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传统的作文

2022-01-24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节传统的作文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传统的作文 篇1

  我们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有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其中我最喜欢端午节。

  端午节是在我国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重五节、五月节、女儿节等。

  端午节是来纪念屈原的。当时,国家患难,屈原想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立刻去告诉了皇上,皇上不但不听他的方法,而且还将他逐出了皇宫,他每天都在江边上叹气,不久后,跳进汩罗江而死。人们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身体,所以人们将棕子投入江河。

  端午节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有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棕子、雄黄酒。不过,无论南方还是北方,这一天都要用雄黄酒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端午节有的地方还要赛龙舟。传说,是要把水里的鱼虾给吓走了。我们这儿还有个习俗,就是大家都要在门上插着有淡淡清得的艾叶。几天前,人们就会包着各种各样口味的棕子,到端午节的时候拿出来吃。

  我爱端午节,我更爱祖国博大精深的的传统文化。

端午节传统的作文 篇2

  说起我家过这个端午节呀,我还真是感慨万分啊!实属让人哭笑不得!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民谣生动地表达了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我的家乡没有江河湖水来划龙舟,不过每逢端午,还是可以看到人家门前插着一束艾草或菖蒲,更可以闻到从各家各户传来的阵阵粽子的香味。

  按理说,我家过端午也没啥区,别可就是有些与众不同。众位看官欲知到底有何不同,且耐心往下看——

  其实也无太大区别。还不就是过个端午节!只是我家的气氛不对头。

  人家过端午,都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的;可我家却是硝烟弥漫,分成两派,年年都要斗上两回合,才肯罢休。

  第一回合:吃粽子

  传说在屈原投江时,人们因为捞不上屈原的尸体,所以用栋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的粽子投入汨罗江以祭祀屈原,不让江里的蛟龙吃掉屈原的尸体。从这以后,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如今的粽子在讲究饮食文化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下,不论是造型还是原料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而我家的分歧之一就在这粽子馅儿上。

  爸妈喜欢吃糯米粽、蚕豆粽;而我和弟弟则喜欢吃豆沙粽和肉粽。可妈妈在包粽子的时候总是以种种理由来反对包豆沙粽和肉粽。于是就有了第一回合的较量。

  “妈,这次有包豆沙粽和肉粽吗?”

  “包那两种粽子多麻烦!包豆沙粽又要洗、又要磨的你想累死你妈我哇!肉粽又油腻腻的,多吃对身体健康无益。还是糯米粽和蚕豆粽比较好!”

  “‘青菜萝卜,各有所好。’我们两姐弟就是喜欢吃这两样嘛!难道您连这一小小的要求都不肯答应吗?”

  “那好啊,你们有本事就自己包去,现在我没空!”

  “包就包,谁怕谁!”

端午节传统的作文 篇3

  传统端午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从古到今有许多关于传统端午佳节的典故,如屈原,伍子胥等。

  每到传统端午佳节,我家门上都会挂上一把菖蒲和艾草,那是妈妈买的,门口就飘着一股特殊的香味了。我搞不懂这是为什么,就去问妈妈:“妈妈,为什么要挂菖蒲和艾草呢?”妈妈摸摸我的头说:“传统端午佳节有许多的传说,其中就有说这一天是个恶日,有各种蚊虫妖邪出现。艾草是用来除虫的,它的香味能驱赶蚊虫,菖蒲是用来避邪的,意寓着健康平安。而且干的艾草叶用来给你们洗澡可以保护皮肤哦。”听了妈妈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它们都是好东西呀。

  在传统端午佳节的这一天,我家的`菜会特别丰富,妈妈总会按照外婆家的风俗,给我找与“黄”字有关的菜:红烧黄鱼,凉拌黄瓜,蒸咸蛋黄……而爸爸也会亲自下厨烧一盘大肉,里面有整个鸡蛋和大蒜。不管我们爱不爱吃,爸爸都要求我和弟弟每一样都吃一点。要是在老家过节,奶奶还会给我们的脖子上和手上绑上由几种颜色组成的彩线。

  现在有许多国家都过起了传统端午佳节,韩国已向世界教科文组织申请了传统端午佳节。希望我们的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端午节传统的作文 篇4

  传统节日端午节就要到了,每当这个日子来到,插艾蒿,点雄黄、包棕子、戴香包、赛龙舟等各种活动都会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那个令人惋惜的历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国,想起汨罗江,想起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学家和诗人屈原。

  除了屈原,应该还有很多自己的亲人在这一天被我们一同怀念。我在每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都会无比思念我长眠在商州地下的奶妈,我知道,她也一定会思念我的。

  我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她对我的哺育和爱却远远超出了血缘的范围,在她精心呵护和爱抚下,快乐考试吧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忆,尤其是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棕子和香包,更让我无比怀念我的奶妈——那位漂亮健康宽容豁达的年轻女子。

  是她在一个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时候向我敞开了温暖的怀抱,我在她的怀中贪婪地吸允着、索取着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怀抱中一天天饱满、长大、变美。

  我长大了,要进幼儿园和上学,城里和乡下的距离把我拉离了她的怀抱,但我的心却无法离开她,因为她把母爱的种子深深种在了我的心里。于是,周末就成了我每天的期盼,通往乡下的小路和小桥,奶妈家的柴门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图画。

  那时候每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我在睡梦中就能闻到棕子的清香和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妈让小舅挽着蓝子天不亮就送来的煮了一夜,走完十几里路还温热的棕子,里面的各种豆儿和枣儿把糯米染得红红的,吃起来软软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棕子撑得溜圆。

  每年的这几天,我的主食就是奶妈的棕子,我一直到现在都认为奶妈的棕子是最好吃的,谁都比不上。

  装棕子的蓝子上还挂着奶妈亲手做的香包,那香包好看极了,是用各种丝线缠绕的小棕子的模样,小巧玲珑,香气芬芳,我挂在脖子上在学校向女同学炫耀着,高兴着,美着……

  那感觉让我每次回忆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时代,回到了奶妈身边。

  也有那么几次赶上在奶妈家过节,于是,包棕子就成了我最高兴的事,尽管我不会包,但还是象模象样地挽起袖子,坐在大盆子边上,拿着棕叶包着米和豆儿,拿着草捆扎,每到这时候,奶妈都会高兴的一边包着手里的,一边教着我,还把我包的棕子也放入锅里一起煮,结果可想而知,我的棕子不是找不着,就是里面成了稀饭,尽管这样,她也从未责怪过我,还任我用手在盆里捞来捞去继续捣乱。

  亲爱的妈妈,女儿现在仍然不会包棕子,不会缠香包,不是女儿不想学,而是女儿要把妈妈的棕子和香包永远永远留在记忆中,那是什么样的棕子和香包都无法替代的美的记忆,美的味道,美的感受。

  就要过节了,不知道天堂里有没有棕子,有没有香包?

  女儿在这里为妈妈送上一份日子礼物,愿与您在梦中相会,亲手为您剥棕子,戴香包,亲口祝您传统节日端午节快乐!

  欣闻国家已经把传统节日端午节和春节、中秋节一起列为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虽然还没有规定为法定假日,但重视传统日子的步子已经迈出,我想您听到这个消息也一定会高兴的,因为您爱这个日子。

端午节传统的作文 篇5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悬艾叶、我最喜欢看赛龙舟的比赛了,这比赛并不是为了争谁第一水第二,是为了在观众面前展示他们娴熟的技能与美好的姿态。

  我先来说说粽子吧。粽子是用墨绿色的芦叶包裹着糯米和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镶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粽子的的味道美极了,芦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

  粽子还有一个悠久的故事。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君王不采纳。后来君王沦丧,他满怀忧愤跳江自尽。人民还念他,崇敬他。两千多年来,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当做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是的,每逢端午节,人们怎么会忘记伟大的诗人屈原呢?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我们中国真是当之无愧的文明古国,一个端午节都有如此深厚的意义。

端午节传统的作文 篇6

  中午,锅里冒着热气腾腾的热气,饭桌上,我们正说说笑笑地吃着﹑谈着。咦!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呀!我们正欣赏昨天的劳动成果—粽子哩!

  粽子又香又甜,深受人们的喜爱。“粽子是怎么来的呢?”我好奇地问妈妈。“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不满楚王的残暴的统治,愤然投江自尽。老百姓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屈原投江的日子—端午节,人们包粽子投入江中,这个习俗一直沿续到今天。”妈妈语重心长地说道。

  粽子出锅时,还带着一股清香。外公告诉我,这是粽叶的香味。粽子刚端上桌,我就迫不及待地解开长长的粽绳,剥开软绵绵的粽叶,露出了里面鲜嫩又光滑的粽肉。我用筷子夹起粽子,小心翼翼地放进嘴里。哇!一股甜甜地汁水立刻流了出来。酸酸甜甜,甜甜酸酸,还散发着阵阵清香。我张口阿乌阿乌吃了好几个。外婆见了,笑我是个“馋嘴猫”。直到打了一个饱嗝,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饭桌。

  端午话粽子端午节的风俗是吃粽子、赛龙舟、扎艾草、喝雄黄酒……我呀,最喜欢吃粽子啦!

  粽子的形状各式各样:有三角形的、有长方形的、还有一种粽子叫迷你粽。迷你粽小巧玲珑的非常可爱,粽子的叶子碧绿碧绿的、细细长长的、尾部尖尖的、就像绿色的丝带,又像花朵散发着阵阵清香。奶奶包粽子可真有一手啊!她先把几片粽叶灵巧的围成一个漏斗形,然后向里面塞上糯米,接着向变戏法似的裹了几道,最后把线扎好,呀!一只香喷喷的粽子就包好了。我左看右看真想咬一口,粽子的馅可丰富了,有豆沙的、有肉的、还有香肠的呢!我最喜欢吃豆沙的,因为它非常甜。

  过端午节真快乐,我希望天天都是端午节。

端午节传统的作文 篇7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可端午节又是怎么来的呢?

  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 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 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 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 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 着我们。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就拿我们中山来说吧,每到这一天,农村家家户户 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听老人说这样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一个个引人垂涎三 尺。小时候,外婆包的粽子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蕴含着她对我无限的爱。还没等粽子出笼,馋嘴的我早已掂起脚,准备大吃一场了。现在,外婆已不在了,可每当我 嚼着妈妈包的粽子,总会回味着那浓浓的亲情……

【【实用】端午节传统的作文集锦7篇】相关文章:

【实用】端午节的传统作文集锦9篇01-23

【实用】端午节传统的作文集锦五篇01-23

【实用】端午节传统的作文集锦10篇01-22

【实用】端午节传统的作文集锦6篇01-21

【实用】传统的端午节作文汇编7篇07-16

【实用】端午节的传统作文集合五篇01-23

【实用】端午节的传统作文集合10篇01-23

【实用】端午节的传统作文集合6篇01-23

【实用】端午节传统的作文集合5篇01-20

【实用】端午节传统的作文集合10篇01-20

端午节的意义的作文 端午节包粽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