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故事的作文

2022-01-22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故事的作文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 篇1

  今天是端午节,我和爸爸妈妈去姥爷家吃午饭。一开饭,姥姥就端上来一盆自己包的粽子。我见后很高兴,急忙伸手拿了一个大的,剥开粽子叶就咬了一大口。姥姥包的粽子里有蜜枣、花生和红枣,非常好吃。

  这时,姥爷说:“先别忙着吃,谁能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呢?”我忽然想起了前几天看过一本关于端午节传说的书,于是我便脱口而出:“我知道!我知道!”。

  原来,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是“春秋五霸”之首。因为楚国的实力最强大,有雄兵百万,战马无数,战车千乘。屈原就是楚国的一个大臣。屈原给楚王献了许多有利的政策,昏庸的楚王都没有采纳。有些大臣对楚王说:“大王,如果你听了屈原的话,楚国将毁在屈原的手里,连您都活不成了!”楚王便将屈原削职为民,逐出京城。从此以后屈原便被流放在一个小村庄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屈原也老了。在屈原晚年时,楚国被秦国灭亡了,屈原很伤心,便来到汨罗江边,发出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慨,投江自杀。

  人们听说屈原投江了,便跑到江边,往江水里仍许多粽子,以免江里的鱼把屈原的尸体给吃了。屈原升天以后,玉皇大帝便将屈原封为“江神”。因为屈原投江那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以后人们每年这天都包粽子来纪念屈原,这就是现在的端午节了。

  我边吃着粽子,边给大家讲屈原的故事。这时,妈妈又问:“那屈原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的呢?”我冥思苦想,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姐姐则若有所思的说:“我们要学习屈原宁死不屈的精神。”我忽然心头一亮,接着说:“还有坚持真理的精神。”

  大家纷纷说对。姥爷又说话了:“过端午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粽子,更重要的是要把屈原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 篇2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端午节吧!

  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主要活动有:赛龙舟、挂艾叶、喝雄黄酒、吃粽子等习俗。

  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他提倡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强烈反对。屈原澡馋去职,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后,屈原于五月初五,在写下绝笔《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老百姓纷纷凭吊。渔夫们划船来回打捞他的真身,还准备了饭团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不去咬屈大夫的身体,还拿来了雄黄酒倒入江中,要醉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后来发展成粽子)投入江中。

  直到今天我才明白,每到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看赛龙舟,原来都是为了纪念屈原啊!这样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爱国精神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 篇3

  端午节到了,家家都飘出粽子香味。节日味道随着粽子清香沁入肺腑。试想,在当今快节奏生活中,如果没有了粽子,还真很难找到其他属于这个古老传统节日特征。沈从文《端午日》里那样丰富多彩民风民俗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也一点点消失在时代步伐中。可那些多姿多彩节日习俗,总是让人怀念。我也总会在这个传统佳节之际不由梦回童年,一遍遍在心里回味儿时过端午情景。

  老家在苏北一个偏僻乡村。每年端午,都已是农村“大忙”季节。家里人多劳少,农忙时候,我都是算是主劳力之一,也就只有在端午这一天,我可以不下田,专门在家里忙家务。记得那时爸爸会一大清早就到镇上称点肉,买点鱼放在家里。平时吃不上这些,也只有过节这天才奢侈一次,打打牙祭。我则早早起床,忙活好其他家务,就提着篮子,去田间地头采集各种野草回来留着下午烧水洗澡,说用端午这天百草烧水洗澡可以保整个夏天身体健康,不生皮肤病。那时在农村老家这是端午节必不可少习俗之一。百草当中最重要是艾草和菖蒲,当然还有河边金银花,田头薄荷草等,我把各种野草采回来,放在我家那口八张锅里,把锅里放满了水,再在锅里放些鸡蛋和蒜头(有时蒜头是放在灶膛里烤),这些都是必须得有,也是端午习俗之一,然后就开始烧,一直把水烧开。烧开水,是青绿色,水烧开了,鸡蛋也煮熟了,蒜头也煮烂了。蒜头我们不稀罕,我们稀罕是煮鸡蛋。我们姐弟几个最起码可以一个人分到一个鸡蛋,因为平时鸡蛋都要省下来卖钱补贴家用,只有端午这天才能吃到煮鸡蛋。那时我们总是把圆滚滚热乎乎鸡蛋捧在手里把玩,舍不得吃。鸡蛋壳也沾染上了青绿色,看起来更加诱人,闻起来除了蛋香还有清香。那时我们经常是把鸡蛋把玩到晚上,才小心剖开鸡蛋壳,慢慢把鸡蛋吃掉。水烧开以后,捞出里面野草,把水舀到洗澡用木桶里,待温了后洗澡。把弟妹们洗好澡以后,还得给他们系上丝绒线。那时端午时候,镇上到处都是卖丝绒线,五颜六色,煞是好看。因为在老家端午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洗完澡孩子,脖子上,手腕上,脚腕上都要系上这些绒线,一直到七月七那天才剪下,扔在屋檐上,让喜鹊衔去为牛郎织女晚上相会搭建七彩桥。

  说实在,我一直都不知道这些习俗是怎么由来,也没有听村上老人讲过。只知道那时家家都这么做。而且我一直奇怪是那时每年端午我们村上竟没有人包粽子,但家家却都热热闹闹。即使是农村最忙时候,也冲淡不了节日气氛。下傍晚总是看到几乎所有孩子都洗干干净净,手里都拿着煮鸡蛋,脖颈上系着五颜六色丝绒线,在小伙伴面前炫耀。我是直到上了初中才知道端午是纪念屈原节日。以前我对这方面知识了解完全是空白。因为家乡河流少,所以所谓赛龙船等这些与水有关传统习俗我们那里都是没有。

  时隔十几年,那些儿时节日习俗,也在老家逐渐消失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天天都如过节,节日气氛也淡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也找不到那些曾经用来烧水野草踪迹了。只是不知道,孩子们现在不系丝线,牛郎织女没有喜鹊搭建七彩桥,他们怎么相会呢?哦,忘了,现在老家,连喜鹊也很难见到了。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 篇4

  今天是20xx年端午节,一个本该难过的日子,却没再伤感。当然,前天因为曾发生在这个节日的人间悲剧写过一篇痛断肝肠的文章。

  今早,天下起较大的雨,空气很清爽,一直持续到午后时分。还和少时同学说起,是不是每年端午节都比较容易下雨,她的回答是否定的。说那两者之间并没必然联系,是我将今天的雨和端午节伤心联系在一起呢。在这,不去回味和渲染悲伤的气氛,但看见我的文盲母亲怕主家不认账采用花生形状记录所干的花生地活路,我没帮她但心酸了。

  雨中的老家葡萄架变得更加娇翠欲滴,也更诱人。仔细看去,已经结了不少串的葡萄粒,比之五一节回去时。它总是在我看不见的时候,默默地忠诚生长着。让人感动之余,又多了一份感恩。我家的葡萄架,带给我的不只是美味的葡萄,更多的是一种清新的绿色风景和顽强生命力的展示,以及我对父亲的无限怀念,还有我对家乡的深情眷恋。关于我家的葡萄,写过好几篇文章的。想着到了暑假时分,它又会像婴儿一样快速地成长,葡萄将再次挂满枝,秋熟前的最后一绽。

  细雨中在村口吃完豆花泡馍,到了镇上和县上。自然,一无例外地摆着几种端午节小吃摊:油糕、粽子、绿豆糕、麻花,但没见有卖香包的。或许因为今天下雨的缘故,不好出来售卖,倒有几分遗憾在心头。前几天,在西安街头给女儿买了一个香包,算是端午节的仪式感。网上调侃说端午街头一定有:卖艾(爱)的,卖杏(恨)的。有时,由艾(爱)变杏(恨)就在一念之间,两者如影随形,不离不弃。

  我家地头两边都是庄稼,一边是半人高的玉米绿油油的,一边是半人高的麦茬地泛着麦黄。仔细看的话,麦茬地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刚种上的玉米地,一种是还空着的麦茬地。这消除了我一些记忆上的误区,最近几篇关于农村夏收秋种回忆文章。一方面是我确实忘记或记混了一些农事时间和流程;一方面我写作比较随性,不愿去深究话题正确与否。前段时间,读到类似文章也比较多,但多从各自角度来描写的,提供的信息参考不定全面而准确,真可谓“所见非所闻”。

  晨风绵雨中,站在泛绿或泛黄的地头,看着庄稼长势或地面光秃,心头不由浮起一种或愉悦或伤怀的感觉。前一天没下雨,还在麦茬地走了一会,依然是容易扎脚的感觉。现在因为是机器收割,麦茬比较高。即使深耕翻地了,照样会在玉米田长出麦青来,也就是秋麦苗。这种草拔起来,并不容易。数量比较大,也没办法将牛牵来啃青草,因为牛会先啃长得比较高营养也丰富的玉米。麦青,比较矮小,贴地长着。用镰刀也不好割,用手拔费劲更耗时。用收割机确实方便了夏收,但却为秋种惹下了麻烦。人生,有时也是这样:前半场方便和轻松了,可能会给后半场带来麻烦或隐患。并不是说,前半场不干的事情,后半场就不用干了。这好像符合能量守恒定律。还有一句话:如果你感觉岁月静好,那未必是真的'静好,多半是因为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呢。

  突然之下,对前面那篇《有一种不忙叫三夏》文章产生一种写错的感觉:农村夏收秋种并不轻松,相比其它体力劳动来说。这次端午节遗憾的是没能走进西瓜地里,亲自感受西瓜满地的绿意盎然,在瓜棚里美美躺上一觉;没去病起六年前端午的父亲坟头再次祭奠一下;更没品尝一下家乡的端午美食。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 篇5

  端午节到了,家家都飘出粽子的香味。节日的味道随着粽子的清香沁入肺腑。试想,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如果没有了粽子,还真的很难找到其他属于这个古老传统节日的特征。沈从文的《端午日》里那样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一点点消失在时代的步伐中。可那些多姿多彩的节日习俗,总是让人怀念。我也总会在这个传统佳节之际不由的梦回童年,一遍遍在心里回味儿时过端午的情景。

  老家在苏北一个偏僻的乡村。每年端午,都已是农村的“大忙”季节。家里人多劳少,农忙的时候,我都是算是主劳力之一,也就只有在端午这一天,我可以不下田,专门在家里忙家务。记得那时爸爸会一大清早就到镇上称点肉,买点鱼放在家里。平时吃不上这些,也只有过节这天才奢侈一次,打打牙祭。我则早早起床,忙活好其他家务,就提着篮子,去田间地头采集各种野草回来留着下午烧水洗澡,说用端午这天百草烧水洗澡可以保整个夏天身体健康,不生皮肤病。

  那时在农村老家这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百草当中最重要的是艾草和菖蒲,当然还有河边的金银花,田头的薄荷草等,我把各种野草采回来,放在我家那口八张锅里,把锅里放满了水,再在锅里放些鸡蛋和蒜头(有时蒜头是放在灶膛里烤的),这些都是必须得有的,也是端午习俗之一,然后就开始烧,一直把水烧开。烧开的水,是青绿色的,水烧开了,鸡蛋也煮熟了,蒜头也煮烂了。蒜头我们不稀罕,我们稀罕的是煮鸡蛋。我们姐弟几个最起码可以一个人分到一个鸡蛋,因为平时鸡蛋都要省下来卖钱补贴家用的,只有端午这天才能吃到煮鸡蛋。

  那时我们总是把圆滚滚热乎乎的鸡蛋捧在手里把玩,舍不得吃。鸡蛋壳也沾染上了青绿色,看起来更加诱人,闻起来除了蛋香还有清香。那时的我们经常是把鸡蛋把玩到晚上,才小心的剖开鸡蛋壳,慢慢的把鸡蛋吃掉。水烧开以后,捞出里面的野草,把水舀到洗澡用的木桶里,待温了后洗澡。把弟妹们洗好澡以后,还得给他们系上丝绒线。那时端午的时候,镇上到处都是卖丝绒线的,五颜六色,煞是好看。因为在老家的端午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洗完澡的孩子,脖子上,手腕上,脚腕上都要系上这些绒线,一直到七月七那天才剪下,扔在屋檐上,让喜鹊衔去为牛郎织女晚上的相会搭建七彩桥。

  说实在的,我一直都不知道这些习俗是怎么由来的,也没有听村上的老人讲过。只知道那时家家都这么做。而且我一直奇怪的是那时每年端午我们村上竟没有人包粽子,但家家却都热热闹闹的。即使是农村最忙的时候,也冲淡不了节日的气氛。下傍晚总是看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洗的干干净净的,手里都拿着煮鸡蛋,脖颈上系着五颜六色的丝绒线,在小伙伴面前炫耀。我是直到上了初中才知道端午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以前我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完全是空白。因为家乡河流少,所以所谓的赛龙船等这些与水有关的传统习俗我们那里都是没有的。

  时隔十几年,那些儿时的节日习俗,也在老家逐渐消失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天天都如过节,节日的气氛也淡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也找不到那些曾经用来烧水的野草的踪迹了。只是不知道,孩子们现在不系丝线,牛郎织女没有喜鹊搭建的七彩桥,他们怎么相会呢?哦,忘了,现在的老家,连喜鹊也很难见到了。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 篇6

  “五月五,是端阳,门挂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我期待已久的端午节到了。

  正因为端午节吃粽子,所以奶奶一大早就买了许许多多的粽叶,甜甜的蜜枣和新鲜的五花肉。她慢慢悠悠地拎着篮子走进了家,麻利地坐了下来,把甜甜的蜜枣,新鲜的五花肉,沉重的木桶和酱油纷纷捧了过来。把糯米倒进了木桶,又在里面放好了颗颗蜜枣和块块五花肉,然后把酱油洒进了洁白的糯米里,用木棍均匀地搅拌了又搅拌。奶奶拿着粽叶,最后才用勺子盛了一小勺又一小勺的糯米放进的粽叶,用细绳一拉,一个甜蜜蜜的粽子就完成了。这时候,我和妈妈起来了,看着奶奶正津津有味地包着粽子,我们也忍不住撸起袖子包了起来。没过多久,八九个可爱的小粽子展现在眼前,像一个个可爱的绿色娃娃。

  妈妈端着粽子,一个个都放进了蒸笼,等着等着,香气飘了出来,妈妈拿着盘子,把一个个的粽子端了出来。我实在忍不住悄悄拿了一个,品尝了一下,“啊,真是又甜又糯,让我口齿留香呀!”我狼吞虎咽地吃了一顿,下午兴奋地跟妈妈去看我最爱看的比赛,赛龙舟。

  到了河边,周围人山人海,等我和妈妈找到了一个座位坐下来,已经有五条船出发了。只听见场上锣鼓声和欢呼声震惊全场,“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我们台下观众的声音更是洪亮了,“一号船加油,四号船加油。”龙舟队员们一听更是卖力了,双手握桨往前划。

  起先四号船不急不慌往前划,争到了第一名,我在台下好心急呀!后来一二五号船逐渐超过了四号船,四号船一下子慌乱起来,有的想往左划,有的想往右划,可船纹丝不动,最后只好被工作人员拉回了岸边。船已经到半程了,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晒得大家头晕眼花。不过我喜欢的二号船可一点也没受影响,他们的速度越来越快,一眨眼船就消失不见了。渐渐的,慢慢的超过了一号船,最后是我们二只船的对决。锣鼓声越来越响,呼喊声越来越大,我急得直跺脚。距离越来越近了,十米,五米……就在最后一刻,二号船抓住了时机,冲过了终点,荣获了耀眼的第一名。

  那时我好开心呀,仿佛自己拿到了奖状。我真的好想再看一场龙舟赛,可是天色已经晚了,我只好跟着妈妈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我喜欢这快乐的端午节,更爱这美好的习俗。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 篇7

  每当我一个人散步在池塘边,看见嫩绿的芦苇叶长茂盛的时候,就知道端午节快到了,人们会用它的叶子包粽子,粽子可好吃了,粘粘的,一口就能出个蜜枣来,真让人回味无穷。

  想知道端午节怎么来的吗?下面要我来告诉你们吧!一次我无意中,从《七彩语文》中得知,每年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也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他是战国时期楚国人,自幼聪明,才华出众;二十多岁就参与楚国朝政,楚怀王很信任他,尽管朝廷中有些官员想方设法栽赃陷害他,破坏他和楚怀王的关系,但是他公正廉明,直到楚怀王去世。

  后来,楚怀王儿子继位,他年轻气盛,亲信常言,将屈原免职流放。不久楚国一天天衰败,最终被秦国吞灭,屈原憎恨世界浑浊不清,没有光明,非常痛心。于是五月初五这天,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江里,当地老百姓直到了,都划船去救他,船在水面上像巨龙一样腾飞,也没能救出屈原,人们听说被水里蛟龙困住,又开始往水中扔五色线扎好的粽子,希望能赶走蛟龙。

  从此每年五月初五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买绿豆糕,赛龙舟,门前插艾条等一些民间习俗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 篇8

  阳光轻轻的洒落在窗帘上,透过纱纱的帘子照耀进我的卧室。

  睡意朦胧的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突然一下坐起了身子在笔袋里翻出了我的宝贝——五彩绳!端午节的帷幕从此拉开。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挂着艾草,给孩子系上五彩绳,提前为孩子包好粽子,还有些人家会一家人欢天喜地地去赛龙舟……

  清晨的太阳似乎有些娇羞,躲在云朵后面探头探脑的。来到饭桌前,看着深绿色的粽叶包裹着的粽子,闻着阵阵飘香的粽子和奶奶一大清早特地准备的用艾草水煮过的鸡蛋,一股暖流在我的心尖萦绕。妈妈在厨房里忙进忙出的,虽然开着窗,清凉的微风悄悄拂过妈妈的脸颊但是豆粒般的汗珠仍旧是一滴一滴的顺着妈妈的脸颊滑下。我抽了一张餐巾纸,小心翼翼的给妈妈擦拭脸上的汗珠。一瞬间,童年的无数回忆在脑海中重现,那些尘封的回忆在眼前浮现。妈妈从小为我忙到大,每年的端午妈妈都会提前好几天准备好五彩绳、粽子、艾草,端午那天的清晨妈妈总是宁愿自己一大清早的离开被窝起来忙活也不会把我从睡梦中叫醒。

  看着妈妈脸上的汗水,泪水不禁浸湿了我的眼眶。等了好久,终于等到妈妈去上班啦!

  我开始捣鼓,寻找家里的绳子,最好是能找到颜色鲜艳的。费尽千辛万苦,历经重重磨难,我找到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好想根本就不会做啊,不过没有我可以学嘛。时间滴滴答答的流逝,我猛地抬头竟然已经十点半了!苦心人天不负,在万般努力下我成功啦!虽然卖相不好看。

  暮色开始四合,天空披上了暗色的纱衣,妈妈回来了。我悄悄地背着手走到妈妈身边,推着妈妈让她坐下,而我则蹲下让妈妈伸出手默默地给她系上属于她的五彩绳。妈妈的泪水在眼里打转,或许她从未想过她的女儿会给她系上五彩绳。

  端午节到了,往年都是妈妈为我系上五彩绳,都是妈妈给我带来温暖的祝福;今年我来给妈妈系上五彩绳,换作我来给妈妈送去祝福。一根五彩绳把我和妈妈紧紧地系上,一根五彩绳延续了我心中的那点祝福!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 篇9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日。我们全家人在家吃粽子庆祝这个节日。

  妈妈把蒸好的粽子端上来了。我看见一个个粽子都是用绿色叶子包成像三角形的样子。我脱掉她们身上的“绿衣裳”,里面的肉全露出来了。哦,好香啊!

  我立即咬上了一口,真好吃!

  很软很香!里面还有花生、桔梗、肉沫呢。

  突然,我想起了什么。就问一旁的爸爸: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爸爸告诉我说,古时候有一位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含恨跳下了汩罗江。人们为了打捞他,又怕大鱼吃掉他,就向江里面洒下很多粽子,又用龙舟似的小船去竞相打捞。之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约定成俗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

  听完爸爸的讲诉。我终于明白了端午节的来历和为什么吃粽子了。原来是为了纪念我国爱国诗人屈原啊!

  今年的端午节过的真有意义!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 篇10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了,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今天就让我来给大家讲一个动听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雨季到来之前,所有的草都是棕色的,又干又涩,根本嚼不动,所有动物都又热,又饿,又渴,只有坏脾气的鳄鱼除外。在干干的河边,鳄鱼整天躺在一棵孤零零的芒果树的树荫里,吃着多汁甜美的芒果,“嚓、嚓、嚓”,亮出尖利的大牙齿,所有的动物见此情景,都只能对芒果视而不见,乖乖地溜走了……

  这年农历五月初五,动物们实在热得受不了了,于是猴子带着大家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们七手八脚,用糯米做了一个米团,然后把米团塞到芦苇叶里,再用绳子系起来,然后就丢去,给贪吃的鳄鱼吃。鳄鱼见了喜笑颜开,立刻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突然,鳄鱼的牙齿动不了了。这时鳄鱼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

  以后,人们每年这天都会吃粽子,来纪念动物们的聪明。

【【精华】端午节故事的作文集合10篇】相关文章:

【精华】端午节故事的作文集合五篇01-21

【精华】端午节故事的作文集合九篇01-20

【精华】端午节故事的作文集合6篇01-20

【精华】端午节故事的作文集合8篇01-20

端午节的故事作文(集合12篇)01-21

【精华】端午节故事的作文集锦9篇01-18

【精华】端午节故事的作文集锦五篇01-18

【精华】端午节故事的作文集锦7篇01-20

【精华】端午节故事的作文集锦六篇01-20

【精华】端午节故事的作文集锦6篇01-19

端午节小学生作文300字 端午节的味道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