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风俗的作文

2021-12-15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风俗的作文8篇,欢迎大家分享。

端午节风俗的作文 篇1

  “五月五,是端午节。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知道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来了。端午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端午节有许多风俗也与“五”这个数有联系。有用红、黄、蓝、白、黑丝线系在儿童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长命缕。各家也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每逢这一天,人们会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酒,用来杀死毒虫或孳生。

  关于端午节,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据说,古代时有一位爱国的诗人叫屈原。他得知自己国家灭亡了后,跳进江河里了,众人得知后,有人去捞屈原的尸体,有的将粽子投进江河,让鱼虾不再吃屈原的尸体。

  我家乡过端午节时会划龙舟,还会全家团圆,吃美味的大粽子,吃完后,我们还会一边看电视一边谈笑风生,开心极了。

端午节风俗的作文 篇2

  在家乡,端午节的前几天,妇女们便成群结队的去采箬叶,采回来的箬叶洗净后,平整地铺在竹篾上,待晒干后,整整齐齐的收起,用细白线将其捆成一叠叠,一部分自己家用来包粽子,另一部分则拿到集市上去卖,补贴家用;端午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包粽子,淘糯米,备馅料,各家都有自家独特的馅,有火腿,有红豆,有红糖,有花生,琳琅满目。包粽子一般都是妇女来包,因为妇女心灵手巧,包出来的粽子也就精巧,小孩子好奇,总喜欢来凑个热闹,插上一手,不过常常因为笨手笨脚,被妇女嬉笑着驱赶开,孩子们又嘻嘻哈哈地去打闹。端午节这一天,一些家庭会在家门前,挂上艾草,祈求平安,但最重要的还是吃粽子,前一天包好的粽子被连成一串放入沸水滚滚的锅中,小孩子嗅着香味而来,揭开锅盖,向里边望,大人此时就走过来,把小孩子拉到身边坐下,让他们慢慢等,小孩子总待不住,迫不及待地去看。

  在城市,吃粽子依旧是最重要的事情,对于一些家庭包粽子却不属于其中。城里人直接到超市买包好的粽子,只用煮就可以完事。吃粽子也只是解一下馋,应付一下高高兴兴过节的小孩子。但煮的过程依旧让人期待,嗅着香味,坐在电脑前垂涎三尺,眼珠盯着屏幕,心却早已飞到锅中去了。

  一片粽叶,宽大墨绿,味道清幽,在外婆手中被卷成圆锥形,圆锥形的尖底不能漏,再盛入已经与火腿拌匀的糯米,一片墨绿的粽叶包住红白馅料,封好圆锥形的底,最后用棕榈叶一圈又一圈扎紧。一个有四个小角的尖头粽子就包好了。一片片粽叶在外婆手中翻飞,糯米馅争先恐后地跳人叶中,棕榈叶飞快奔跑着,外婆如变戏法般变出一个又一个的粽子。我把五个粽子划为一家,连成一串,放入沸水翻腾的锅中。然后坐在旁边,听着水的咕嘟声,嗅着粽叶的扑鼻清香,闭上眼睛,唾津潜溢,飞流直下三千尺。

  我最喜爱的粽子馅还是纯糯米。用剪刀剪去棕榈叶,剥开粽叶,香气四溢,忍不住大大地咬一口,咬的那一刻,感受到的是糯米的爽滑和弹牙。要是再沾上蜂蜜就更完美了,满口香甜。

  端午节,粽子情结。

端午节风俗的作文 篇3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吃香喷喷的粽子呢?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比热闹的龙舟赛呢?

  没错,只有端午节,一个伟大的节日,一个神圣的节日。说起端午节,还得从屈原的故事说起。

  传说,屈原是春秋时代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荐能,富国强兵,力主联秦抗齐,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使屈原被谗免去职位,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报国无望,便含恨投江自尽。屈原死后,出国的百姓异常悲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有些渔夫则驾起船只,把事先准备好的粽子、鸡蛋扑通扑通地往江里丢,说是让鱼吃了,就不会咬屈原的尸身。流传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习惯。所以过端午节的这天,满街都是卖粽子的小贩,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你知道粽子是怎样包的吗?哈,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先用一些新鲜的粽叶包住糯米,在里面放各种配料,然后用线捆扎好。包好的粽子放在锅上蒸,等满屋飘着粽子香的时候就可以吃了。吃粽子的时候,要先把线解开,剥开粽子叶,里面藏着红红的粽肉,升腾着热气,散发着一种特有的粽香,两个粽子用盘子装着,活像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照耀下晶莹剔透,散发着浓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个粽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味道真是棒极了。

  吃完粽子,便来到河堤上观看龙舟赛。在这一天,每个村子都会组织一支队伍,而后拉到涟水河进行比赛。只见碧波荡漾的河面上,五颜六色的龙舟整装待发,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仿佛胜券在握。而站在岸边的观众比队员们还要紧张,个个屏息凝视着河面。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一般地向前冲去。顿时,河面上鼓声震耳欲聋。一千米的水道上,队员们憋红了脸,咬紧了牙,拼命地划。太好了,我们村的龙舟领先了,因为我们村的队员配合默契,所以龙舟就特别听他们的指令,行动自如。龙舟的身后留下了一条条波纹,原来平静的水面,如布满硝烟一般。尾随在后的龙舟,不紧不慢地跟着,鼓手们也使出了吃奶的劲,使劲地敲,这锣声一声接着一声,清脆而有力。别的龙舟也不甘落后,一边划船,一边跟着鼓声,“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往前冲,那口令里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河面上热闹极了,口令声、锣鼓声、划桨声,汇成了一首激昂雄浑的乐曲,乐曲里有着浓重的端午节的气氛。

  故乡的端午节啊,你给了我多少喜悦跟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爱国精神的一种钦佩。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端午节风俗的作文 篇4

  每当农历五月初五,外婆家门前,原本卖松糕的小摊上就摆满了粽子,来光顾的人好多,生意自然特别好。那时,外婆家门前的大街上人流如潮,都争着抢着买卖粽子和茶叶,孩子们也纷纷跑到文具店,精挑细选,挑选自己喜爱的风筝,再约上几个好伙伴,一边嬉笑,一边头也不回地朝绿草地奔去。孩子们脸上挂着笑,像极了一面面小太阳。

  每当到了端午节,从贪玩的孩子,到拄着拐仗的老人,谁不是一想到那软软的糯米,香香的馅儿,就不由自主地舔舔嘴露出幸福的笑容呢?粽子,就像是披着绿衣裳的娃娃,腰间还系着“细腰带”,十分可爱。让人感到回味无穷的,还有那个煮熟时散发出来的沁人心脾的香味。粽子,实在诱人。

  还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节,我都会像个跟屁虫那样跟着外婆,总是喜欢拉着扯着外婆的围裙,嘟囔着嘴巴跟外婆撒娇:“外婆,外婆,我想吃粽子了,快要好了吗?”外婆总是回答:“别急嘛,快了,快了。”“那我能和您一起做吗?嗯……这样可能会快一些。”我恳求到。外婆笑了,说:“别急呀,你现在还太小啦,等长大以后,外婆一定教你做。”我听了,只好眼巴巴看着外婆包起一个接一个小三角,心中默默记下,盼望快快长大。

  感觉白天好漫长。过了好一会儿,中午到了,我们一家子坐在圆桌旁,大人们坐在一起聊天,孩子们总是边津津有味地吃着粽子,边把脑袋凑在一块儿讲悄悄话。我轻轻剥开粽子外边的粽叶,大口咬下软软的糯米,一瞬间粽子的温暖流入心田。一口接一口完全停不下来,贪婪地享受着粽子的美味。

  现在因为繁忙,在端午节假期间,我们一家基本就不回老家过节了。不过虽然不在家乡,但是端午节的快乐与温暖是无处不在的。看,外婆的一大箱粽子已经“端坐”在客厅里了。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拆开了快递,取出一串串粽子,急忙递给妈妈,说:“妈妈,您看外婆的粽子又来了,快点儿,快把它煮了,我们一起吃吧。” 妈妈接过粽子,慈爱地说:“好,好,别急,粽子又不会长脚跑了。” 过了许久,我和妹妹的肚儿再次不争气地叫了,粽子那浓浓的香味便早已透过了厨房的门,混合着板栗的味儿,在客厅乱窜。那可好,让我的口水不停在嘴里打着转。

  “来喽,来喽!久等啦!” 妈妈端着一盘又大又香的粽子来到客厅。我见了,急不可耐地说了一声“谢谢妈妈”,就毫不客气地抓起一只,剥下绿绿的粽叶,迫不及待地咬了来,放在嘴中细细地,慢慢地咀嚼。我望着大个儿大个儿的粽子,突然明白过来,这粽子,不仅因糯米,肉,栗子而饱满,而且包含了家乡的亲情,外婆的爱。不仅是纪念屈原,更是家人欢聚一堂的快乐,这就是端午节。我想即使不能回家,吃上一口热乎的粽子,也会想到亲情的温暖吧。

  待到大家一起坐下,儿时的回忆,再次浮现在眼前,端午节的温暖,也再次围绕在我们的身旁。

端午节风俗的作文 篇5

  端午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节日,粽子、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的特色。

  小时候过端午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非常苦,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泡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3、4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非常高兴。

  回忆儿时过节是快乐的,节日的气氛也比现在浓。

  端午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非常多!

端午节风俗的作文 篇6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故乡的粽子和外地不一样,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故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故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故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因为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的时候,色彩非常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非常香。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故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端午节风俗的作文 篇7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我从书上知道,这是纪念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楚国人,他在流放期间,楚国被秦国攻破,他很难过,投了汨罗江。老百姓很感动,就把饭团、鸡蛋丢进江里,吸引鱼儿,不让他们吃屈原的身体。所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我们就有了吃粽子和茶蛋的习惯。端午节早上,我的早餐就是粽子加鸡蛋,还吃了大蒜子呢!

  说到吃大蒜子,那是因为端午节也被称为“五毒日”,是古代的一个卫生节,我听广播了解到,五毒是指五种有毒的动物:蛇、蜘蛛、蟾蜍、蜈蚣、蝎子,如果接触到它们,我们很容易就会中毒。所以端午节前后,人们洒扫庭院,插艾条、播洒雄黄酒,杀菌防病,强身健体。记得爷爷在的时候,爷爷就做过雄黄酒。不过,妈妈也带我去中药店做了一个香包,里面有五种中药:冰片、白芷、丁香、藿香、菖蒲,有驱虫的功效呢,而且很香。晚上睡觉的时候,我把香包放在枕头边,蚊子也不来找我了。

  每一个节日都可以互相祝福,而这个节日是纪念故人的,所以只能说“端午安康”,这个节日,我涨了不少知识呢!祝大家端午安康!

  教师评语:孩子的思路很清晰,条理清楚,结合自己的经历给我们介绍了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让我们大人也涨了不少知识呢!

端午节风俗的作文 篇8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端午节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因为端午我会回外婆家过,而外婆家在端午节有许多有趣的习俗活动。

  去年端午,外婆就教了我一门手艺——绣香包。首先外婆带我了解香包:中国传统的香包多用绸布制成,内装雄黄、熏草、艾叶等香料,早在3000年前就出现了,可以驱蚊,据说改可以辟邪呢。

  简单了解香包后,我们就开工了。首先剪一块长方形布,在布的背面、离布边0。7厘米处画上线,画的线就是需要缝的线迹。画好后把布对折、摊开,在对折线处把挂绳斜着反着放,然后按照画出的轮廓从挂绳处起针开始缝,缝一个L形结束,就变成了一个开口的小袋子。接着把布翻过来,塞入一点填充棉。拿到填充棉的我开始轻轻地捏,感觉白白的棉花像云朵一样柔软Q弹,简直令人爱不释手!捏了一会儿,我往袋子里面放入香味独特的艾草(撮得小一点),再用填充棉填好,但是不要填太多,不然会变成一个快撑破衣服的“大胖子”。都塞完后,现在就得到了一个正方形的艾草包,只需要用手捏住正方形没有缝合口的两条平行边,把没缝的布往里翻从里开始缝,缝好收尾就行了。嘿嘿,一个自制香包就完成啦!我高兴得合不拢嘴,捧在手心左看右看。

  第一次缝香包不怎么好看,所以我决定再缝一个。经过我的精心制作,一个精致的香包又完成啦!外婆没有想到我可以进步这么快,好好地表扬了一下我,夸得我心里美滋滋的。在外婆的鼓舞下,只用了一个下午,我又缝了三个,各个都是独一无二的美。这么多香包送给谁呢?正巧,妈妈下班回来看到美丽的香包,也夸了夸我,跟我说:“不如把这些香包分别送给弟弟妹妹吧!”“好啊!”一想到弟弟妹妹的书包上可以挂着我绣的香包,我都给高兴“坏”了!

  外婆家的端午节除了缝香包,还有许多其它活动,比如编织五彩鸭蛋篓子、带五彩绳、包粽子……希望下一个端午节,可以继续到外婆家体验这些有趣的习俗。

【有关端午节风俗的作文锦集八篇】相关文章:

1.有关端午节的风俗作文锦集8篇

2.【热门】端午节的风俗作文锦集八篇

3.【推荐】端午节风俗的作文锦集7篇

4.【推荐】端午节风俗的作文锦集八篇

5.【热门】端午节的风俗作文锦集6篇

6.【精选】端午节的风俗作文锦集九篇

7.【精选】端午节的风俗作文锦集6篇

8.【推荐】端午节风俗的作文锦集五篇

9.【实用】端午节的风俗作文锦集六篇

端午节的传统作文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