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作文

2021-03-05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作文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明节的作文 篇1

  该小草从地面冒出去,柳树上启始爆出新芽的时候,清明节就到了。妈妈带着我给外公上坟她告诉我,按城下的风俗,一年只有这个时候能够去。每次上坟的日子,总逢着下着雨的天,雨淅淅沥沥,像天在源泪。

  到上坟的这地,外婆总要早早地筹备恶纸钱,烧赖一桌菜,一共8样,俗称“老八样”。老太太则助着安排祭祖用的小碗、筷子。据说这个很有讲求,碗筷只置三边,三代内有多少个逝世的己,就放几副碗筷,不能多,也不能多。晨大门的桌边抬佳臭炉,点上香烛祭祖就开端了。二巡酒后,按着辈离开初叩头,每集体皆思想有词。妈妈说,那是活着的人在期求齐野我健康。固然不是很清楚,但尔仍是当真地给老祖宗们叩了三个头。

  一吃完饭,妈妈带着我往上坟。舅舅拿没预备美的酒、菜晃好,点上香烛,还不记点上一支烟,由于外公爱好吸烟。妈妈老是一边叩头一边泪淌满点。她不像其别人唱歌一样地泣叫,不出声,就是使劲地揩眼泪。她告知我,她很想外私。望着她谦脸的泪水我经常感到,清明节就像雨一样,让人心境很繁重。

清明节的作文 篇2

  清明节就要到了,可以放几天假,真好!我缠着爸爸妈妈带我出去旅游,可是爸爸说要带我回慈溪给奶奶扫墓,我纳闷了:为什么一定要清明节去呢?

  妈妈告诉我: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节日就是清明节了。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一个新的生命开始的季节。我们在缅怀过去的同时,也要对未来充满希望,珍惜生命,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不要虚度了美好的人生。

  哦!我这才明白了:清明节,不仅仅是怀念。

清明节的作文 篇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节,我更加想念一个人,那就是我的太奶奶。三年前,她去了一个遥远的地方,那个地方叫作天堂。

  太奶奶在世时,最爱穿自己缝制的偏襟衣褂。虽然已经八十几岁高龄了,但是说话的声音依然很大。一头银丝似的头发总是盘成一个发髻。布满皱纹的脸上经常挂着慈祥的笑容。由于常年的劳累,她的腰背完全弯了下来,背和腿形成了九十度。可走起路来一点都不慢。小时候,我不懂事,经常学太奶奶走路的姿势,太奶奶不仅没有生气,还夸我学得有模有样。

  在我的印象中,太奶奶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她喜欢一个人住,自己洗衣服,自己做饭。夏天,烈日炎炎,田地里总会出现一位老人,弓着腰,拿着锄头,给豆苗除草。辛勤的汗水挂满了她的脸庞,那就是我的太奶妈。无论谁叫她回去休息,她都不理睬,并倔强地说:“我干了一辈子了,不干活就难受”

  爷爷说,太奶奶可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在太奶奶三十六岁的时候,我的太爷爷就去世了。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她是靠啃树皮、吃野菜,把五个子女拉扯大的,太奶奶的子女长大了都非常孝顺她。每到春节,一大家子三十几口人都来给太奶奶拜年。太奶奶的小屋里挤满了人,那场面既温馨又热闹。我们这些曾孙辈的,一个个都抢着要太奶奶抱,太奶奶脸上乐得开了花。

  在我刚刚上一年级的时候,突然接到了太奶奶去世的噩耗,我和家人都陷入了悲愤之中,我们连夜赶回了老家,在太奶奶入棺前看了最后一眼。因为太奶奶是心梗去世的,她走得很安详,躺在那就像睡着了似的。从此,我再也见不到慈爱的太奶奶了。

  太奶奶,我想念你,你在天堂过得好吗?清明节我会去看望你的,再在你的坟前植上两棵松柏,它们会像士兵一样守护着你。

清明节的作文 篇4

  又到了每年一次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爸爸妈妈带我回河南老家去扫墓,一路上,春光明媚,阳光灿烂,高速公路两旁,有嫩绿的麦田、腊黄的菜花、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多美的春色呀!

  河南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可隆重了,我们家的祖坟分布在风景秀丽的清源上,清明时节满山遍野都是上山扫墓的人,山上一片热闹。大人们准备了许多糕饼点心、水果饮料,一整袋一整袋用扁担挑着,小孩们有的拿锄头、有的拿铲子随后跟着,一家人一起上山扫墓。扫墓活动可有意思了,每找到一处祖坟,我们就分头忙开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会儿就把杂草丛生的坟头整理得干净了许多,接着还要把五颜六色的墓钱插在坟头的新土中,并用毛笔蘸上红漆把墓碑上的字工工整整的描新一遍,这一来,日久未修的祖坟顿时面目一新了。

  大人们取出供品摆在坟前,点燃香烛,还烧了许多纸钱,这些供品是给祖先吃的,纸钱是给祖先用的,表示我们后辈的孝心。最后大家要按从大到小的辈份轮流磕头祭拜,有的口中还念念有词呢,瞧,表哥念着:“祖先保佑,让我高考多考五分!”多可笑呀。还有更有趣的事呢,爷爷的墓碑左列留有一行未曾描过的文字,我呢不假思索拿起笔就描,慌得爸爸一声惊叫:“别动!”,原来这行字是留着给奶奶逝世后才能写上的,我差点闯了祸,赶紧在爷爷坟前磕了四个响头,大人们乐得呵呵大笑……

  扫完了墓,我们都累坏了,下山的脚步一瘸一瘸的,但这一天过得真有意义,传统节日清明节让我对我们的祖先增添了几分敬意,也密切了我和表哥表姐的亲情。

清明节的作文 篇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题记

  朱自清在《匆匆》中写道:“那燕子飞到南方去了,有在飞回来的时候。杨柳树枯萎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就是人死了却无法再回来,亲爱的小姑,在这冰冷的墓里,您一个人长眠在这太久太久……

  有时我感觉我和您近在咫尺,却又阴阳两隔,如此遥远,我的千呼万唤也无法和您相见。这怎么不让侄女悲伤,痛苦,而又惆怅满怀呢。

  记忆中清明节曾有过的快乐早已荡然无存。没有小姑的清明节就连天都灰蒙蒙的。无休无止的绵绵细雨让我悲从心起。寒风啊,请你告诉断肠人,那样疼爱侄女的小姑为什么就再也不回来了?

  在以前,父亲母亲工作非常忙,都不在我身边陪我。您就陪在孤独的我身边。我的童年因您而美丽、快乐。

  透过那蒙蒙的雨丝,我又看见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满山的小草还是那么嫩绿,油菜花盛开了,还有那五颜六色的野花寂寞地开放着。这一切都让我感到亲切极了。景物依旧,小姑您却早已不在了。画面再次重现,蔚蓝的天空下,一个女生握着风筝的线轴,欢快地跑着。那个紧随其后的慈祥妇人不正是小姑吗,她的脸色为何这样苍白,为什么不停下休息,我明白她是舍不得。

  画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女生在妇女那唠唠叨叨的话语中,女生知道了清明节,清明果,仅此而已。可是粗心的女生,你怎么没有看出小姑眼中的忧伤,老妇人是在用最后的力量延长着女生的快乐。最后就无奈地离开人世。

  小姑您走了,在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长大了。也终于明白,那燕子能再飞回来,杨柳树有再青之时,小姑您却再也回不来了,而陪我度过的却是那长长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清明节的作文 篇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去扫墓、祭祖,或带上鲜花,或带上粽子,采上一束映山红,送去对祖辈的思念。每每这时,爸爸妈妈总会带着我去外婆家。

  外公外婆的清明特别忙碌,除了祭祖、上坟,还有拔芦笋、摘茶叶。外婆家有两座茶山,每年,外公外婆都会请几个采茶工帮忙采茶,妈妈和我也会趁周末去帮忙。我们背着特制的小竹篓,戴着大草帽,天刚刚亮就出发去山上采茶了。

  清晨,山里的空气特别新鲜,轻轻地吸一口气,空气中还夹杂着花香,特别美妙。我学着外婆的样子,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一颗一颗地采。早晨的茶叶上还挂着一滴滴晶莹的露珠,我伸手轻轻一碰,露珠便又粘在了我的手上,我趁妈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舔了舔手指,发现露珠的味道有些清凉,还有些甜。

  渐渐地,太阳出来了,茶叶上的露珠也都悄悄地不见了,阳光从对面的山顶照下来,照着整片茶山,看起来美极了。我妈妈摘茶叶的动作很快,我也想学她一样快,摘一把茶叶放进小竹篓,再摘一把……可是,茶叶总会从我的指缝中掉落,妈妈笑我手里的茶叶还没有掉在地上的多呢。哼,我才不甘心呢,默默跟在妈妈后面采,这不,到了吃午饭的时候,我也能采上小小的一篓呢。

  午饭是外公从家里烧好后用饭盒带到山上来的,不知为何,我觉得这时的饭菜吃起来特别香,比平时在家里吃的香多了。吃完饭,大家又背起小竹篓继续摘茶叶,直到太阳下山。我发现自己采茶叶的两个手指变成了黑色的,放在鼻子前闻了闻,有一股浓浓的茶香。我又看了看外婆和妈妈的手指,发现她们的更黑,大概是因为她们采的更多的缘故吧。我问妈妈为什么手指会变黑,妈妈说这是茶叶染上去的颜色,也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的颜色。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怪不得外公外婆的手每次看起来都是“脏兮兮”的,好像从来都没洗干净过一样,摸上去也很粗糙,尤其是手指上总是粘着黑乎乎的颜色,手心里也都是一块块厚厚的老茧,原来这是辛苦劳动留下的痕迹,我终于懂了。

  看着采茶工们忙碌的身影,看着茶叶框里越来越多摘好的茶叶,外公外婆的脸上流露着幸福的笑容,我忽然觉得特别开心,期待下一个周末还和妈妈一起来采茶,也更期待每年清明节的到来。

清明节的作文 篇7

  又到了一年一次的清明节了,爸爸妈妈带我回柳州老家去扫墓,我十分高兴,因为又可以在山上和很久没见堂哥堂姐们玩了。

  家乡的清明节十分隆重,祖坟分布在风景秀丽的山上,清明节的时候,满山遍野都是上山扫墓的人,山上一片热闹。长辈们准备了许多供品,有鸡、艾叶粑粑、糯米饭等,一筐一筐地用扁担挑着,我们 这些小孩子就拿着纸钱,镰刀,锄头什么的随后跟着,和村里的人三十几个人一起上山扫墓。扫墓真有意思,每到一处坟,我们就分头忙开了,有的除草、有的挖土把坟上的老鼠洞填上,不一会儿就把 坟头整理得干干净净,接着爸爸砍了一些树枝插在坟头上,插上一些纸钱,我们把这些叫做“摇钱树”,还用杯子装了一些果汁、白酒,洒在坟旁。爷爷取出一把香和几根蜡烛,点燃了,三枝三枝的插 在坟旁,按从大到小的`辈份一个个拜祖先。拜完后,大人们取出供品摆在坟前,点燃了蜡烛,烧了许多的纸钱还放了鞭炮。最后,大人们把供品放到地上,我们蹲在地上,一边喝着果汁一边吃着鸡、艾 叶粑粑、糯米饭等,可开心了。

  扫完了墓后,可真是把我们给累坏了,但这一次的清明节我还真开心。

清明节的作文 篇8

  每年的四月五号是传统的清明节。

  每年四月份的时候,妈妈就会买几袋金黄色和银白色的硬纸。回家叠好多好多金元宝。我会问妈妈:“为什么要叠这么多金元宝,妈妈告诉我:“这是给爷爷和外公的纸钱,让他们好在阴曹地府有钱用,保佑我们家平平安安,身体健康、财源滚滚。”

  每年四月五号爸爸就会带着我和妈妈,提着叠好的金元宝,爸爸买的鞭炮,爸爸还会扛着一个大铁锹,拿着镰刀,到河边柳树旁割几根柳条带着。我问爸爸:“为什么要割柳条,带铁锹呢?”爸爸说:“带铁锹给爷爷挖一个新的坟头帽。”我们走着走着,快要到爷爷的坟旁时,爸爸拿着铁锹用右脚使劲踩着,只见爸爸双手捧着一个漂亮的坟头帽向爷爷的坟墓走去,他把坟头帽放在爷爷的坟顶上,说:“这代表爷爷的头。”爸爸还插上柳条,拴上白纸条,一阵微风吹来,白纸条随风飘动。爸爸说:“这是为了让别人知道这家有人来上过坟啦。”妈妈把叠好的元宝放在爷爷的坟头,爸爸用打火机点燃了元宝,我们都跪在爷爷的坟前,叫我喊爷爷来收钱,爸爸起来拿着鞭炮用打火机点燃,先点燃三根大鞭炮,接着点燃一挂小长炮。

  等鞭炮放完了,元宝烧完了,看不到火舌时,我们一家人才离开爷爷的坟地。

  然后我们三人又去外公的坟地上,像祭拜爷爷那样,祭拜完外公,我们就回家啦。

清明节的作文 篇9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又是一年别离时。清明节,这个举国同悲的日子里,我们放下了工作,放下了欢乐,这一天注定是悲的世界。我们肃穆的来到那些已去亲人父母的坟前,一述伤心。在这一天,我们注定了伤感,注定了忧伤。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春”。每当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来到之际,我老爱在心里低声咏读唐代诗人杜牧的这段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每当我在心里低声咏读这段耳熟能详的著名诗句时,心里总有无限愁帐,那我最爱的老人,那常逗我开心的老人,如今却已离我10年之久。10年,月色依旧,伴随着璀璨星光在夜空中渲染的无比华丽。但转身家却已不再完整。10年,他留给我的只是那些深藏在我脑海深处已模糊不清的身影以及已老的发白的照片。记得他刚离开时,我不明白身边的人为何哭泣,于是我问奶奶。奶奶说‘‘他已离开,去好远好远的地方去了’’。年龄的增长,我已明白其中的含义,但我没有伤悲,我相信他在远方不希望我哭泣。但我对他的思念却从未减少。在这一刻,我又想起他,,泪水在这一刻是廉价的,多余的,但却融合了我真切的思念,滴落在沧桑的大地上。

  我慢慢长大,可家中的那位健在的老人脸上却已布满了花纹,脸上充满沧桑,是岁月留下的面具?还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亦或者是岁月虐杀的童真和岁月玩弄的微笑?我不知道。

  吟一首离别,幽闻百花香。吟一首离别,拂风羞舞裳。吟一首离别,喜迎雁几行。

  吟一首离别,春意遂心畅、吟一首离别,唯独为你芳。

  啊,朋友们,好好对待那些依旧健在的老人吧,因为为他们的岁月已遗不多。不要等失去才懂珍惜,不要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现实

清明节的作文 篇10

  在《铁罐施食青玄济炼》经文中有一句话写道:“新坟旧墓垒垒骨,家家祭扫各纷然。可怜节妇江边哭,目睹光阴化纸钱。”清明时分祭奠先祖,是一项流传至今的民间风俗。古人多以焚烧香火纸钱来凭吊哀思,同时又给亡去的亲人送去阴曹地府的花费所需的意图。另一个相关的节日“寒衣节”,也有给亡者送去过冬衣物的祭拜方式。然而在一些宗教的信仰体系中,有生者为人、亡者为鬼,鬼在地狱中被阎罗王判定阳间功过后,在经过奖惩有别遂又轮回转世。若如此,我们再清明祭拜扫墓时,是否九泉之下的先人早已经轮回超生?若以托生,此时所烧纸钱又是送给了谁呢?

  亡者已去,生人为什么要烧纸钱?

  纸钱,又或者是焚烧黄表纸,代表的是阴曹之内所通用的一种货币,在很多地区至今还流行烧纸叠金元宝的习俗。洪喜庆的《杜诗辩证》 上说:“齐东昏侯好鬼神之事, 剪纸为纸, 以代束帛, 至唐盛行其事”。这里说的齐东昏侯,是指南朝齐第六位皇帝。这一烧纸钱的习俗约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其时人们一般是将白纸剪成铜钱的形状,届时或抛撒于野外墓地,或焚化给死者,民间一般将此称为撒纸、烧纸等。

  生人唯恐亡者先人在地狱没有钱花,所以每到特定时节都会用火焚的方式把钱“寄”给亡者,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中不要受苦受难。又有一些生前作恶、死后受刑的魂众,此时就需要更多的金银来买通施刑的小鬼,好在十八层地狱里面少受一些苦难。又或者是希望买通相关鬼吏,求得早日托生成人。

  也就是说,生人说烧的纸钱其实附加了更多的人世间的社会属性。因此百姓口中的送钱送衣,其实在无形中附加了贿赂之情。更有现代一些不良商家印刷出来十亿、百亿的天地银行或冥府银行的钞票,实则赚死者钱、卖活人情,实在不值得提倡。

  纸钱到底烧给谁?

  道教是一个重生的宗教,天道自然,修道之人认为生死事乃自然运化。清明祭拜多是表达哀思,并无贿赂或寄送金银之情,这一点要和民间的习俗区分开。至于现代宗教中也引入了烧冥币的行为,则多是各种文化融合的结果。既然烧钱烧衣是生人情感的寄托,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依旧在烧纸钱? 凡世之人,想要感格神明,必要心假香传,以香烟为信,才能上达九天、下抵黄泉。经云:“非草木臭秽之彝伦,迎青华慈仁而降格”,“一炷真香烈火焚,金童玉女下瑶闻。此香愿达青华府,奏请太乙救苦尊”,用这种方式来请救苦天尊下降从而起到拔度亡魂的效果。

  道教在做法的时候,是以水火济炼的方式把亡魂请九幽之下请出来,通过高功法师运神变身、默咒作讳的方式把法食赈济给幽魂众,之后再对其进行三皈九戒的劝导,从而引领已亡者回心醒悟,再生之时割断恶根,

  最初为亡者烧纸钱时,多是以草木香和黄表纸为原材料,并无具体的金银以及钱币的形象。焚烧黄表纸和染香请神有相似的功效,粗糙的黄纸在燃烧后生成的青烟随风缭绕,纸灰较轻也更容易呈上升之态,所以也更易带走人们相思的情绪。至今,民间部分地区还有上坟烧纸的习俗,而并不是当天更为流行且功利的烧纸钱。

  你如何知晓亡人过得好不好?

  烧纸钱这一行为代表着对亡者的哀思,实则表达了生者对亡者的想念以及希望对方在另一个世界过得更好。在生者和亡者之间是无法直接联系的,所以焚烧的纸钱其实也并不能直接送到孤魂手中。那么究竟如何做,才知道对方此时的境遇如何呢?

  首先一点,人鬼不相通,想要为亡者做功德,必须要请道长借用自身功力济度亡魂。这个过程非常复杂,远不是烧几张纸钱就能解决问题的。

  其次,虽有传言说亡者会入梦来,所以很多人都在会如清明、祭日等特定节日于夜梦中见到亡者。有些人为此惶惶不可终日,其实无此必要,此时多是因为思念太甚。清明节本就是一个带有春游性质的祭扫节日,踏春出行更是古人适当纾解哀思的方式。诗人杜牧非常著名一首诗《清明》写道:“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为思念找到一个合适的消解方式,生人过好当下的生活,这才是对死者的尊重,同时也更是亡者的心愿。

  为什么现代依旧保存着祭扫的习俗?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对陵园等环境的安全要求等级提高,逐渐有越来越多人们开始用敬献鲜花的方式来代替传统焚烧纸钱的行为。尽管方式有所改变,但清明扫墓的习俗依旧代代相传。

  清明节的缘起和为追溯介子推而设立的寒食节密切相关,最初因为受到寒食节的影响,人们制作的纸钱并不是用来焚烧的,而是挂在墓地旁边的树枝上,或者用土块压在坟头上。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这样一来,凡是有人祭扫的坟墓前都会有纸幡飘动。凡没有纸幡的坟头,则说明此姓人家已经断了后代。中国人讲究香火绵远、子孙昌盛,从最初的禁火到后来盛行的烧纸钱,再到现如今的文明祭扫,虽然形式几经改变,但每逢清明子孙后代回家祭祀先祖的风俗一直没有变,中国民族的这一敬天法祖传统也因此而会代代相传下去。

【【精华】清明节的作文汇编10篇】相关文章:

1.【精华】清明节的作文汇编9篇

2.【精华】清明节的作文汇编6篇

3.【精华】清明节的作文汇编六篇

4.【精华】清明节的作文汇编5篇

5.【精华】清明节的作文汇编8篇

6.【精华】清明节的作文汇编八篇

7.【精华】清明节的作文汇编五篇

8.【精华】清明节的作文汇编4篇

9.【精华】清明节的作文汇编九篇

上一篇:清明节作文 下一篇:清明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