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风俗的作文

2022-01-30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风俗的作文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端午节风俗的作文 篇1

  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着不少的传说,最著名的的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和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过端午节,中国各地有很多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中国中部的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钟馗和一个离奇传闻有关,相传中国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称钟馗,醒后令画家吴道子描成画像,相貌凶残丑陋,以为打鬼、驱邪、除祟之用。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据说中国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端午节风俗的作文 篇2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母亲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姥姥插茱萸。只见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端午节风俗的作文 篇3

  端午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风俗,来看我家乡杭州的端午节吧!

  清晨,我还在做美梦时“咚咚咚咚”这声音打破我的梦乡,难道是开始划龙船了?我不禁想到。声音越来越响,好像到我家里来了。我赶紧穿上衣服,把裤子一拉,飞快地跑去刷牙、洗脸,跑到楼上一看,原来是爸爸捧着龙头叫了一些人在敲锣打鼓,紧接着他把龙头放在一张桌子上,桌上摆满了菜,上面有大块的肉,还有大鲤鱼,它们都是用来请龙王的。

  中午我早早的吃好饭就去看划龙舟了,龙舟还没开始划,但河边己经站滿了人,站在马路边的人行道上,一眼望去全都是人头。我们站的桥叫“沿山河桥”我们村今年有五条龙舟比赛,有一条船叫“新桥头俱乐部”是由爸爸和他们的朋友一起准备的。只听一阵鞭炮声,龙舟开始划了,刚开始是第一排划,紧接着第二排开始划,然后第三排跟上划……他们不紧不慢,安然有序的向前划去,而当他们回来的时候好像换了一批人似的,每个人都使出了吃奶的劲,让龙头向前倾斜,最后一个人为了让船平稳就要做“下蹲起立”----当船向前倾时,他就蹲下,当船向前倾得越低,他就蹲得越猛。两岸的观众也随着他们的呐喊而欢呼着,加油着,拍照的闪光此起彼伏。

  我希望以后的端午节越来越有趣,越来越快乐!

端午节风俗的作文 篇4

  端午踏来,闲翻《风》《骚》,感受传统佳节如酽酽暖光,催开了中华民族的心灵之花。民风民俗遍地多彩,屈子魂兮魄兮可在一片吆喝声中归来?我怀念起屈原。想汩罗江畔,他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仰天长啸又在拍打江岸。他用自己生命的毁灭,铺开了一条能让人们自由行走的哲理之路。他似乎告诉我们,浇灌生命,要会寻找水源;浇灌生命,要有利用水资源的智慧;浇灌生命,更重要的是思想指向,要懂得生命如花卉一样需要辛勤抚育。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奠基了一个端午,千年万年,我们快乐地过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是为了避邪。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纪念女诗人秋瑾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端午节日,我们在家门口挂上艾蒿,家家户户弥漫屈原人格的芳香。我们吃下粽子,就是咬去人间邪恶,真解恨;我们喝雄黄酒,酒力让我们长了见识;我们去看赛龙舟,仿佛听见屈原长发飘飘站在碧波之上,高声向天宇发出声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端午是一种提示。依水悟清廉,依山悟崇高,借生之乐悟慈,借死之祭悟悲,从而感念造化宏德,善待万物有情。端午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人格,炎黄子孙的人格。端午文化遗产尽管小国富邦可以抢先从联合国注册,但她永远属于华夏儿女。

端午节风俗的作文 篇5

  又到了端午节,吃着可口的粽子。我怀着极大的兴趣问妈妈:“这个节日有什么特殊的来历吗?”妈妈拉着我的手说:“这其实是个感人的故事。”

  愉快的端午节两千年以前,楚国的大夫非常爱国,可是国君不听他的意见,反而将他流放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公元278年,楚国的都成被秦军占领。屈原听到后,心如刀割,但他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就在五月初五那天,抱着石头投入江中,用自己的生命写了一曲“爱国主义乐意”。千百年来,人们为纪念他,学习他,把五月初五称作“端午节”。

  妈妈又开始包粽子了。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和竹叶。我看见妈妈首先用两片竹叶卷成锥子形,然后放入糯米,再封口。糯米的身体绿油油的像一个绿色的金子塔,看着就让人直流口水。

  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有许多,它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祖国历史悠久,文化深厚。

端午节风俗的作文 篇6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习惯。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以纪念屈原的说法最为广泛。相传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因为爱国理想不能实现而抱石投汨罗江自杀。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为端午节。

  说到端午节,最常见的风俗要数吃粽子。虽然商店里的粽子品种许多,但是,我还是喜欢家里包的粽子。在端午节的前两天妈妈就会把包粽子的芦苇叶买回来用清水煮好,然后准备包粽子的原料:糯米、肉、豆沙、红枣等。接下来和奶奶一起包粽子,每次奶奶都会选取两三片叶子,左手捏住叶子的一头,右手用三个手指捏住叶子的另一头轻轻地往里一卷,卷成一个圆锥体的形状,卷好后就往里面放准备好的原料,最后用棉线把粽子捆结实,一个有模有样的四角粽“宝宝”就诞生了。

  在这一天,人们还会插艾叶、赛龙舟。端午节真是个充满神奇、充满喜悦、充满热闹的节日。

【【精品】端午节风俗的作文集合6篇】相关文章:

【精品】端午节风俗的作文集合五篇01-26

【精品】端午节风俗的作文集合四篇01-26

【精品】端午节的风俗作文集合10篇01-26

【精品】端午节风俗的作文集合七篇01-29

【精品】端午节风俗的作文锦集六篇12-31

【精品】端午节风俗的作文集锦九篇01-26

【精品】端午节风俗的作文集锦6篇01-26

端午节风俗的作文集合五篇01-26

【精品】端午节风俗的作文集锦十篇01-26

【精品】端午节的风俗作文集锦十篇01-27

端午节风俗的作文 端午节快乐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