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故事的作文

2021-12-06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故事的作文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 篇1

  阳光轻轻的洒落在窗帘上,透过纱纱的帘子照耀进我的卧室。

  睡意朦胧的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突然一下坐起了身子在笔袋里翻出了我的宝贝——五彩绳!端午节的帷幕从此拉开。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挂着艾草,给孩子系上五彩绳,提前为孩子包好粽子,还有些人家会一家人欢天喜地地去赛龙舟……

  清晨的太阳似乎有些娇羞,躲在云朵后面探头探脑的。来到饭桌前,看着深绿色的粽叶包裹着的粽子,闻着阵阵飘香的粽子和奶奶一大清早特地准备的用艾草水煮过的鸡蛋,一股暖流在我的心尖萦绕。我的妈妈在厨房里忙进忙出的,虽然开着窗,清凉的微风悄悄拂过我的妈妈的脸颊但是豆粒般的汗珠仍旧是一滴一滴的顺着我的妈妈的脸颊滑下。我抽了一张餐巾纸,小心翼翼的给我的妈妈擦拭脸上的汗珠。一瞬间,童年的无数回忆在脑海中重现,那些尘封的回忆在眼前浮现。我的妈妈从小为我忙到大,每年的端午我的妈妈都会提前好几天准备好五彩绳、粽子、艾草,端午那天的清晨我的妈妈总是宁愿自己一大清早的离开被窝起来忙活也不会把我从睡梦中叫醒。

  看着我的妈妈脸上的汗水,泪水不禁浸湿了我的眼眶。等了好久,终于等到我的妈妈去上班啦!

  我开始捣鼓,寻找家里的绳子,最好是能找到颜色鲜艳的。费尽千辛万苦,历经重重磨难,我找到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好想根本就不会做啊,不过没有我可以学嘛。时间滴滴答答的流逝,我猛地抬头竟然已经十点半了!苦心人天不负,在万般努力下我成功啦!虽然卖相不好看。

  暮色开始四合,天空披上了暗色的纱衣,我的妈妈回来了。我悄悄地背着手走到我的妈妈身边,推着我的妈妈让她坐下,而我则蹲下让我的妈妈伸出手默默地给她系上属于她的五彩绳。我的妈妈的泪水在眼里打转,或许她从未想过她的女儿会给她系上五彩绳。

  端午节到了,往年都是我的妈妈为我系上五彩绳,都是我的妈妈给我带来温暖的祝福;今年我来给我的妈妈系上五彩绳,换作我来给我的妈妈送去祝福。一根五彩绳把我和我的妈妈紧紧地系上,一根五彩绳延续了我心中的那点祝福!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 篇2

  “天苍苍,野茫茫,不吃粽子是瞎忙;水弯弯,路长长,龙舟划起桨飘扬。祝你端午安康”一条信息跳了出来,吵醒了还在睡梦中的我。“谁呀,这么早”,睁开朦胧的睡眼,映入眼帘的是端午安康几个大字。“啊,今天是端午节”。睡意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穿好衣服,给五彩绳沾上露水系在手上。

  既然是端午,就一定少不了粽子。最初,屈原投江自尽,百姓为了不让让鱼龙虾蟹去咬的屈大夫的身体,将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现在我就要和爸爸一起包粽子。爸爸先把四、五片粽叶稍稍重叠平放在一起,然后再把它卷成圆锥状,再向里边放上准备好的糯米、大枣和花生米,再用余下的粽叶把口封住,一个三角形的粽子就出来了。然后,还要用绳子把粽子紧紧地绑住。看着老爸包了一个又一个,也挺简单的。拿起一片粽叶,照葫芦画瓢地包起来。谁知道,看和做不是一回事。不是用力过猛粽叶碎了,就是包着包着糯米调皮的跑了出来。爸爸在一旁急的直说,终于包好了一个,还是用了好几片粽叶,五花大绑包好的,样子和老爸包的差远了。“算了,能吃就行了。”

  粽子下锅了,满屋子都弥漫着粽叶、糯米的清香,让我垂涎欲滴。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香气更加浓郁。要出锅了,掀开盖子,浓郁的糯米的香气扑面而来,勾起了我的食欲。我飞速地拿起一个粽子,用剪刀小心翼翼的剪断绳子,再剥开粽叶,看到的是是白色的糯米里包着一个小小的蜜枣,像是蜜枣穿着一件厚厚的棉袄。我慌忙咬了一口,甜甜的,香香的,滑溜溜的糯米和甜甜的蜜枣吃在嘴里,甜在心里,让我回味无穷。

  端午不止要吃粽子,还有更多的习俗。每年的端午都不同,但都一样有意义,去纪念伟人,感受端午文化,多好。今年的端午,我和老爸、老弟度过,学会包粽子,和家人一起品粽子,为记忆的相册再添上一页。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 篇3

  端午节就要到了,每逢端午,人们总要赛龙舟,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说一个好听的故事。

  从前,大象长得圆滚滚的,短短的鼻子,绒球一样的小尾巴,就像是一个硕大的圆球,而且它的力气还很小。一天,一个叫“赛”的大象,出门到小河边找水喝,可是它太粗心了,居然没有发现潜藏在河里的鳄鱼,于是它刚把短鼻子伸进河水里,就被鳄鱼给结结实实地咬住了。就在这时,一个村民看见了,连忙找来了一条形状像龙一样的船,又找来了一条长绳,一头绑在船上,一头绑在大象的短尾巴上,然后用力地划呀划,可是鳄鱼还是没有松开嘴巴,于是他决定召集人们来赛龙舟,看看谁划得最快,然后就让这个人来拉这头大象。就这样经过激烈的比赛,人们如愿以偿,选出了划得最快的人,让他来拉大象,就这样大象的鼻子终于挣脱了鳄鱼的嘴巴,而且它的鼻子变长了,尾巴也变长了,而且它还变得力气很大了!从此这头大象一直保护人们的安全。

  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要赛龙舟,慢慢的,它成为了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 篇4

  端午节到了,家家都飘出粽子香味。节日味道随着粽子清香沁入肺腑。试想,在当今快节奏生活中,如果没有了粽子,还真很难找到其他属于这个古老传统节日特征。沈从文《端午日》里那样丰富多彩民风民俗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也一点点消失在时代步伐中。可那些多姿多彩节日习俗,总是让人怀念。我也总会在这个传统佳节之际不由梦回童年,一遍遍在心里回味儿时过端午情景。

  老家在苏北一个偏僻乡村。每年端午,都已是农村“大忙”季节。家里人多劳少,农忙时候,我都是算是主劳力之一,也就只有在端午这一天,我可以不下田,专门在家里忙家务。记得那时爸爸会一大清早就到镇上称点肉,买点鱼放在家里。平时吃不上这些,也只有过节这天才奢侈一次,打打牙祭。我则早早起床,忙活好其他家务,就提着篮子,去田间地头采集各种野草回来留着下午烧水洗澡,说用端午这天百草烧水洗澡可以保整个夏天身体健康,不生皮肤病。那时在农村老家这是端午节必不可少习俗之一。百草当中最重要是艾草和菖蒲,当然还有河边金银花,田头薄荷草等,我把各种野草采回来,放在我家那口八张锅里,把锅里放满了水,再在锅里放些鸡蛋和蒜头(有时蒜头是放在灶膛里烤),这些都是必须得有,也是端午习俗之一,然后就开始烧,一直把水烧开。烧开水,是青绿色,水烧开了,鸡蛋也煮熟了,蒜头也煮烂了。蒜头我们不稀罕,我们稀罕是煮鸡蛋。我们姐弟几个最起码可以一个人分到一个鸡蛋,因为平时鸡蛋都要省下来卖钱补贴家用,只有端午这天才能吃到煮鸡蛋。那时我们总是把圆滚滚热乎乎鸡蛋捧在手里把玩,舍不得吃。鸡蛋壳也沾染上了青绿色,看起来更加诱人,闻起来除了蛋香还有清香。那时我们经常是把鸡蛋把玩到晚上,才小心剖开鸡蛋壳,慢慢把鸡蛋吃掉。水烧开以后,捞出里面野草,把水舀到洗澡用木桶里,待温了后洗澡。把弟妹们洗好澡以后,还得给他们系上丝绒线。那时端午时候,镇上到处都是卖丝绒线,五颜六色,煞是好看。因为在老家端午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洗完澡孩子,脖子上,手腕上,脚腕上都要系上这些绒线,一直到七月七那天才剪下,扔在屋檐上,让喜鹊衔去为牛郎织女晚上相会搭建七彩桥。

  说实在,我一直都不知道这些习俗是怎么由来,也没有听村上老人讲过。只知道那时家家都这么做。而且我一直奇怪是那时每年端午我们村上竟没有人包粽子,但家家却都热热闹闹。即使是农村最忙时候,也冲淡不了节日气氛。下傍晚总是看到几乎所有孩子都洗干干净净,手里都拿着煮鸡蛋,脖颈上系着五颜六色丝绒线,在小伙伴面前炫耀。我是直到上了初中才知道端午是纪念屈原节日。以前我对这方面知识了解完全是空白。因为家乡河流少,所以所谓赛龙船等这些与水有关传统习俗我们那里都是没有。

  时隔十几年,那些儿时节日习俗,也在老家逐渐消失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天天都如过节,节日气氛也淡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也找不到那些曾经用来烧水野草踪迹了。只是不知道,孩子们现在不系丝线,牛郎织女没有喜鹊搭建七彩桥,他们怎么相会呢?哦,忘了,现在老家,连喜鹊也很难见到了。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 篇5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粽叶飘香,华夏大地处处弥漫着温馨,炎黄子孙陶醉在粽叶淡雅香味中,陶醉在屈原不朽精神中。真可谓有水地方就有龙舟鼓声;有岸地方就会楚歌四起。

  两千三百年前,一位清瘦老人——屈原,在汨罗江边徘徊,他仰望苍天,对当时社会腐败十分不满,他愤怒、哀伤,最后,他吟诵着“世人皆醉我独醒”,带着满腔悲愤抱石跳入江中,以死来扞卫正义。当地渔夫知道此事后非常痛心,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米撒向汨罗江喂鱼以保全屈原尸首。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包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以此来纪念屈原。可以这样说,没有一种食物能像粽子一样寓意丰富,粽子形状棱角分明,象征着屈原人格棱角分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粽子里面包着一颗红枣,象征着屈原赤胆忠心…………总之,粽子表达了人们对屈原无比敬重。

  今天一早,和左邻右里一样,妈妈便去菜场买包粽子材料:糯米、粽叶、红枣……妈妈先把糯米泡好,把粽叶和红枣洗净,洗好后,再把红枣切碎,用调料把红枣与糯米拌在一块儿,过了一小时,妈妈开始包粽子了,她先把粽叶折成一个陀螺形,把拌好糯米用勺子盛在粽叶里,再用灵巧双手左折右叠,最后用绳子层层缠绕,很快一个精致粽子便诞生了。

  开始煮粽子了,那一个个小巧玲珑粽子就像一个个小鸭子,在水中快乐游泳。大约一小时后,满屋飘香,粽子煮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用嘴吹吹,轻轻解开绳子,剥开粽叶,哇!露出泛黄米粒,咬一口,满嘴都充满着粽叶清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暗红色大枣馅儿。糯米清香与大枣香甜结合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

  在这粽叶飘香节日里,我深深感受到炎黄子孙对屈原尊重和对祖国热爱,立志做一个爱祖国、爱人民、有理想、有抱负小公民。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 篇6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受到极大的摧残和打击。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个打渔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劝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屈原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意思是:我宁肯跳进江水中去,葬身在鱼肚里,哪能使自己洁白的品质蒙受世俗的灰尘?)

  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也有另一种故事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

  伍子胥是春秋时代楚国人,楚平王杀了他的父亲,他怒奔吴国,帮助吴王阖闾完成霸业,并攻陷楚国,把楚平王的尸体从坟墓里挖了出来,鞭打了三百下,以报杀父之仇。但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十分专横,不但不听伍子胥“联齐抗越”之计,反而听信谗

  言,赐剑令伍子胥自尽,还在五月五日把伍子胥的尸体扔到了钱塘江中。从此,江浙一带的百姓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各种祭祀伍子胥的活动,这也就成为后来端午节种种风俗的起源。

  这些故事,世世代代在两岸民间广泛流传,使端午节带上了一种悲壮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 篇7

  打我记事起的时候,端午节前夜,母亲会从针线篮子里拿出五颜六色的花线,在昏黄的灯光下,用老家俗称叫“线杆”的纺织工具,把各色花线碾成绳子,叫“花花绳”,老一辈人说这个东西可以趋吉避邪。然后用各色花布,尤其以喜庆的红色为主料,赶针脚、针织、刺绣等复杂的工序,制作成一个个似要活过来的龙、马、羊、鸡等生肖“耍货”,也就是行话“香包”。也有蛇、蝎子、蜈蚣、蟾蜍、蜘蛛俗称“五毒”样式的香包。

  在端午节那天,一大早,我还窝在被子里的时候,母亲就已经在不惊扰我熟睡状态,悄然给我在小腿、胳膊四上肢带“花花绳”。等起床后,才把赶夜做好的香包戴在我的脖颈上,然后用从药店买来的各种中草药捣碎、和着各色花瓣碾制而成的香草裹一遍。这时,这些形状各异的“耍货”,嗅起来香气浓郁,沁人心脾,这才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香包”。我好奇地问过母亲,母亲的回答我记不大清了,说是戴着这个不仅有提神的功效,而且可以逢凶化吉。现在想来,含有中草药、花瓣的香草,说是提神倒可一信,但逢凶化吉之类不足取信,我依然深深地明了,“逢凶化吉”只是亲人长辈寄予晚辈身处困境可以化难呈祥的一种美好夙愿。

  母亲会拿出自家种的糯米洗干净,盛在一个大盆子里备用。然后在锅里加水,拢起材火,把一大盆子糯米倒进锅里,先用大火煮。等糯米煮成粥的样子,锅里加入蜂蜜、红糖熬成汁,出锅前撒些颜色红润、皮薄肉满的的大枣、花生豆、板栗仁、枸杞,再换成小伙熬成粘糕状,就可以盛盘端上桌。这时,姐姐哥哥们早早围着锅灶还在打转时,母亲会舀一小勺,用嘴吹凉了,总会尽着嘴里吞咽着口水的我先来上一口。

  早饭,就是吃糯米糕。在我们吃的时候,母亲早已找来洗净的玉米叶子、竹叶包着粽子,下午就可以真正的吃粽子了。

  端午这一天,全天吃的几乎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食物。

  吃过早饭出去玩的时候,母亲会拿来雄黄,在我的耳朵外廓里粘一些,可以防蚊虫我只知道端午节不仅我,村子里的小伙伴都会戴这个,出去玩的时候,总会有婶子、叔叔、爷爷奶奶累的长辈把我叫住,一遍一遍翻看着我胸前的一串香包,啧啧不休。我只知道,那是些在说我母亲心灵手巧之类的好话。

  我大些的时候,家里已经不种植黄糯米了。老家逢端午节,母亲知道我打小就喜欢吃黄糯米做的粽子,母亲就用自家种的小米四处找邻居家种有糯米的婶子换米吃,或是借一两碗等自家种了秋收后再还给邻家。而且每次都是两碗才换得一碗,借两碗还的时候母亲总会多还一碗,只是为了让我在端午节的时候饱口福。

  等我长大了,每每过端午节,母亲纵然知道我自小喜欢吃黄糯米做的粽子,但不管是换、还是借,都很难再找到我想吃的那种黄糯米的时候,就只好在集市上或粮油店会去买罐装的成品白糯米,买了宽竹叶包粽子给我吃。

  现在,纵然“身在他乡为异客”,也难淡忘年少留在故乡端午节里的童真故事。即使“山一程,水一程”千里之遥的地域,也隔不断端午节吃母亲亲手做的粽子的那一份思念和挂怀。

  而今,又过端午节了,置身西域的,仍旧守住那份传统的习俗,用买来的糯米、大枣、葡萄干,凭借脑海里母亲的身影,做记忆里的粽子。然后静静地咀嚼粽子里每一颗粮食、果品的味道,只是为了坚守祖宗留下来的那一份弥足珍贵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信仰。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 篇8

  太阳刚刚升起。我慵懒的穿上衣服,一转身,看见地上一盆江米,挨着一堆捋得整整齐齐的粽子叶——原来今天是端午节啊!

  洗了脸,坐在小凳上。看着姥姥娴熟地包着一个又一个的粽子,不禁也心痒起来。“姥姥,我想包一个粽子。”“行,但是你会包吗?”“没问题!看都看会了~”

  我自信满满的拿起粽子叶,学着姥姥折成筒的样子,再放进一把江米,封上口。眼见就要成功,可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粽子叶裂开了……江米逃脱了粽子叶的束缚,纷纷滑回盆里,我还没反应过来,的,已经只剩几粒江米了。我只好重新包。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我对挑选粽子叶也上了心。姥姥的粽子叶里,有去年用过的,比较软和,也有今年新买的,很硬邦。我想,大概硬的比较容易裂开吧,于是就选用了去年的粽子叶。可是由于太软,已经没有了韧劲,轻轻一碰便裂开了口子,我又一次失败了。是我判断失误?我半信半疑的拿起了新粽子叶,可是因为太硬,使劲一折——断了。面对这样的事实,我无语了。这时,姥姥的一句话令我茅塞顿开:“傻孩子,你不会两样搭配着用吗?”我照姥姥的话去做,果然好了许多。

  不料,“刚出狼穴,又入虎口”,在添加江米的问题上,我又遇到了困难。粽子叶折成的筒下面有一个小洞,总是会漏出江米。我正焦头烂额,忽然瞥见姥姥总是先用一小点江米严严实实堵住那个口,再添江米,我也学着姥姥的样子做,果然不再漏米了。

  虽然主要的问题都解决了,但是还有一些小问题,我慢慢克服,终于弄出了粽子形状的一个东西。接下来该捆马莲了。我在捆的过程中,由于太用力,粽子叶又裂开了。我赶忙又贴了一张粽子叶,当“补丁”,然后重新捆马莲。很长的马莲,我还是觉得不够,又接了一段上去,给我的小粽子来了个“五花大绑”。一个崭新的粽子诞生了!

  粽子入锅了。怀着期待和忐忑的心情,我等了几个小时。说期待,是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包粽子,说忐忑,就是害怕我的小粽子在几个小时的过程中熬不住,变成一锅粥。

  终于,粽子出锅了。在那么多的粽子里,就属我那个带着小补丁、五花大绑着的粽子最显眼了。我不禁期待起自己的粽子来。扒开粽子叶,洁白的米粒露了出来,粽香四溢。虽然很小,可尝了一口,还是美味无穷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多好啊!

  这就是我的端午故事,就让它伴着棕香结束吧。同时期待你的故事哟。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 篇9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发现色彩鲜艳的荷包已经上市了,这时我才意识到端午节马上进要来临。关于端午节,我国有许多凄美的故事,其中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江的故事最让我难忘。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因为他才华出众,受到了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面前,陷害屈原。楚王继而逐渐疏远屈原,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屈原满怀悲愤,流落江湖,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死后几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为秦所灭。

  但是屈原这位忠君爱国的悲剧英雄还活在人们的心中。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很悲伤,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撑起船只,齐心协力划船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这一举动逐渐演变成现在的赛龙舟活动。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的往江里面丢,为了让鱼虾吃粽子和鸡蛋,而不去咬屈远的尸身。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

  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这些风俗逐渐的流传了下来,因此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吃粽子,佩戴荷包,喝雄黄酒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我也要赶紧去买几个粽子到灵台的大溪河畔祭奠屈原,伙伴们,让我们努力学习,更多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故事的作文 篇10

  端午节悄然走来,端午节早上,我们开始了包粽子,家中环绕着温馨的味道,我与端午节的故事在欢声笑语中拉开了帷幕。

  我自信满满的笑着拿起粽子叶,学着妈妈折成的样子,再放进一把糯米,封上口。眼见就要成功,可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突然粽子叶裂开了……糯米却逃脱了粽子叶的束缚,纷纷滑回盆里,我还没反应过来,粽子却已经只剩几粒糯米了,我只好重新包。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我对挑选粽子叶也上了心。妈妈的粽子叶里,有去年用过的,比较软和,也有今年新买的,很硬。我想:大概硬的比较容易裂开吧,于是就选用了去年的粽子叶。可是由于太软,已经没有了韧劲,轻轻一碰便裂开了口子,我又一次失败了。是我判断失误?我半信半疑的拿起了新粽子叶,可是因为太硬,使劲一折——断了。面对眼前的事实,我无语了。这时,沉默半天的妈妈笑了,妈妈一句话令我茅塞顿开:“傻孩子,你不会两样搭配着用吗?”我照妈妈的话去做,果然好了许多。

  可谁曾想,“刚出狼穴,又入虎口”,在加糯米的问题上,我又遇到了困难,粽子叶折成的筒下面有一个小洞,总是会漏出少许糯米。我正焦头烂额,忽然瞥见妈妈总是先用一小点糯米严严实实堵住那个口,再添糯米,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做,果然不再漏米了。

  虽然主要的问题都解决了,但是还有一些小问题,我慢慢克服,终于弄出了粽子形状的一个东西。接下来该捆绳了。我在捆的过程中,由于太用力,粽子叶又再次裂开了。我赶忙又贴了一张粽子叶,当“补丁”,然后重新捆上绳子。生怕它会漏米,于是给我的小粽子来了个“五花大绑”。

  粽子入锅了。怀着期待和忐忑的心情,过了一段时间,从厨房中是不时传来粽叶与糯米的香甜味,环绕在家中,有说不出的温馨感。说期待,是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包粽子,说忐忑,就是害怕我的小粽子在几个小时的过程中熬不住,变成一锅粥。

  在焦急的等待中,我似乎度“秒”如年的感觉等待着粽子的出锅,迫不及待的我直勾勾的盯着锅,白色的热气一直在锅盖上方窜起。突然一个声音传来:“好啦,可以出锅啦。”我便兴奋的站起来,打开锅盖,一团白色的热气涌出。香气扑鼻而来,我要开始享受这顿美餐……

  这就是我与端午节的故事,平凡而又美好,简单却又幸福。

【【精品】端午节故事的作文汇编10篇】相关文章:

1.【精品】端午节故事的作文汇总7篇

2.【精品】端午节故事的作文锦集6篇

3.【精品】端午节故事的作文汇总10篇

4.【精品】端午节故事的作文汇总五篇

5.【精品】端午节故事的作文汇总八篇

6.【推荐】端午节故事的作文汇编8篇

7.有关端午节故事的作文汇编六篇

8.关于端午节故事的作文汇编5篇

9.有关端午节故事的作文汇编九篇

端午节包粽子作文 端午节节日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