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2021-12-08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节的习俗作文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1

  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有生气勃勃的春节,秋意浓浓的中秋节……但是我最喜欢端午节,端午节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

  战国时期,请过为了统一中国,向楚国发兵攻打,但是却攻打不下来。就假装发求跟信,楚怀王就打算签下求跟信。这是,爱国诗人屈原,他是大臣阻止楚怀王,而受到楚王跟众臣的指责,被降职回老家。就在五月初五的时候,楚怀王被秦国杀害,楚国就灭亡了,屈原听到消息后,百感交集、心如刀绞。最后抱着一块石头,跳进了楚江里,自杀了。这是,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后来,屈原的爱国精神把老百姓感动了,在屈原投江的那一天,他们都到楚江边,为了不让江中的鱼虾吃了屈原,就把米饭投进江中,不让屈原被持刀,还在那一天坐小舟去打闹屈原的尸体,后来就出现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跟挂艾草的端午节习俗。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不仅是端午节,还有许多节日值得我们去探索,屈原这种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2

  要说起家乡的风俗,我必然会仔细回想,因爷爷奶奶早逝,我便节假日去的都是外婆家。我是个“不合格"的家乡人,为何故说,因为我对风俗这是一窍不通啊,这可不是谦虚。

  记得我年幼时,5月5日端午节,外婆在三更半夜鸡鸣时便起床了,因鸡鸣很响亮,我便被吵醒了,睡眼朦胧的我,清清楚楚地记得外婆并不拉灯,缘由是因灯太亮,担心吵醒我罢了,现在回想起来满满都是对我的爱呀,外婆轻悄悄的起床,轻悄悄的穿衣,麻利极了,接着便看看我,这时,我闭着眼睛只睁一条缝继续看她做事。

  外婆出去了不久便回来了,一种沁人心脾的奇特的香味,不用多说,香味便是艾草那独特的香味,外婆用艾草扫了房屋便一根根的插在墙缝中。用来净化空气,驱蚊虫,其风俗,有句俗诗叫“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就是艾草。

  记得还有个方法,就是用药草洗漱。外婆粗识草药,外婆上了山,她对山了如指掌,一会儿采好了草药,大约10种,把它们洗干净和水煮,当水渐渐从清水转变成了好看的琥珀色就大功告成了。

  对了,还有一大主角就是吃粽子,粽子一开始就是纪念屈原的,因为屈原他杞人忧天。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的好人。后来屈原想不开就投江自尽,百姓担心他被鱼儿吃掉,于是包了许多粽子,不让鱼儿吃掉他。

  端午节过了,我回到了家,这次端午节过得还挺开心的呢。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3

  “百里不同于风,千里不同于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

  今天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说到端午节,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那些绿色衣服、香甜肉馅的小粽子。

  我拿起一片又长又绿的竹叶,把它卷成一个三角形的“小碗”,把洗好的米饭放进去,再放几片培根,最后用一条又厚又白的“被子”把培根盖上,把竹叶折起来,用彩绳绑好,一个可爱的小粽子就做好了!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说:“小粽子,小粽子,你怎么看起来这么好看?我不想吃你。罪过是什么?我把你放进蒸笼煮三个小时再出来。好吧,这就是决定。”我命令母亲:“快,打开监狱的'门,把小粽子扔进去,煮3个小时再放出来!”妈妈笑了,然后按照我的吩咐,把小粽子放进锅里。时间一天天过去,3个小时后,我迫不及待地打开锅盖,一股香味扑面而来。我赶紧拿起粽子,打开粽叶,咬了一口。竹叶的香味和米饭的粘稠感弥漫在我的嘴边,我咬了一口。这一次,我吃了熏肉,这使我有很多回味。吃完粽子,我舔了舔手指,跑到妈妈身边问:“妈妈,妈妈,粽子还在吗?我完了“然后,”妈妈说,“桌子上有很多东西。”妈妈还没吃完,我就冲到桌子边开始吃

  生活的每一点都体现着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4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用新鲜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个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真是棒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

  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那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端午节啊,你给了我多少故乡的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的一种钦佩、赞颂。

  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5

  六年级作文叙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历史。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我们中国真不愧是一个文明古国,一个端午节都有如此深厚的意义。

   营镇小学六年级:蔡筱筱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6

  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这个习俗的由来是因为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不忍看到祖国沦亡,人民流离失所,自己却无能为力,心灰意冷之下跳入汨罗江,后人为了悼念屈原,就有了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

  包粽子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咸和甜。龙舟下水喜洋洋。”大家都听过这首歌谣吧!

  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一家人都会分工合作,爸爸负责买材料,我负责洗粽叶,包粽子的任务就落到妈妈身上了,当然我也会在旁边协助。

  首先,我们先拿出以下的材料:粽叶、芦苇草和炒好的瘦肉、香菇、虾仁等。然后我开始了我的工作,先把粽叶放入水中清洗干净,放到一旁,再把包粽子的糯米放入水中,洗干净,递给妈妈。接着我看着妈妈拿了一捆芦苇草,拴在门环上,再拿出一片粽叶,折成漏斗状,把糯米放入“漏斗”中,接着放入炒好的香菇、瘦肉等配料。最后在上面放入糯米,包住配料。最后用粽叶把所有的东西严严实实地包好,拿出芦苇草把粽子绕上几圈绑住就完成了。过不了多久,妈妈就包好了几十个粽子。真是太厉害了!

  妈妈说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高压锅中煮半个小时就可以吃了,听到这句话我就开始流口水了。我等啊等,终于,热气腾腾的粽子出锅了,看着这些美味的粽子,像有一种魔力吸引着我,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吃了起来。“哇,好烫!”我赶紧吹一吹,继续塞进嘴巴里,“好香,好吃!”我不由得连连赞叹。包粽子也有我的一份功劳,所以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更加美味了!

  赛龙舟

  端午节的另一个习俗就是赛龙舟。

  端午节下午,吃完美味的粽子后,爸爸带我到佛昙镇看赛龙舟。那里真是人山人海啊!我和爸爸好不容易才从人群里挤进去,抢到了看赛龙舟的“VIP”位置。

  比赛快开始了,随着鞭炮声响起,来自各个村的十二条龙舟,一字排开。你瞧,那些龙舟一艘艘威风凛凛,像一个个守卫边疆的战士。每条龙舟都有一个负责吹哨子和打鼓的指挥员,负责划龙舟的是十四个人,每条船总人数为十五个。各个队伍分别穿着不同颜色的队服,红色、蓝色、绿色等,队伍名称也以衣服颜色来命名为红队、蓝队等。他们每个人头上都绑着红布,上面写着两个苍劲有力的黄色大字——“奋斗”。

  比赛开始了,十二支龙舟队伍严阵以待,裁判员一声令下,十二条龙舟像离弦的箭射了出去。各支队伍使出看家本领,队员间团结协作,动作整齐划一,娴熟奋力地向前划去。顿时人声鼎沸,有的喊:“蓝队加油!”有的喊:“红队加油!”喊声惊天动地,每个村都希望自己能赢。一艘艘龙舟迎着汹涌的浪花,在河面上划出一条条长长的波纹,都不甘示弱地你追我赶。

  比赛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突然,有一条龙舟出现了状况,原本领先的蓝队因为指挥员出了状况,指挥出错,打乱了队员们的划船节奏,他们手忙脚乱,还差点翻了船,四周的观众一起发出了“啊”的惊叫声,都感到有点后怕呢。但这点小挫折并没有使蓝队失去信心,指挥员调整好心态,跟上节奏,奋力吹哨,加油打鼓,队员们再次迸发活力,团结一致地使劲向前划去!

  激烈的比赛落下帷幕,蓝队因为永不言弃的团队精神一举夺冠。他们的精神使在场的观众既佩服又感动。

  端午节让我更加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和端午节的习俗,也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端午节节日气氛,更让我领略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风采。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7

  每到端午当日,家家户户的主妇将买回的箬叶(菰叶或芦叶)、糯米等物,浸泡水盆中。苏州人端午节非但要自己吃粽子,还要用它来祭祀祖先。端午粽品种繁多,按它的形状来分,像秤锤的叫秤锤粽,像枕头的叫枕头粽,三角形的叫三角粽,老苏州则把它叫“小脚粽”。箬叶里除糯米以外,人们还常在里面加入其他物品,如肉、豆等等。于是就有了鲜肉粽、火腿粽,赤豆粽、绿豆粽、豆瓣粽、枣子粽、豆沙粽等等。只用粽米包裹而不放馅心的粽子,叫做“白水粽”。过去多用艾草灰汁来煮粽子,称作“灰汤粽”。

  端午节苏州一家子人的习俗。一大清早,苏州人将艾草束成人形悬挂在大门边框上或厅堂门前,主妇用菖蒲浸水洗脸洗头发,并给起床的孩子头上戴上虎头帽,贴身穿虎头肚兜,外穿五毒衣,脚上穿虎头鞋。主妇除了包粽子,还要上街买回鱼、鲜肉、茭白等时令蔬菜,中午要烧一桌端午饭菜。

  老苏州端午节第一件事是在厅堂中挂一幅钟馗像,并到药店买回雄黄和在黄酒中,配制成雄黄酒。中午开饭前,老苏州将小孩叫来,先用手醮着雄黄酒在小孩额头上写一“王”字,再将部分雄黄酒洒在庭院四周。还有的人家煮燃苍术、白芷等中草药,烟熏室内,并用艾草、菖蒲烧汤沐浴。还有的人家以“五色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最后,一家人围坐一起,共享清凉解毒的端午饭菜,共饮雄黄酒,共祝端午节健康快乐。午饭后,主妇将香包给孩子带在身上,有的在自己手臂上缠上五色丝线,叫做“长寿线”或“长命缕”。全家人一起到书场听上一回书,说的是《白娘子》一折,讲的是白素贞端午节误食雄黄酒惊现蛇形的故事,听说书先生将苏州端午节的风俗娓娓道。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8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又称重午或端阳,许多习俗也与“五”有关。那一天,人们用红、黄、蓝、白、黑五色线系在儿童的脖子、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关于艾草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呢。相传太上老君有一次下凡,他变成一个乞丐的样子到一个男人家请求住一晚,可男人却不客气地将他赶走了。太上老君回到天宫后,将此事告诉了天帝,天帝大怒,命火龙在五月五日火烧村子。人们耳闻后,纷纷躲进山里避难,一个小孩子走得很慢,人们都很为他着急。太上老君见了,就告诉小孩插艾叶能保家。小孩听了,就割了一些艾草,在每家每户门前都挂了一株,一场大火下来,没有一个房子被烧毁。从此家家户户到了这天都在家里插艾草来保佑自己的家。

  在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主要的活动。说起粽子,它的形状跟口味各不相同:有三角的、四角的、六角的;有咸肉味的、香肠味的、红豆味的……

  在我国南方过端午还要吃五黄:黄鱼、咸鸭蛋黄、黄瓜、黄豆瓣包的粽子及雄黄酒。但无论南方北方,在这天都要用雄黄在儿童头上画个王字,并佩带上五颜六色的香囊。

【有关端午节的习俗作文锦集八篇】相关文章:

1.有关端午节的习俗作文锦集4篇

2.【精华】端午节的习俗作文锦集9篇

3.【必备】端午节的习俗作文锦集六篇

4.【精华】端午节的习俗作文锦集8篇

5.【推荐】端午节的习俗作文锦集8篇

6.【精华】端午节的习俗作文锦集八篇

7.关于端午节的习俗作文锦集九篇

8.精选端午节的习俗作文锦集八篇

9.关于端午节的习俗作文锦集7篇

端午节的作文 端午节的快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