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叙事文:清明节

2021-02-06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

初二叙事文:清明节1

  【正文】: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为哀悼介子推文公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并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下令全国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为火禁日,禁止烟火,仅食寒食,并从此形成了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节日寒食节。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在介山,还有思烟台遗址。传说文公焚林,有百鸦绕烟而噪,或围在介子推周围,用躯体遮挡烈焰。晋人感其功德,在此筑起一高台,纪念这些义禽。

  第二年清明节,晋文公率众臣到绵山下的介庙祭奠介子推,看到焚烧林山坡上的被烧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以为柳树是介子推转化,他便赐柳树为清明柳。要求晋国百姓家家门上挂柳枝,扫墓栽柳,上绵山踏青,抒发思念之情。并令寒食前一是为炊熟日,人们要做许多蒸饼,称作子推蒸饼;也有人家用面粉和枣泥做成燕子状饼(三角馅饼),然后用柳条串起挂在门据上晾晒,称作子推燕。每年清明节不仅在房屋(村后)栽柳,而且青年男女要上山踏青,’并要头戴上用柳条编织的柳冠或柳环。当时有民谣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据说,此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初二叙事文:清明节2

  阴云布满天空风时才住,细雨和着凄凉洒落我的心里。

  我把思念泪滴融进细雨飘回老家--农安。

  思绪纷飞在回忆的网里捕捉到那年清明节父亲带领我们去母亲坟前祭扫。那是母亲去世三十年的清明节,我们姊妹都奔回家里,大哥和小弟说父亲今年要好好祭奠母亲,大哥还说将来要给母亲立一个石质墓碑,父亲说让我给母亲写墓志铭。当时我心很乱理不出该写什么,等将来立墓碑时再说,因为我觉得只有那些名人才可以写墓志铭,因为她们有很多事迹可写。

  那天也是阴云密布细雨如丝,父亲大早骑车去县里买了果品纸钱烟酒香烛。我们走到墓地时雨却停了。也许是上天赐给我们一次可以从容拜祭母亲的一个机会。

  父亲在母亲的坟前铺一块塑料布把贡品一样一样摆在上面,在坟头压好纸然后倒了两杯酒,点了一支烟放在母亲坟前,点燃了香烛后父亲才回过头说;‘你妈活着时爱抽烟,她一抽烟卷就咳嗦我怕她肺病加重就不给她买,她就生气’。说完就跪了下来我们也跪在父亲的后面。

  ‘妈,我们来看你了’话音未落我的泪先落。我心潮起伏泪如雨下。

  父亲一边烧纸钱一边说话,是在和坟里母亲诉说什么。我止住哭声也示意妹妹们不要哭出声。我屏住呼吸想听父亲说什么。

  ‘老伴啊,是我对不起你,不该不让你抽烟,不该惹你生气,不该和你吵架,更不该因生气而离家去外地做工,把一帮孩子扔给你,挣钱有时开不出支你又要着急上火,我回来你不免骂两句,那时你一骂我我就特别生气,可是现在想听你骂也听不着了。’

  父亲絮絮叨叨地说着我的眼泪涓涓地流着,我虽看不见父亲是不是也流泪我感觉到父亲心里在流血。我今天才理解父亲母亲的爱,虽然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只有过年了才回家,回家了首先是给母亲治病,母亲性格急脾气大凡事爱较真儿,父亲却是做啥都差不多就行。母亲得了肺气肿冬天冷常咳嗽,尤其腊月。于是父亲就把母亲送医院住一个月过小年才接回来。

  母亲的病怕油烟呛父亲就下厨房,煎炒烹炸做一桌菜。父亲的厨艺还不错做的菜色香味俱佳,一家七口人围坐,我们几个孩子海吃起来。父亲倒一杯酒递给母亲,两人对喝。

  父亲的厨艺好母亲的手巧,做的一手好针线,尤其鞋做的好,父亲穿的新鞋要样有样要型有型,屯里的婶子大娘都夸母亲的活儿好,父亲也以为傲,母亲有时还会做一双送人,送谁谁都特别感谢母亲。

  父亲每年春节回来都要母亲给他做鞋穿,母亲去世后父亲就再也没有穿过布鞋,他说卖的鞋都没有母亲做的舒服。我知道他是看到布鞋就会想起母亲,母亲是在春节前去世的,那个春节过的让我现在想起了还揪心,父亲依然做一桌菜但是一边吃一边听‘张富贵思妻’那时父亲的泪如小溪。我知道父亲的心都碎了。

  今天父亲也像‘张富贵’一样在思念死去的妻子。父亲买了母亲生前爱吃的果品又给点了香烟,是不是对坟里的母亲的补偿,他絮絮叨叨的诉说是不是那些年在外地很少和母亲交流话语和感情的补偿?

  可惜这些补偿已经没有意义--太迟了。

  祭奠母亲回来的路上,哥又提起给母亲修坟立碑的事情,把还沉浸在对母亲追忆中的我拉回来。

  看着苍老憔悴的父亲我心里很难过,母亲去世都三十年了,父亲对母亲还是那么难以释怀,他想给母亲弥补,从生活到感情,可惜都只是慰藉他自己的心灵,他现在做的再多母亲也不知道。我们也一样,没有在母亲活着的时候去孝顺,都很任性时常惹母亲生气。现在就是给母亲修墓立碑也只是挡别人的眼睛。母亲走得早想孝顺没有机会了。如今父亲虽然已经老了但是尽孝还来得及。

  想到这我对哥哥说‘咱把给咱妈修墓立碑的钱给爸让他喜欢吃啥买啥,别像以前那样舍不得花,还有从今天开始我们都该接受老爸给咱找的后妈。’

初二叙事文:清明节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题记

  清明节又到了,这一年又一年过得很快很快。预料中的清明节,是忙碌的人们带着纸钱烧给已去的故人。印象中的清明节,应该是阴雨绵绵的吧,四周的树没有发芽,气氛与周边的景致结合,别有一份情绪,是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忧伤与寂静。一股忧郁的气息弥漫四周。

  总喜欢站在窗前眺望,人们在这一天为什么要对已去的人这么忙碌,我始终想不明白。人已经去了,这样做根本没有什么样的实际意义。我想啊想啊,问啊问啊,

  友人说,这大概是对朋友的一种不忍,舍不得让朋友一个人孤孤单单的生活,毕竟以前都有对彼此付出过真心,又怎能忍心呢?朋友也不愿意啊,于是呀,他们即使阴阳两隔,也会沟通,像以前一样谈天说地。

  我问,这是为什么?友人说,为了情,一种平淡的情。

  亲人说,这是对亲人的思念,虽然人不在,但情依然在。是无穷无尽的思念,是日日夜夜的牵挂,担心啊,自己至亲至爱的人会在那里受苦,吃不好,穿不暖。所以呀,在这一天,便把自己浓浓的思念倾诉给亲人。

  我问,这又为什么?亲人说,为了爱,一种朴实的爱。

  老师说,这应该是对重要的人的怀恋吧!那些为了新中国而放弃家庭,亲人,友人甚至是整个生命的人,对他们感激,是敬佩。肯为国家献出生命的人,不值得怀恋吗?就是呀,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诚恳的对他们说声谢谢。

  我问,这到底为什么?老师说,为了义,一种伟大的义。

  回去的路上,暗暗思忖,他们的话是什么意思?和问题的答案有没有联系?啊,我想到了,人是一种有爱,有情,有义的动物。懂得孤独与寂寞,伤心与难过,否则,又怎么能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不管是以前的,现在的还是未来的。

  时光静悄悄的,把我的疑惑一扫而光。我想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就是爱,情,义了吧,所以呢,现在我要回这一颗感恩与奉献的的心去面对所有的人。

初二叙事文:清明节4

  清明节到了,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清明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诗人杜牧要把酒与清明紧紧联系在一起。

  对所有的人来说,清明节都注定是一个伤感、悲伤的日子。昔日朝夕相处的亲爱之人离己远去,那份痛苦与无奈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弥补的。“人间最大悲与苦,无非生离与死别。”生离虽则不堪,但总还存有一线相见的生机;而死别呢?只有永久的分手。所以对于人类来说,死亡的恐惧并不在于死亡本身,而在于一件珍贵物品的破裂且无法修复。因此,死亡于人而言,才显得如此可怕。因而除了缅怀亲人这个主题之外,人们赋予清明节的另一个含义还有自身对生的渴求。清明节也就衍生出许多习俗:诸如戴柳、放风筝、荡秋千等等。挥之不去的清明节哟,你是萦绕所有人心中的结……

  清明前后山中盛开的杜鹃花十分美丽,当春季杜鹃花开放时,满山鲜艳,像彩霞绕林,被人们誉为“花中西施”。五彩缤纷的杜鹃花,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热烈美好的感情,它也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这就是我国人民热爱杜鹃的真谛。

  在所有观赏花木之中,她是称得上花、叶兼美的花卉。白居易赞曰:“闲折二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鞭蓉芍药皆嫫母”足见人们对杜鹃花的厚爱。最小的植株只有几厘米高,呈垫状,贴地面生。最大的巍然挺立,蔚为壮观。杜鹃花花繁叶茂,绮丽多姿,萌发力强,耐修剪,根桩奇特,是优良的盆景材料。园林中最宜在林缘、溪边、池畔及岩石旁成丛成片栽植,也可于疏林下散植。杜鹃花,群众又叫映山红,泛指各种红色的杜鹃花,形容它那如火如荼的鲜红的光彩把山都映红了。其实杜鹃花哪只红色,现今植物分类学上仅把“映山红”作为其中一个种类(包括许多栽培品种)。我国云南一省有近300种之多,中国是杜鹃花的原生地,而云南又是其分布中心。

  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作了许多赞诵映山红的美文诗句,如宋代杨万里的一首“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颂扬了映山红质朴、顽强的生命力。

  登上那郁郁葱葱的山峦,你会看到火红火红的映山红在青山绿树之间云蒸霞蔚,一团团一簇簇,开得那么热烈,那么绚丽。朵朵花儿如红色的玛瑙,迎风玉立,娇艳欲滴,花瓣儿密密匝匝,蕊靠着蕊,瓣贴着瓣,相互依偎竞相辉映,引来无数的蜂蝶飞舞。每一朵花儿,都空灵含蓄,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杜鹃花的体态风姿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枝叶扶疏,有的干枝百千;有的郁郁葱葱,俊秀挺拔,有的曲若虬龙,苍劲古雅。真的各具风姿,仪态万千,煞是好看!

初二叙事文:清明节5

  清明,像灵动的手指,拨着我善感的心弦,在花花绿绿的记忆里唱一支忧伤的悼歌。

  ——题记

  多少次,梦里,醒着,耳畔都响起那仿如惊雷的一句:“阿婆,过了!”然后是爱人一惊而起的身影。那一幕发生时,天还没亮,但薄薄的晨曦渗进窗户,让我永远地记住了那一刻。

  阿婆,是我爱人的奶奶。我和她老人家在一起的日子还不到十年,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足以让我永生不忘。

  我结婚那一天,下起了阳历年的第一场雪。当迎亲的队伍来到我家时,我看到了爱人手里捧着的一个小炭盒,鲜红的缎面裹着的圆溜溜的小东西。他递给我,小声说:“这是阿婆给你暖手的。”我接过来,心头一阵暖和。

  在以后的日子里,和阿婆的交往不知不觉多起来了。每到寒假暑假时,我都在婆家长住。那时,公公——我爱人的爷爷正在病中,饱受着种种的煎熬,阿婆忙着照顾和自己风风雨雨几十年的老伴。偶尔外出有事,也总是牵肠挂肚。

  记得有一次,在叔叔们的一再催促下,阿婆被接去长沙疗伤,几天后匆匆赶回家,直奔公公的病床,拉着老伴的手,不及开口,早已泪眼婆娑。七八十岁的老人,分离数日,竟然相对饮泣,这让我懂得了人世间最古老最纯朴的爱情。

  年迈的公公熬不过岁月的剥蚀,带着丝丝缕缕难舍的情意,永远地离开了。阿婆默默地为老伴送行,甚至没有太多的哭泣,但随之而来的憔悴久久不去。

  看出了阿婆的孤独,我们回家的日子更多了。只要有空,就尽可能回去一趟,哪怕只是小住一宿。算起假期,阿婆总会痛惜地说,跑一趟太累了,如果没时间,不要费心费力地往家赶。但每次回家,我们都分明感觉到她的快乐溢于言表。甚至,只要爱人在电话里说我们就要回家了,阿婆的声音都会不由自主地快活起来。

  而每每她有些好吃的东西,也会执着地留着,直到我们放假回家一股脑儿搬出来。

  二00四年夏初的一天,爱人给阿婆打电话时感觉她声音有点嘶哑,便问她是否感冒了,阿婆坚持说没感冒。可没过两天,家里来电话说阿婆中风了。待我们赶到医院时,病情已稳定,但一向身体硬朗的阿婆再也不能行动自如。

  打针,吃药,痛苦的折磨降临在命运多舛的阿婆身上,全不顾念她曾用自己矮矮的个子挑起儿女生命的辉煌。

  病中的阿婆,也明显地感到了自己无法承受的苦闷,但她努力在晚辈面前克制心底的烦躁。我也试着多和她回忆过去的美好,看她慢慢从过去的岁月捞起久违的成就感,看她咧开嘴露出孩子般的笑。

  小姑常和我说起她的父亲母亲,满脸的敬意。在那捉襟见肘的困难时期,为了送儿女上大学,阿婆和公公毅然变卖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在天寒地冻之时,他们睡在冰凉的席子上。说起过去的种种,四十多岁的小姑会情不自禁地流泪,我也不由深深动容。

  和阿婆在一起的日子越多,我对她的了解也越多,对她的敬意也越深。放假回家看望阿婆陪阿婆聊天成了我重要的生活内容。阿婆对我们的依恋也日益明显。我们收假离家时,行动不便的阿婆总要挪到门前,看我们上车。好些次,我分明看到她老人家的眼里闪烁着泪光。

  二0xx年八月二十日晚,我和爱人接到了学校的会议通知。第二天大清早离家时,阿婆还没起床。我推开她的房门,轻声叫了声阿婆,看她稍微弓着身子睡得正香,便轻轻地合上门出来。昨晚已经告诉她我们要去开会的消息,也算是告别了吧,我这样想着,中国教&育文摘.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像往常一样安心地上了车。

  哪里料到,这一次告别,竟成了永别!阿婆稍微弓着身子睡在床上的模样,竟是活着的阿婆和我诀别的模样!

  当我听到噩耗,和爱人一起赶回家时,我们的阿婆已经睡在冰棺里,永远地睡去了,再也不能睁开眼看我们,再也不能张开嘴和我们说话,哪怕是了解我们的工作情况,哪怕是询问她最关心的我们的身体状况。

  再回家,看到空荡荡的房间,看到镜框里阿婆和蔼的笑脸,我只有无尽的思念。

  清明节到了,花花绿绿的纸球在风中摇摇摆摆,那是天人永隔的思念吗?

  我只有无尽的思念了!

初二叙事文:清明节6

  想出去走走很久了。

  只因想摆脱这城市的樊篱,这一成不变的生活,这灰霾的天空。想体验那种背起背包,融入自然,亲近山水,大口呼吸新鲜空气的感受。于是找到了“非常道户外”,开始了第一次的徒步之旅。

  时值三月,油菜花开,向着婺源,出发!

  第一站:江岭。早上到达江岭,大堵车,二话不说,一行人下车前进,谁让我们是驴友呢,关键时候还得靠两条腿。进入村口,先是满园菜花,扑鼻生香,沁人心脾,成群彩蝶和蜜蜂,绕着油菜花盘旋飞舞。远远看去,漫山遍野、层层叠叠的油菜花强烈冲击着我们的视觉,人群马上兴奋起来。

  上到半山,沿着小水库的引水渠缓步慢行。一座小石拱桥横架渠上,桥头数枝桃花横伸出来,桥下水流清澈,展现的是一幅绝妙的图画,吸引不少女孩在这里留影。

  继续往下,穿行在乡村田野的小路上。大概是开展油菜花旅游后,小路均由青石板铺就,方便了游客。油菜花美在成片生长,一颗、一处油菜花确实是很普通的,几片绿叶衬托一朵小小的黄花,绝不能与牡丹争艳,与兰花比雅。就像一个士兵不能进行一场战争,但千军万马、铁甲洪流,那就具有压倒一切的气势!从半山上看去,万亩绽放的油菜花,一层层,一朵朵,灿若彩霞,艳美似锦的绵延于远山。蓝天白云下,层层梯田,油菜花象黄色织染的条纹土布晾在山坡上,在阳光下闪烁,蔚为壮观,从山脚往山腰依次展开,融入湛蓝的天际之间。

  穿行在油菜花丛,留连于花的海洋中,你会惊叹造物主的神奇。花田间充满了少男少女的欢声笑语,人与花争艳,花因人而娇,许多爱美女性头戴着花环,纷纷在花田里留下了美丽的倩影。

  我们开始冲顶,向第一观景平台出发。经过垭口,从合抱的古香樟树下穿过,看到用稻草扎成的“最美江岭”四个大字。一口气登到山顶,俯瞰江岭,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幅水墨画般的江南美景,粉墙黛瓦掩藏其中,呈现出山水相映、遍地流金的独特美景,真是美不胜收。

  第二站:庆源。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时我们进入庆源。这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小镇,一条小溪穿村而过,两旁是错落有致的民居,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马头墙、小青瓦、灰白墙体,色彩变幻无穷,自然和谐。墙头几枝桃花,院内一丛修竹,在不经意间,独具匠心。古宅石雕、木雕、砖雕融为一体,造型丰富,韵律优美。

  村口正有一群摄影爱好者在拍摄,模特身着传统服装,那境,那人,让我们似乎一下子穿越到民国。溪边小路上,有两个画家支起画架在绘画,期望他们能妙笔生花。

  晚上,喧闹的小村开始安静下来了,巷子里的小酒吧却开始了夜的狂欢。酒吧的红灯笼亮起来了,美酒流水一般上来,行走了一天的旅人们开始在这里放松自己,抛开一切,卸下面具,这里没有城里小酒吧的安静,只有众声喧闹。

  第三站:前往晓起的路上。迎着早晨清凉的风,让人神清气爽,心情大好。我们一行人穿行在丛林中,一路上前呼后应,不由想起《西游记》中的一句台词:“大王派我来巡山”,自己就是那小妖。有人欢声说,要把这里富含负氧离子的洁净空气灌装带回去。是呀,山野和城市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城市里的公园也很美,假山流水,怪石嶙峋,亭台楼阁,漂亮的花草,曲径通幽,但那是把美的东西集中起来展现在人们眼前。而在大自然中,美要去发现,要用心去感受。这个季节山花烂漫,树叶嫩绿,各种昆虫也活跃起来了,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勃发。行走在山顶小道,脚下踩着松软的枯枝败叶,放眼望去,对面的群山尽收眼底,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胸中平添了豪迈之气。路边有不少墓碑,和别的地方不同,这里大概是依山挖穴,所以只见墓碑不见坟茔。不由得感叹,人生苦短,每个人都来自自然,归于尘土,所以活着,过程应该力求精彩。下山途中,清流潺潺,大片的茶园,几户农家,炊烟袅袅,鸡犬之声相闻,老农牵牛从田间走来,仿佛时光倒流。

  婺源归来,犹在梦中。

初二叙事文:清明节7

  清明时节,路边的荆棘已经伸展开来,挡住了乡间小路。母亲在时,会将这路边的荆棘修理得整整齐齐,现在我只能小心翼翼地拨开荆棘走入这片菜地。菜地的那头,就是父亲安息的地方。菜地里已经没有了母亲劳作过的痕迹,代替的是杂草丛生。祭奠父亲后离开菜地时,总感觉身后母亲还在菜地里背著喷雾器,弯著腰喷洒著除草剂。父亲离世以后,母亲孤单的身影在这片菜地劳作了二十一年。我背著书包到学校去时,母亲就在这片菜地里倚著锄头目送我离去。当初我不忍心回头,看那孤独瘦小的身体。今天我不敢回头,是让这幻觉掩盖心中的痛楚和失落。

  三年了,人们读説时光的流逝会消磨掉许多回忆,但我的脑海里一切依旧那样的清晰。回到家已经很难找到母亲留下的痕迹(母亲住的老房子已经被拆除了)。乡村的房舍小巷,母亲曾在哪里喂养鸡鸭;村口的池塘,母亲曾在塘边石板上帮我洗衣刷碗;村后的树林,母亲曾在树荫下编织草帽;地里的庄稼,在为别的家庭开花。而我现在看来,这一切就好像看到艺术家的名画,这幅画背景渲染全都精美,却没有了主题。

  为什麽我心中从未放下过母亲,我常常这样问自己。星云大师説:人生就是放下。这是世间真理,是人生品悟的最高境界。不管是谁,生前是穷困潦倒还是金玉满堂,终将是“一抔净土掩风流”,终将放下一切。人们都知道这麽説,却为什麽总是放不下呢?我想是因为平时生活中一直在最求得到,却不懂得一边得到,一边放下些什麽东西。到不得不放下时突然全部放下,心中就会永远放不下。正如母亲对于我,我母亲内心深处对我的关爱是最深的。我从母亲那里得到我成长所需的一切。但我母亲突然离我而去,我无以回报他老人家,而且永远也不可能在回报她,就像欠下永远也还不掉的债。我所得到的父母的爱,不可能以回报二老的方式来放下,所以我心中就永远放不下。

  按照以上的逻辑思考,我们生活中追求著许多东西,都是为了得到。而为他人奉献、付出就是放下。如果一个人就知道自己要得到,而不知道要放下,终将被自己所得压垮。猴子生活的无忧无虑,因为它在了桃子就扔掉玉米,而我们呢?会把自己变成一只袋子,想把一切都装进来。所以我説,我们在追求幸福的同时,同时在追求痛苦。

  生活,一般来説就是与匮乏、困顿的一场持续不休的战斗。如果这个“匮乏”是天然的、客观的,我们往往就不用与困顿战斗。母亲的一生就是与匮乏的战斗,但她从未困顿。“匮乏”是当时的普遍现实外加体弱多病的父亲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家里特别穷,所以母亲的生活信念就是把生活维持下去,把我们弟兄三个拉扯大。她的信念就是为我们这个家不断地付出,而她得到的只是为维持这种付出所必须保留的底线,甚至经常透支底线。比如忍冻挨饿去捡柴,拾粪;种地归来挑灯夜战织网编席。

  与之相较,我们现在许多人,因一“惑”字缘起,心中充满无限欲望,都只为得到。物质生活如此丰富,反感觉压力巨大,是因为无休止的欲望把客观现实远远甩在后面。自己幻造的匮乏编织出一张网,把自己深深地网在中央,制造出自己的困顿。这困顿的源头,正如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讲到的“心灵与灵魂”让人们産生无穷的欲望,“头脑与理智”永远跟随者紧追快赶。就像一个人在与自己的影子赛跑。每个人都想生活在阳光下,光鲜亮丽。如果象懒洋洋的小猫,躲在树荫下乘 凉 休憩,影子自然就会消失。真正的生活比作太阳,我们都在背著太阳和自己的影子赛跑,影子永远在你前面,跑的越快越远,你会越快累死。只有你懂得自己停下来,影子也就会停下来。只有你转过身体,面对阳光,影子才会转到你的身后;当你转过身体,看清自己的足迹时,方如佛家所云之“觉”。

  -------清明祭奠回来已经两周,只因此前没有那麽强烈的作文欲望,我本想就不用为了哭泣而哀伤。但十几天下来,总觉得有一份情怀放不下,还是将这点感悟置于字里行间,方能释怀。

初二叙事文:清明节8

  二十四节气当中,对清明的印象尤为深刻。深刻于它的字中涵义——清淡明智;深刻于那首流传千年的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伤怀意境;更深刻于,这就是一个缅怀纪念亲人的特殊日子。

  走进四月,暖暖的春意、淡淡的惆怅便在心中腾升,轻烟般萦绕心头。这就是每年都要经历的清明情结。于就是,宁静地把情绪安放于伤感与思念当中,却也不想走出。

  记忆中的清明节,总能看见雨,心想,就是否因为悲伤,天也陪着落泪?今年有点例外,没有雨,但仍就是轻雾迷蒙。一大早,家中的男丁已在通往陵园的路上,陵园的一处就就是安葬先人的所在。几年前,父辈们也把我爷爷奶奶的坟迁到了陵园。那里,依山傍水,算就是一块风水之地吧。很遗憾,由于当地风俗,嫁出去的女儿或嫁进的媳妇就是不能拜祭夫家与娘家的先人的。此刻,我只能在老家等待他们的归来,只能将哀思寄托不太遥远的那边,我的先人们,我那已经长眠多年的爷爷奶奶。静静地伫立阳台,任由清凉的春风抚着脸庞,掠过发丝、衣衫,带着让人心碎的温柔。满目的黄花,如泉的思绪,就在怅然与怀念中浓浓地泛滥开来……

  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并没怎样带过我。父亲年轻时就离家参军了,部队转业后到了另外一个地方,接着与我母亲建立家庭,再后来有了我和弟弟。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才真正回到现在的家乡。也许因为多年不在他们身边的缘故,总觉感受的亲情就是那样醇厚深切。就是一种无法割舍的祖孙情,更就是一种相互隬补的爱。

  当时,我们住在镇上,爷爷奶奶则住在村里。每逢周末,就就是我们的相聚日。到了那天,奶奶总会早早地到村里的集市给我们买最喜欢吃的咸鸭蛋和鸡翅膀(当时已经就是挺奢侈的了),逢人便喜滋滋地说,我孙子回来了,他们最喜欢吃这个。回家后,便不停手脚地忙碌开来。吃完丰盛的午饭,爷爷会带我们去菜地摘菜去河边钓鱼去生产队看蚕宝宝……还有好多好玩的地方。傍晚时分,要离开了,爷爷奶奶又会把我们送到村口,挥着手直至看不见彼此的身影。那时的周末,就是我最向往最开心的,就是我从星期一就开始盼望的日子。还清楚地记得,奶奶最喜欢我的头发,每次用布满茧子的手抚摸着,叨念着,我们妞妞的头发好柔好顺,快点长呀,奶奶要给扎漂亮的蝴蝶结呢。岁月恍如昨日,谆谆话语犹在耳旁,美好的回忆至今仍深藏我心,不沾一丝的灰尘。

  后来,我到外面读书了,再后来,我远离家乡当兵了。部队四年,就是我人生中的丰盈,却也让我生命中有了一个不可隬补的遗憾。在一个热得让人心烦意躁的夜晚,我接到了奶奶的病危通知书。离家几千里之外,等我请得假来,等我风尘仆仆地奔回家时,奶奶已驾鹤西去,我竟见不着她老人家的最后一面!跪.倒灵前,我泪如雨下,哭喊着,我声嘶力竭。守灵时,妈妈拿出一罐未开封的饼干,对我说:女儿,这就是奶奶留给你的,前段日子,还念着这就是你最喜欢吃的饼,不舍得吃,特意要在你年末探亲时再给你,但如今……妈妈哽咽着无法成语。颤颤地接过罐子,抚摸着,我分明触摸到了奶奶的气息,那样的温暖与熟悉呀。颤颤地打开它,和着迸流的泪水,我吞咽着,吞咽着奶奶的惦念与爱护。我,再也没有机会对奶奶尽孝了!我,再也无法承欢于奶奶的膝下了!

  后来,妈妈告诉我,奶奶病得很突然,但去得挺安详,唯一的牵挂就是没能见着心爱的孙女。永远的殇啊,十多年了,遗憾一直伴我至今,每每念起,心仍感刺痛。在那之后过了几年,爷爷也走了,隬留之际,还说着,奶奶在那边很寂寞,我要陪她去……如今,他们已经在天的那头重聚,继续着他们的相濡以沫……

  天空,依然无泪,就是否,不想再添感伤;清风,依然沁人心脾,鼓起了衣衫,润滑了面容。仰起头,我竭力把盈眸的泪珠隐忍。我要告诉爷爷奶奶,孙女生活得安然、快乐,并会一如既往……

  此刻,一束黄花、一行垂柳、一怀清风,我面对陵园的方向,深深鞠躬。抬头仰望,目光拨开云雾,远远的天边,爷爷奶奶慈祥的笑容在绽放……于就是,我也努力绽开了笑脸,幸福的带泪的笑脸……

初二叙事文:清明节9

  气候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在西北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但是就一些地区而言,情况并非如此。特别是华南西部常处于春旱时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仅10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带的一半;华南东部虽然春雨较多,但4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过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农业生产之需还须靠年前蓄水补充。此外,5-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应当加强对雹灾的防御。

  清明时节,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座果率。华南早稻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将要播种。“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应严格科学采制,确保产量和品质。

  农业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中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食品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令食品。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在温州这一带有吃绵菜饼的习俗,绵菜饼顾名思义是绵菜做的饼,也有人称为清明饼,绵菜是照温州话翻译过来的,原来它的学名叫曲鼠草,是在清明时节才会有的.做绵菜饼可是很有讲究的,先要去地里采摘绵菜,(绵菜这东西可不是种的,是每到这个清明时节就会自已长出来的,)然后洗净晾干,放入倒臼中,(倒臼就是一个石头做的一种工具,以前他们用来倒年糕用)倒碎后,再放入米粉,(通常是八斤白米粉,二斤糯米粉)再加入适量的水,要把绵菜全部均匀的容入到米粉中就可以了,倒好后我们就要准备里面的馅,馅也是其种一道重要的工序,我们这里最常见的就是用鲜嫩的竹笋、豆腐、猪肉、咸菜(或者萝卜丝),抄好,等馅冷了就可以包了,我们把绵菜饼包好后下面一定要放一张柚子叶,一、是避免粘锅、二、也是最重要的,是因为放了柚子后,这个绵菜饼里会多一种柚子的清香,好吃起来口感好多了,包好后放到蒸笼里蒸上25分钟即可

初二叙事文:清明节10

  星替更移,日月轮回。

  当柳芽泛绿、春意渐浓的时候,一年一次的清明节也在浑然不觉间悄然而至了。

  清明前夕,浮窗眺望着远处朦胧的山影和天际间逐渐清晰的星星,面对着魂牵梦绕的故乡,我按奈不住满腹的凄楚,无尽的悲情哽咽了我的喉咙,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别人“断魂”尚在去祭拜扫墓的路上,而我却只能阻隔在的孤寂的屋子里暗自伤神,黯然垂泪。

  老爸!我生命中最亲近、最可爱的那个人,离开我整整两年半的时间了。可是,就在我把他老人家送上山安葬妥当的那一天,我便卧病在床,一病不起,从此,便不能亲自到父亲的坟前供奉上香,不能亲自去看看他老人家,每每想及此事,我便悲从心起,心里万分的难过!

  父亲:你知道吗?这两年多来,我好想好想能亲自到你的坟前,双膝跪地,给您恭恭敬敬地敬上一炷香,烧上一张纸,斟上一杯酒,献上您爱吃的红烧肉和炖羊肉。

  爸爸:你知道我有多么想你吗?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每当我纷乱的思绪有了片刻安宁的时候,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你慈祥、微笑的面容;耳畔时时会想起你和蔼可亲的声音。

  曾记否?每次下班回家,您总是来不及脱下满身油污的工装,便迫不及待地把我高高举过头顶。

  曾记否?在低矮的小炕桌旁,在昏暗的油灯下,您握着我笨拙的小手,手把手地教我写字、画画,启迪着我幼小心灵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奠定了我一生勤奋好学、不懈追求的品格。

  曾记否?那一次我患了重感冒,高烧四十度不退,昏迷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早晨,当我睁开眼睛看到的便是你那疲惫的面容和那双充满血丝的眼睛。妈妈说:您整夜未合眼,就这样握着我的手在我身旁坐了整整一夜。

  曾记否?那年我去省城上大学,凌晨五点多钟,您冒着冬日凛冽的寒风把我送上了长途汽车。当汽车启动的那一刻,我看到您蜷缩着身子独自一人站在路旁昏暗的路灯下变得越来越小的身影,我第一次突然感觉到:您老了!为此,我流泪了。

  曾记否?我开回家一辆高级豪华小轿车,就发现您围着车子转圈,弓着身子、隔着车窗玻璃专心致志地向里观望。我知道,从解放战争初期开始,您就为党、为国家开了四十多年的汽车,也开过各种各样的车,还就是没开过这种豪华轿车。当我微笑着把车钥匙递到了您的手中时,你立刻眉开眼笑地招呼着孙子、外孙们上车,拉着他们出去美美地兜了一圈。那一刻,我第一次看到了您满足、舒心的笑容。

  曾记否?在您第一次得病之后,我拉着您和妈妈去省城旅游,您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跟我要这要那。每次我都尽量满足您,就是为了能看到你那孩童般的笑容,虽然花掉了我很多钱,但那是我觉得这一生最值得的一笔开销。

  曾记否?您每一次病重住院,我坐在您的病床前,望着您憔悴的面容,我心里最大的愿望就是盼着您有一天能重新站起来。那时,我就会拉着您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让您天天都笑得明媚灿烂、开心畅快。

  然而,您一病不起了,而且这一病就是十几年,再也没能站起来,最终还是撒手人寰,离我而去!

  父亲!那个最疼我、我疼爱的人如今长眠于地下,与我阴阳两隔,永不能相见。而我,又不能亲自到您的坟前拜谒,只能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矗立在您的遗像前,默默地注视着您慈祥的容颜,与您轻轻述说着深深的思念,细细回味着与您一起走过的的每一刻、每一天、每一年。

  爸爸!今天是清明节,不孝儿不能亲自到你坟前看望你、祭奠您,陪您说说话儿,儿子只能在您的遗像前,为您点上一柱香,鞠上三个躬,由衷地祝愿您老人家在天堂过得愉快、幸福,还像个孩子似地欢心、欢笑。

  爸爸!我想您,永远怀念您。

  陕北老农写于清明节前夕

初二叙事文:清明节11

  看到同学上的留言,才重重的想起来,今天是清明节。不想说了,因为有很多伤心的事情。但是自己都成年的人,得面对所有,得有面对所有的心态了。

  老师说我的个性像个男孩子,恩,是的。老师说对了。对于他说的我的动作比男孩还男孩,我不太明白。我也曾想了,尽量的去规范,但是不可能改了我的性情。其实我真的很脆弱,我没有他们想像中的那么坚强,但是我必须得这样。必须得去试着坚强。

  身边的亲人,去了好几个,一个个的,虽说没有至亲,但是也是让我充分的感受到生命的脆弱。看到了他们的至亲是种什么样的精神状况和生活状况。我真的害怕失去。失去任何没有生命的东西,我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但是对于生命,时间却一点都没有去淡化我对他们的感情,我还是会清晰的记得他们的笑,他们对我说的话,他们看我的眼神,他们对我的期待,他们对我的期望,他们留给我的要去完成的事业,家族的事业。

  五叔是父辈中年龄最小的,却是最先走在前边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一向身体健壮的奶奶,身体就渐渐的弱了起来,渐渐的。记得父亲说,奶奶看到五叔的骨灰时,几十年没有掉过眼泪的她,老泪纵横,说他是最不孝顺的儿子。八九岁的我,看到父辈们无助的眼神,头一次,感觉到失去,再也没有那个给我买香蕉吃,藏我乒乓球的五叔了。当时他的儿子还不会哭,才是个几岁的孩子,如今他已经是初三的大男孩子了,在今天相信他也是去了父亲的坟上,给父亲烧了些纸钱,去跟父亲说了几句知心话。国峰是我的好堂弟弟,小时候是我看他长大,喜欢背着他,去小买铺,长大了,放假我也会跟他说好好学习。我认为那是我的责任,我应该的。

  再就是奶奶,在小儿子,最调皮的儿子走后,她开始感觉到了寂寞,也是在把我们一个个孩子带大,最小的也上学了之后,她开始感觉自己老了。父辈们有自己的事情,我们要去上学,几乎就是她一个人在家,她没有什么病,却是就这样的老了。曾经就在心里告诉自己,多去看看奶奶,也去她的屋里去写作业,那是在上初中的时候,感觉自己的作业就是天下最大的事情了,现在真的很后悔,应该多陪陪奶奶说话。相信以后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人失去了,就永远的失去了,而其他,只要我存在,我就依然可以去努力争取。跟她说的最多的就是,让她想我,说我一定会考上个好大学,奶奶总是笑笑,她以为我在讨她开心,实际上不是的。我在努力,也希望她看到这天,可是她没有。初三的冬天,在下雪的日子,奶奶离开了我们,当时我座在自己的坐位上失声痛苦,出殡的哪天,雪很大,路不好走,但是我还是在考试完后赶回了家。看了奶奶最后一面,很慈祥的面庞,有点冷,面色发青,父亲问我看不看,说最好是不让我看,但是我还是锨起了帘子。她的嘴里系着绳子,心脏上放着东西,当时确实有点害怕,但是一想这是自己的亲人,宠自己,给自己零花钱的奶奶,剩下的就只有亲切了和思念和痛了。

  之后是姑父,得的是癌症,来的快,走的也快。在读高中,没有去参加葬礼,因为,父辈人说,死了的人就是死了,而活着的还要继续活下去,学生就好好学习,不要分心,不要去了。

  大一的时候,突然间的得知三叔,心脏病还是没有挣脱出来,好几年了,最后还是被死神夺走了。三叔是个很刁蛮的人,也和我家有着过节,但是兄弟还是亲的,父亲主持的葬礼,我们这些在外边上学的孩子,是葬礼好多天后才知道的。母亲也是讲一点家了的琐事,一般情况下,是主张让我和弟弟读圣贤书的。我也看的出三叔的霸道,但是每次过年回家,他也总是教导我,好好学习。在看完短信后,去食堂打了饭,还是无法抑制自己的眼泪,一束束的掉了下来。眼睛很红,很肿,拉上帘子,自己爬在写字桌上狠狠的`哭了一把,想到了奶奶,想到了五叔,想到了家族,想到了父母,我应该好好的孝顺他们。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所有的事情,不想再和他们吵假。

初二叙事文:清明节12

  “杜鹃红,菜花黄,清明爆竹牵人肠。”清明前后,天气逐渐回暖,正是人们出门踏青扫墓的好时节。今天,我尝到了妻子精心准备的青团子。凝视着这一团团碧玉,嗅着这沁人心脾的芳香气息,童年跟随老师去扫墓的趣事,又重临我的心头。

  三十多年前,我在本村的荣春完小就读。那时学校办学条件十分差,校舍就设立在杨家大祠堂里。(十多年前,政府另选地址,新修教学楼,将这所小学与棕园、沙坪完小合并为西平完小。)那时,荣春完小规模不大,印象中只有七八位老师,大多是本村聘请的民办教师;五个年级,学生不足二百人。但每年清明节,学校总会组织全校师生去扫墓。平时,学校难得有一次校外活动,因为能出到野外活动,扫墓活动的那一整天是我们小学生最高兴的一天,也是最难忘的一天。

  清明临近时,学校会选定一个晴朗天气作为祭扫日。上午,老师们就开始分头忙碌起来,买各色纸张,找借剪刀,砍竹子、柏树枝条。之后,心灵手巧的周校长带领和指导高年级女生一起剪扎白纸花;男老师呢,带领高年级男生负责破竹子,用篾条、柏树枝、各色纸花扎糊一个大花圈,中间镶上一个大“奠”字,两旁再贴上挽联。我们低中年级同学,通常没有老师管,也帮不上任何忙,一上午就待在教室里,齐声读课文、一遍一遍地唱歌,有时到门口、窗户边引颈伸头看热闹。偶尔会有老师进来看看,我们见了,一溜烟地跑回座位坐好,继续读课文、唱歌。老师们一忙,要求就简单,只要我们不跑出教室外,下下座位、讲讲话、做做游戏,是没有什么事的。到后来,教室里往往乱成一锅粥。

  中午放学,因为下午不上课,书包都会带回去。回到家,我们就要饭吃,慌忙吃完,撂下饭碗,按照老师的吩咐换上干净衣服,系上几天前就洗好的红领巾,急不可耐地跑去学校。看看上课时间差不多了,老师晃动摇铃(那摇铃,跟《西游记》里的那件降妖伏魔的法器差不多),我们听了铃声,各自回教室,等待老师到来前的唱歌声格外响亮。班主任进来,宣布活动纪律,然后我们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走出教室,在操场上列队站好,老师们分给我们每人一朵素净的白花。等所有老师到齐,鲜艳的队旗、漂亮的花圈摆到前面,锣鼓分派到了高年级哥哥们的手里,校长照例重复一遍纪律之后,她一声令下“出发”。顿时,锣鼓敲起来,队歌唱起来,校长带一个高个子学生举着红旗走在最前面,随后就是抬着花圈的老师,我们在班主任的指挥下排成一列长长的队伍跟在后面,缓缓向周家嘴杨碧环烈士墓方向行进。山村的这般大动静,会引得沿路的人们笑语观看。

  三里左右的路程,不知不觉就到了。低矮的山冈上挺立着几棵松树,地面上青草簇簇。烈士的坟墓很普通,现在头脑里没有了多少印象,只有两旁的石头上镌刻的对联仍记忆犹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周围草间的映山红在阳光的照耀下,鲜艳夺目。我们整整齐齐地分列在坟墓两边,中间空出一条通道,全场的人都是汗津津、红扑扑的脸庞,彼此可以听得见呼吸声。

  等烈士的亲属赶到坟墓前,校长宣布扫墓仪式开始。几个高个子少先队员擎出队旗,献花圈,全体低头肃立,默哀三分钟;接着就是学生代表向烈士墓敬献花束,烈士亲属代表向我们滔滔不绝地讲烈士英雄事迹;最后是辅导员老师讲话,校长总结,宣布扫墓活动顺利结束,叮嘱返程纪律,布置写好日记。

  告别烈士亲属,我们的队伍原路返回。只是保持不到几分钟,大家就一哄而散。老师们步履匆匆赶回家去“种瓜点豆”,没有工夫再管束我们了。同学们呢,成伙结队去山丘上采各色野花,摘油茶树上的“老虎舌头”“白瓜”解馋,到油菜地里捉迷藏或追逐嬉戏。直到太阳下山,暮色降临,大家才依依不舍地分开,各抄小路,奔跑回家。

  清明节扫墓,既缅怀了革命先烈,又借机去踏青郊游,积郁一冬的寒气和坏情绪因此驱散,童年的心情便更加舒畅、快乐起来。

  劳顿后的那一夜,我们自然睡得又香又甜……

初二叙事文:清明节13

  清明时节雨纷飞,路上行人泪飞飞。

  又到清明,因工作无法回家,回到那生我长我的地方,那儿有亲人,有朋友,更有五年前永远离我们而去的老父亲。只身独自漫步在酒城的街边,看着那来来去去的人群,嗅着空气中那浓浓的醇醇的酒香。儿时的记忆回归如前。

  记得儿时记忆,哥哥常常住校,很少在家。在我家常常只有父亲母亲和我的餐桌上,却每每有着两个酒杯,那时,父亲,总是端着酒杯,说:“丫头,喝点酒吧,长壮实些,要像个男孩儿那样的最好”,母亲总是在旁边幸福而又宠爱的看着,笑着说:“看你宠得,长大了得了。。”那里,我会像个小诗人样的写写:爸爸像大山,爸爸像大树,爸爸像雨伞。就这样在父亲的怀里,身边,快乐而又幸福的长大。工作前临行前的那晚,父亲做了桌好菜,父亲端着酒杯说道:“丫头,到了单位,努力工作,要抱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单位,给了你发展的平台,感谢领导,能不断的指导你,感谢你的同事与你共同进步,更要感谢你身边的朋友们,有了他们,你才会活得有滋味。”这样,父亲竞有些像个哲学家。可是,真的有点儿哆嗦,我想要逃走,逃开那构筑得太温暧的家,想要去飞,看看外面的天空有多美。

  工作后几年后我将他带回家后的一天,我告诉父亲,我要结婚了。父亲开心而有些落寞的,晚上咱爷俩喝一杯吧。他说:“丫头,你长大了,应该懂事了,你现在不再是爸妈身边的小孩子,你要学着长大,学会孝敬公婆,爱护弟妹,夫妻和眭,所谓,家和万事兴呀。不要忘了,不只是你才是爸妈的宝贝,他也是他爸妈心中的一块宝呀,人都有缺点,要互相忍让,相互体贴,携手走到白头,是天下父母对儿女最大的祝福与期望。”就这样带着家人的祝福与期许,我同我的那个他,带着共同的目标与追求,来到了美丽的酒城开始了我们共同的事业。让我开始品位着生活像一杯醇香的美酒。

  “丫头,快点回家来,你爸爸他。”这是五年前,妈妈焦急的呼唤的声音。当我飞奔到父亲的病房,我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这是我的父亲?不会的,我不相信!这是那个身高1。7米的父亲?这分明是一个历经病痛折磨,瘦得不成人样的老人呀。从母亲的口里得知,父亲这多年来,一直忍受着病痛折磨,没有告诉过我兄妹,怕工作在外的我们分心,更舍不得我带走那个可爱的小外孙,怕太花钱,儿女在外不容易呀,他不要给他们找麻烦了。守在肝癌晚期的父亲身边,我们兄妹无能为力,就这样眼睁睁的看他父亲一天天的耗尽他有限的生命,一天天的将离我们远去。时钟,请不要将我最亲爱的父亲带走,一点点的带走。记得最后的那个夜晚,夜色是那样的黑,天上的星星像泪珠一样闪闪。父亲在病床上,静静的,用他那留恋的目光,看着母亲,看着我,没有说话,那样的静那样的静。轻轻的问他,想走走吗?他轻轻的点点头。就这样,轻轻的搀扶起父亲,让父亲轻飘飘的伏在我的肩上,他最后一次走出病房去看星星。父亲用他那散漫的目光,看着,他将要去的远方,轻轻的在我的耳边,轻声的说:“丫头,你一定要幸福哟!!!”就这样只有一句,只有一句最后的遗言。那时的我心在颤抖,心在流血。我的心在呼唤,你怎么可以就这样的,这样快的离开,我还有好多好多的梦想没有实现,我求求上天,再给我一点时间,至少让我有机会尽一点女儿应尽的那份心意呀。就这样,五年前,最热最难耐的那个夏天,含泪送走我们最为亲爱的父亲。我们现在能做到的就是,在坟前,端起酒杯,对父亲说,我会幸福,我会健康,我会快乐!!!

  在今天,我没能来到你的面前,我最亲爱的父亲,没能给你说说我的工作,我的生活,我的成功,我的忧愁,我的苦恼,一切的一切。却只能在酒城的天空下,望着有你的方向,对你说,我真的真的真的很想你想你想你想你想你!你,闻到酒香了吗?

初二叙事文:清明节14

  二十四节气当中,对清明的印象尤为深刻。深刻于它的字中涵义——清淡明智;深刻于那首流传千年的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伤怀意境;更深刻于,这是一个缅怀纪念亲人的特殊日子。

  走进四月,暖暖的春意、淡淡的惆怅便在心中腾升,轻烟般萦绕心头。这是每年都要经历的清明情结。于是,宁静地把情绪安放于伤感与思念当中,却也不想走出。

  记忆中的清明节,总能看见雨,心想,是否因为悲伤,天也陪着落泪?今年有点例外,没有雨,但仍是轻雾迷蒙。一大早,家中的男丁已在通往陵园的路上,陵园的一处就是安葬先人的所在。几年前,父辈们也把我爷爷奶奶的坟迁到了陵园。那里,依山傍水,算是一块风水之地吧。很遗憾,由于当地风俗,嫁出去的女儿或嫁进的媳妇是不能拜祭夫家与娘家的先人的。此刻,我只能在老家等待他们的归来,只能将哀思寄托不太遥远的那边,我的先人们,我那已经长眠多年的爷爷奶奶。静静地伫立阳台,任由清凉的春风抚着脸庞,掠过发丝、衣衫,带着让人心碎的温柔。满目的黄花,如泉的思绪,就在怅然与怀念中浓浓地泛滥开来……

  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并没怎样带过我。父亲年轻时就离家参军了,部队转业后到了另外一个地方,接着与我母亲建立家庭,再后来有了我和弟弟。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才真正回到现在的家乡。也许因为多年不在他们身边的缘故,总觉感受的亲情是那样醇厚深切。是一种无法割舍的祖孙情,更是一种相互隬补的爱。

  当时,大家住在镇上,爷爷奶奶则住在村里。每逢周末,就是大家的相聚日。到了那天,奶奶总会早早地到村里的集市给大家买最喜欢吃的咸鸭蛋和鸡翅膀(当时已经是挺奢侈的了),逢人便喜滋滋地说,我孙子回来了,他们最喜欢吃这个。回家后,便不停手脚地忙碌开来。吃完丰盛的午饭,爷爷会带大家去菜地摘菜去河边钓鱼去生产队看蚕宝宝……还有好多好玩的地方。傍晚时分,要离开了,爷爷奶奶又会把大家送到村口,挥着手直至看不见彼此的身影。那时的周末,是我最向往最开心的,是我从星期一就开始盼望的日子。还清楚地记得,奶奶最喜欢我的头发,每次用布满茧子的手抚摸着,叨念着,大家妞妞的头发好柔好顺,快点长呀,奶奶要给扎漂亮的蝴蝶结呢。岁月恍如昨日,谆谆话语犹在耳旁,美好的回忆至今仍深藏我心,不沾一丝的灰尘。

  后来,我到外面读书了,再后来,我远离家乡当兵了。部队四年,是我人生中的丰盈,却也让我生命中有了一个不可隬补的遗憾。在一个热得让人心烦意躁的夜晚,我接到了奶奶的病危通知书。离家几千里之外,等我请得假来,等我风尘仆仆地奔回家时,奶奶已驾鹤西去,我竟见不着她老人家的最后一面!跪.倒灵前,我泪如雨下,哭喊着,我声嘶力竭。守灵时,妈妈拿出一罐未开封的饼干,对我说:女儿,这是奶奶留给你的,前段日子,还念着这是你最喜欢吃的饼,不舍得吃,特意要在你年末探亲时再给你,但如今……妈妈哽咽着无法成语。颤颤地接过罐子,抚摸着,我分明触摸到了奶奶的气息,那样的温暖与熟悉呀。颤颤地打开它,和着迸流的泪水,我吞咽着,吞咽着奶奶的惦念与爱护。我,再也没有机会对奶奶尽孝了!我,再也无法承欢于奶奶的膝下了!

  后来,妈妈告诉我,奶奶病得很突然,但去得挺安详,唯一的牵挂是没能见着心爱的孙女。永远的殇啊,十多年了,遗憾一直伴我至今,每每念起,心仍感刺痛。在那之后过了几年,爷爷也走了,隬留之际,还说着,奶奶在那边很寂寞,我要陪她去……如今,他们已经在天的那头重聚,继续着他们的相濡以沫……

  天空,依然无泪,是否,不想再添感伤;清风,依然沁人心脾,鼓起了衣衫,润滑了面容。仰起头,我竭力把盈眸的泪珠隐忍。我要告诉爷爷奶奶,孙女生活得安然、快乐,并会一如既往……

  此刻,一束黄花、一行垂柳、一怀清风,我面对陵园的方向,深深鞠躬。抬头仰望,目光拨开云雾,远远的天边,爷爷奶奶慈祥的笑容在绽放……于是,我也努力绽开了笑脸,幸福的带泪的笑脸……

初二叙事文:清明节15

  一、问题的提出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写的是刚刚过去的清明节。那清明节又是从何而来,又有那些习俗?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了解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习俗

  2、通过多种渠道,知道清明节是否是固定日期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

  上网节气清明清明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书籍、报刊清明节是哪天?20xx年清明节是4月4号。 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气,是根据每年的春分点来计算的,春分点每过15天会有一个节气,所以清明在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5日居多。不是固定在阳历4月5日,也不是以农历来决定的。

  上网清明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

  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书籍、报刊寒食的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初二叙事文:清明节】相关文章:

1.初二叙事文:春天里的故事

2.初二叙事文:八月十五——中秋节

3.童年趣事叙事文

4.清明节初二作文

5.初二清明节作文

6.初二叙事文: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

7.清明节的初二作文

8.清明节踏青初二作文

上一篇:清明节祭奠作文 下一篇:写清明节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