光降到了月饼上,这个不错,我就冲了上去,拿出了月饼盒,打开月饼盒时,我怎么也打不开盖子,我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在盒子的四个角上扣,再在选一个角上使劲扣,最后,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月饼盒打开了。我拿出了黑豆味的月饼,就大口的啃了起来。
吃月饼的由来: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的必备食品。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说是由元末流传下来的。
相传元朝时,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
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王昭光制造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因而一举推翻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因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
哦,月亮出来了,不说了,我要赏月了。拜拜!
中秋节日记(三):《今夜无月》
今夜无月。由于是阴天,今天晚上,月亮悄悄躲起来了。中秋节,是一个极具幻想的节日。今晚,坐在碧绿梦幻的文竹下,品着月饼,饮着自酿的葡萄美酒,遥想月亮。
古诗中的月极具诗情画意。《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是那样的纯真;《嫦娥》中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又让人陷入古老的传说。其实,写月,写的更多是思念之情。《十五夜望月》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王建的思亲之情;《春江花月夜》中“昨夜闲谈梦落花,可怜春半不回家”抒发了张若虚的思妇之情;《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抒发了张九龄的思乡之情。苏轼,一首《水调歌头》寄托了对弟弟苏辙的怀念之情。同时,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也让我浮想联翩。是呀!月也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今晚,想着明月,安安静静的品月饼,品美酒,又有何妨呢?
有关月亮的美称很多:“玉兔”、“素娥”、“玉蟾”、“婵娟”、“玉盘”、“广寒宫”……而月亮的传说——“嫦娥奔月”,是那样的悲惨。嫦娥为了不让逢蒙得逞,吞下灵药,结果飞向明月,和后羿不能相见。正想着,一阵微风吹落,文竹上的叶徐徐飘落,不知怎的,想起了王菲的《水调歌头》,情不自禁的哼起了小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想,今晚云儿遮盖住的的月儿一定特别的圆,黄色中泛着灰色,灰色的是月球上凹凸不平的环形山。我猜,月球中一定有衣袂飘飘的人影,一定有兔儿、树的的影子。那一定是嫦娥,吴刚,玉兔还有那桂花树吧!
今晚无月,但在我的心中,悬着一轮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