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2022-01-30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的风俗作文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1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传统节日中的——端午。

  端午传统习俗是吃粽子。快到端午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包粽子活动,大人们先把两片竹叶叠在一起,然后放入糯米等各种调料,包成立体的三角形,再用细绳缠紧。

  粽子的口味有非常多,如:加糖的,肉馅的,还有加蛋黄的等等

  就连粽子的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如:圆形,三角形……让我看的眼花缭乱。

  过了一会儿,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拿来蒸,过上半个钟头,妈妈把粽子放到桌上,我看到粽子像一个小胖娃娃,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拨开它的竹叶,我又看到里面的糯米从肉色变到黄色,我情不自禁的尝了一口,啊!好吃的无法形容……

  忽然,我听到外面传来了一阵阵“嘿哟”,“嘿哟”的呐喊声,我连忙从窗口望出去,只见湖里的龙舟上一个人在擂鼓,还有八个人在划浆,而且比赛队员都整齐有规律地呐喊着,划动着,个个都生龙活虎,并且精神抖擞。看那一艘艘龙舟就像一支支发射出去的利箭一样向前冲去。在岸上的啦啦队员们也都大声的喊着;“加油”,“加油”!龙舟听到大家为它喊“加油”似乎变得更快了。

  啊!端午既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上精彩的赛龙舟比赛,真是趣味无穷啊!我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那就好了!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2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能够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能够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与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风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3

  又是一年端午节,家家的粽子散发着清香,悠悠飘来,感动着我的心。

  “写写端午的粽子吧!那里,有着一个美丽的世界!”我这样对孩子说。

  每年此时,你都闻着这样的清香,你都品尝着这样的温暖,可是,你想过它了,你凝视它了吗?

  粽子,和历史有关,和文化有关。春秋战国,汨罗江畔,屈子终身一跃,写进端午的诗篇。从此,那浩荡的'江水,传颂着这样的美名,漂荡着这样的清香。

  粽子,和温暖有关,和亲情有关。爷爷奶奶包的粽子你还记得其中味道吗?爸爸妈妈包的粽子,你还能想起那些细节吗?我还记得姥姥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姥姥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姥姥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

  我觉得姥姥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得甜糯……”那是生命!你想过粽子是有生命的吗?

  粽子,和成长有关。小时候,我们走过的路上,都飘满这样的香味。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长辈们却在我们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粽子相随的歌谣,你还记得吗?“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的调啊。而今,生活水平高了,我们吃的东西也丰富了,可是,端午的粽香还是会在某个时光飘进我们的记忆。那些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们相思凝望。

  浸润于每一张箬叶的时光,渗透进每一粒糯米的亲情,缠绕在每一根粽线的感动,粽子就是“我”,这不起眼的普通大众之物,给我们带来了这多的记忆,历史的,文化的,亲情的,成长的……“我”让世界想起汨罗江的千百年潺潺的流淌,“我”让世界拥有这么丰厚充沛的亲情,“我”让大街小巷响起这么生动的呼唤,“我”让世界流传这样悠远的感动,世界怎么不因“我”而精彩?

  “原来我不懂”,这朴素清香的粽子,才最是童年的记忆,最是爱的味道。

  有一种“向前走”是逆向而行,走回童年的路,走到飘满粽香的乡村,不仅是粽子的召唤,更是本心的回归!

  记住粽子的歌谣,妈妈的粽子有我们的童心!

  这一次,我们就细细读读粽子的细节,选择这生活的感动!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4

  提起端午节,大家都不陌生,对端午节的习俗与来历也应该略知一二吧!但,一个地方一个风俗,有很多端午习俗大家都不知道,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与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揩记》与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的时候,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糯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万水千山粽是情,糖馅肉馅啥都行。糯米沾着红枣香,粽叶包着朋友情。”不管怎么说,听完我的介绍后,是不是又知道了很多端午节的知识呢?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5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晕!感情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

  包好

  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6

  这天就是端午节,我们一家三口坐在一齐吃粽子,餐桌上摆着肉菜粽子。我们一边吃着粽子一边谈论着屈原的故事。爸爸说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历史上,屈原就是楚国朝廷的还原,就是忠臣。但就是他却受到了朝廷中的奸臣的陷害,没办法为国家效劳。为了证明自己的忠心,此时唤起楚国百姓的爱国之情,屈原跳进大江中,以死来证明自己的爱国之情,楚国老百姓害怕江中的鱼吃屈原,就包了许多粽子,以此来堵住鱼的嘴,这样鱼就不会吃屈原了。但就是,这已经晚了。老百姓都很后悔冤枉屈原。所以,每到端午节时,人们就用吃粽子的方式来纪念屈原。

  这天我吃粽子,也就是为了纪念屈原,此时因为屈原就是个好人,就是个忠臣,此时就是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我年年都要过端午节,牢牢记住屈原这个人,像他那样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7

  端午节这天,听说离家不远的“将军湖”上有“高杆船技”表演,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表演。

  下午一点左右,我们来到了“将军湖”,看到湖的两岸早已人山人海,但表演还没有开始。湖边的一条龙舟上插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高杆船技”四个大字。四个老伯扶着一根大毛竹,还有几个人在龙舟上敲锣打鼓。

  龙舟慢慢地撑到了湖中央,今天的风很大,吹得毛竹东倒西歪,我心想:这人要是爬到这根竹子上岂不是很危险!

  “嘭——啪——”,随着一阵爆竹声响起,“高杆船技”表演正式开始了。只见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双手抱住大毛竹,两腿一蹬,迅速爬上了毛竹的顶端。他像一只灵活的猴子,在上面翻起了跟斗。竹竿一会儿往左晃,一会儿往右晃,看得我胆战心惊。可是不到五分钟,这人就爬下来了,难道这么快就结束了?

  这时,一位扎着辫子的老伯爬上了毛竹,下面掌声雷动,观众们又纷纷掏出了手机拍摄起来,原来他才是今天表演的主角。只见他双手握在竹竿上,来了一个480度大旋转,身体笔直倒立在竿顶。接着,他又使出一招“大鹏展翅”,身体完全平躺在了竹竿之上。不一会儿,他突然一个翻身,身体好像就要掉下来了,但他的右手马上抓住了竹竿……

  “哎呀!”众人发出了一阵尖叫声,我吓得连忙捂住了眼睛,随之而来的却是一阵喝彩声,原来这是他故意表演的一个惊险的动作。老伯又一连翻了二十个空中跟头,我们看得目瞪口呆。之后,老伯又双手叉腰躺在了竹竿上,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一支香烟已经叼在嘴里,他开始优哉游哉地“兴云吐雾”了。这时,湖面上又响起了喧天的锣鼓声……

  “高杆船技”是家乡的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到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时候都会进行表演,已经逐渐成为了家乡的一项文化盛会。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8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家乡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家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家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将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将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因为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将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的时候,色彩很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够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家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够去瓜地,说一去就将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9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例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跟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实用】端午节的风俗作文集锦九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端午节风俗作文集锦五篇12-11

【实用】端午节的风俗作文集锦五篇01-29

【实用】端午节风俗的作文集锦5篇01-29

【实用】端午节风俗的作文集锦八篇01-29

【实用】端午节的风俗作文集锦八篇01-29

【实用】端午节风俗的作文集锦6篇01-29

【实用】端午节风俗的作文集锦8篇01-29

【实用】端午节的风俗作文集锦六篇01-27

【实用】端午节的风俗作文集锦9篇01-26

【实用】端午节风俗的作文集锦五篇01-28

端午节快乐的作文 端午节的由来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