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传统作文

2021-11-25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传统作文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节传统作文 篇1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艾节、端午、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各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游百病。

  端午节是我国纪念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一位大臣,屈原很忠良,所以楚怀王很喜欢他,还有一位很嫉妒屈原,便用阴谋来害他,是楚怀王渐渐不信任他了。有一次,秦国要跟楚国和好,屈原仔细分析,知道了秦王的阴谋,便冒着生命危险去告诉楚王,楚王不但不听,还把他释放到远离他乡的地方。当楚王刚到秦国就被擒住,他后悔当时不听屈原的话,,因气大而死,屈原当得知国家快灭亡时,他不忍再看下去了,写了最后一首爱国诗,便抱着石头跳进汨罗江,当地人知道后,赶紧划船去打捞屈原的遗体,有些人向江中扔鸡蛋、粽子,倒雄黄酒,都是为了不让鱼虾不吃屈原的遗体;赛龙舟就是因为当时打捞屈原遗体的原因。不仅,端午节有它的历史还有一些食俗和风俗。

  端午又称重午,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

端午节传统作文 篇2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又可以叫端阳节,传说那天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抱石投江的日子。那天爱国诗人屈原听到自己的国家快要灭亡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抱起一块石头,纵身跳入江河里。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到端午节时,大家就划着船把饭投进江里,可是后来他们发现投入江里的米饭全被鱼吃了。于是,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米放在一种长长的叶子里包成四个角的形状,鱼见了以为是菱角,因为菱角有尖尖的刺,鱼就不敢再吃了。

  直到现在,人们一到端午节就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外婆也会把长长的、青青的艾条挂在家门口。我最爱吃的就是大肉粽了,特别是高速公路上的绍兴服务区卖的“诸老大”粽子,味道非常鲜美,让我回味无穷。,端午节作文:传统文化的作文: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传统作文 篇3

  今天是端午节,端午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这样的风俗呢?我在书柜上刚好看到一本好旧好旧的书,是妈妈小时候看的《小学生助读文库民俗文化篇》。这本书里应该有说端午的由来吧!翻开第一页目录,果然有!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原叫“端五”,端是起初、开始的意思,午是指五月的意思,所以端午就是五月初五。端午最初不吃粽子,而是往江里投米纪念屈原。那为什么会改成粽子呢?传说米投进江里,投着投着,屈原现身说:“你们投的米大部分被蛟龙偷吃了,你们以后用楝树叶包裹米和食物,再用五彩绳绑起来投入江中,蛟龙怕这两样东西,它就不会偷吃了。”后来人们就这样做了,所以就有了包粽子的习俗。

  端午还有悬蒲插艾的习俗,我奶奶家门上就左右分别挂着一束,书上说这个习俗来自伍子胥。传说楚平王见自己未过门的媳妇长得美貌非凡,便不知羞耻地纳为自己的妃子。大臣伍奢对此直言相谏,楚平王不但不接受,还将伍奢和他的长子伍尚杀了。伍奢的次子伍子胥逃往吴国,帮助治理吴国。过了几个月,吴国国富民强,吴国开始攻打楚国,楚被打得尸横遍野。伍子胥对平民百姓说:“只要你们在门前插艾草、菖蒲就可以不被打扰。”从此以后,人们就把悬蒲插艾当做避邪消灾了。

  中国的传统节日的习俗真有意思,都是一个个好听的故事。而且每到节日,家里都有一大桌好吃的。妈妈问我有没有发现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二月二芥菜饭、清明清明果、端午粽子、八月十五月饼……原来中国的节日还代表这一个个好吃的食物!

端午节传统作文 篇4

  今天是端午节,放假不上课。为什么端午节放假不上课呢?因为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古时候有一个爱国诗人叫屈原,他爱人民,人民也很爱他。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他在汩罗江去世,为了让鱼不要吃爱国诗人屈原,人们就在江里拋许多粽子。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到五月初五那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还在江里、湖里举行龙舟赛。这个风俗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地传下来,就成了端午节。

  我们这里的端午节还要在门上挂艾叶,插菖蒲剑……

  端午节真有意思!

端午节传统作文 篇5

  小朋友们,你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对啦,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这天我们会赛龙舟、吃粽子,今天呀我就准备和妈妈一起学包粽子。

  妈妈已经提前泡好了粽叶、糯米,还准备了一些其他配料。开始包粽子了,只见妈妈先拿起粽叶,两头向上一卷,就卷成了一个甜筒似的形状,接着往里面装糯米,再放入几个红枣,然后又放了一把糯米,用手轻轻压一压把表面铺平,最后把粽叶折好用绳子捆紧后,一个可爱的三角形粽子就包好了。看着妈妈行云流水的动作,我心中暗暗赞叹,妈妈真是太心灵手巧了,终于在妈妈的帮助下我也勉为其难地包好了一个。

  包完粽子,我们开始煮粽子了,妈妈把粽子一个一个放进锅里,水咕嘟咕嘟地冒着泡,好像在哼着小曲,大概一个小时后,香喷喷的粽子便煮好了。

  闻着粽香,我早就馋得口水直流了,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叶,咬上一大口,糯米是香的,红枣是甜的,香和甜的味道混在一起,十分可口。一旁妈妈还给我讲起了故事,原来很久以前,有位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而死,百姓为了不让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并且竞相划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便约定成俗在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吃着美味的粽子,听着有趣的故事,我觉得这一天真是太有意义了!

端午节传统作文 篇6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粽叶飘香,华夏大地处处弥漫着温馨,炎黄子孙陶醉在粽叶淡雅的香味中,陶醉在屈原的不朽精神中。真可谓有水的地方就有龙舟的鼓声;有岸的地方就有楚歌四起。

  两千三百年前,一个清瘦老人,仰望苍天,他在忧虑他那民生多坚的的国家,当传来国都郢城被攻陷的消息后,他徘徊在汨罗江边,他愤怒,他哀伤,最后,他吟诵着"世人皆醉我独醒",带着满腔的悲愤抱石沉入了江中。百姓们怕江中的鱼儿吃他们敬爱的'屈原的尸体,所以用粽叶包了稻米,撒到江中,让鱼儿吃,这样就不会伤害他们敬爱的屈原了。可以这样说,没有一种食物能像粽子一样寓意丰富,粽子的形状棱角分明,象征着屈原的人格棱角分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粽子的里面包一颗红枣,象征着屈原的赤胆忠心……总之,粽子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无比敬重。

  屈原绝没有想到,生前他忍受无人理解的寂寞;而他死后,他的继承者们贯穿古今,前仆后继,层出不穷。李白,杜甫,岳飞,文天祥,苏轼,辛弃疾,谭嗣同……,数不胜数的热血男儿传承着屈原的精神。可以这样说,是他让端午节熠熠闪光;是他让湘水接受祭拜,是他让国人由蒙昧走向进步,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唱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去找寻真理;又有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来表达对祖国的爱恋。

  但是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屈原的精神从未像今天离我们这么近,这么亲切。这些都源自5.12四川大地震,这场震惊海内外的灾难,让中国13亿人民联系的更加紧密,让中国人更加想念屈原。屈原那处在人生的逆境中,却时刻怀着对祖国灿若日月的情怀,随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身虽死,情不改的爱国情结,不正是中国目前最需要的吗 那江上竞飞的龙舟,不正是13亿人民同心协力划动的吗 众人划桨开大船,在大自然的强悍面前,人类团结一致,血脉相连。

  在这个粽叶飘香的季节里,我们走的更稳,更坚定,无往而不胜。只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爱中国!

端午节传统作文 篇7

  端午节就要到了,每逢端午,人们都要吃粽子,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古时候,有一条恶龙,整天为非作歹,搅得人们不得安宁。有时候,它会恶作剧,一连下几天的雨,都快把村子淹没了;有时候它又用身子遮住太阳,顿时昏天暗地;有时候它会一个接着一个的打喷嚏,就像是海啸一般,房子被掀翻,路上行走的人们被卷起。还有时它会窜进村子里,寻找三角形的东西,不管三七二十一,抓到就吃。

  有一个人,特别喜欢画画。一次,他应朋友之邀做一幅画。于是,他用三角形勾勒出了一个轮廓,正要继续往下画,突然飞龙一闪而过,一口把画吞进了肚子,吓得这个人一下子昏了过去。

  待他醒来时,恶龙已经不见了,但画也没了!气得他直跺脚!怎么才能制服恶龙呢?突然一个念头从他脑海里一闪而过——只要把恶龙的嘴巴粘住,他就吃不了三角形的东西了!于是他开始用米包三角形的米团,而且一定要用糯米,怕龙发现,就又用芦苇叶把糯米团包得里三层外三层。当恶龙再来找食吃时,发现了这些三角形的米团,开心得不得了,直扑过去,吃完后,它又看见那个人在画三角,还想去吃,可是它的嘴巴怎么也张不开了。

  于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都要吃粽子来纪念这一天。

端午节传统作文 篇8

  作为中国古老文化节日之一,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过去,我对端午节的知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读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端午节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这本书当中得知,端午节是在中国这么多的节日中,名称最多的:端午节、端阳、重五节、夏节、天中节、五月节、诗人节等。端午节的来源也有很多种,有纪念屈原说、龙说、纪念伍员说等20多种。

  其中,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说。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我们德清,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据说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们还会佩带着香袋,姑娘们以这五彩缤纷的香袋做饰物,既香味袅袅,又让自己变得更美丽动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来了不少小伙们留连的目光。

  偶然间,我从网上看到去年,韩国打算向联合国申报端午节为他们国家的遗产,我非常惊奇,觉得这是对我们中国人的羞辱,端午节是中国人的,怎么可以让给别的国家去申报呢!

  看了《我们的节日》,那一个个传统、有趣的节日,正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我们的节日》一书,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门,让我们通过另一个角度,去审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更有理由为中华文化而自豪!

  农历五月初五谓之“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原汉人南徙开发八闽,带来了中原纪念屈原的端午风俗,与闽越族的“龙子节”糅合成八闽传统的端午趣俗。

  端午节“出生”在中国,习俗由来与传说甚多。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名篇,已广泛深入人心。但总体而言,福建和台湾的端午节庆同出一源,民间沿袭习俗亦大致相若,足见台海两岸人民一脉相承、鱼水相依。

  福建泉州地区端午节庆更具独特的风格。明清以来,每逢五月初五都会出现“泉州总口,与台湾鹿仔港对渡”的盛况。两地人民身披节日盛装,同江竞舟泼水,交融情谊。一九九九年六月十八日古镇蚶江和台湾彰化县和美镇镇平里联袂举办“海峡龙舟竞渡邀请赛”系列活动,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海峡情”民俗画卷,令海峡两岸同胞流连忘返,期待着“三通”实现日,神龙飞架两岸来。

  福建和台湾各地,民间在过端午节时,一般家庭都要吃粽子、挂艾蒲、饮雄黄、佩香囊等作“避邪”保健用。同时在自家门楣间插上艾叶、菖蒲,兼插禾稗茎以及榕树枝,象征老而弥坚。台湾民众采艾插榕的习俗,实际上也是一种思念乡里故土的寄托。

端午节传统作文 篇9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又可以叫做端阳节,传说那天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抱石投江的日子。那天爱国诗人屈原听到自己的国家快要灭亡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抱起一块石头,纵身跳入江河里。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到端午节时,大家就划着船把饭投进江里。后来,他们知道这饭已经被鱼吃了。就想了一个办法:把米放到四片长叶里面包起来,就像一个三角形,这个样子饭就不会被鱼吃了。人们把这一个被叶子包裹而成的“米三角”起了个名字叫粽子。

  以后,每年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孩子们都带上了香袋,在门上的两边插上艾草和桃枝……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端午节啦!

  端午节有美味的粽子吃,端午节真好!

端午节传统作文 篇10

  今天是端午节,我一大早就和爸爸爬到山上去趟露水。在山上,我看见老人们用花草上的露水珠洗眼睛,原来,传说端午节早上晶莹的的露水珠能把眼睛洗得又明又亮。了解了这一秘密,我马上学着老人的样子,也认认真真的捧起猫眼睛一样明亮的露珠洗了自己的眼睛。 在山上,我还听说,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原来屈原是楚国的大夫,还是个忠臣,但他受到奸臣的陷害,不能保卫自己的国家。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为了唤起楚国百姓的爱国之心,屈原就跳进大江里以死来抗争。楚国的老百姓害怕江里的大鱼吃屈原,就包了

【有关端午节传统作文集合10篇】相关文章:

1.有关端午节传统作文集合6篇

2.有关端午节传统作文集合五篇

3.有关传统的端午节作文集合7篇

4.有关端午节传统作文300字集合8篇

5.有关端午节传统作文300字集合5篇

6.有关端午节传统作文300字集合9篇

7.有关传统的端午节作文集合八篇

8.有关端午节传统作文300字集合六篇

上一篇:端午节主题作文 下一篇:端午节过端午节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