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传说的作文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传说的作文 篇1
五月五,是端午,粽子飘香,龙舟闹。在端午节当天有各种各样的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包粽子和看赛龙舟。
关于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还有一段传说。爱国诗人屈原积极革新政治,受到旧族的反对。在五月五日那天,他怀着悲愤和绝望的心情跳进了汩罗江。
善良的人们为了不让鱼和虾吃他的尸骨,就把粽子扔进江中并通过赛龙舟来赶走鱼虾。
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
在端午节这一天,我们班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包粽子活动。特意邀请了会包粽子的家长来为我们做示范。首先,我用右手把两张干净的粽子叶卷成圆锥形。然后,小心翼翼的把糯米舀进粽叶里。接下来,把剩下的粽叶盖过去。最后,用细线把它捆好。眼看就要完成了,可是,俗话说的好看起容易做起难。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小男孩,总想着钻出来透透气。哎,无奈之下我只好再向家长请教。家长手把手耐心的教我,我终于把粽子包好了。
放学回到家,我飞快地做完作业,打开电视机,观看划龙舟比赛。比赛开始了,有红队和黄队。红队先超过黄队,加油呐喊声此起彼伏,过了一会,红队慢了下来。黄队看时机成熟了,就像脱缰的野马赶了上去,最终黄队赢了。
在端午节里,既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到精彩的龙舟比赛。这个过程,这种气氛,这种乐趣,真让我回味无穷!
端午节传说的作文 篇2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节日。
吃粽子、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关于赛龙舟,还有一个传说呢!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爱国的大臣名叫屈原,一生中写出无数的诗篇,还提出过许多政治主张。但那时君王身边奸臣特别多,他们很忌妒屈原的才华,便要谋害于屈原。于是,他们就在君耳边说屈原的坏话:“屈原之言,不可信之矣!”这样的话听多了,君王对屈原产生了怀疑,忍辱负重的屈原在五月初四的夜晚写下了一首诗,五月初五便我投汩罗江自尽。唐代诗人李白在自己所写的《行路难》中也有记载: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龙舟竟渡是为了捞救屈原的遗体,而屈原投江自尽的那一天正好是五月初五,所以端午节便诞生了。
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比如吃粽子、赛龙舟、戴香囊、插艾叶、撒白糖等。
过端午节时,可要学习屈原的崇高品质和爱国精神,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端午节传说的作文 篇3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一大早,妈妈就带我们去赶五毒庙会,一路上,人山人海的,孩子们兴高采烈的走走看看,有一些小女孩在戴香囊。
中午到了,妈妈给我戴了一条五色丝线,我奇怪地问妈妈:“为什么要戴五色丝线?”“因为端午又称重五,用红、黄、蓝、白、黑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
爸爸又用雄黄酒洒在地上,我又奇怪的问:”为什么要洒酒呢?“”因为这样可以杀死毒虫,防止毒虫孳生。”爸爸望着我说。
这时,看着我吃粽子,妈妈深情地说:“以前,有一位爱国诗人,叫屈原。他是楚国人,他非常爱自己的国家,可是秦国想灭了楚国,他看破秦国的阴谋,一次次的去向楚王进言,但是楚王不听。最终楚国被灭了。
屈原在流放时听到这些,想救国却救不了,在五月初五的这一天,自己投汩罗江。江边的百姓听说屈原投江自尽,唯恐江中的鱼虾吃爱国诗人的身体,便拿来粽子投入江中喂鱼。并且在江上划龙舟,想吓走鱼虾。从此,年年如此,这习俗便流传下来。”
端午节传说的作文 篇4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食粽
一提到端午节,人们都会马上想到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西晋周处《岳阳风土记》中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可见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有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样,有南北之别,东西之分。南方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见不杂别的食品,而去品味粽叶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河南端午民俗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在河南民间,端午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念屈原,一说源于田文端午立新规。
屈原一说与南方基本相同。老百姓把源于田文的说法都称为“躲五”。传说古代的时候, 人们把五月称为恶月,五月五日为恶日,此日生的孩子为“五日子”。“五日子”是父母的克星,谁也不敢抚养。齐国的田文是“五日子”,父亲几次要害死他,多亏母亲保护,他才幸免于难。但父亲命令他,每到五月初五这天,他必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田文长大以后,做了宰相,便下令改“躲五”为“端午”,说五月五日是个端端正正的吉利日子,此日生的孩子一律不准加害,也毋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自此以后,便有了端午节。
伴随着生动有趣的传说,河南的端午习俗越发显得丰富多采。有民谣这样说:“五月五, 麦子熟,包好粽子过端午。”说明包粽子、吃粽子,是河南端午节里一项重要的民俗活 动。从形状上说,其它省市有袋粽、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和九子粽等,而河南主要是角粽,有三个角的,也有四个角的。 河南为什么要包角粽呢?据说当初屈原投江之后,每到五月五日屈原的祭日,人们都把 米饭扔到河里纪念屈原。一天晚上,有人梦见屈原面黄肌瘦,就连忙上前询问。原来, 百姓投往河里的米饭,都被鱼鳖虾蟹吃掉了。屈原无食充饥,所以日渐消瘦。他左思右想,不知怎样才能不让鱼鳖虾蟹吃米饭。屈原告诉他,如果用箬竹叶包饭,做成尖角的角黍(即粽子),鱼鳖虾蟹见了,以为是菱角,它们就不敢再吃了。那人醒后,就把此梦转告给乡邻。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梦中屈原说的方法去做。不久,屈原又托梦给那人,感谢人们送去的粽子。后来,人们都这样去做,渐渐形成了包角粽的习惯。
“五月里有午端阳,粽子油条泡雄黄。”端午节时,河南人不仅要吃粽子,还要吃 油炸食品。像油条、麻花、麻叶等,都是人们常做的油炸食品。在众多的油炸食品中,糖糕和菜角是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节日食品。
在端午节这天,有些人家很讲究吃鸡蛋。端午早上,主妇们将鸡蛋煮熟后,放在孩子的肚皮上滚几下,然后去壳让孩子吃下。据说这样可以免除孩子的灾祸,日后孩子也不肚疼。
受古人五月五日为“恶日”说法的影响,端午节这天,民间还有许多消灾祛病、预防瘟 疫流行的风俗。每逢此日,河南家家有采艾、挂艾的习惯。当太阳还未升起,中原城乡 还笼罩在晨霭之中,农民们就踏着露水上路了。据说日出以前的艾性凉,可以辟邪。日 出以后的艾性热,容易招邪,所以人们都要赶在日出以前上山采艾。在豫南一些地方,人们还要在太阳未出之前到井里、河中打水,用井水河水洗脸煮饭。传说月宫嫦娥夜间将杵的药洒入井里和河中,用此水洗脸煮饭可治百病。
说起饮用雄黄酒,人们马上会想到《白蛇传》的故事,想起许仙让白娘娘喝雄黄酒, 以至端午节时白娘娘现了原形,吓死了许仙的民间传说。不过,现在喝黄酒的人少了, 大多是用雄黄酒给孩子抹耳朵、抹鼻子、抹肚脐,据说这样可以避瘟疫、杀蚰蜒、防蛇 蝎,还可以预防毒疖。
此外,古代端午节捉癞蛤蟆的风俗现在仍在河南农村流行。民间认为,癞蛤蟆有巨毒, 能够清热解毒,特别是端午这天捉到的蛤蟆毒性最大,质量最好,人们把蛤蟆眼泡上的毒汁挤出拌入面粉搓成长条,晾干备用。还把锭墨塞进癞蛤蟆嘴里,将它挂在墙壁上,风干后就成了中药,此称蛤蟆墨。人身上出了毒疽,用此墨画一圈,病情就会得到控制。正因为有此风俗,这天的癞蛤蟆特别难捉,人们说它是“神虫”,这天怕被人捉拿,都纷纷躲藏起来,故而民间有“癞肚蛤蟆躲端午”的俗语。
端午节这天,是孩子们最欢乐的时候。大人给他们戴上五毒肚兜,穿上黄色绣花鞋,手、 脚系着五色彩线,脖子上挂着精美漂亮的香囊。他们神气十足,穿梭嬉戏在人前背后。 孩子是妇女的理想模特,当孩子穿戴整齐,在众人面前炫耀母亲的女红技艺时,妇女们心理上就得了巨大的安慰和满足。这些凝结着母亲一片爱心的儿童装饰品,为传统的端午节增添了令人心醉的色彩。
热闹欢快的周口龙舟赛
河南周口水域广阔,颖河、沙河、贾鲁河、涡河、汾河贯穿西北东南。河内舟楫云集,桅樯如林,素有“小武汉”之称。每年初夏的端午节,这里人山人海,欢声雷动,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周口,观看一年一度的端阳龙舟会。
周口是中州有名的龙舟之乡,端午闹龙舟是这里的传统风俗。周口龙舟与江南龙舟不同,江南龙舟体长头尖,而周口龙舟体短头平,轻捷灵巧,便于掉头。江南龙舟装饰较少,周口龙舟用绸布、花纸浓装重彩,豪华俏丽。周口龙舟比赛时,每只龙船上都有一名固定的“拿手”“扳棹手”、“鼓手”、和十名“划手”。大家群策群力,配合默契,双桨舞动,轻舟如飞。
周口龙舟赛的比赛项目除竞渡外,还有拔河、捉鸭等。拔河时,一根绳子连接两条龙船,双方奋力向相反的方向划动。水上拔河比陆地拔河复杂,除力量竞争外,还有技巧、智慧的较量。划动的桨板,好似踏地的双脚,要想立地不动,需奋力划水,一点也不敢懈怠。如果想战胜对方,就需要全船人同心协力才能取胜。
捉鸭,是周口端阳闹龙舟活动中最具吸引力的一项内容,民间称它为赏标。这项活动由两方船只来进行,一方是划动的龙舟,一方是彩棚高耸、彩旗飘扬的大彩船。一阵鞭炮声后,彩船上抛下数只活鸭。各彩船锣鼓齐鸣,众龙舟竞相追鸭捕捉。鸭子惊叫着向四方游去,龙舟掉头寻找,紧急中,队员们手忙脚乱,往往舟舟相碰,水面上浪花飞溅。捉鸭时,龙舟上的人不能下水,只能用一种木质月牙形的钩子来捕捉。划龙舟的队员捉到鸭子后,看鸭腿上绑的布条,就可以知道是哪家彩船的鸭子。然后把鸭子交给彩船,彩船把准备好的物品奖给龙舟上的队员。如此反复,捉鸭竞赛持续进行。
节日的周口,沙颍河水面上鞭炮此起彼伏,龙舟回旋激浪,岸上欢呼雀跃。享有“江北龙舟”之誉的周口龙舟,真是意趣盎然,其乐无穷。
端午节传说的作文 篇5
我坐着韶光机想要到每个年代玩一玩,战国年代是不是我们都很好斗,天天都在交兵呢?我做了一点预备功课,本来这个年代出了一个最有名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跟他的联系密不可分,不如亲身去看看,说不定有时机能够和他自己聊聊天呢!
不一会儿,我就来到了战国年代了,身上的穿着也变成古装,我发现自己刚刚好就来到了汨罗江,有个人正在把石头绑在自己的身上,正预备跳河自杀,我立刻大声阻止他:“自杀解决不了问题啊!有话好说啊!”
毅力坚决的屈原,力气大的惊人,不光把我的手甩开,还用力的把我推倒,还我摔到泥巴堆里,半响都爬不起来。
一群当地的居民冲过来想救屈原,却现已来不及,他们立刻跳上船,用力的击打河水,禁绝鱼虾接近屈原,还回家包了食物扔进江里,期望鱼虾吃饱饱,就不会咬屈原的尸身了。
一旁的我看了都想哭, 屈原是这么受尊敬的人,就这样被小人给害死了,不过,自杀真的很愚笨,只可惜我没时机好好劝导他。
但若是真的被我劝得不想死了,那是不是就没有端午节了呢?
【精选端午节传说的作文集锦五篇】相关文章:
精选端午节传说的作文集锦5篇01-18
精选端午节传说的作文集锦8篇01-17
端午节的传说作文集锦10篇01-15
精选端午节的传说的作文合集7篇01-14
精选端午节的传说的作文合集九篇01-16
有关端午节的传说作文集锦6篇01-17
有关端午节的传说作文集锦9篇01-18
有关端午节传说的作文集锦9篇01-18
关于端午节传说的作文集锦10篇01-18
有关端午节传说的作文集锦五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