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故事的作文

2022-01-12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故事的作文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 篇1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五、重午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习俗是相同。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努力使自己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楚国百姓听到屈原投江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身体。

  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据说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粽叶清香粽子,是我们孩子们最爱,枣子粽、火腿粽、赤豆粽……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有地方,人们还会佩带着香袋,姑娘们以这五彩缤纷香袋做饰物,既香味袅袅,又让自己变得更美丽动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来了不少小伙们留连目光。

  说起包粽子,我妈妈可是能手,她拿来了糯米、红枣、粽叶、五彩线,我把粽叶围成了圆锥形状,把粽子馅儿填到了里面,然后折叠粽叶,真包成了三角形粽子,我拿五彩线把粽子捆结实。大功告成了!我包了一个又一个,包完后,我把粽子拿到锅上蒸了20分钟。打开锅一看,粽子懒洋洋躺在锅中呢!我把粽叶剥开黄灿灿糯米闪闪发光哩!一个大红枣在中央微笑,如同一个可爱姑娘似。我用舌头舔了舔,甜中带着香味,真让我垂涎三尺啊!一口咬下去,软软、润润、滑滑、甜甜,真是回味无穷啊!瞧!锅里还等着我品尝呢!我张大口,塞进了嘴里,香甜味道一直在我嘴里荡漾。

  今天我度过了一个快乐节日,不光是吃到了香甜粽子,还因为我学会了包粽子,我盼望着下一个端午节到来!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 篇2

  端午节到了,家家都飘出粽子的香味。节日的味道随着粽子的清香沁入肺腑。试想,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如果没有了粽子,还真的很难找到其他属于这个古老传统节日的特征。沈从文的《端午日》里那样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一点点消失在时代的步伐中。可那些多姿多彩的节日习俗,总是让人怀念。我也总会在这个传统佳节之际不由的梦回童年,一遍遍在心里回味儿时过端午的情景。

  老家在苏北一个偏僻的乡村。每年端午,都已是农村的“大忙”季节。家里人多劳少,农忙的时候,我都是算是主劳力之一,也就只有在端午这一天,我可以不下田,专门在家里忙家务。记得那时爸爸会一大清早就到镇上称点肉,买点鱼放在家里。平时吃不上这些,也只有过节这天才奢侈一次,打打牙祭。我则早早起床,忙活好其他家务,就提着篮子,去田间地头采集各种野草回来留着下午烧水洗澡,说用端午这天百草烧水洗澡可以保整个夏天身体健康,不生皮肤病。

  那时在农村老家这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百草当中最重要的是艾草和菖蒲,当然还有河边的金银花,田头的薄荷草等,我把各种野草采回来,放在我家那口八张锅里,把锅里放满了水,再在锅里放些鸡蛋和蒜头(有时蒜头是放在灶膛里烤的),这些都是必须得有的,也是端午习俗之一,然后就开始烧,一直把水烧开。烧开的水,是青绿色的,水烧开了,鸡蛋也煮熟了,蒜头也煮烂了。蒜头我们不稀罕,我们稀罕的是煮鸡蛋。我们姐弟几个最起码可以一个人分到一个鸡蛋,因为平时鸡蛋都要省下来卖钱补贴家用的,只有端午这天才能吃到煮鸡蛋。

  那时我们总是把圆滚滚热乎乎的鸡蛋捧在手里把玩,舍不得吃。鸡蛋壳也沾染上了青绿色,看起来更加诱人,闻起来除了蛋香还有清香。那时的我们经常是把鸡蛋把玩到晚上,才小心的剖开鸡蛋壳,慢慢的把鸡蛋吃掉。水烧开以后,捞出里面的野草,把水舀到洗澡用的木桶里,待温了后洗澡。把弟妹们洗好澡以后,还得给他们系上丝绒线。那时端午的时候,镇上到处都是卖丝绒线的,五颜六色,煞是好看。因为在老家的端午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洗完澡的孩子,脖子上,手腕上,脚腕上都要系上这些绒线,一直到七月七那天才剪下,扔在屋檐上,让喜鹊衔去为牛郎织女晚上的相会搭建七彩桥。

  说实在的,我一直都不知道这些习俗是怎么由来的,也没有听村上的老人讲过。只知道那时家家都这么做。而且我一直奇怪的是那时每年端午我们村上竟没有人包粽子,但家家却都热热闹闹的。即使是农村最忙的时候,也冲淡不了节日的`气氛。下傍晚总是看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洗的干干净净的,手里都拿着煮鸡蛋,脖颈上系着五颜六色的丝绒线,在小伙伴面前炫耀。我是直到上了初中才知道端午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以前我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完全是空白。因为家乡河流少,所以所谓的赛龙船等这些与水有关的传统习俗我们那里都是没有的。

  时隔十几年,那些儿时的节日习俗,也在老家逐渐消失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天天都如过节,节日的气氛也淡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也找不到那些曾经用来烧水的野草的踪迹了。只是不知道,孩子们现在不系丝线,牛郎织女没有喜鹊搭建的七彩桥,他们怎么相会呢?哦,忘了,现在的老家,连喜鹊也很难见到了。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 篇3

  “一千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杀了……”奶奶笑着为我讲道。我坐在奶奶旁边,望着从青葱绿叶中投下的斑驳光影,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一阵凉风徐徐吹过,引得蝉儿尖声大叫:“知了,知了!”奶奶像是突然醒悟似的,猛地一拍前额:“快走,该去准备粽叶和糯米了。”我非常激动,今天可是我第一次包粽子呢!一定大展身手!米昨夜已泡好,只剩下那一堆乱糟糟的粽叶还没有洗。我和奶奶仔细地扣掉泥垢,抚平,渐渐地就堆成了堆。

  “把叶子卷成锥状,放上一颗枣,再洒些米,最后卷好,对,就是这样。”我皱着眉头笨手笨脚地卷着,胳膊肘一顶一不小心碰掉了一盆枣,哗啦啦掉了一地,我窘迫地低下头,感觉脸上发烧。姑姑轻轻鼓励地笑了笑,在我听来却十分刺耳。我默默低下头弯下腰,一颗一颗地拾起来,扔进了盆里,摆摆手准备放弃。“不要气馁,”妈妈拉过我严肃地说,我不由得紧张起来,“做每一件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一定不要放弃!”她的眼底好似闪着光,我坚定起来,撸起袖子,拿起粽叶,继续努力的包着。这是我第一次为亲人包粽子,我多么希望奶奶爷爷会喜欢呢!

  卷成一个锥,放枣、放米。终于,我完成了一个略显粗犷的“作品”。形状歪歪扭扭,线也系地一团乱,几乎毫无美感可言。过来观看的爷爷哈哈大笑:“这粽子,我第一个吃,看看孙女手艺如何?”大家一起笑着,我也舒了一口气。渐渐地,一个个精致小巧的三角粽子入了锅。

  送香包、系花绳。奶奶说香包里有艾草,是用来驱逐蚊虫的,望着精致的香包,我的心热乎乎的。端午的最后盛宴随着蝉鸣和药香开始了。热腾腾的粽子上了桌,氤氲一片雾气,暖暖的。我亲手解开自己的“结”,慢慢打开,圆润饱满的糯米,暗红甜美的枣子,此时都显得那样可爱,那样温柔。“祝大家端午节快乐!”我喊出这句话后,将那个“作品”递给了爷爷。爷爷吃了后连声称赞,引得大家都围上来抢我的粽子,我自己也不相信的咬了一口。哇,甜甜软软的感觉在舌尖荡漾开来。姑姑笑着说:“不错嘛!这下真的长大了。”奶奶也附和:“味道真不错。”“你这个粽子太‘苗条’,要是再饱满些就更好了。”妈妈温柔的看着我。朦胧中,我发现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笑容暖了我的心。爷爷轻轻抚着摸我的头,说到:“孙女手真巧,真聪明,以后你年年给爷爷包粽子,怎么样?”我高兴地答应了。灯光笼罩着桌子旁的人,风吹过,绿叶扬起了舞裙,沙沙地响着,心蓦的跳了一下。那粽子里承载了爷爷奶奶对我殷切的期望,有着他们对我的爱。

  在五月初五,这香甜的端午时节,亲人的爱与祝福,伴随着我很久很久。爷爷的笑声仿佛还在耳边萦绕,和着蝉鸣、和着亲情。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 篇4

  端午节快到了,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吧!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又被古人成为端阳节、重五节。

  他是一个被后人纪念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春秋时期楚国大臣——屈原,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楚国百姓听说后,纷纷涌到江边打捞屈原的遗体,用叶子裹上稻米投到江里,希望江里的鱼虾不要吃屈原的遗体。

  在这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大家都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插艾叶,以此来纪念楚国诗人屈原。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当然,还有一些关于端午节的儿歌,让我带着大家去试听其中的一首吧: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怎么样?好听吧?

  今天大家知道了这么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一定很开心吧?让我们一起去生活中慢慢发现吧?最后祝大家节日快乐,永远健康!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 篇5

  打我记事起的时候,端午节前夜,母亲会从针线篮子里拿出五颜六色的花线,在昏黄的灯光下,用老家俗称叫“线杆”的纺织工具,把各色花线碾成绳子,叫“花花绳”,老一辈人说这个东西可以趋吉避邪。然后用各色花布,尤其以喜庆的红色为主料,赶针脚、针织、刺绣等复杂的工序,制作成一个个似要活过来的龙、马、羊、鸡等生肖“耍货”,也就是行话“香包”。也有蛇、蝎子、蜈蚣、蟾蜍、蜘蛛俗称“五毒”样式的香包。

  在端午节那天,一大早,我还窝在被子里的时候,母亲就已经在不惊扰我熟睡状态,悄然给我在小腿、胳膊四上肢带“花花绳”。等起床后,才把赶夜做好的香包戴在我的脖颈上,然后用从药店买来的各种中草药捣碎、和着各色花瓣碾制而成的香草裹一遍。这时,这些形状各异的“耍货”,嗅起来香气浓郁,沁人心脾,这才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香包”。我好奇地问过母亲,母亲的回答我记不大清了,说是戴着这个不仅有提神的功效,而且可以逢凶化吉。现在想来,含有中草药、花瓣的香草,说是提神倒可一信,但逢凶化吉之类不足取信,我依然深深地明了,“逢凶化吉”只是亲人长辈寄予晚辈身处困境可以化难呈祥的一种美好夙愿。

  母亲会拿出自家种的糯米洗干净,盛在一个大盆子里备用。然后在锅里加水,拢起材火,把一大盆子糯米倒进锅里,先用大火煮。等糯米煮成粥的样子,锅里加入蜂蜜、红糖熬成汁,出锅前撒些颜色红润、皮薄肉满的的大枣、花生豆、板栗仁、枸杞,再换成小伙熬成粘糕状,就可以盛盘端上桌。这时,姐姐哥哥们早早围着锅灶还在打转时,母亲会舀一小勺,用嘴吹凉了,总会尽着嘴里吞咽着口水的我先来上一口。

  早饭,就是吃糯米糕。在我们吃的时候,母亲早已找来洗净的玉米叶子、竹叶包着粽子,下午就可以真正的吃粽子了。

  端午这一天,全天吃的几乎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食物。

  吃过早饭出去玩的时候,母亲会拿来雄黄,在我的耳朵外廓里粘一些,可以防蚊虫我只知道端午节不仅我,村子里的小伙伴都会戴这个,出去玩的时候,总会有婶子、叔叔、爷爷奶奶累的长辈把我叫住,一遍一遍翻看着我胸前的一串香包,啧啧不休。我只知道,那是些在说我母亲心灵手巧之类的好话。

  我大些的时候,家里已经不种植黄糯米了。老家逢端午节,母亲知道我打小就喜欢吃黄糯米做的粽子,母亲就用自家种的小米四处找邻居家种有糯米的婶子换米吃,或是借一两碗等自家种了秋收后再还给邻家。而且每次都是两碗才换得一碗,借两碗还的时候母亲总会多还一碗,只是为了让我在端午节的时候饱口福。

  等我长大了,每每过端午节,母亲纵然知道我自小喜欢吃黄糯米做的粽子,但不管是换、还是借,都很难再找到我想吃的那种黄糯米的时候,就只好在集市上或粮油店会去买罐装的成品白糯米,买了宽竹叶包粽子给我吃。

  现在,纵然“身在他乡为异客”,也难淡忘年少留在故乡端午节里的童真故事。即使“山一程,水一程”千里之遥的地域,也隔不断端午节吃母亲亲手做的粽子的那一份思念和挂怀。

  而今,又过端午节了,置身西域的,仍旧守住那份传统的习俗,用买来的糯米、大枣、葡萄干,凭借脑海里母亲的身影,做记忆里的粽子。然后静静地咀嚼粽子里每一颗粮食、果品的味道,只是为了坚守祖宗留下来的那一份弥足珍贵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信仰。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 篇6

  今天是端午节,在妈妈催促声中起了床。妈妈端上了一盘茶叶蛋作早餐。“为什么呀!”我问道,“今天早上怎么改吃鸡蛋了?”妈妈笑着说:“端午节吃鸡蛋可以祝福你逢凶化吉、平安无事啊!”“是嘛!”我赶紧拿起一个鸡蛋剥起来。“我小时候外婆还把鸡蛋染成红色,用自己变得网兜装着,挂在我胸口呢!”妈妈边说边回忆着。

  在去外婆家路上,我看见处处洋溢着端午节气氛。超市贴出了一张张关于端午节促销活动大海报。很快到了外婆家,走上楼梯,看到外婆家大门上悬挂着几簇绿色植物。只见这些植物有着细细茎杆,叶子长长。“这是什么呀?”我问来开门外婆。“这是艾叶和菖蒲。”外婆回答。“为什么要把它放在门口呢?”“这样可以防止蚊虫进到家里,还可以避邪呢!”

  一走进房间,厨房里飘出粽香令人馋涎欲滴!

  外公外婆正在熟练包着粽子,我也想来一试。便开始对外婆说:“让我包一个粽子吧!”外婆摆摆手不肯,我又说:“我要试试看嘛!”这时外公发话了:“要包可以,不过先得告诉我们,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哈哈!正中下怀!我滔滔不绝讲了起来:“这是为了纪念战国末期大诗人屈原。他是春秋时期楚怀王大臣。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终不舍弃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跳进汨罗江自杀。屈原死后,百姓们哀痛异常,都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尸身。发展成划龙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外婆说:“够了够了,过来吧!”

  外婆教我包粽子了。先把粽叶卷成圆锥状;把卷好粽叶卡在左手虎口,舀一勺泡好糯米倒入粽叶卷中,舀一小匙拌好肉馅放在米上,再盖上一层米;将叶尾盖下来,叶尾捏笼,将多余叶尾上卷,接着用叶丝系牢。最后,剪掉多余叶尾。啊!我终于包出了一只粽子,虽然没有外婆那样好看,可我还是觉得很好。

  这个端午节过得真高兴!我既学会了包粽子,又尝到了美味,更关键是,小小粽子让我感觉到了祖国博大、深远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我更为自己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 篇7

  那是初夏,家乡的小河边,芦苇已长出长剑一般的叶子,满眼的绿啊!闻着苇叶清香,我和小伙伴欢呼雀跃:端午节就快到啦!我们可以吃粽子啦!

  端午节那几天,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征得长辈同意后,我们便三五成群,一个个手挽着竹篮去采摘叶。“苇叶何田田”,我们总会满载而归!

  傍晚时分,大人们会将我们采摘来的粽叶洗好,一片一片晾在庭院里。大人们又是浸泡糯米,又是清洗稻梗,又是剁肉拌馅,忙得不亦乐乎!

  我最爱吃奶奶包的粽子了!奶奶总是一大早就起来忙活。奶奶总是不紧不慢地挑选两片合适的粽叶,把粽叶挽成一个漏斗型,底部非常的密实,然后放入一点点糯米,再放入馅料,最后再放入糯米,用糯米将馅料完全盖住,同时还要注意不能放地太多,需要和粽边持平,最后再用粽叶包裹住,自上而下,又由下往上,左右相绕。我至今搞不懂,奶奶是用了什么魔法,将几片粽叶和一些糯米,变成了一个个梭角分明、小巧精致的四角粽子的。

  小的时候,我就纳闷,为什么我们要在端午节吃粽子,为什么用粽叶包些糯米就成了粽子。于是奶奶边包粽子,边和我讲了屈原的故事。

  从奶奶的讲述中,我知道了,原来屈原是位爱国诗人,在五月初五,因为亡国之恨而投江自尽。百姓为了纪念他,将祭祀用的食物投入江中,为了不让鱼儿吃掉,就采江边的苇叶来包裹,久而久之,就有了粽子。

  后来,我读到了屈原的诗,加深了对屈原的了解。每次包粽子,我会忍不住感慨,也常常想,我何时学会包粽子,亲手将粽子抛入江中,纪念一下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奶奶很赞同我的想法,也常常和我念叨,一个人即使离家再远,也不能忘记自己的家乡,也不能忘记家乡的风俗文化啊!

  这样忙个一上午,奶奶就包满了整整两大竹篮的粽子。这时候,爷爷就会升起灶火,将粽子放入铁锅,倒上一大锅子的水,开始煮起了粽子。

  炊烟袅袅升起,粽子的清香飘散开来,飘进了那片芦苇地,在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慢慢弥漫开来……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 篇8

  离端午节还有一段时日,各式各样的粽子便随着初夏的脚步迫不及待地闪亮登场了。其实,粽子现在随时都可以吃到,而且不局限于红枣的一种,八宝、豆沙、肉、胡萝卜等各种陷的粽子,缠了不同颜色的丝线,躺在超市的冰柜里,或定点的被温热着...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集锦八篇】相关文章: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集锦五篇01-10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集锦六篇01-10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集锦6篇01-11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集锦九篇01-11

端午节的故事初一作文07-29

关于端午节故事的作文300字6篇11-17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集合五篇01-10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集合6篇01-10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集合8篇01-11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集合7篇01-11

家乡的端午节的作文 端午节的意义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