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中秋作文

2021-11-17 关于中秋节的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中秋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乡的中秋作文 篇1

  喜欢中秋,因为她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久。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

  中秋节了,想起小时的情景,忽然想说点和中秋有关的事情,在我的脑海里,在我内心里,中秋节除了收获、月饼、团圆和思念,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活动,那就是:打火把。

  在我的家乡,中秋节又叫火把节。颍州民间每至中秋节晚上,青少年都要模仿红巾军,用秫秸、葵秸裹以稻草,到野外燃,摇来摇去,待燃尽返,当地习称“撂火把子”。

  记得我小时候,火把是用麻秸扎起来的,两到三米长。简单点的,就是一捆麻秸中间加点稻草,绑起来。讲究点的,就把麻秸用煤油泡下,这样更耐烧。调皮点的,通常是大点的孩子,还在火把里加上编炮,烧着烧着可以炸一下。每每中秋吃了晚饭,月上柳梢后,大家便陆续的走出家门,当然,孩子是主力军。村东的河边和坝堤是大家活动的天然舞台。月光下这么一群活波可爱的孩子们在尽情的欢乐,手里的一个个火把像点点的星星,聚在一起又是一条绵延的火龙。凉爽的秋风轻抚着孩子们的脸庞,大伙们举着长长的火把,挥舞着,奔跑着,歌唱着,快乐着,欢笑声回旋在坝堤上,田野里,仿佛一曲跳动的乐章。

  想想我好象已经很久没有回家过中秋了,思念家人,思念家乡的火把……前几天问父亲家那边还有人打火把吗,父亲说,现在的小孩子少了,孩子们要不在外面读书要不就已经出去打工了。已经没有几个打火把了。那蔓延的火龙便成了我美丽且不曾忘却的记忆……

家乡的中秋作文 篇2

  在我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里,孕育了各民族形式各异的民风民俗,例如:春联、年画、剪纸、门神等充分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特色。

  说到中秋,令大家印象最深的,要数月饼。煮好的冰皮非常黏手,所以我又去抄了一点薯粉,用洒在包好的冰皮月饼上。把绿豆沙包在冰皮里,变成一个像汤圆一样的圆圆的球。再把这球放进做蛋糕的磨具里,一压,便给月饼增添了几分花色,不禁令人垂涎欲滴。那原本单调的月饼,转瞬即逝便变得有模有样:圆圆的个头,中间向着一个莲花状的图案,四周点缀着一圈花边。最后放入烤箱,不久,月饼就出世了。看着新鲜的月饼,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月饼,心中不禁回荡起“八月十五月儿圆,爷爷教我......”的旋律。

  赏月自然也是中秋节必不可缺的事。用过晚饭,我们一家便来到阳台观月。皎洁的月亮从东边爬了出来。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大又圆”看来果真如此。月亮总体呈淡黄色,但又不失风度淡而优雅着。月亮周围虽然有着几片乌云,但好像明白什么似的,并没有打扰到月的完整,让赏月的人们都乐在其中。十五月夜,人们吃着月饼,看着满月,就不由得想起唐朝诗人皮日休的名句“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我多么想把天空中哪轮皎洁的明月摘下,送给黑暗,送给寂寞。多么美好与宁静的境界呀!此时的我觉得万物无以与其媲美了!

  十五的月亮仍挂在天上,在夜色的衬托下,是那么明亮......

家乡的中秋作文 篇3

  “真是太香了!太香了!”月饼真好吃呀,是中秋节到了。我们这里的中秋节有个习俗,那就是吃月饼和观赏月亮。

  八月十五的晚上,我们一家人把桌子搬到院子里,然后在上面摆上月饼和各种水果。我拿起一个月饼咬了一口,“哇,真好吃呀!”

  爸爸凝神仰望着皎洁的月亮,给我讲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相传古时侯有一个叫后羿的人,他力大无穷且箭法高超。那时天上有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像蒸笼,后羿就为了百姓射下了九个太阳,让人间恢复了正常。从此人们非常尊重他,天上的王母娘娘为此给了他一包不死药,吃了以后可以长生不老升天成仙。后羿的妻子嫦娥非常美丽且贤惠善良,后羿不忍心舍下她,就把药交给嫦娥保管。有一个坏人知道了这事,就趁后羿不在家的时候逼嫦娥交出不死药,情急之下,嫦娥一口吞了仙药,之后她的身子就变得很轻然后就飞上了天际。嫦娥舍不得后羿,就飞到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后羿赶回家时再也见不到嫦娥了。他只好搬出桌子摆上嫦娥最爱吃的果子仰望着月亮,祈祷妻子能早日回家。这一天正好是八月十五,于是人们也一起和后羿祈祷善良的嫦娥早日重返家园。这样代代相传,就有了今天的习俗。

  我听了爸爸的故事,终于明白了这个习俗的来历。中秋节呀,中秋节,这一习俗的文化真是太美了,原来还有这么美丽的传说。我又抬头看了看那银盘似的月亮,真希望那个叫嫦娥的人到我们地球来,看看我们飞速发展的家乡,看看我们正日益强大的祖国,看看现在这美丽的世界。

家乡的中秋作文 篇4

  树叶像一只只蝴蝶飘落下来,带着秋的清冷,飘向远方。仿佛在告诉我们——家乡的中秋到了。

  家乡中秋的枫叶是美丽的。

  凤凰广场那像火把一样红的枫叶,把广场衬托的红盈盈的。放眼望去,一片火红的海洋。一阵秋风吹过,平静的“火海”也翻滚起来,甚是壮观。一颗绿树嵌在一片火红中,显得格外耀眼。漫步在树林下,飘落的红叶在脚下发出咯吱的响声,为那寂寞的树林伴奏。秋天的雾也格外大!一大片雾迷迷蒙蒙,环绕在城市中间,朦朦胧胧的,仿佛像一位羞涩的少女在跳舞。要是幸运,还可遇见一条清澈得宛如一条明亮的带子回荡在城市中间。平静的水面偶尔有一条顽皮的小鱼游过,使平静的水面荡漾起一圈圈涟漪,像打破了一面镜子。

  家乡中秋的田野是美丽的。

  这时,满山遍野是金灿灿的稻子,微风吹过,稻海里荡起金色的波浪。家乡中秋的花,是美丽的。

  中秋时节,校园里,婀娜多姿[注:形容姿态柔和而美好。]的菊花,香飘万里的桂花,绚丽多彩的月季花等相继开放。在中秋的花卉会上,总能看见许多美丽的花儿竞相开放。一阵阵香气迎面扑来。沁人心脾[注:沁:渗入。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的花香使人心旷神怡[注: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花开季节,人们都去观赏。秋天的花儿没有春天的艳丽夺目。也没有夏天的繁琐,更没有冬天的冰冷。秋天的花儿是恰当好处的。

  家乡中秋的果实,是美丽的。金色的阳光洒在奶奶家的院子里映红了那枣树上的“玛瑙”。那一串串的大红枣给中秋节带来了喜悦。果园里,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黄橙橙的梨,紫莹莹的葡萄,果园里到处充满着瓜果飘香的气息。

  家乡的中秋节,总是那么迷人,那么美!

家乡的中秋作文 篇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转眼又是一年中秋。

  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属于自己的传说,像带有妖兽“年”的远古神秘色彩的春节;烙着诗人屈原铮铮傲骨的端午……其中,要数中秋的传说最为旖旎动人。关于那“应悔偷灵药”的月宫仙子嫦娥;关于那可怜的永远砍着桂树的吴刚;关于那灵气可爱的捣药的玉兔……都给地球的我在仰望那一轮满月时添了一丝向往,两分惆怅。

  是的,惆怅,在这个花好月圆的佳节里。自古中秋就象征着人月两团圆,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团聚赏月,共享天伦之乐;而背井离乡的游子们只能望月兴叹,黯然神伤。我并非游子,而是停泊在“家”这个温馨港湾的

  一叶扁舟。当同学们都在兴致盎然地讨论着即将到来的假期,美味的月饼时,我的思绪却悠悠地飘到了祖国的另一方土地——四川。

  想到四川,就不免要想到“5·12”大地震,损失之惨重,悲痛之浓烈,不必我再描绘。尽管那一天距离现在已有几个月,但其造成的震撼却久久未散。我首先想到的是那些一瞬间蒸发掉的生命,那些无辜的、鲜活的、可敬的生命。也许现在我的眼里会闪现泪光。日常出现这样的情景,除了感动的缘故,其余是因为看到别人遭难。好些时候伸出手去——可是我能做什么呢?我无法帮助那些年幼的孩子唤回生养他们的父母,我也做不到为幸存的学生唤回曾经朝夕相处的同学师长。天堂里的每个人,我都没办法使他们回来。世上他们曾经的位子永远地空了。

  很多时候我都做不了什么。

  于是沉默。

  忍不住又会想:这样触景伤情的日子那些幸存者们要如何度过?立在已成为残垣断壁的家园上,披着一身如水月色泪流潸然?抑或只是静静地仰望,看看是否能在那明月之上寻到亲人的一迹音容笑貌?

  我只能为之发出一声轻叹,几不可闻。

  轻轻地走出充满欢笑与喜悦的教室,抬头,仰望。

  月儿蒙着轻薄的云纱,朦胧中显出已渐趋盈圆的雏形;几颗稀疏的星忽明忽灭,忽隐忽现。我轻轻吟唱苏轼那首广为流传的《水调歌头》,同时在心中祈祷,为天堂和我所在的世界祈祷:祝愿一切

  灾难都尽快消散,祝愿天上人间所有的人都能平安幸福,共享这一轮明月……

家乡的中秋作文 篇6

  六岁那年我们全家回外婆家过中秋节的情景,至今令我难忘。

  我们乘坐火车回家。一路上我兴奋不已,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坐火车。到了车站,外公外婆早早地在车站等候了,我连蹦带跳地扑进了外婆的怀抱,外婆对我问寒问暖。回到家,饭菜已经准备好了,有玉米凉粉、豆腐、豆花、扣肉……这都是家乡的特色菜。豆腐、凉粉还全是石磨磨的',自己制作的呢!我迫不及待地吃起来,比买的更香更好吃。

  第二天是中秋节,我早早地起了床,大人们已经开始忙活了。一口大铁锅里煮着米和水,外婆用铁铲不停地铲着,妈妈把火烧得旺旺的,一会儿水开了,再把水和米过滤开,把米倒进木甑里蒸。外面更加热闹,两个叔叔围着石窝转,一人手上拿着一根木棒,一上一下地不停地打着石窝里面的米团。打一会儿两人又配和用木棍把米团挑起翻个面,又继续打,嘴里还有节奏地喊着:“嗨着!嗨着!”这真是一项体力活。一群小孩在一旁兴高采烈,眼睛直直地盯着石窝,不一会儿,大米已经变成很粘的糍团,两个叔叔从石窝里提起一个“大团子”放到老奶奶的盆里。“好了!可以吃了!”我闻到了浓浓的香味,妈妈和外婆抬出一个热气腾腾的木甑,揭开盖子,把里面的东西一起倒进了石窝里,看见我那不解的样子,外婆说:“这叫打糍粑,是用糯米做的,每年中秋节我们都要吃糯米粑,是这里的传统。每一年的这一天从早上五点都要打到中午,因为有很多户人。”那两个“大力士”重复着刚才的动作,跟外婆有说有笑,不一会儿就把我们家的打好了。外婆给那两人一人捏了两个大团作为感谢。

  回到家里,外婆很麻利地给每个碗里捏了三个糍团,浇上外婆亲手做的红糖、花生、黑芝麻,一大家人津津有味地吃着,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我更是狼吞虎咽,在城里吃的月饼简直没法跟这糍团比,这是我吃过的最香最美味的佳肴,也是我过的最有意义的中秋节!

  

家乡的中秋作文 篇7

  中秋节 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因为,妈妈告诉我:中秋节又叫团圆节,是家人团圆,品尝月饼,饮酒赏月,尽享天伦之乐的好日子。并且还有一天 的假期呢,所以我喜欢中秋节。

  在我的家乡,人们早早地盼望着中秋佳节的到来。瞧,琳琅满目的月饼是超市里的热卖品,人们争相抢购。“糍粑,又香又糯的糍粑。”小贩们在各处叫卖,好不热闹。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终于到了,奶奶早早地准备好了丰盛的大餐,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大圆桌旁,吃得可起劲了,都相互祝福着干杯,真是其乐融融。不久,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上,又大又圆,把整个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阳台赏月。我问爸爸:“中秋的月亮为什么那么圆?”爸爸回答说:“因为家人团圆,所以月儿圆。”我问了一大堆问题,爷爷还饶有兴趣地为我讲起了《嫦娥奔月》的传说,我听得津津有味。

  桌上的美食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我拿起月饼开始狼吞虎咽了起来。,一下吃了三个,心里像灌了蜜似的一样甜美。爸爸见我的吃样,就开始给我讲中秋吃月饼的由来:“古往今来,月饼作为中秋节的应节食品,其饼面图案无不与月亮相关,百花齐放让你看不过来,在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的由来。传说安通商的吐番的人给李世民一盒圆饼,从此中秋的习俗变流传了下来。”我似懂非懂地点了头。

  中秋节既可以赏圆月,尝美食,又丰富了知识,可真是一举多得呀!

【家乡的中秋作文7篇】相关文章:

1.家乡的中秋作文

2.家乡中秋作文

3.家乡的中秋节作文

4.家乡的中秋作文10篇

5.家乡的中秋作文6篇

6.家乡的中秋作文八篇

7.家乡的中秋作文九篇

8.家乡的中秋作文8篇

9.家乡的中秋作文四篇

上一篇:忆中秋作文 下一篇:中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