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记事作文

2021-11-28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记事作文7篇,欢迎大家分享。

端午节记事作文 篇1

  端午节到了,大家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吃粽子,放艾蒿,佩香囊等场面吧!端午节也是我国传统节日,传说是屈原在亡国后跳江后人们为了纪念他而逐渐生成的一个节日,现已被我国列为法定假日,这不,妈妈正芾着我,为端午节做准备。

  端午节前一天,妈妈带着我出门为端午节做准备,首先是选艾蒿,在菜市场转悠了五分钟后在一个摊位停了下来,那老板一见有人来了,就满脸堆笑的说:“看看?”妈妈“嗯”一声,然后就开始翻看艾蒿的叶子,我不禁疑惑不解:艾蒿挑一把不就得了吗?干嘛还要看一眼?这时,我妈转身走向其他摊位,我赶紧赶上去,正当我还在疑惑不解时妈妈已经挑了一把走了,原来,艾蒿不是随便挑一把就可以了,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艾叶正反都差不多白,先前那位老板卖的只不过是一面白一面略青的水蒿。这真让我长见识了!

  第二件事就是买粽子叶了,粽叶没有艾蒿那么讲究,挑宽大一点儿的就可以了。回到家之后,妈妈将艾蒿放在门口的两侧,我问缘由,妈妈说,这也是流传下来的一个习俗:端午节时将艾蒿放在门的两侧可辟邪。

  妈妈在灶上架上一口大锅,倒上水,然后倒上了一些碱开始煮粽子叶,目的是为了消毒,同时也是为了让粽叶变的更加柔软,然后妈妈又用水将糯米泡上,一切都准备完毕后,开始我们这个端午节可以算得上最浩大的工程——包粽子!但因为我们往年包粽子都是请邻居阿姨帮忙包的,所以我们早已忘了该怎么包了,为了亲手包一回粽子,我们端着粽叶和糯米到邻居阿姨家家讨教,在阿姨一遍又一遍的演示下,我终于完成了第一个粽子,虽然包的总有点像被粽叶包起来的饼干,但是我终于包起了一个,怀着莫大的欢喜将它绑在了绳子上,望着那第一个粽子,我的信心被一股莫名的火点燃了,于是我再次拿起了粽叶。在包的时候有技巧:在挑选粽叶中。一定要挑选那种大小差不多大的,而且粽叶也有正反两面,为了让熟的糯米能快速离叶而不粘,必须将糯米包在光滑的正面里。为了使手容易抓握,则需要将粗糙的反面放在外。“原来包粽子有这样的技巧!”我不由得发出感叹。我的信心大增,一口气包了二十多个,看着我的成果,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自信在心头回绕,整个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畅快感,不禁说:“以后咱家包粽子,我一个人来负责!"

  因为我们在端午节来临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我们欢度了一次端午节。在吃着粽子时,我既沉浸在幸福之中又不断地回忆着在端午节来临之前所做的一切,这让我觉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端午节记事作文 篇2

  一个绰影,踽行着,束光地冷笑,自问。嗖风,吹扯起衣襟。憎心地翕磨唇口,摆举一手,捶拍着脯胸,一手握抓住利剑,仰头渺眺。猛住地抽拔开剑筒,指令苍穹,烁烙着碧光的眼睛,勾盯住,闪杀着紫黑的眸色。跌撞踏尘,吼笑着,憾心的呐叫,叹问穹空!

  沦灭了,无数莹白的尸骨与枯紫的血脂。

  混浊了,楚邦,任曾秦人的侵踏。

  焚化,一方雀跃的毒火,片连了,亮点着。

  屈公,酌味倦国邦的萧落,仇恨――长浩的秦军,戳碎了寂淡的夜空。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匆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夕,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汨江,寂岑了古昔呐喊,淌着雨泪,几泛水漪,独情。屈公的自沉,朽腐了,苦醉的楚辞。纵落,扶把灵魂跌沉,一腔离骚别绪,涂共着肢身,泛浸汨水的涤洗。去了,一曾烙情。章卷的竹筒,消改不了昔夕的历史,栖落眷故的泪水。

  回怀汨水,荡漾开辛酸的楚词,渔舟,扶捞不起,赤骨血肉。戳淡了冗郁的灵魂。忠魂的腥气,残留在鱼唇嘴口。尖齿的利牙,嚼噬着,哀丽的诗章。

  拂檫干,青竹叶上,干涩的露汁。诀淌的水朵,填湿了,点花的糯米。

  抑不住――潜溢的唾津,咬食着古韵的米团。抹消,数数线道。竹丝,冗心地缠执,捆束,楚章的伤痕。

  悼祭,今彼。

  惟有集摘,片叶,包扎昔尘的伤口。

端午节记事作文 篇3

  端午节习俗的中心是祛毒禳灾,保健康,求吉祥。插菖蒲、艾蒿、菖蒲、艾蒿长期被相信具有避邪和药用的双重价值,因此而生成一系列的习俗。艾蒿历来被制成艾人、天师艾、艾虎等厌胜之物。艾人早见于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该书记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我国传统医药学认为,艾蒿性味辛、苦,温,入肝、脾、肾三经,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除湿止痒、通经活络等功用。艾蒿可以食用也可以用来针灸。据说,野生的艾蒿到了端午节一般就成熟了,端午采艾蒿是最合适的时候。

  家乡端午节吃的东西有两样不能少。粽子和油糕。粽子南北方都可以见到。油糕的`做法北方比较常见。

  发好的面,取可以包一个饺子那么多,用手擀开,中间放上面粉白糖拌成的馅,团成圆形,上锅油炸。出锅的油糕酥脆甜香。纯白糖做馅糖多容易溢出,活一些面粉可以避免那样的流失。

  现在,城里的端午节,一样的热闹和有趣。挂艾蒿、吃粽子、 带花花绳、佩戴香囊一样都不少。只是这一切都不像老家那样需要亲自动手了。一切都已经商品化。端午节那天,街上买什么的都有,艾蒿也是附近村里的农民早早用车子运到城里来,两元钱一小把艾蒿。花花绳香囊也是街上买的,现在这些年轻的妈妈们,常常得算计做和买那个更划算。买得划算,只是少了一份动手的乐趣。

  去年端午节那天,我也曾早早起来,乘着外出跑步的机会,想和朋友一块体验一下采艾蒿的乐趣。转了大半个早上,一无所获。不知是现在的艾蒿少了,还是城市的附近没有适合艾蒿生长的环境。总之一棵艾蒿也没找到。也许艾蒿原本只喜欢生长于荒野沟渠,天生与繁华和喧闹无缘了。

  端午节一切活动,都是体现一个中心。那就避邪驱瘟。我们西北没有喝雄黄酒的习惯。据说喝了酒、带了花花绳和香囊,五毒不能近身。《白蛇传》里的许仙,就是因为一杯雄黄酒,断送了一世仙缘。想来白娘子也是没有眼力,千年就修来那么一个糊涂软弱对她还疑神疑鬼的许官人……

  年年有端午,岁岁人不同。明年的香囊为谁香,明年的雄黄酒何人送……

端午节记事作文 篇4

  岁岁端阳,今又端阳。

  印象中,总是感觉端阳是民族传统人文节日里最为人文的一个。缘何如此呢?未细想,只是知道,无论元宵还是中秋,连同近年来也得到了法定节日身份的清明在内,它们大多起源于特定民间传说、民俗内涵、阴阳概念或者是神话故事。像端阳这样缘起于真实历史掌故,主题在于纪念和缅怀心系苍生、襟怀天下的士大夫,还真是别无二例。

  千百年来,端阳节在延续过程中,其纪念形式及与节日相伴生的活动内容日臻完善并固化,譬如包粽子、做香包、挂菖蒲、悬艾蒿等,黄淮以南的广大地区,还盛行在节日期间举办龙舟竞渡的活动。比较考量起这些内容,也可说明端阳与其它民俗节日的异同,就是在祈愿平顺幸福、顺畅安康的人文主题外,更加突出了生生不息,奋斗向上、拼搏图强的激越情怀。

  我的老家在东北,东北人过端阳的做法没有关内,特别是南方那么丰富多彩和隆重多姿,我想,其中自然条件、人文历史、地缘区位等方面的原因都有。自然,一方水土一方人,在统一奉庆的民俗节日里,各有个规,各遵其俗,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一如农历除夕夜这样的普天共度节日里,北方人讲究守岁、围炉畅欢,天交子时吃饺子,而南方人却是互相走动,打牌搓麻耍社火,在初一早晨吃元宵一样。

端午节记事作文 篇5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在这个传统的节日,我们民间有抓鸭,吃粽子,赛龙舟的活动。而我体验了一次抓鸭子。

  五月初五那天早上,草吃了几个粽子,就随爸爸到姑姑那儿去。下了车,爸爸并没有直接带我去,而是先要我做准备工作。爸爸从一个袋子拿出了一个网,一个鱼钩,还有鸭子爱吃的小东西。我纳闷了,又不是去抓鱼、网鱼,哪用得这么复杂啊?爸爸解释道:这里的鸭子们狡猾得很,如果用传统的方式是不太可能抓得着的,所以要有所准备啊!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8点时分,我们来到了河边,大家都挽起裤管,卷起袖子,跳入水中。村民则将一只只小鸭子抛向空中,鸭子“嘎嘎”地扑腾到水面。大人们急忙四处寻觅,我也是睁大眼睛找着。这时,我发现有只小鸭子在河床边休息。我悄悄地走过去,伸手去抓。可那家伙狡黠异常,用嘴巴把我啄了个乌青,一下子飞快地游去。爸爸眼疾手快地抓住了小鸭的屁股。啊哈,真是胜券在握啊。但鸭子却故伎重演,吧老爸啄得手都肿起来了,害得他在一旁直吹气儿。接下来的几个大人都被鸭嘴儿“亲”了一下。一上午下来,我们累得大汗淋漓,却分毫无收。作为一个小孩子,我更是束手无策,只好在一旁干瞪眼。

  但我们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使出了最后的“武器”。我拿出一个钩,一张网,还有一两只小虫子。我将虫子绑在鱼钩上,又扔进了网里,接着叫了几声“嘎嘎”,鸭子果然被吸引来了。我们躲在一旁的一块大石头旁,隐蔽好,按兵不动。其中一只“贪吃的”鸭子见到了美味,就左右望望,见同伴们都不在了,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我们把网一收,一只小鸭子就到手。它还想要作无谓的挣扎,但已经来不及了,钩深深地嵌在了喉咙里面。接下来我们用这个办法捉住了好几只鸭子,真是手到擒来啊。最后,我们满载而归回家了。

  这真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捉鸭子活动啊!希望下次的端午节快点儿来到!

端午节记事作文 篇6

  “端午节”伴随着骄阳似火的五月如期而至。端午这天最重要的就是吃粽子,我最喜欢吃粽子了,那又甜又粘的 糯米,美味可口的陷料,让人一想起来就流口水。

  端午节还没到,我就嚷嚷着让妈妈给我买粽子吃,我专门挑我最喜欢的“叉烧”味粽子,一下子买了一大袋。到 了端午节那天,我家“召集”了超市里的所有种类的粽子,什么“薏米果仁”啦,“蜜枣山药”啦,等等等等,应有 尽有。

  妈妈先端上来了一盘“三全龙舟棕”,我哪里顾得面子,只是抢。爸爸好像早有预谋,也没有伸手拿粽子,清清 嗓子,慢条斯理地说:“今天我们别只顾吃,来点新花样,咱们来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能说出来的,就可 以吃粽子,说不出来的,就不可以吃粽子。”我心里闷闷不乐:吃个粽子嘛,干嘛搞那么多条件。唉,父命难违,为 了吃到美味的粽子,我只好讲一段了。于是,我放下了刚抢到手的粽子,便眉飞色舞:“粽子源自于屈原。屈原是春 秋时期楚国人,在楚国当宰相,可是由于当时楚王昏庸无能,听信奸臣的挑拨离间,把屈原放流到了江南一带。屈原 在江南教人们读书,给人们分发他那仅有的一点积蓄,当地人都是分爱戴他。当屈原得知楚国灭亡后,十分悲痛,就 怀抱一块巨石跳江自杀。当人们知道后,连忙驾船到江上打捞屈原的尸体,可是怎么也捞不到,只好失望的回到了岸 边,可人们又怕河里的鱼虾吃屈原的尸体,就用芦苇包了几个饭团投入江中,让鱼和虾饿了就吃饭团,千万别吃屈原 的尸体。这就是我们现在要吃粽子的原因。”

  听完我的演讲,连爸爸都给竖起了大拇指,不过我才不关心呢,我只是埋头吃那令我朝思夜想的粽子,过了一会 儿,妈妈又端上来一盘粽子,我一看,不禁大叫一声:“我的妈呀,这也算是粽子?”原来这几个粽子又长又粗,还 是圆筒形的,不论大小还是形状都酷似我最爱吃的“天冰小神童”冰淇淋。我拿起一个尝了尝,味道还不错呢!

  品着这独具风味的粽子,我真为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端午节记事作文 篇7

  我喜欢热热闹闹的春节,喜欢团团圆圆的中秋节,喜欢张灯结彩的元宵节,但我最喜欢粽子飘香的端午节。

  每逢端午节,人们都喜欢包粽子,吃粽子,关于粽子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因为爱国投江死去,人们为了不让鱼吃屈原的尸体,把米团扔进江里,用这种方法来纪念屈原。

  每到端午节,最热闹的就是包粽子,各家有各家的包法,我最喜欢看妈妈包粽子了。妈妈先把绿油油的粽子叶洗得干干净净,左手托着粽叶,右手舀起糯米往里放,还可以加些蜜枣葡萄干等,放在锅里,煮出来粽子的味道飘满整个房间,再煮些茶叶蛋,味道就更浓香四溢了。一切准备好后,我和家人出去踏青,听说端午节那天早上出去踏青,还可以治病呢!回到家里我急忙拿出一个大粽子,轻轻地扒开粽叶,里面露出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咬一口,那蜜枣的甜汁、糯米的香味往嗓子里钻,好吃极了!时间过得真快呀!终于到了开饭的时候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香甜的粽子,品尝着美味大餐,说说笑笑,开心极了!尤其是小孩子胸前挂着香荷包,手里拎着大葫芦,满屋子跑!高兴极了!

  啊!我喜欢家乡的端午节!

【精选端午节记事作文集锦7篇】相关文章:

1.精选端午节记事作文集锦六篇

2.精选端午节记事作文集锦五篇

3.精选端午节记事作文集锦八篇

4.精选端午节记事作文集锦9篇

5.端午节记事优秀作文

6.有关端午节记事作文集锦八篇

7.有关端午节记事作文集锦六篇

8.精选端午节记事作文集合五篇

9.精选端午节记事作文集合8篇

上一篇:端午节吃粽子作文 下一篇:端午节文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