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2021-12-21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的风俗作文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1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故乡的粽子和外地不一样,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故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故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故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因为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的时候,色彩非常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非常香。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故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2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传统节日中的——端午。

  端午传统习俗是吃粽子。快到端午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包粽子活动,大人们先把两片竹叶叠在一起,然后放入糯米等各种调料,包成立体的三角形,再用细绳缠紧。

  粽子的口味有非常多,如:加糖的,肉馅的,还有加蛋黄的等等

  就连粽子的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如:圆形,三角形……让我看的眼花缭乱。

  过了一会儿,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拿来蒸,过上半个钟头,妈妈把粽子放到桌上,我看到粽子像一个小胖娃娃,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拨开它的竹叶,我又看到里面的糯米从肉色变到黄色,我情不自禁的尝了一口,啊!好吃的无法形容……

  忽然,我听到外面传来了一阵阵“嘿哟”,“嘿哟”的呐喊声,我连忙从窗口望出去,只见湖里的龙舟上一个人在擂鼓,还有八个人在划浆,而且比赛队员都整齐有规律地呐喊着,划动着,个个都生龙活虎,并且精神抖擞。看那一艘艘龙舟就像一支支发射出去的利箭一样向前冲去。在岸上的啦啦队员们也都大声的喊着;“加油”,“加油”!龙舟听到大家为它喊“加油”似乎变得更快了。

  啊!端午既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上精彩的赛龙舟比赛,真是趣味无穷啊!我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那就好了!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3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这一天有许多风俗活动,如早上取龙须水,插艾枝于门,上山采青,食粽球,制粽,赛龙舟活动。

  早晨取龙须水——因为传说五月五日是龙的生日,这一天龙抬头喷出的水能治病。故此人们在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沟、水沟、溪河取水,置于自家水缸里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

  插艾于门——因为艾能僻邪,这一天插艾于门上能保平安。

  上山采青——因为这一天是龙抬头喷发龙须水于大地青草的时间,人们上山采一些草药。像天冬、麦冬、金银花、山葡萄等来家备用,都比往日来的有价值。另者上山采青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气也十分有意义。

  食粽——本地有名俗谚叫[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破裘就是旧棉衣,这一天是五月初五,刚过了春寒,大地始暖,过了这天之后,进入夏天,气温自然高了,不再穿棉衣了。大家都要用薯粉加黄枝汁搅拌成的粽。表示食后寒天过去温暖的夏天就到来了。

  食粽球——粽球是一种用香菇,花生仁,猪肉,甜豆沙制成的食物,一边甜一边咸,用竹叶包成六角状拳头大小的包团子。它的由来是由中原传来的。是中原水乡百姓纪念大诗人屈原的一种风俗食物。

  赛龙舟——来自对屈原的怀念。沿江水乡在端午节前后组织龙舟竞赛。

  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肥肥大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心想: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聪明的我。可是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都跳了出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把一些糯米弄掉一点,我才舒了一口气,心里的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放了下来。我经过了一些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一个步骤——扎棕绳。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所以我接过棕绳。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这才交给奶奶。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活儿,包起来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4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吃香喷喷的粽子呢?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比热闹的龙舟赛呢?

  没错,只有端午节,一个伟大的节日,一个神圣的节日。说起端午节,还得从屈原的故事说起。

  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荐能,富国强兵,力主联秦抗齐,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使屈原被谗免去职位,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报国无望,便含恨投江自尽。屈原死后,出国的百姓异常悲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有些渔夫则驾起船只,把事先准备好的粽子、鸡蛋扑通扑通地往江里丢,说是让鱼吃了,就不会咬屈原的尸身。流传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习惯。所以过端午节的这天,满街都是卖粽子的小贩,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你知道粽子是怎样包的吗?哈,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先用一些新鲜的粽叶包住糯米,在里面放各种配料,然后用线捆扎好;包好的粽子放在锅上蒸,等满屋飘着粽子香的时候就可以吃了。吃粽子的时候,要先把线解开,剥开粽子叶,里面藏着红红的粽肉,升腾着热气,散发着一种特有的粽香,两个粽子用盘子装着,活像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照耀下晶莹剔透,散发着浓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个粽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味道真是棒极了。

  吃完粽子,便来到河堤上观看龙舟赛。在这一天,每个村子都会组织一支队伍,而后拉到涟水河进行比赛;只见碧波荡漾的河面上,五颜六色的龙舟整装待发,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仿佛胜券在握;而站在岸边的观众比队员们还要紧张,个个屏息凝视着河面。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一般地向前冲去;顿时,河面上鼓声震耳欲聋。一千米的水道上,队员们憋红了脸,咬紧了牙,拼命地划。太好了,我们村的龙舟领先了,因为我们村的队员配合默契,所以龙舟就特别听他们的指令,行动自如。龙舟的身后留下了一条条波纹,原来平静的水面,如布满硝烟一般;尾随在后的龙舟,不紧不慢地跟着,鼓手们也使出了吃奶的劲,使劲地敲,这锣声一声接着一声,清脆而有力,别的龙舟也不甘落后,一边划船,一边和着鼓声,“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往前冲,那口令里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河面上热闹极了,口令声、锣鼓声、划桨声,汇成了一首激昂雄浑的乐曲,乐曲里有着浓重的端午节的气氛。

  故乡的端午节啊,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爱国精神的一种钦佩。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5

  端午节快到了,妈妈在家包粽子。她准备了叶子,竹条,肉,枣子,米……真丰富。

  妈妈先示范,她拿了一片叶子,做成圆锥形,包上馅料,再绑上竹条就好了。粽子真漂亮,真可爱,就像一个粽子宝宝。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粽子看,口水直流。我看着看着,情不自禁地拿起一片叶子学着妈妈的架势,把叶子做成圆锥形,无论我把叶子往哪边折都做不好。我气得火冒三丈,把叶子往旁边扔,气呼呼地走到客厅去喝水。

  妈妈看见了,赶紧走了出来,说:“不要放弃,坚持就是胜利。妈妈来教你。”妈妈劝了好久,我才走进厨房。妈妈说:“跟着我做。”我拿了一片叶子,认认真真地看妈妈做,在学着做,可是第一步还是做得不好,我开始有点生气。妈妈说:“你做的手势不对,大拇指按着叶子,再围着绕一圈,再握紧。记住,不能握得太紧,也不能握得太松。”

  我照着妈妈说的做,果然不出所料,第一步做好了。我欣喜若狂,高兴的笑了。接着放馅料。妈妈说:“馅料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必须刚刚好。”我舀了一勺的馅料放进去,妈妈说:“够了。把叶子折进来,弄好,再拿一条竹条把粽子绑上就做好了。”我边听边做,做好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虽然粽子包得不好看,但它包含了我的心血。看着它,我还是十分自豪。

  粽子做好了。虽然做的过程很辛苦,但却很开心。妈妈说得对,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6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我们全家都到了奶奶家过端午。那天,妈妈特意起了个大早,去菜场买了黄瓜、西瓜、香瓜,黄鳝和一些中草药。我很纳闷,说:“妈妈你怎么买这些东西呀?”妈妈神秘兮兮地说:“为了给你过一个最传统的端午佳节。”

  不一会儿,我们驱车来到奶奶家。这里已经热闹开了,姑姑、姑父、两个姐姐都来了,喜气扬扬的。奶奶开始杀黄鳝,爷爷杀鸡,姑姑杀鱼,妈妈开始切黄瓜……他们忙得不可开交。我心想:黄瓜、黄鳝、黄鱼,怎么都有“黄”字,我有点半知半解,我跑过去问妈妈:“端午节不是吃粽子,干嘛还吃这些带‘黄’字的东西呢?”“那是因为我们本地有种风俗,就是端午节要五‘黄’。”“是哪五‘黄’?”我疑惑不解地说。“妈妈很忙,你去猜猜看!”边说还边把一个红色的缎带小包包——香带挂在我的牛仔裤上,我心想:这香袋难道也是五‘黄’之一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去问两个姐姐,可是她们也有点搞不清楚。

  没过多久,一顿丰盛的午餐就准备好了,我们开吃了。菜肴还真多丰富,鸡肉、猪脚、黄鱼、黄鳝、黄瓜……我就边吃边说:“妈妈,你说的五‘黄’中应该有黄瓜、黄鱼、黄鳝吧!还有两黄猜起来蛮麻烦的,能不能给个提示?”这时正在喝酒的爸爸向我使了一个眼色,哦!应该是黄酒!准错不了!妈妈会心地一笑。那还有一‘黄’呢?我猜了半天还是没有一点头绪,后来妈妈说就是咸鸭蛋的蛋黄,怪不得猜了半天都不行,这也算?

  这时,姑姑、姑父叫我五‘黄’中的每样都尝一遍,其他都不难,就是黄酒我是今生头一回吃,我先看了看,然后闻了闻,接着几乎是屏住呼吸,啜了一小口,那味道真是难受,有点苦又有点甜,还感觉辣辣的、麻麻的。

  午饭结束后,妈妈还用苍术白芷烟熏,说是可以让蚊子苍蝇等虫子退避三舍,并且还在门上挂了艾草,又清香又能驱赶蚊虫。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7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8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今天我早早起床到厨房,看见奶奶在包粽子。奶奶包粽子的技术可真高明,两只长满老茧的手灵巧地拿着已经泡好的芦苇叶一捏一折一裹,放一些泡过的江米,再把口了严严实实封起来,最后用绳子把粽子包紧。就这样,一个个粽子在奶奶的手中诞生了。

  我十分好奇,也跟着奶奶学包粽子。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把粽子包好,用绳子把粽子捆住,终于完成了完成了,这包粽子也太简单了吧。就在我洋洋得意之时,粽子“散架”了,米粒漏了一地。奶奶对我说:“包粽子要认真,不能追求快,奶奶也是做多了,熟能生巧,才做得快了。”原来如此,我又做了一次,这次我做得很认真,把芦苇叶折成椭圆后再放米,把口子用芦苇叶封的紧紧的,用绳子系好,终于一个好粽子做成了,我高兴极了。奶奶把煮好的粽子从锅里拿出来,我吃着自己做的粽子,心里乐滋滋的。尽管我做得不够好,但是我仍旧吃得很香。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9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悬艾叶、我最喜欢看赛龙舟的比赛了,这比赛并不是为了争谁第一水第二,是为了在观众面前展示他们娴熟的技能与美好的姿态。

  我先来说说粽子吧。粽子是用墨绿色的芦叶包裹着糯米和枣子。煮熟之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镶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粽子的的味道美极了,芦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

  粽子还有一个悠久的故事。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了很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过很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君王不采纳。后来君王沦丧,他满怀忧愤跳江自尽。人民还念他,崇敬他。两千多年来,人们将粽子投入江中,当做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是的,每逢端午节,人们怎么会忘记伟大的诗人屈原呢?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将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作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产生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10

  今天,陶翎翎的外公在阶梯教室里给我们讲了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其中端午节的习俗我最感兴趣。

  端午节我们都要吃粽子,那为什么要吃粽子呢?那是因为在很久很久以前楚国一代有个人叫屈原,有一次它向朝庭提出想让几个国家联合打败强大的秦国,可却没有得到批准,还被发配到很远的地方。最后楚国战败了,屈原很伤心,就背着一些大大的石头跳到了楚江中。老百姓为了不让鱼和虾把屈原的尸体吃掉,就不住地往江里扔好吃的粽子给鱼儿吃。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像赛龙舟呀,挂香囊啊等等许多习俗。

  这次讲座我学到的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可真多呀!

【【精选】端午节的风俗作文汇总十篇】相关文章:

精选端午节的风俗作文汇总十篇12-17

【精品】端午节的风俗作文汇总十篇12-20

【精选】端午节风俗的作文汇编十篇12-20

精选端午节风俗的作文300字十篇12-19

【精选】端午节的风俗作文汇总八篇12-20

精选端午节风俗的作文汇总六篇12-18

【精选】端午节风俗的作文汇总九篇12-18

精选端午节风俗的作文汇总10篇12-18

精选端午节风俗的作文10篇11-14

精选端午节风俗的作文八篇12-19

端午节风俗的作文600字 端午节我喜欢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