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生的清明节的作文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的清明节的作文 篇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题记
朱自清《匆匆》中写道:“燕子飞到南方去了,有飞回来的时候。杨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就是人死了却无法再回来,亲爱的姑姑,这冰冷的墓里,您一个人长眠这太久太久……
有时我感觉我和您近咫尺,却又阴阳两隔,如此遥远,我的千呼万唤也无法和您相见。这怎么不让侄女悲伤,痛苦,而又惆怅满怀呢。
记忆中清明节曾有过的快乐早已荡然无存。没有姑姑的清明节就连天都灰蒙蒙的。无休无止的绵绵细雨让我悲从心起。寒风啊,请你告诉断肠人,那样疼爱侄女的姑姑为什么就再也不回来了?
以前,爸爸妈妈工作非常忙,都不我身边陪我。您就陪孤独的我身边。我的童年因您而美丽、快乐。
透过那蒙蒙的雨丝,我又看见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满山的小草还是那么嫩绿,油菜花盛开了,还有那五颜六色的野花寂寞地开放着。这一切都让我感到亲切极了。景物依旧,姑姑您却早已不了。画面再次重现,蔚蓝的天空下,一个小女孩握着风筝的线轴,欢快地跑着。那个紧随其后的慈祥妇人不正是姑姑吗,她的脸色为何这样苍白,为什么不停下休息,我明白她是舍不得。
画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小女孩妇女那唠唠叨叨的话语中,小女孩知道了清明节,清明果,仅此而已。可是粗心的小女孩,你怎么没有看出姑姑眼中的忧伤,老妇人是用最后的力量延长着小女孩的快乐。最后就无奈地离开人世。
姑姑您走了,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长大了。也终于明白,燕子能再飞回来,杨柳有再青之时,姑姑您却再也回不来了,而陪我度过的却是那长长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小学生的清明节的作文 篇2
又到一年清明时节。
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坐在院子外面聊天,吃清明团。哥哥姐姐来了,他们说:“弟弟,我们一起去放风筝,玩捉迷藏吧!我随口地答应了哥哥姐姐的要求,我和哥哥姐姐在院子后面的`路地上放风筝,我和哥哥姐姐配合,哥哥一手拿着风筝的顶端,我和姐姐在后面拉着线。我们就放成了一个玩偶风筝。接下来我们该玩捉迷藏了。
我们石头剪刀布,啊,我输了,我只好用红领巾把自己的眼睛绑起来,开始数数。1、2、3、4……数到20了,我把绑起来的红领巾赶紧解开。四处张望,发现没有人。就在每个草丛里仔细观察起来,啊,找到姐姐了,还有哥哥呢?姐姐说:“哥哥一定在院子里面,我走到院子里一看,马上发现了哥哥。妈妈爸爸都笑了,说我真是一个捉迷藏的能手。
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这种感觉在我们家一点也找不到了。
小学生的清明节的作文 篇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题记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亲爱的外公,您长眠这冰冷的墓地里很久很久了。外孙和您近咫尺,却又阴阳两隔,千呼万唤也无法和您相见。这怎么不让外孙悲伤,痛苦,而又惆怅满怀呢。
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以前是他村的村长。他为人忠厚老实,从不贪图小利,一直为村默默的工作着,直至他死去。有人说,对别人的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但是我想,我对于外公的思念恰恰与之相反吧。即使过了再长的时间,每次忆起外公的音容笑貌时,我的心中总会有些酸酸凉凉的感觉,哪怕是五年、十年,这种感觉还是没有减弱、消失,反而更加强烈。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今天,又一次站外公的坟前,泪光朦胧了双眼。透过蒙蒙的雨丝,只发现远处的青山,近处的田野,渐渐变得模糊起来了。眼前的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熟悉,好像刚刚祖父还给村里人写着春联,还告诫村里年轻人别把垃圾往清澈的小溪里倒,还为村里修缮祠堂用心操劳……一转眼之间,祖父就已驾鹤西去,消失得无影无踪,像雨中的水汽,无论我怎么抓,都已经抓他不住了,空留下一片潮湿掌心。这时我才明白,燕子能再飞回来,杨柳有再青之时,但外公却再也回不来了,而陪我度过的也只能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那是一桢新陈代谢的生机景象,纷纷雨、滴滴泪交织一起,滋养着我。
小学生的清明节的作文 篇4
每到清明节这一天,我们都要去扫墓和踏青。我喜欢这两种活动,但我更喜欢踏青。
先说扫墓吧,今年我去了爸爸的老家姜山扫墓,那里安睡着爸爸的爷爷奶奶,经过墓地的时候,我觉得有点阴森和可怕,但是当我把一袋袋的银元宝烧在墓前,我觉得没啥可怕的啦。
现在说一下踏青吧,春天到了,杜鹃花开了,红红的挂在细细的枝头上,阳光下特别美丽。小鸟已经在树林里不停地歌唱。小草在土壤里钻出个点点娇嫩的小苗,看上去特别娇嫩。
在这么美丽的春天到树林里玩,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小学生的清明节的作文 篇5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将至。民俗专家说,清明节源远流长,中国有20多个民族都过清明节,但过节习俗不尽相同。
中国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乌丙安教授指出,清明本是24节气中一个普通的岁时节令,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说法,这个节气万物复苏,是适合耕种的时令,从此进入农事大忙的阶段。
乌丙安说,清明节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清明节起初并没有祭祀先人的习俗,但后来它逐渐与前一、二天的寒食节交汇融合。寒食节本是古代的禁火忌日,后来与晋文公悼念恩人介之推的传说相附会,寒食节扫墓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两个民俗节日交融后,禁烟冷食的习俗日趋淡化,祭祀先人的习俗越发凸显,清明节于是发展为中国重要传统节日。
西方节日多是感谢上帝恩赐的宗教节日,而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由于起源于农业文明,农耕技术、家庭事业、宗亲宗族等都讲究世代传承,所以2000多年来,清明节追思先人成为中国人传承不息的特有风俗。
除了汉族,中国北方的满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锡伯族,南方的壮族、侗族、彝族、白族、畲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土家族、纳西族、布依族、普米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扫墓祭祖、踏青春游是清明节基本内容,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民族的清明节也是各有特色:壮族对祭扫祖先陵墓十分看重,届时要全家出动,带上五色板、肉、香烛、纸幡等到祖坟去上供,行拜礼;土家族在清明节这一天要上坟挂青,家里要吃猪头肉,有“清明酒醉,猪脑壳有味”的说法;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些地方,至今仍然保留古风,清明节要上山采艾蒿,洗净切细后,与糯米、腊肉、蒜苗、五香、盐等混合蒸熟,叫作“清明粑”。
【【推荐】小学生的清明节的作文集合五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