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端午节的作文

2022-01-13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端午节的作文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 篇1

  在5月28日,我与母亲、姥姥、姥爷来到江边踏青,我所看到的一切让我非常伤心与失望。

  成堆的垃圾铺在先前鲜又嫩绿的草地上,空中已不是昔日的蓝,显得有时灰暗;江水已不是昔日的清,显得有些污浊。时不时有塑料袋从头上拂过,幼稚的小孩子们还在追着白色泡沫垃圾。路旁的花枯了,草也被人踩扁了,小食品的包装袋与冰棍杆被风吹得满地“飞舞”。江风吹来,一股臭气熏鼻。就算大家看到此情此景,还是向地面投置烟头、空瓶——没有人愿意去清扫,没有人愿意去维护,没有人愿意去管理,没有人愿意去在意。

  我静静地拾起一张报纸,将它扔进垃圾桶内。可能路人认为我很可笑,可能大家认为我很愚蠢,但我认为自己理所应当,做为一个冰城人,人们应该为城市甚至说是为自己付出你的微薄之力。

  不一会儿,龙舟比赛开始了。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是最能展现团结的节日运动。而此时此刻龙舟比赛正在我的面前,一个个坚持而又团结的身影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团结在此时此刻也成了俊姿。飒爽英姿的他们以整齐的动作挑战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江边的人们也发出了人声鼎沸的加油声、祝贺声,第一艘龙舟为2号船,团结永远是他们的口号,所以胜利也属于他们。

  在这个粽香万里的五月中,我静静的陷入了沉思,人们为什么不能团结一致地保护冰城的环境呢?我默默地看着早已污黑的江水,不禁叹到:冰城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 篇2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端午节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列如赛龙舟,挂香囊,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啊!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 篇3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他反而被逐出宫中。屈原气得不得了,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得知后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来纪念屈原。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我的妈妈。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我的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我的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我的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我的妈妈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很多!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要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赛龙舟了,几十个水手都拿着桨,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水手们听了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非常壮观、热烈。

  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 篇4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一提起这首民俗瑶我就想起端午节,想起端午节就想到了一个传说: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有位渔夫拿出米团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去咬屈原的身体,人们见后纷纷效仿。一位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要要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帕米因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今天的粽子。

  端午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每每到端午节,姥姥就会送来香甜的粽子,看到一个个油亮饱满的粽子,真想马上剥开咬一口,解开棉线,剥开粽叶,糯米的粘性使一粒粒糯米紧紧地抱在一起,咬一口,香甜的馅儿便进入口中。糯米、蜜枣、豆沙、花生咀嚼在一起让我越吃越觉得美味,香!

  端午节真令人快乐!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 篇5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就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过端午节,就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习惯。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以纪念屈原的说法最为广泛。相传屈原就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因为爱国理想不能实现而抱石投汨罗江自杀。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为端午节。

  说到端午节,最常见的习俗要数吃粽子。虽然商店里的粽子品种很多,但就是,我还就是喜欢家里包的粽子。在端午节的前两天妈妈就会把包粽子的芦苇叶买回来用清水煮好,此时然后准备包粽子的原料:糯米、肉、豆沙、红枣等。接下来和奶奶一齐包粽子,每次奶奶都会选取两三片叶子,左手捏住叶子的一头,右手用三个手指捏住叶子的另一头轻轻地往里一卷,此时卷成一个圆锥体的形状,此时卷好后就往里面放准备好的原料,最后用棉线把粽子捆结实,一个有模有样的四角粽“宝宝”就诞生了。

  在这一天,人们还会插艾叶、赛龙舟。此时端午节真就是个充满神奇、充满喜悦、充满热闹的节日。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 篇6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

  这天,我和妈妈到街上去买菜,我闻到一股粽子香。回到家,我突然想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又有哪些风俗?我便想去问妈妈,而妈妈却说:“你自己去查书就知道了。“我心里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说干就干。“

  我找到了百科全书,翻开它,它说:“端午节这天,人们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日子。南方一些少数民族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这时,妈妈叫我吃粽子。我看见香喷喷的粽子,情不自禁的唱着关于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 篇7

  端午,中国人都知道。其实他还有其它称呼如:端阳,重五……

  记得小时候,过端午节,总是一早起来,站在院里活动身骨,然后在耳边挂上一脉不知名植物,那个植物有一种摄人清香,睡意不知不觉都被卷走,脑中只有一股清风在环绕。

  那时候还小,不知道那植物有什么用处,但是听爷爷奶奶说过,那是一种可以避邪草药,端午那天是必不可少。

  你也千万别不信。我羰午那天出门,看到家家户户上挂着都是那种植物,在门窗上,在小屋中,整个小城迷漫着这种清香气味,令人心旷神怡。

  中午时候,我们孩子们可高兴了,因为我们可以吃鸭蛋了。

  你别认为鸭蛋没什么,你得记住,那一天是端午。

  没错,端午鸭蛋是很特别。

  这些鸭蛋是以我上文说药草煮出来,那药香再加上鸭蛋本身香味,别提多诱人了,而且,鸭蛋也因为药草浸泡,全变成了青黄色,看着都让人眼谗。

  儿时手比较小,想多拿鸭蛋却拿不了几个,所以总是用毛线织成一个络子,然后用一个个装在里面,挂在胸前,这当然不好看!但当时却是我们孩子心爱饰物,鸭蛋挂久了,我们一高兴,便掏出络子里鸭蛋,吃了。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除了敲去空头,其它都不碰破。吃光里面蛋黄蛋白后,便用清水洗净。晚上一到,便钻进竹林中,抓几只萤火虫,放在蛋壳中,在上面盖一层薄罗,封好。萤火虫便在里面一闪闪地亮,很是灿烂!

  现在长大了,竹林也消失了,大概不会再有儿时端午吧!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 篇8

  端午节就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叫端阳节、重午节。此时这个节日主要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

  学者闻一多还认为,端午节就是龙节,就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日子。端午节的主要活动就是赛龙舟和吃粽子。相传赛龙舟就是为了捞救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入江中,就是让鱼虾吃饱了,不再吃屈原的遗体。端午节的来历我不就是个性清楚。端午节的欢乐之时,人们也要把房子打扫干净,还要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此时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滋生。

  端午又称为重五的原因就是端午的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齐,比如人们用五种颜色的线系在儿童的脖颈,称为长命缕。各家还要插“五端”,南方还要吃五黄。

  期望端午节能流传下去,到永远。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 篇9

  过端午节,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堂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

  做粽子一定要有准备的。原来,堂姐已准备好浸泡了3个小时的糯米,同时也买好了粽叶,这样准备就让我大吃一惊了。

  我把米放在叶子里,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气极了。堂姐对我说:“你要把叶子做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然后再把米放进去啊!”

  于是,我按照堂姐说的步骤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边那个盘子中间放的是什么?原来是肉馅哦!我在糯米中间挖了一个小洞洞,把肉馅弄成圆状,塞入糯米中,让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么封好呢?我看了眼堂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翘起来的一片叶子按下来,并用绳子用力的扎紧。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个。现在就要下锅了,先是把水烧开,然后把粽子放下去。

  过了一会儿,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绳子解开,正想把叶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烫着了。堂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来。我吹着吹着,把让热气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将叶子掀开,吃起了自己亲手做的香喷喷的粽子来——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间,包着一团鲜汁可口的肉馅,放入口中,不油不腻,又有嚼劲,感觉太好了!

  端午节就这么过去了,嘴里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想着我国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诗: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这真是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 篇10

  端午的味道,是盛开紫罗兰的芳香,淡而优雅.

  端午的味道,是绽放茉莉花的幽香,妙而纯洁.

  端午的味道,是开放百合花的清香,淡而高雅.

  端午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记忆忧新,

  临近端午,就会想到他,他是一位博学才子,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气质过人.他在战国时期创下业绩.他不光创下业绩,还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转变为个人歌独立创作的新纪念.他是文坛的一位高手,也是仕途的弃儿.他每次都想一心报国,让自己的国家像一只雕耸立于大地上,却总是遭遇小人的妒忌与报复,是自己的辛苦迟不被采用,最后在自己临死前创作了一篇,用血和泪写成的忧国之恩的柔情长诗《离骚》.

  诗创作后,他带着满脸的忧伤和愤怒来到了江边看着冰冷的河水,他突然笑了,仿佛是在笑那些小人笑今日的庸君,笑自己的衷心没有被人发现.他带着冷笑,纵身一跃跳入这冰冷的河水中,让他冲洗着自己的身躯.他走了走的凄凉与悲伤,只是他对国家的爱太深了.

  他热爱祖国,坚贞不屈的精神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他坦然面对以,死报国,显出他是多么地热爱自己的国家他打意凛然的豪杰气魄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深思.

  端午的味道,就是屈原,他那忠心耿耿的报国情怀为祖国为人民的安居乐业以幸福做出我显得努力.端午的味道是有气魄的,也是有甜味的就像棉花糖一样甜.

  端午节这天,也是游子回家团聚的日子,大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品尝这美味的粽子.今年我的叔叔婶婶都回来团聚,共度端午.我们家的粽子都是母亲自己亲手抱的,母亲在厨房里忙来忙去,我和姐姐在屋里看书,可我的思绪早就飞远了,想起了去年我们家的粽子不是母亲亲手抱的,而是从小摊上买来的,蒸好之后,我满怀希望,可刚尝第一口,我想被泼了一瓶水一样这个粽子一点也不好吃,我嘟囔这,母亲用慈祥的眼神望着我,温柔的说:"吃都吃了,还是下回母亲自己做吧!"我急忙叫好眼泪都流出来了.突然听见母亲那清脆的声音,粽子好了,我的思绪才飞回来,我看着桌子上热腾腾的粽子,脸上露出了微笑,大家一起坐在饭桌旁,边吃边讲着端午的来历与意义.大家都是兴高采烈.我看着这样一桌团圆饭,心里美滋滋的.

  端午的味道,就是游子们回家团聚的喜悦与幸福那是甜甜的味道.

  夏天的味道,是那一簇簇盛开的花团;顽强的生命力,展示了夏天的主旋律,人生的味道,就是一次次磨练的意志与顽强,绽放人生的主旋律,而端午的味道,那是一种种传统的习俗,是那衷心报国,是那家家户户团圆,弘扬了端午的主旋律.

  端午的味道,与众不同.

【【推荐】描写端午节的作文集合十篇】相关文章:

【必备】描写端午节的作文集合十篇01-12

精选描写端午节的作文十篇09-11

有关描写端午节作文十篇06-18

【推荐】描写弟弟作文十篇10-25

【推荐】描写小猫作文十篇06-21

【推荐】端午节的由来的作文十篇01-09

【推荐】我家端午节作文集合十篇10-22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600字汇编十篇10-21

实用的描写端午节的作文集锦十篇01-12

【推荐】家乡端午节的作文汇总十篇11-19

端午节的由来的作文 端午节的传统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