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由来的作文

2021-11-29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由来的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节由来的作文 篇1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邹平县端午,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藉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古时"端"与"初"同义,"五"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为午月,故初五作端午。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宰相宋建议要避讳,此后,"端五"就改称为"端午"了。端午节也叫端阳节、天中节、浴兰节、女儿节、解粽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菖蒲节、诗人节、龙日、艾节、夏节等等。 端午节是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岁时节日,也是一个有着大爱内涵的节日,其重要性仅次于春节,与清明、中秋并列。端午节的版本多样,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等。据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族--一个龙图腾部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唐代诗人文秀在《端午》诗中说:"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屈原投江殉国的传说赋予端午节独特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端午节经数千年历代承袭,形成了我国端午文化这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联佳句。

端午节由来的作文 篇2

  端午节,吃粽子,忆屈原,插艾叶,赛龙舟。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到汨罗江,百姓们十分尊重他,为了不让鱼虾咬蚀他的尸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还划着像龙一样的小舟驱赶着河里的鱼虾,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五月五日这一天称为端午节。

  2、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3、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

  端午节的由来。其实是纪念屈原的,屈原是一位爱国者,他想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就常常跟国王提意见,可是国王不喜欢听,就把他赶出了国都。有一次秦国来打楚国,楚国很快就被打败了,国家就快没有了,屈原更加伤心,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搬着一块大石头投江了自尽了。人们知道后,非常悲伤,为了不让鱼吃了屈原,就把竹筒里面装着粽子,扔到河里,希望鱼吃饱了就不会吃屈原了,粽子也就是这样来的。

端午节由来的作文 篇3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那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人,他叫屈原,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为国家做了很多贡献。有一次,她想改善国家的秩序,想变法改革,但这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因此贵族们都很生气,为了阻止屈原变法,他们屡次劝说楚王,不要变法改革。屈原知道后伤心极了,说:“我为国家效力,你们却要为难我,阻止我,我这是何苦呢!”屈原三番五次的劝说楚王继续变法,但楚王是个老糊涂,他相信了贵族不再进行变法。

  五月初五,这一天天气十分暖和,屈原因贵族的打压及楚王的不信任感到十分的伤心,他来到了江边,在愁苦无出路的时候,跳水自杀了。屈原虽然被贵族痛恨着,但却深受老百姓的爱戴,老百姓们知道后非常的伤心,为了防止鱼儿吃屈原的尸体,五月初五这一天用一种又宽又大的叶子把糯米包起来扔到江中,让鱼儿们能够吃食物,而不是吃屈原的'尸体。

  就这样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便流传下来。

端午节由来的作文 篇4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在我老家,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妈妈。所以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我全家都能吃到许多粽子。我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花生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包粽子的工序就开始了。她先取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雉体的模样,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夹几颗枣、几颗花生米,最后把叶子用桑条皮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你看那又胖又大的粽子活像一个老佛爷在睡觉。等她把粽子包完后,先把它们放在锅里煮三个小时,再捞出来放到盛有冷水的桶或锅里冷却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虽然我妈妈包的粽子的原料极其简单,但是包出来的粽子却是香喷喷的。香得使你只要一闻到味,就会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我每当吃粽子时,总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说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妈妈包粽子有什么秘决,每次包的粽子总是香喷喷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馋诞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我爱吃粽子,想过端午节,更想让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兴旺发达!让先辈的遗愿变成事实在在的现实,让他们的英灵流芳百世、与世长存!

端午节由来的作文 篇5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xx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xx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xx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精华】端午节由来的作文合集5篇】相关文章:

1.【精华】端午节由来的作文汇编6篇

2.【精华】端午节由来的作文锦集5篇

3.【精华】端午节由来的作文锦集6篇

4.【精华】端午节由来的作文汇编8篇

5.有关端午节由来的作文合集8篇

6.【推荐】端午节由来的作文合集10篇

7.端午节由来的作文合集十篇

8.【精华】端午节由来作文十篇

9.实用的端午节由来的作文合集八篇

上一篇:端午节由来作文 下一篇:端午节的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