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2022-01-19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的习俗作文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1

  说到端午节,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赛龙舟,悬艾叶,闻香囊,包粽子,忙碌而又开心!

  其实关于端午节的来历,现在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说;恶月恶日驱辟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传说屈原投江后,渔民们划着渔船去打捞他的尸体,后来慢慢演变为今天的赛龙舟。屈原投江后,当地的村民为了不让他的身体被鱼啃食,就把糯米投入江中,但多被蛟龙所食,后来屈原托梦给村民,经过屈原的提醒,村民们才把糯米用叶子包起来,再用彩线缠绕,形成了粽子的最初形态。

  过端午节,人们喜欢将艾叶挂于门上或用彩线绑在手脚上,意为驱邪辟邪。人们在这一天还会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投江。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半娱乐的节目。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米,因水中含碱,用茭白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我们祖国各地的人们,用他们不同的方式和习俗,共同庆祝着这个传统的节日。“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浓浓的粽香,浓浓的亲情,浓浓的欢声笑语……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2

  今天是端午节,听爸爸说端午节是我国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传统节日,它又叫艾节、夏节和送时节,而且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历代说法不一。有的人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因遭馋不用,投汨罗江而死的屈原;有的人说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的;有的人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孝女曹娥昼夜沿江号哭,因为后在端午节投江,五日后报出父尸。

  除了各种传说,各地的端午节的节俗很多,吃粽子就是端午节的饮食习俗,是纪念屈原的屈原投江后,老百姓怕鱼类吃屈原的遗体,便投米团、筒粽和鸡蛋喂鱼,后来渐渐变成了吃粽子。端午节人们还要把屋子打扫干净,还要在厨房里撒上雄黄酒,用来杀死青虫或防止毒虫孽生,并用雄黄酒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上:“王”字,在耳,鼻上涂抹。赛龙舟也是一个传统习俗,也是跟屈原有关,他在端午节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乃以船捞求,后变成了赛龙舟。

  我还知道别的地方端午节的习俗,在山东省临青县儿童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在鞋面上画上“五青”。意思是借屈原的墨迹来杀死它们。南京过端午节,各家要准备一盆清水,加入少许的雄黄水、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睛,称为“破红眼”,据说可以包一年没有眼病。高邮端午节比较特殊,有系“长命缕”、“贴五毒”、“贴灵符”、“贴黄烟子”吃“12红”等习俗,孩子们身上要挂“鸭蛋络子”。

  现在的端午节,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已经成为人们休闲会友的日子了。无论怎样的节俗,带给大家的,都是一份欢乐的甜美。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3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这一天有许多风俗活动,如早上取龙须水,插艾枝于门,上山采青,食粽球,制粽,赛龙舟活动。

  早晨取龙须水——因为传说五月五日是龙的生日,这一天龙抬头喷出的水能治病。故此人们在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沟、水沟、溪河取水,置于自家水缸里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

  插艾于门——因为艾能僻邪,这一天插艾于门上能保平安。

  上山采青——因为这一天是龙抬头喷发龙须水于大地青草的时间,人们上山采一些草药,像天冬、麦冬、金银花、山葡萄等来家备用,都比往日来的有价值。另者上山采青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气也十分有意义。

  食粽——本地有名俗谚叫[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破裘就是旧棉衣,这一天是五月初五,刚过了春寒,大地始暖,过了这天之后,进入夏天,气温自然高了,不再穿棉衣了。大家都要用薯粉加黄枝汁搅拌成的粽,表示食后寒天过去温暖的夏天就到来了。

  食粽球——粽球是一种用香菇,花生仁,猪肉,甜豆沙制成的食物,一边甜一边咸,用竹叶包成六角状拳头大小的包团子。它的由来是由中原传来的。是中原水乡百姓纪念大诗人屈原的一种风俗食物。

  赛龙舟——来自对屈原的怀念。沿江水乡在端午节前后组织龙舟竞赛。

  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肥肥大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心想: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聪明的我。可是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都跳了出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把一些糯米弄掉一点,我才舒了一口气,心里的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放了下来。我经过了一些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一个步骤——扎棕绳。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所以我接过棕绳,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这才交给奶奶。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活儿,包起来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

  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肥肥大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心想: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聪明的我。可是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都跳了出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把一些糯米弄掉一点,我才舒了一口气,心里的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放了下来。我经过了一些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一个步骤——扎棕绳。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所以我接过棕绳,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这才交给奶奶。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活儿,包起来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4

  在我们的中国有着许许多多古老的传统节日,现在我为大家说说端午节吧!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是我们中国十分隆重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前的旧习俗,直到现在人们还在过端午节,它是纪念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还有有趣的划龙舟比赛呢!奶奶在家已经煮好了香喷喷的粽子,打开锅盖满屋都飘着粽子的清香,让我闻得口水直流个不停。我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子叶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真是回味无穷呀! 吃完粽子后,爸爸带我去看划龙舟比赛,这里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的可热闹了!比赛开始了,各个队伍都蓄势待发,随着一阵枪声一条条龙舟飞快地划过水面,犹如一支支箭向前飞去。在场的观众们兴奋喊道着加油加油,在为参赛者加油鼓励,参赛者们听了心里充满了信心使劲地划桨,水花到处飞溅。各条龙舟你追我赶的,最后,落后的一号终于追上了遥遥领先的二号第一个冲过了终点,观众们不禁欢呼起来,到处都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啊!这真是我最难忘的一天了。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呀!他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还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等着你去找呢!高三:1806896342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5

  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吗?下面就让我来一一告诉你们吧!

  正所谓“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听到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时我就会知道今天是端午节。

  端午,又称重五,是我国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一个重要节日呢。在这天,大人门都要给我们小孩带上“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的长命缕呢。每家每户还得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如果你是南方人,那么还要吃“五黄”即“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粽子和雄黄酒。怎么样,有意思吧。

  更有意思的是,端午这天很多地方都会赛龙舟和吃粽子。赛龙舟,顾名思义,竞渡龙舟嘛!而为什么要竞渡龙舟?纯粹为了好玩吗?不是!相传赛龙舟,还有个小故事呢!从前,有个爱国诗人屈原,有一天,他听说了自己的祖国被占领了,爱国的他气得受不了,便来到了汨罗江边,投江自杀了。相传,竞渡龙舟是为了捞救爱国诗人屈原。而吃粽子呢,其实是把粽子投进江内,是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了,而不去吃屈原的遗体。关于赛龙舟和吃粽子,还有这么个令人落泪的故事呢﹗

  这就是快乐又令人辛酸的端午节,同学们,你们明白吗?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6

  眼看端午节一天天的临近了,那象征端午节的各种形式,不同馅儿的粽子也琳琅满目的出现大小超市的货架上了,当然那些小商小贩也不甘落后,在他们的摊位也相继摆满这样那样的不同式样的粽子。你要自己包也行,糯米有得卖,粽叶也有人卖,无论那个在集市上都能够买到。

  端午节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之一,也是民间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流传下来的习俗。说到屈原,让我想起了他的“世人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叹息。纵观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沉醉于社会的那些个大染缸里不愿意醒来呢!还有人自我解嘲道:“常在染缸边上走那有不湿鞋”的论调。其实那些人只不过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罢了。你不清,你想浊,又何必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 。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们每一个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不要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那些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的只不过是为自己的罪责开脱罢了。历史上的屈原不是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了吗,所以他最终选择了清而受到人们的尊重流传千古,也才有了今天的端午节。

  说到端午节,粽子是必不可少的吃食之一,而且由于地区的不同,不仅馅儿的用料不同,不过主料都是糯米,只是在糯米里参各式各样的配料,喜欢素的就参一点点紫米,或是花生什么的,而喜欢荤的则放一些牛肉火腿什么的,当然也有的人喜欢什么都放一点点的,总之,你到超市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挑选到自己喜欢的一种。

  所包叶子也是因地区而异各有所别,有的地方用竹子的叶子来包,有一种叫大棕竹子的叶子人们就拿它来包粽子;有的地方用粽花的叶子,粽花可以做扫把,而叶子就被人们用来包粽子;有的地方用的叶子则是属于兰棵植物的一种,这种叶子不仅叶片绿色间带有点点白色斑点,当然极少的的斑点是金黄色的,而且本身就具备一种兰草的自然清香,所包出的粽子在煮熟之后叶子的绿色不会染饭,而且能够把叶子那份兰草的自然清香渗透于粽子里面,吃起来就自然而然有一种兰草的清香了,糯米的清香加上兰草的清香在包的过程中就能够淡淡的闻得到了,在煮的过程中更是香飘四溢,糯米饭的清香加上粽叶的清香吃在嘴里是别有风味,所以在包粽子的叶子中是特别好的。遗憾的是我在网上根本查不到这种属于兰棵植物包的粽子图片。

  在我们华宁县的县城以及所属的周围的乡村到各个乡镇所用的叶子也是不尽相同的,县镇以及所属乡村包括山区用的叶子就是属于兰草的自然清香粽叶,而盘溪、华溪用的是粽花叶子,所包的粽子不仅在煮以后会染成绿色,而且没有那份兰草的自然清香。华宁用来包粽子的这种兰棵植物叶子多生长在山区一些背着太阳阴暗潮湿的地方。只要没有霜雪的侵袭,这种粽叶一年四季都是常青的。现在有的人家把它作为观赏植物来栽种,我家门前就栽着一小块,每年端午节不用去买粽叶,用自己家种的就够了。

  说到包粽子,也把我的思绪带到了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在那个穷的叮当响的生产队时期,市场上是没有粽子卖的,要吃得自己包,那个时候能够有糯米包粽子就不错了,其它配料是谈不上的,能够吃得起粽子的人家也不算多。我们这里还有一个习俗,无论哪家的儿子定了人家的闺女做媳妇,在没有结婚以前每个传统节都得给女方家送礼,而端午节送的礼物中粽子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即便自己家吃不起粽子,到了端午节也要准备好粽子送女方家的礼,而并不是每一家的女主人都会包粽子,所以只能请人包了。

  我家当然是吃不起粽子的,不过我妈妈却很会包粽子,所以每年临近端午节的时候,周围乡村的人家都会用捞饭的烧箕抬着糯米和叶子以及扎条来叫我妈妈给包了,扎条那个时候多用棕叶撕开成条状,也有的用麻线。当然包粽子是在晚上,在水油灯下,有的时候一个晚上都会来好几家,排着队等。在包粽子的过程中童年的我就坐在旁边手托下巴目不转睛地看着,只见我妈妈把一个或是两个粽叶叠在一起两手叠成一个锥形,然后左手拇指和其它四个手指头轻轻掐住,用右抓米放入,待装满那个锥形的圆筒之后,再用一支筷子插几下,大概是为了让糯米实落,然后在叶子的搭接处插入一个或是两个叶子,如果不平就用剪刀剪一点点,封起口来,右手抽一条扎带扎起来就完成了,当然要借助牙齿来结疙瘩才能完成,因为右手不能放开。那个时候的人没有现在的意识和观念,包粽子也是不收钱的,只当是帮忙,有识相一点的在包完了之后会拿两个粽子分给我和两个弟弟,当然我妈妈也会客气的说句客套话,我和两个弟弟则是欢喜不已。不识相的也就抬着走了,我的妈妈也没有什么什么说的,反正是会在手上的'活儿。

  我妈妈不仅会包粽子,而且会包各种不同花样的粽子,有一种叫四角粽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包的,四角粽是四个角一样大,需要两个大小差不多的叶子,而且需要长形的,一个叶子叠两个角,两个角是正叠一个,反叠一个,然后装上米,插在米里,然后再叠另一个叶子的两个角,最后两个叶子的口连在一起,就成为四角粽了,由于四角粽比较挑拣叶子,所以能够包的叶子也比较少,也很少包,所以大部分还是一般性的粽子,当然一般性的粽子也就容易多了。

  记得在土地下放以后,我妈妈还包过粽子去卖,因为有几个四角粽子,所以一下子就被人买去了,大概觉得好奇吧,现在在市面上我都没有看见过那样包法的粽子,遗憾的是在网上图片中也查不到。

  包粽子的糯米得先淘一下,把水控干,不能含太多的水分,所以得用捞饭的烧箕装,粽叶是把没有叶子的靠近根部的茎用剪刀剪了,然后洗干净了,在包的时候不能太紧了,不然煮不熟吃,当然也不能太松了,不然就散了。对于这个包粽子的巧技我始终没有学会,我会包,问题出在捆不起来,一捆就散,大概因为我的手太小了,在扎的过程中握不过来,所以一扎就散了。现在好了,不用自己包也能够吃到清香的粽子。

  不过在我们吃粽子的同时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不仅知道吃粽子的习俗,端午节的来历,多给我们的孩子讲讲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投汩罗江的殉国日。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7

  我心中的传统节日是端午节,端午节的日期是农历五月初五,它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区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后来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形成了端午节文化。

  端午节又有“端阳节”、“龙舟节”等二十多个名字,最主要的习俗就是扒龙船,也就是龙舟竞渡。还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放纸鸢、游旱龙、打马球、拴五色线等许多风俗呢!

  今年的端午节我吃了好吃的糯米粽子,还去东区龙子湖观看了一场激烈的龙舟比赛呢。这场比赛真是热闹呀,湖两边彩旗飞舞、人山人海。湖面上一排停着六艘龙舟,船上的运动员们穿着不同颜色的队服。他们在船头摆好大鼓,一个人站在鼓前,双手挥舞着鼓槌,其他几个人两人一排坐在船身,双手握紧船桨,双脚蹬紧船底。只听一声清脆的枪响,六艘龙舟倏地驶过起点,像离弦的箭一样快速向前。敲鼓声震耳欲聋,呐喊声此起彼伏,身穿红色衣服的红队暂时领先,他们的队员动作整齐,身体一起向后仰,再向前倾。手里的船桨上下翻飞,让我看到他们斗志昂扬。但是黄队紧随其后,气势上一点也不差,仿佛拼尽全力也要赶超红队。我的心也跟着激动起来,不由自主地给他们加油助威。我想,这就是民俗的魅力吧!

  我认为端午节是很有意义的节日,它是我们国家的民俗文化,传统文化。我们要把这个传统节日继承下去和发扬光大,一直传承下去。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8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人们都很快乐,到处都有人为过节在购买糯米、红枣及各色的豆子,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微笑。但我知道今天是他---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投江的日子,端午节是纪念楚国直臣屈原的,是他投江的日子,人们应该表示悲痛才对呀。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也许,事情已经很久远了,这种悲伤早已消失,留下来的只是纪念。

  我最崇拜屈原了。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出自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佐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革新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因此,遭到贵族子兰,大臣勒尚和郑袖谗害去职。

  楚怀王死后,顷襄王继位,屈原又遭到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勒尚的陷害,被放逐到湖南沅、湘流域,但他始终热爱祖国。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了楚国的郢都。楚国的危亡和百姓的痛苦,屈原痛不欲生。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生死存亡,又深感自己政治理想的破灭,大约就在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投汩江身亡。当地老百姓闻讯,曾纷纷划船去救并把粽子投入江中,免得鱼鳖去吃屈原的尸体。这就是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屈原一生的政治生涯是悲痛的,但他却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如《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以他的代表作《离骚》为例:这首诗共373句,2490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离骚》辞藻华美,想像丰富,文采绚烂,气魄雄伟,也是一篇照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李白在《江上》中说:屈平词赋悬日月。这代表后人对他的作品的景仰。

  今年的端午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我们切身体会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意义。今天,我们赞美屈原的爱国主义,弘扬屈原精神,但我们不会忧虑,因为我们相信明天的中国将会更加强大、更加繁荣富强!

【【精选】端午节的习俗作文集锦8篇】相关文章:

精选端午节的习俗作文集锦9篇01-18

精选端午节的习俗作文集锦七篇01-18

【精选】端午节的习俗作文300字集锦十篇01-15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集锦5篇01-18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集锦8篇01-15

精选端午节的习俗作文锦集四篇01-17

精选端午节的习俗作文锦集九篇01-17

有关端午节的习俗作文集锦9篇01-18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集锦七篇01-18

【精品】端午节的习俗作文集锦六篇01-18

端午节为题的作文300字 端午节一天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