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清明节作文

2021-05-24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又一年清明节作文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又一年清明节作文 篇1

  昨夜春雷轰鸣,惊动了大地,惊醒了鸟虫。春雨绵绵,润滑着干涸的土地,冲刷掉杨柳的灰尘。早上起来,满眼的青翠令人目不暇接,心情也舒畅无比。

  不由想起同事讲过的一位家在农村的同学,在一场春雨过后,早上起来做诗的故事,记得第一句就是:“早上起来,推开窗子,眼前一片绿麦。”很是有趣,深感人家那才是真的触景生情呢!

  “清明时节雨纷纷”在南方尤其确切,几乎每年的清明前后都会下雨,这时候的雨,于庄稼是贵如油,于万物更是催化剂,你看春雨之后,路边的野草闲花儿贪婪地呼吸着春天的空气,争先恐后地拔节、开放,让你不由自己的要对它们注目。

  春天的雷声好象是从地底滚滚而来,由远及近至你的脚下轰鸣着,震动着,似乎要惊醒沉睡在地下的先祖们,告诉他们清明节到了,该起来接受子孙的礼物了!

  清明祭祖,上坟、烧纸,寄托哀思,怀念故去的先人,是中国的传统也是文化。自殷商时代起,崇拜祖先就是重要的宗教信仰,对祖先的崇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认为祖先可以和天地的主宰者对话,是与人间联系的主要媒介,还肩负着保佑子孙后代的重任。除此之外,殷人还认为人即使身体不存在,灵魂也是存在的这个观念也一直流传了下来。

  清明怀故人,踏青扫墓的活动涉及到每个家庭,在祭奠祖先的时候,报恩之情也会油然而生,感激先祖的佑护,感激父母的生养之恩,表达个人对亲人们的诚敬,如同上了一堂道德课,使人性深处的道德理性重被唤醒。

  这一天,即使远在海外的游子,也会遥祝自己的亲人们在天堂里生活得幸福快乐!清明怀故人,踏青扫墓的活动还加强了亲友间的联系和团结,在共同的先祖和亲人墓前,缅怀他们为家族的繁衍壮大作出的一切,继而学习他们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加强自身的修养,从而与家人亲友一起,继续发扬家族的传统美德。

  清明也被称为清明节,这一天悲伤的成份并不多,相反节日的气氛倒是比较浓厚,因为扫墓是与天堂里的亲人的一次聚会,先让久违的亲人们品尝家乡的小吃,再干一杯醇厚的老酒,然后与各路后人相见言欢,互诉衷肠,向他们告知家族的各种悲喜信息,唠叨唠叨自己的心思,如此一来,对亲人的思念就变得真实了。

  我祖先的墓地早已淹没在渭水河畔,不知我们从遥远的地方化去的纸钱和敬献的鲜花他们能否收到?但无论如何,在这一天,我都会遥祝自己的先祖们在地下安静长眠……

  我地下的先祖和所有故去的亲人、友人们,请接受我的礼物,那是一串微带咸涩的水珠,是用我的思念和泪水穿成,它会带着我的祝福穿透地层,滋润你们的心田……

又一年清明节作文 篇2

  清明节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姥姥、姥爷、小姨和我的表弟一起去爬翠华山了。爸爸驾着我家的白色小轿车,小姨驾着她家的小红汽车,我们一大家子出发啦!

  时间慢慢地走着,从不歇息。就在快1:00的时候,我们在离翠华山不远的太乙宫镇,解决了我们肚子饿的问题。1:30,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翠华山),我们高兴地不得了。我们因为怕爬山太累了,就直接开车到了天池,啊!我的'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原来天池太美了,水清的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石,静的可以当镜子,可是由于还要爬山,我不得不离开这里。我们先爬了一座几乎全是风洞的山,紧接着,我们又爬了一个比较险的山,山顶上还有座古庙,我还许了个愿呢!最后,我对翠华山说了声:“再见。”然后跟着爸爸他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里。

又一年清明节作文 篇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节,又是一年防火时。

  清明节,到处都是扫墓的人,人们拿着纸钱、花圈、香火匆匆赶往各处的坟墓。我们也来到了姥姥村的墓地。姥姥村的墓地到处都是人,色彩艳丽的花圈散布在整个山上,显得格外刺眼。就在这时,我的视线越过花圈,落在了一个特别的身影上。

  他是村里的治安员。他身着一身深蓝色的保安服,脖子上挂着一个口哨,帽子下的眼睛炯炯有神,像雷达一样扫过山上的每一个地区,那眼神仿佛连一个火星都不会放过。

  我移开了视线,向山上走去。

  走到半路上,我隐隐地闻到了一股烧纸味儿,然后便听“嘟”的一声哨响,所有扫墓的人都抬起头来。循声望去,原来是山脚下有人用打火机点燃了纸钱,当得知被发现了,正慌张地用脚将纸上的火踩灭。“嘀嘀!嘀——”又三声哨响,只见山脚下的那名治安员已经赶了过去,烧纸行为被中止了。

  我们走到了爷爷的墓地,我手拿黄纸正准备往坟堆上撒。这是,我又看见另一位治安员在盯着我。我一哆嗦,赶忙把手中的纸撒完。终于,他的目光从我身上移走了。我转头看向他,他那鹰一般的眼睛直望山下,盯着每一个人,随时准备吹响哨子。

又一年清明节作文 篇4

  四月的雨丝纷纷扰扰,将深埋心底的思念,轻描淡写。

  我不喜欢清明。四月四,没由来的愁绪,像雨丝一样,剪不断,理还乱。再者,给故去的人送东西,相信他们会回来吃饭,不是无稽之谈吗?不过是封建迷信罢了,不应放心上。

  春,湿气,雨雾停。被父亲逼迫出门的我,在湿滑的青石板上不满地走着,树木郁郁葱葱,草地上的水未干,渗进裤脚,冰冷。父亲拿着东西,走在前方,一句话也不说。

  山路崎岖,泥泞的土粘着鞋底,辗转到一方墓前,止步。以目光打量,所见之处,尽是荒凉,脚下,几盏褪色的灯笼,静静地躺着。墓前,字体上落了青苔,很绿,像是从坟墓里长出来的,仿佛不留意,就会爬到身上来,阴森得让人不想多待。

  父亲倒没什么感觉,用手拔着肆意的杂草,轻轻拿起东西端端正正地摆好,而后将一束白菊稳稳地摆在墓前,他做得很慢,像是在回忆什么。而后,我看他将一瓶家里酿的酒放在了碗边,我记得,爷爷生前很喜欢喝酒,我看着父亲,曾和他提起爷爷,他总是闭口不言,我以为是人散了,记忆淡了,没想到,他一直记得,但生活不允许他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薄凉的人,是我。

  他的背影悲凉,岁月在他身上刻下的沧桑,密密麻麻。我小心地走近,他好像想说些什么,张了张嘴,却又止住了,未发一言,是风,吹红了他的眼。他从回忆里醒来,无力地挥手,让我拜三拜,我一扫之前的不忿,低头弯腰,“爷爷,您现在很幸福吧,我们都挺好的……拜完后,我抬头,看着眼前的坟,泪光打转。

  我曾以为最伤感的不过是“欲语泪先流”,才知道,还有一种,是近在咫尺,近到仿佛跨过一座墓,我就能看到你,却远在天涯,远到你只活在回忆里。

  我忽然明白了,父亲喊我出门的意义,有些人,离开了就不会回来,可他们还活在以往的岁月里,如果连我们自己都忘了,那还有谁记得他们?

  或许我们逃不开遗忘,清明的存在,是在提醒着我们,别忘了记忆里与世长辞的人。他们的名字不被提及,故事无人铭记,但值得高兴的是,我还记得,只要我记得,他们就不曾离开。

  清明,一年一次,我也想和记忆中的人,好好吃顿饭,话一话家常。

又一年清明节作文 篇5

  又是一年清明时,又是一年扫墓时。就像那句:"微微低首忆昔人,轻轻叩动九冥门",的确,一样的。

  清晨,薄雾未散。那一座土敦,提示着光阴再次流走一年了。太公的骨灰静静安放在这里,一片青青的草地,有一丝暗香浮动。已经和太公分别好几年了,无从数起,因为又是一年清明。

  风呼啸着,抛起一捧黄土,心情渐渐滑向低谷。一幕幕的记忆,历久弥香,因为永久逝去而更为珍贵和痛彻心扉。

  很久以前,我太小,他太老,往事模糊一片;一叩首,二叩首,往事却如潮水般涌来。圆脸,花白的头发,一身整洁的中山装,这是我对太公最后的印象。在老屋里,东西很少,有人探望,太公频频点头,伸手或摆手,表示要或不要。太公喜欢晒太阳,那只独眼老狗静静卧在他的脚旁,这是我对太公最后的记忆。

  我有时依稀回想起当我对那只老狗充满兴趣时,我将手伸出,但回答我的是底声的咆哮,眼泪顿时在眼眶里打转,突然有人拍拍我的肩,是太公,他递给我半块馒头,把我推到前面,呢喃着:"它不咬的,不挑吃的,是好狗啊"我看着老狗把馒头吃掉,然后躲到太公身后。

  记忆仅此而已,哀思是无声的,黑白的,不知太公是否可以知道?

  三叩首,该离开了,火光徐徐,模糊了一切。太公,又是一年清明时,下次,我也不会记得和太公分开多少年。又是一年清明时,远望,土坟带着思念。

又一年清明节作文 篇6

  今年的清明节虽没有“雨纷纷”,但是却有灰蒙蒙的天空。因学习任务,我们一家并没有去探望已故的亲人,心中很不舒服。无奈,只好在心中默默地向已故去的亲人们道歉。

  天空一点点放晴,使我联想到了去年清明。去年,我们一大家子都去了,到陵园时已是黄昏,在金光笼罩的世界里,人们捧着鲜花为逝去的亲人扫墓。他们中有人带着不懂事的孩子,小孩子们高兴地打闹着,这跟旁边冰凉的墓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使我对生与死的理解更加深入。

  我们带着事先买好的菊花跟蜡烛走上陵园的台阶。这个过程中没有人讲话,大家都自顾自的走着,默默地回忆着。我们熟练地来到爷爷的墓前。我把菊花的花瓣撕下来洒在墓地上,剩余的花摆在上面。大人把蜡烛点燃后,我们按顺序拿着三根香,一一祭拜他。我觉得最遗憾的事就是我从未见过我的爷爷,一眼都没有。照片跟奶奶是我唯一可以了解爷爷的途径。清明节就是个伤心的节日,在这个时节那些早已远去的痛楚总能死灰复燃。在旧伤疤上又狠狠地抽一鞭,时时地提醒着我们。

  人是如此的坚强,在漫长的人生中带着一个个痛的负担,品尝着生命的酸甜苦辣。想起了泰戈尔的一句话: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寂。

又一年清明节作文 篇7

  又是一年清明节,不禁想起那个和蔼可亲的老人,想起那个永远也不能忘却的身影。

  又是一年清明节,天虽晴,可我心中却仍是阴雨连绵,冷风刮得不大,却让人心底生寒,透出满满的心酸与无奈之情。

  眼前的墓碑苍老而又沉重,青苔也随着岁月的流逝缓缓地爬上的墓碑,心中仍思念着你,太奶奶在,天之灵还在望着我吗?

  回忆渐渐深深,思绪也随着风荡回从前

  小时候一直住在老家,每次上学放学也都是太奶奶送我接我。可年幼的我却没注意那被岁月压垮的身影。

  早晨,艳阳高照,万里无云,远处传来小孩子的笑声夹杂着苍老的声音。不久,两道都很矮小的身影投在地面,一个较小的身影蹦蹦跳跳,窜上蹿下,如同顽皮的猴子,而较高的影子着佝偻着身子,一步一步的缓向前走,如同古钟一般。没错,这正是太奶奶和我。

  聊天一会儿后,校车也已驶来,我朝太奶奶挥挥手,边自顾自地跑进校车与同学聊天。太奶奶像是一怔,停下来用那浑浊的眼睛眯着望着校车远去,但仍没有走,似乎时间静止一般。过了好久才叹了口气,如释重负般的颤颤巍巍地朝家走去。身影渐行渐远。

  晚上,中雨连绵,虽大急却深入人心。阴云使得那持伞的身影被忽略。校车迟迟未来,那若有若无的身影逐渐焦躁。终于校车缓慢驶来,下车奔来一个年幼的身影。没错,这正是太奶奶和我。

  太奶奶!大喊一声躲进伞里,伞外的雨无空隙的下着,校车随即离去。太奶奶宠爱的揉了揉我的脑袋,撑着伞带我回家。只不过我没注意,伞往我这里悄悄地挪着,雨打湿了太奶奶的胳膊,而我身上却没有一处湿地。两个身影,渐行渐远。

  心绪翩翩,无意间飘回。眼眶湿润,其实,亲人的最大愿望就是一直陪着你,陪你开心,陪你哭泣,这就是爱。

  风刮大了,我取下一把伞撑起,往墓碑处挪移。风打在我身上,不痛,却心痛。

  又是一年清明节,致无法忘记的你!

又一年清明节作文 篇8

  父亲多年来一直惦记着,去江南看看,他说的那个地方在镇江,哪里有他已故的祖父母,我的曾祖父母。多年以后,他的女儿,我们全家在省城南京定居,我常想,这里或这不远的地方,曾经有我的祖先的足迹,然而,地下的祖先再也无从得知之后的时时事事。在离南京不远的地方,我的祖先便在这里长眠。心中不免失落,清明时节难免触景生情,想起前年和父亲一起的镇江之行。

  初春时节,我们一行人几经周转,我们来到一个贴于路边的小小村落。据父亲说他在十几岁时来过这里,如今的他已六十有余,凭着记忆,他摸着、问着、寻找着据说是他姑姑的女儿家。果真,在找了两户人家之后,我们便见到了那位远房表姑,穿过几块田地,跨过一条小小的水沟,我们来到了我曾祖父母长眠的一片农田边。看见昔日的我的先祖,如今只剩一座矮矮的土堆,不禁悲从中来,又不知悲从何来?对待似乎很遥远的先祖,那种感情往往是很复杂的。然而我不知如何思考这两处小小的坟头于我来说的意义,我甚至从不曾见过他们,我无法对着一抔黄土悲伤哭泣,这便是我可亲可敬的祖先,我们之间唯一存在的便是牵连不断的血缘关系吧!

  父亲拿着一把铁锹,很虔诚很沉重地给坟头添土,一锹一锹,一锹又一锹,在他觉得似乎很满意以后,他便跪下给他已故的祖父母磕头。而我,只在边上看着,也许因为是女儿,传统的观念是不要孙女之类的跪拜的,而于我,我是不知我是否可以找到此时该有的感情、心情,只是在心里默默地告慰先祖,您的子孙生活得很好,感谢先祖庇佑,日子不再艰难,再也不用每遇荒年便乞讨度日了。父亲告诉我:“于他而言,他便是墓中已逝者的孙子,地下长眠的是他一直记挂着的爷爷奶奶。”

  祭扫回来后,我更多地了解了关于先祖的一些事,在那个年代,先祖是贫穷的,穷得食不果腹,穷得不能接受教育,更意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也无从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自身的命运。于是,当遇到天灾,当老天不能提供温饱时,他们只能服从命运的安排,四处飘荡、随波逐流。就像我的曾祖父母一样流落他乡至死都未回故土的大有人在。当时,他们就是一群流浪者,记得一位大家的笔下曾记录对苏北的这些不劳而获的难民的一些褒贬之词,而于我,我的心中只有敬意与无尽的感激。

  由此我想到恰逢和平盛世的幸运,由此,我感受到了教育改变命运是不变的真理,就像作家龙应台所说:“教育,是落在井底的绳子,只有抓住它才能出来。”

  如果真有另一个世界,愿先祖们不再流浪辛苦,不再为生活所困。更愿每一个世人珍惜每天能陪伴左右的父母高堂或其他长辈,让他们因子女的孝顺、陪伴而倍感幸福。就像我所认识的一位长辈,在母亲病重时,她给自己的母亲坚持洗了八个月的脚,而在她的母亲离去后,她没有一点遗憾,感到坦然、欣然。她说:“我宁愿在父母健在时多孝敬,让父母生活好,照顾好父母,让父母感到幸福。而不是在世时不孝顺,却在长辈故去时大声哭泣。”她说到了,她也做到了不留遗憾。因此,我在她的眉宇间看到了自信。

又一年清明节作文 篇9

  今年的清明节没有下雨,小长假三天的天气格外的晴朗,每一天都是好天气。

  你知道清明节吃什么?吃的是青团和螺丝。传说村里人到清明节的时候,晚上家里有老鼠,蟑螂等各种小动物,非常讨厌。于是,他们就吃螺丝,吃完的螺丝壳就放在地上,晚上风一吹螺丝就会响,就把那些讨厌的小动物给吓跑了。

  青团子的来历:很久以前,有一个爱国青年,在被人追杀。他逃到村里的一块田地里,一个农民看见了他说:“你从哪来啊?”青年说:“我是被人家追杀逃到此地。”那农民说:“你吃饭了吗?”青年说:“我没吃。”那农民想:“要是我拿食物到田里的话,别人会怀疑我的。”农民一边想一边拿路旁的艾草用手搓,他一边搓一边想。搓到最后,他发现这些艾草变成一个小团子,他吃了一个觉得很好吃。于是他就做了许多团子让青年吃了。青年吃了一个觉得非常好吃,青年带着团子逃回城,他把团子给厨师说:“请问这是什么?”。厨师说:“这不就是艾草吗。”厨师听说这团子很好吃,他就在团子里放了面粉,玉米、豆沙等,经过厨师的改良那团子更是美味,深受人们的喜爱。团子渐渐演变为“清明果”,直到今天大家又称它为“青团子”。如今青团子已经是清明节必不可少的食物啦!

【【精华】又一年清明节作文锦集9篇】相关文章:

1.【精华】又一年清明节作文锦集六篇

2.【精华】又一年清明节作文锦集6篇

3.【精华】又一年清明节作文锦集5篇

4.【精华】又一年清明节作文锦集八篇

5.【精华】又一年清明节作文锦集九篇

6.【精华】又一年清明节作文锦集10篇

7.【精华】又一年清明节作文锦集8篇

8.【精华】又一年清明节作文锦集五篇

上一篇:难忘的清明节作文400字 下一篇:小学生的清明节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