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习俗作文

2021-12-04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习俗作文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1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传说是楚国爱国诗人,当听说自己的国家灭亡时,难忍亡国之痛,悲痛欲绝,于是,在公元前二七八年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而死。

  每到端午节的时候,主要的活动是包粽子,赛龙舟。我先说包粽子吧,包粽子先要把芦苇叶煮一下,糯米泡两至三个小时,然后把米包在叶子里,再煮上一小时。赛龙舟就更有意思了,每条船上都配有浆手和舵手船头有?船尾有锣,用锣鼓指挥桨手们行动一致。因此,划龙舟比赛时,河面上锣鼓喧天,加上两岸观众的呐喊声,真是热闹非凡啊。

  如今,每到端午节,人们仍要在江河里划龙舟,包粽子……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可见诗人作品和爱国情怀是永存的。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2

  清晨,我刚在睡梦中醒来,就有一阵阵的香味扑鼻而来,我细细的闻了闻,原来是粽叶的味道。是的,今天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我迅速的穿好衣服,奔向了家里的厨房,哇,那一个个用粽叶裹着的饱满的粽子,那三角的形状,好看极了。我迫不及待的拆开了一个,那黏黏的糯米,虽然只有没有放什么多余的材料,就是最原始的味道,还是非常的好吃。正当我吃在兴头上的时候,我的好朋友娇娇喊我一起去看赛龙舟。赛龙舟是我们这里每年都会有的竞技,是人们娱乐的一个方式,更重要的是为了纪念屈原。当我们来到比赛的现场的时候,那真是人山人海啊,气氛高涨,一声声“加油,加油,加油。”如雷贯耳,我看到了两队的队员都在很卖力的划着,很有默契的配合着,两队的速度差不多,都在飞速的前进着。忽然,身穿蓝色衣服的那队,一个猛划,超越了红色衣服的那队,成功取得了胜利。

  这个端午节,真是一个难忘的端午节。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3

  端午节的时间,我和妈妈早餐吃的是粽子,是隔壁奶奶给我们的。粽子是大枣和葡萄干的,甜甜的。下午我们去了小姨家,到小姨家小姨送给我了一个礼物是水杯,水杯盖子是粉色的,上面还有一个大花朵,杯子很特殊,中间细两边粗,我非常喜欢我的这个冷水杯。

  晚上我们一起去徐家汇吃饭,那个餐厅人特别的多,我们排队竟然前面还有60个号,等了一会,实在是太慢了,我们就换了家餐厅。菜做的很好,我们吃的很开心。今天过节真是热闹。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4

  赛龙舟: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国。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5

  端午节吃咸鸭蛋的习俗

  俗话说“要吃咸蛋粽,才把寒意送”。因为端午节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来临,动植物生命活动进入旺盛阶段,再加上气候潮湿,病虫细菌活跃,容易引发众多疾病。古时,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瘟疮蔓延,五月初五更是九毒之首。而蛋形如心,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

  过去,端午节吃的蛋一般为咸鸭蛋,之所以吃咸鸭蛋,也有一番说法。

  据有关资料介绍,咸鸭蛋咸而微寒,能滋阴、清肺,可治夏季膈热、咳嗽、喉痛、齿痛、泄痢等病症。直至现代,人们为丰富口味,才开始煮起了鲜蛋和茶叶蛋。每逢端午节这天,一般家庭的主妇起得特别早,用黄金山、金银花藤、花麦肾、艾草等10多味挥发性中草药混合而成的“草头汤”,来煮鲜蛋和咸鸭蛋,供家人当早餐食用。

  接下来,就来教教你如何制作咸鸭蛋吧。

  咸鸭蛋的制作方法

  用料:鸭蛋14颗、白酒适量、盐150克、锡纸适量、腌制用容器1个

  做法:生鸭蛋洗干净擦干。要50度以上的白酒,我这个是56度二锅头。盐倒进大碗里。白酒倒进盆子或大碗里,把洗干净的鸭蛋放进去泡3分钟。鸭蛋在酒里泡过拿出来不用擦,连着酒水滚上一层盐,越湿盐越滚的厚,盐厚咸的也比较快。锡纸提前剪裁成可以把鸭蛋完全包裹好的方块状。滚好盐的鸭蛋用锡纸裹严实。全部包好装进容器里,没有容器塑料袋也可以,装好扎紧袋口多包两层塑料袋密封会严实些。我这瓶子没装下,剩下几个用两层塑料袋密封的一样好。封好放在阴凉处不用管了就等待。一个月以后可以先拿出两个试试,如果没有出油继续再腌,我这一下就是38天打开的,已经爆足了油我这鸭蛋个头不大,大个的时间也得久一点,小个的可以早几天就可以了。将盐冲洗掉,放到锅里蒸15分钟。个人觉得蒸比煮好,有时腌制完会有小裂纹煮的话会影响出油。蒸好后用凉水冲一下很容易剥皮。

  那么,咸鸭蛋有哪些营养价值呢?

  咸鸭蛋的'营养价值

  氨基酸:在鸭蛋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而这种物质在腌制的过程中会被分解为氨基酸,除此之外由于盐腌从而导致鸭蛋中的盐分增加,致使蛋内无机盐也随之略增。在新鲜的鸭蛋中,而蛋黄中的脂肪由于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因此看不出含有油脂,而通过腌制一段时间后蛋白质会变性并与脂肪分离,而这个时候鸭蛋中的脂肪聚集在一起就成了蛋黄油。

  咸鸭蛋的蛋黄中含有大量的红黄色卵黄素及胡萝卜素,并且与蛋黄油溶在一起因此才会出现我们看到的红黄色。咸蛋出油是咸蛋已腌好的标志,可以说咸鸭蛋中的营养价值非常高,与新鲜的鸭蛋中所含有的营养并无多大的区别。

  丰富的钙:鸭蛋在腌制成为咸蛋之后,其中所含有的蛋白质含量会明显的减少,由鲜蛋的每百克含14.7克下降为10.4克。而这个时候其中所含有的脂肪却会明显的增多,从鲜蛋每百克含11.6克,上升为13.1克。不仅如此,咸鸭蛋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也有明显的增加,由鲜蛋每百克含1.6克,上升为10.7克。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矿物质的保存,鸭蛋中所含有的矿物质在腌制的过程中并不会遭到损害,同时还能让让钙在腌制的过程中得到很大的提高,由鲜蛋每百克含55毫克,上升为512毫克。

  无机盐:在咸鸭蛋中除了含钙量丰富之外,同时还含有铁、磷等无机盐,并且专家经过研究发现,咸鸭蛋中所含有的钙质量、铁质量比鸡蛋、鲜鸭蛋都高。 所以它们的营养价值是基本相同的各有好处,适当的食用对身体没有危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放心的食用。

  虽然说咸鸭蛋的营养价值很高,并且适量食用没有什么危害,但任何食物都不能吃多,比如咸蛋用盐量一般在10%左右,如果过量食用的话很有可能会因此而患有高血压,从而严重的危害到人体的健康。

  清肺火:经过研究发现,咸鸭蛋中所含有的各种营养都具有很好的滋阴、清肺、丰肌、泽肤等功效,因此非常适合在夏季食用。除此之外,我国中医认为咸鸭蛋清肺火、降阴火功能比未腌其中咸蛋黄油可治小儿积食,外敷可治烫伤、湿疹。

  咸鸭蛋虽然好吃,但是在端午节时也不宜多吃哦。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6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王甚任之”。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譭谤屈原。楚王汏而逐渐疏远屈原,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

屈原满怀悲愤,落拓江湖,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姓的心中。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屍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的往江里面丢,说是让鱼假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屍身。

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 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脖子上,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睕、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有些地区,则在端什节插菖蒲或艾草于门上,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不过,关于这项艾习俗的起源,民间则有一种说法。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你为什麽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于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7

  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我最喜欢吃腊肉陷的粽子,因为今天我去李老师办公室得到了一个腊肉粽子,李老师说:“这是我第一次包粽子,我不知道好吃不好吃,但是这是我第一次做,尝一下。”我见李老师给了我一个,我没有拒绝。到了教室里,我把粽子外面一根绳子给剪了。粽子的外围是由两三片叶子叠起来包的,我将叶子慢慢地撕下来,在撕得过程中,叶子与糯米黏在一起,看出了它们的亲密无间。液体流了出来,可见也许是用水煮过的。粽子像一个顽皮的小精灵,好像跟我过意不去,每当我撕开时,叶子和糯米会黏在一起。我嚼入口中时,便发现小片叶子在嘴巴里徘徊!我怎么会中了这个无比顽皮的圈套呢!是它在作怪,还是我很笨了呢?吃完之后,嘴巴里还残留着粽子的香味,我不由自主地在心里偷偷地回味着这粽子的美味。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8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家乡的粽子与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家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家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与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与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因为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的时候,色彩很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家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实用】端午节习俗作文集锦八篇】相关文章:

1.【实用】端午节习俗作文集锦10篇

2.【实用】端午节习俗作文集锦六篇

3.【实用】端午节习俗作文5篇

4.实用的端午节的习俗作文7篇

5.【实用】端午节的习俗作文合集五篇

6.【实用】端午节的习俗作文300字八篇

7.【实用】端午节的习俗作文汇总7篇

8.【实用】端午节的习俗作文300字六篇

9.【实用】端午节的习俗作文300字9篇

端午节的作文 端午节文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