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习俗作文

2021-12-02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节习俗作文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1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的节日,我最喜欢端午节了。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传说于古时,楚国杯秦国占领,屈原跳河死去,人们就划船去找屈原,但一直没找到屈原的尸体。为了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我们有了赛龙舟的活动。赛龙舟的人们都非常快乐,船头有一个人在敲鼓,其他人跟着鼓声的节奏划船,大家齐心协力划得很快。

  端午节不仅有赛龙舟的习俗,而且还有包香袋的习俗。香袋外观各种各样,千奇百怪。我就有个小香囊,它也叫香包,香袋子。香包上有很多花纹,我香包上缝着每种花色,真可谓百花齐放。你看,这些花有的是鲜艳的红色,有的是翡翠般的绿色,还有的是金灿灿的黄色,美丽极了。香包的布料以五色丝为主,袋中一般采用艾草等中草药,其作用是用来防虫咬,也可以保佑人们幸福、健康。

  端午节的传统文化真多啊!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2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它是我们华夏民族家喻户晓的传统节日。它的主要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有特色的活动,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深入人心,让人看了过目不忘。虽然我从来没有实地观看过,但是我很期望有朝一日能领略那气势恢弘、热火朝天的壮观景象!

  让我印象最深的无非是端午食粽。因为每逢端午,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吃粽子。相传粽子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古人用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所以又称之为“角黍”;然后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粽子就诞生了。虽然粽子这么早就已经“崭露头角”,但在春秋时期,它并还没有像现在一样有名,一直到了晋代,“粽子”这名字才被定了下来,粽子理所当然也成为了端午节的必备食物,后来又到了唐代,粽子就真正改头换面了。直到今天,粽子还是端午的“主食”,到了后来它又流传至国外,在国外流行起来,也让外国人见识了我国的人情风俗!

  佩香囊这个活动想必大伙儿也很熟悉。因为古人认为香囊有避邪驱瘟之意,所以无论贫穷贵贱,小孩们都要戴一个香囊,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于是它又成了男女老少喜爱的小饰品。

  谚曰:“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来临之际,我国南方地区家家都将菖蒲、艾叶悬于堂中或插于门楣,“蒲剑利刃斩百邪,鬼魅瘟神入虎口。”既有驱魔法鬼之神效,又可以散发芳香,驱赶飞虫,清除污浊空气。

  端午节真是一个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节日啊!我为我国有这样一个节日而骄傲。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3

  五月五,是端午,粽子飘香,龙舟闹。在端午节当天有各种各样的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包粽子和看赛龙舟。

  关于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还有一段传说。爱国诗人屈原积极革新政治,受到旧族的反对。在五月五日那天,他怀着悲愤和绝望的心情跳进了汩罗江。

  善良的人们为了不让鱼和虾吃他的尸骨,就把粽子扔进江中并通过赛龙舟来赶走鱼虾。

  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

  在端午节这一天,我们班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包粽子活动。特意邀请了会包粽子的家长来为我们做示范。首先,我用右手把两张干净的粽子叶卷成圆锥形。然后,小心翼翼的把糯米舀进粽叶里。接下来,把剩下的粽叶盖过去。最后,用细线把它捆好。眼看就要完成了,可是,俗话说的好看起容易做起难。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小男孩,总想着钻出来透透气。哎,无奈之下我只好再向家长请教。家长手把手耐心的教我,我终于把粽子包好了。

  放学回到家,我飞快地做完作业,打开电视机,观看划龙舟比赛。比赛开始了,有红队和黄队。红队先超过黄队,加油呐喊声此起彼伏,过了一会,红队慢了下来。黄队看时机成熟了,就像脱缰的野马赶了上去,最终黄队赢了。

  在端午节里,既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到精彩的龙舟比赛。这个过程,这种气氛,这种乐趣,真让我回味无穷!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4

  端午节那天中午,我们刚吃完粽子,爸爸就领着我去澄海看赛龙舟。走在往澄海的路上,我忽然想起了一个问题----端午节是有哪些传统习俗?

  爸爸笑眯眯地告诉我:"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很为国家着想,苦劝楚王要治理好国家和与邻国相好,但楚王不听,他十分忧愤投江自尽。楚国老百姓为了纪念这位清正的大夫,于是用竹叶将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希望鱼群吃米而不吃屈原的尸身。渐渐地,吃粽子就演变成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听完爸爸的一席话,我茅塞顿开。

  不一会儿,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只见通往江岸的条条道路,人们潮水般地涌向江边。这时,时针指向二点正,"蹦"一声枪响,十八条龙船从上游鱼贯而下。顿时,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谱成一曲雄壮的交响乐。"加油,加油……"竞赛到了紧要关头,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黄队加油,黄队加油……"的呐喊声。原来是黄队有点落后了,它的.啦啦队在为它鼓气。黄队的鼓点更紧了,哨声更急了,黄船迎着浪花拼命地向前冲。最后,黄船得了冠军。

  船队的团结奋斗精神鼓舞了广大观众,岸边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哇,赛龙舟真刺激,这又是端午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

  今天,我度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开心又有收获。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5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每逢端午节,人们就会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洒上雄黄酒,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滋生。

  南方的人们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酒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子,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用来避邪。

  端午节流行于汉族、壮族、布依族、土家族、仡佬族等民族地区。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救捞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虾蟹吃饱了,而不再吃屈原的遗体。

  所以端午节既是一个反映传统民俗的节日,也是弘扬爱国精神的一个节日。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6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

  这天,我和妈妈到街上去买菜,我闻到一股粽子香.回到家,我突然想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又有哪些风俗?我便想去问妈妈,而妈妈却说:“你自己去查书就知道了.“我心里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说干就干.

  我找到了百科全书,翻开它,它说:“端午节这天,人们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日子.南方一些少数民族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这时,妈妈叫我吃粽子.我看见香喷喷的粽子,情不自禁的唱着关于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7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悬艾叶、我最喜欢看赛龙舟的比赛了,这比赛并不是为了争谁第一水第二,是为了在观众面前展示他们娴熟的技能与美好的姿态。

  我先来说说粽子吧。粽子是用墨绿色的芦叶包裹着糯米和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镶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粽子的的味道美极了,芦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

  粽子还有一个悠久的故事。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君王不采纳。后来君王沦丧,他满怀忧愤跳江自尽。人民还念他,崇敬他。两千多年来,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当做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是的,每逢端午节,人们怎么会忘记伟大的诗人屈原呢?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精华】端午节习俗作文集合七篇】相关文章:

1.【精华】端午节的习俗作文合集七篇

2.【精华】端午节习俗作文集合三篇

3.【精华】端午节习俗作文集合9篇

4.【精华】端午节习俗作文集锦七篇

5.【推荐】端午节的习俗作文七篇

6.【精华】端午节习俗作文汇编3篇

7.实用的端午节的习俗作文七篇

8.【精华】端午节的习俗作文300字八篇

9.【精华】端午节的习俗作文400字4篇

上一篇:端午节吃粽子作文 下一篇:端午节吃粽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