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作文

2021-06-13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来历作文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 篇1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要谈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国即位,即晋文公。介子推便背着老母,躲入绵山。晋文公前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烧山,想把介于推逼出来。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晋文公伤心地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即山西介休县境内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周礼·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可见当时是摇着木锋,在街上走,下令禁火。这司煊氏,也就是专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时,人们就准备一些冷食,以供食用,这样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风俗了。以后,才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成了寒食节,日期长达一个月。这毕竟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缩短日期,从七天、三天逐渐改为一天,唐之后便融合在清明节中了。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坟必有墓祭,后来因与三月上已招魂续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渐定在寒食上祭了。《唐书》记云:“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 篇2

  又是一年清明节。学校组织我们去革命烈士纪念碑扫墓。我们带着激动和敬慕的心情上路了。

  徙步一个半小时,我们终于来到了纪念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长长的台阶。台阶上方就是烈士纪念碑了,庄严肃穆。上面用金色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四周的松柏翠绿,像一个个傲然挺立的卫士,守卫着这方圣土。我们一步步走上台阶,看着这块纪念碑,我好像看到了烈士们浴血奋战的画面。学生代表的演讲开始了,很荣幸我是其中的一员,怀着沉重的心情我激昂地道出了对先烈们的敬佩之情。一首少先队队歌唱响,一百五六十人的大队伍庄重地向纪念碑敬队。老师让我们默哀一分钟,然后恭恭敬敬地绕着烈士纪念碑走一圈,并把准备好的菊花放在碑旁,献给烈士们。老师又告诉我们有很多的烈士为了保卫国家的和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是啊,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努力奋斗。

  活动结束了,我们排着长长的,整齐的队伍,迈着沉重的步伐,沿着山路往回走,可我的心啊,却久久不能平静……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 篇3

  草绿了,花开了,树木的枝叶又开始茂密了。又是一年清明时,大家纷纷去祭奠已故的亲人,我也想起了我的大爷爷。您离开已经整整一年了,可是我想您。

  记得有一次,我和您一起去万达广场玩爬网梯。一开始我很兴奋,一口气爬了好几层。但随着高度增加,离地面越来越远,网绳晃个不停,我的腿肚子也抖个不停。从上往下一看,我眼一晕,趴在上面不敢动,泪水立马就涌出来。大爷爷却在底下瞧得仔细,飞快地绕过来,冲我喊道:“我们是堂堂男子汉,不害怕,不要哭!爷爷在这儿等着你。”看到您充满期待的眼神,我站了起来,一层层坚持爬下来。当我到达地面,您早已张开双臂,做好了迎接我的准备。我把手放进您的手掌,大手握着小手,仿佛刚才的胆怯根本不曾出现过。

  直到现在,每当遇到困难,我都会想起您,回想起当时那一幕,而我的.指间好像还存着您给的勇气和力量。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 篇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年的清明落雨纷纷、云雾迷蒙,天空蒙上了一层轻纱,似乎苍天也在缅怀那些逝去的人。

  今天清晨,我和家人如同往年一样为过世的外公扫墓。我们步行上山,两旁的花草都低着头,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它们似乎也在缅怀那些逝者。在我的记忆中,关于外公的回忆只有外婆家的照片和父母口中的故事。外公是在我两岁的时候因为脑溢血去世的,那时姐姐还是一位小学生,更别说我了。每次看到外公的照片时,就如同看见了外公那张面带微笑的脸,心中也涌起了一股温暖和欢乐。

  现在,我们全家人来到墓前,我拿起扫帚为外公的墓拂扫尘土,为四周的花木去尘浇水,旧墓周边的尘土灰飞烟散,那些植物也顿时生机四溢,显露出真正的春色美景。我也回忆起小时候与亲人相会的兴奋之情。随着盆中的火苗越来越小,火光星星点点,我们的那些悲痛回忆也烟消云散,心中逐渐平静不由的滋生出了一种生机。下山时,路旁的花木绿意盎然,它们仿佛也已经抛开了那种悲痛吧!

  想起那些已故的亲人,心中总有一种惆怅的感觉。那些被岁月接走的亲人们啊,希望你们在天堂一切安好……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 篇5

  从前有一个人叫重耳,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当上晋文公,有一个小兵想要杀死重耳,重耳只好逃离晋国。在逃离的路上,有位好心的大臣跟他说:“有困难我们一起解决。让我跟着你吧。”重耳十分感激地说:“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呀?”大臣回答说:“我叫介子推。”

  就这样重耳和介子推一起去了沙漠,他们走啊走啊,可就是走不到尽头,似乎迷了路。终于在某一天早晨,重耳突然昏过去了,介子推看见了赶快扶着重耳的脖子说:“您怎么了?”重耳痛苦的回答说:“我已经没力气了,实在是太饿了。”介子推说:“别担心我现在就去给你找东西吃。”可是找啊找,都没找到一点吃的。

  突然,他想到了一个主意,他从袖子里掏出一把小刀,过一会啊,介子推回来了。手里拿着一块烤肉,他对重耳说:“大人,吃块烤肉吧?”重耳看见了什么话也没说,就先吃了。重耳吃完了说:“不对呀,这里都是沙漠,一望无际,也不见一个人,你哪来的肉啊?”介子推面露难色说道:“大人不瞒你说,这是我从我腿上割下来的。”重耳听完大吃一惊,眼睛含着泪水跪在地上说:“谢谢你,我以后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

  19年后,重耳当上了晋文公。当官的第1天,很多大臣都来了贺喜,也收到了重耳的银两,所有的大臣都收到了礼物,就是没有介子推的。介子推都郁闷问旁边的大臣:“怎么还不叫到我?”旁边的大臣说:“可能是把你放到最后。”可是到最后,还是没叫到介子推。介子推伤心的走了。

  旁边的大臣提醒了重耳:“大人你是不是把介子推给忘记了?”重耳才记起来,把大恩人给忘记了,于是派所有的士兵去找介子推。可是走啊走,根本没有找到他。重耳突然想起19年前那个沙漠,便带了许多士兵去沙漠那找,可是还没有找到。重耳再次命令:“点火照明我一定要,一定要找到我的大恩人,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士兵点了很多火把,可是都没有找到人。找了好久,最后在一棵树上找到了介子推,但他已经死掉了,重耳后悔莫及,花重金把介子推厚葬。还对晋国所有人民说:“以后每年到了四月初五的时候,都不能点火,要吃饭,而且只能吃凉的。来纪念这位恩人。”

  于是年复一年,每年的这一天,大家都会纪念介子推。久而久之,一代传一代。于是后来的人们都在这一天纪念自己去世的亲人,缅怀英雄先烈。在这一天我们吃饭要吃凉的。从此有了寒食节,慢慢寒食节演变成清明节。就连现在我们也不例外。每到清明节,好多外地做生意、上班的人,都回家,纪念自己的祖先,还有革命先烈。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 篇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又是一年清明时节。今年的清明多了份伤感与思念,那是因为我的爷爷去天堂后的第一个清明节。以往都是我跟着爸爸妈妈去给他们的爷爷奶奶等故人扫墓,而今年是我第一次给至亲的人扫墓,心情顿时感到非常沉重,没有了以往游玩的心情。

  到了爷爷的墓前,为他上了香,摆上他喜欢的菜和水果,我跪在地上,静静地凝视着爷爷的墓碑。我仿佛看见爷爷正对着我笑,此时满满的回忆涌上心头:爷爷很瘦,走路很缓慢。他独自一个人生活,所以我们一家人经常去爷爷家看望他。每次我们去爷爷家时,他都高兴得合不拢嘴,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连走路的速度仿佛也快了不少。爷爷偶尔也会来我家住上一段日子,我感觉那时的爷爷过得最开心、最幸福,有家人的陪伴让爷爷的心情非常好。

  现在,爷爷不在了,我只能回忆,只能怀念,只能牵挂。想念与爷爷一起散步的日子,想念与爷爷手拉手的日子,想念与爷爷一起睡觉的日子……

  爷爷,我想您了,您想我吗?

  爷爷,愿天堂没有痛苦,没有忧伤。明年此时,我再来看您!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 篇7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实用的清明节的来历作文汇总七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清明节的来历作文合集七篇

2.实用的清明节的来历作文汇总6篇

3.实用的清明节的来历作文汇总10篇

4.实用的清明节的来历作文汇总八篇

5.实用的清明节的来历作文汇编七篇

6.关于清明节的来历作文汇总七篇

7.精选清明节的来历作文汇总七篇

8.有关清明节的来历作文汇总七篇

上一篇:清明节扫墓的作文300字 下一篇:三年级清明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