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记事作文

2021-11-23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记事作文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端午节记事作文 篇1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期盼的日子。

  这一天,我想学包粽子,可妈妈始终不答应,生怕我包的不像样,没法送人,但我并不气馁,非要包给她看才行!

  下午妈妈开始包粽子了。我目不转睛地看着,把妈妈包粽子的每一步方法牢记在心。接着,我偷偷拿了两张粽叶,包了一些糯米,躲在自己的小房间练习。练了一遍又一遍,我觉得差不多了,就跑到妈妈面前说:“妈妈,我会包粽子了。”妈妈用似信非信的眼光看着我说:“你包一个试试。”我说:“试试就试试。”我拿了两张粽叶,先把他们叠在一起,然后折成一个上圆下尖的锥形,接着把泡好的糯米和大红枣捏成一个三角形,再拿一根细长的粽绳,把粽子缠得结结实实。

  妈妈看了连忙夸赞:“真不简单,这么快就学会了包粽子,第一个就包得这么成功。”我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经过我再三恳求,妈妈终于同意我帮她包粽子了。我非常高兴,包了一个又一个,越包越好。

端午节记事作文 篇2

  “五月五,是端阳。门神爱,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听到这首儿歌我都会想起2016年的端午节的趣事。

  端午节,我们这儿的习俗就是吃粽子,很少有人挂艾叶、贴葫芦的。我听大人们说挂艾叶、贴葫芦可以辟邪的。我问爸爸咱们为什么不挂艾叶、贴葫芦呢?爸爸说:这是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迷信,没有必要干这些小事。

  今天的美食不用说当然就是粽子了。粽子有两种,一种是用奶奶从南方带来的大竹叶。另一种是用芦苇叶包成的。粽子馅儿是多种多样的,有红枣的、豆沙的……这些馅儿黏黏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特别好吃。

  奶奶终于开始包粽子了,我在一旁默默地看着。不一会儿就知道了粽子是这样包的了。先把竹叶做成一个圆锥形,然后把馅儿放进去包起来,再用绳子捆起来。看着看着我也试着做了起来,不一会儿,我就做了一个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正方形的大粽子,看着我的杰作,我开心极了。

  在这个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这是我的收获,我感到十分开心。

端午节记事作文 篇3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中的一个,又称重午节、端阳节。

  是纪念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不过,也有人说,端午节是龙节,是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日子。

  听妈妈说端午节的许多习俗都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着五色红心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儿或是足踝上称为“长寿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薄、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色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在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在儿童[来源]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咬食屈原的遗体。

  打扫房屋、用端午这天正午的阳光晒蒜头、晒艾叶草恐怕是苏北一带众所周知的习俗啦。

  嗨,端午节的习俗说也说不尽,这首儿歌对它做了一个总结:“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记事作文 篇4

  知道父亲的生日是端午节,应该很久了。多年来,一直没有张罗过给他庆祝回生日。昔时每逢祖父生日,家人和姑姑等亲朋便小小聚下。祖父去世,望九之年的祖母生日就成了大家聚合的日子。有高堂在上,父亲不愿考虑自己,可逢女儿或其他孙儿的生日,他总惦着。

  记得小时候,逢农历六月初九,不是祖母准备就是母亲操心,我总能享受到煮鸡蛋和特制的环型烙饼待遇。渐长,外出求学或工作,如果错过那日,过后长辈们还要唠叨一番,说专门准备了生日的美味,我却没有回来。

  今年端午节,陽历是6月8日,正值高考。刚刚过去的5.12震灾,影响巨大,对我心灵的震撼也非比寻常。我写了不少诗文抒写我的激昂与感伤。端午临近,我在主持的文学论坛发起了端午节笔会征文,我的应征诗歌是:

  想起屈原

  我是你两千年后的虔诚子裔

  不仅仅节日来临

  才深深地想你

  两天后是父亲的生日

  ——感谢父亲的降生

  与你的纪念日默契

  父亲托母亲捎来粽子

  我知道

  你也在时空的彼端

  和我致意

  想念屈原

  于是想抚一摸国家的伤痛

  于是负载起民族的忧患

  我孱弱的肩头

  柔似汨罗

  你跃上我的肩

  沉入我的心

  从此昂扬的龙舟有了故事

  我的生命里

  满是关于你的述说……

  诗歌写毕,蓦然发现,自己浓重的文学情怀,和端午节竟然有如此深刻的渊源。赐我以血脉和精魂的,除了父亲,还有那位两千多年前在父亲降生日投江的诗人屈原。不是攀龙附凤的牵强,昨天的历史不能复制,一如我今天的人生选择定然要向明天延续。

  和妻女偕行返乡,定制的蛋糕一路颠簸,包装有些走形。进村,妻小心翼翼地捧行,在家门口,遇伛偻着背从北边过来的父亲。母亲闻声出来,接过蛋糕,一家人欢欢和和进家。

  院里小狗黑黑,被链着,束缚了它的过于热烈的欢迎。与小妹同龄的椿树系祖父手植,树荫正好满满佑蔽了小院。祖母勉力从小屋挪出,尽管听力不济,但她慈爱的目光努力在家人的身影上摩娑。祖母近来说话少用气力,声音微弱。我尽量调皮地和老人家说些趣话,逗出她满脸的笑意。她的应答声无论怎么调动,依然全无了幼年饭时,在街巷喊着我-乳-名回家的嘹亮。

  父亲一旁静静地坐着,一抽一烟。在茶几上,我带回的生日蛋糕默默注视着温馨的场景:耄耋之年的祖母,过了花甲的父亲,在这个个特殊的日子,母子相守。晚辈精心的祝福,在小女的喧嚷里,多了喜庆。她急切地要取蛋糕上的阿尔卑斯棒一棒糖,怕别人抢。

  午饭是母亲赶着做出的韭菜包子,味道一如记忆里的鲜美。临行,母亲又让带上些粽子。告别时,和祖母相拥,父亲去摊晒麦子没有回来。归途忽然想起忘了叮嘱母亲,蛋糕不宜久放,天热。

  有生以来的四十年,我第一次给父亲过了个有蛋糕的生日,可患糖尿病的他已并不能多吃。心间默想:有人以纪念屈原的缘故而提议端午节为诗人节,我这个不能算作诗人的儿子,宁愿奉端午节为我一生最隆重的节日——父亲节!

端午节记事作文 篇5

  岁岁端阳,今又端阳。

  印象中,总是感觉端阳是民族传统人文节日里最为人文的一个。缘何如此呢?未细想,只是知道,无论元宵还是中秋,连同近年来也得到了法定节日身份的清明在内,它们大多起源于特定民间传说、民俗内涵、阴阳概念或者是神话故事。像端阳这样缘起于真实历史掌故,主题在于纪念和缅怀心系苍生、襟怀天下的士大夫,还真是别无二例。

  千百年来,端阳节在延续过程中,其纪念形式及与节日相伴生的活动内容日臻完善并固化,譬如包粽子、做香包、挂菖蒲、悬艾蒿等,黄淮以南的广大地区,还盛行在节日期间举办龙舟竞渡的活动。比较考量起这些内容,也可说明端阳与其它民俗节日的异同,就是在祈愿平顺幸福、顺畅安康的人文主题外,更加突出了生生不息,奋斗向上、拼搏图强的激越情怀。

  我的老家在东北,东北人过端阳的做法没有关内,特别是南方那么丰富多彩和隆重多姿,我想,其中自然条件、人文历史、地缘区位等方面的原因都有。自然,一方水土一方人,在统一奉庆的民俗节日里,各有个规,各遵其俗,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一如农历除夕夜这样的普天共度节日里,北方人讲究守岁、围炉畅欢,天交子时吃饺子,而南方人却是互相走动,打牌搓麻耍社火,在初一早晨吃元宵一样。

端午节记事作文 篇6

  端午节,在我的心里,一直是我向往的节日。今年端午节学校组织了活动,是过得最开心,最惬意,也是最有收获的一个端午节。我不但学会了包粽子,而且还懂得了做事如何成功的道理。

  农历五月初五日,天天盼望的端午节终于到了,我带着妈妈为我准备好的包粽子的材料:箬叶,糯米,红枣,小蘑菇。还带了一些系粽子用的绳和勺子。便兴冲冲地来到了学校。

  来到班里,有许多同学正在讨论包粽子的方法,还有些同学已经开始自己包粽子了。

  老师进班了,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是端午节,学校组织了这次“学包粽子,赛包粽子”的活动,咱们班就有我来教,今天还有一场以年级为单位的包粽子比赛,前三名是有奖品的,你们学会了以后,回家还可以帮妈妈包,给妈妈当助手。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差事,所以,一定要努力学习哦。”我们满口答应了。包粽子,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我每年都见妈妈包过,陌生是因为我从来就没有自己动手包过。学包粽子开始了,老师说说;“先准备箬叶,糯米,还有其它杂粮,根据自己的口味,喜欢吃什么,就包什么。”老师一边说一边示范讲解,只见她把两片箬叶折成漏斗状,先舀一匙米、放上五花肉、香菇、板栗等馅料后,再舀一匙米包合。然后用粽绳扎紧。我们似懂非懂地看着,然后开始模仿起来。可能是因为我紧张的'缘故吧,包出的粽子总是没有梭角,所以米从缝隙钻出来了。即使是包住了,也不像个粽子,倒像个汤圆或菜包什么的,反倒把一双手乱得黏乎乎的,老师正在巡视,见了哈哈大笑,温和地对我说:“做事别急,学做好一件事情要有一个过程,得有耐心,慢慢领悟。”老师包粽子的动作娴熟,没我那么费力,我对老师佩服地五体投地。那些有一定的基础的同学已经学会了。我也摸清了些门道。俗话说:看事容易做事难。包了十几次总算大功告成,勉强像个粽子。以前我只是知道好吃,没想到粽子这么难包……看着大家包好的粽子,老师的喜悦溢于言表,开心地说:“包粽子不但要观其形,还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包好,走,我们去准备参加比赛吧。”只有认真学,专心做,才能把事情做好。

  回到家里,我只见妈妈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我连忙跑过去对妈妈说:“妈妈,我帮你包粽子,好吗?”

  我爱这个值得我记忆的端午节,因为它在我成长的路上留下了深刻的脚印。包粽子是如此,那么做其它事情又何尝不是呢?

端午节记事作文 篇7

  端午节是非常热闹的节日。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节日。这不,端午节还没到,节日的气氛就出来了。街上很多老人都有竹竿支了一个摊。在竹竿上挂了许多的香包、花花线、有的还把雄黄一瓶一瓶的拿出来,香包的花样很多:有的像玉手拿寿桃,有的像老虎头,有的就是一个小包包。我最喜欢南瓜花了。有些人在过端午节时就像水煮鱼似的过个面,他们并不知道过端午节是为了什么,

  下面我给大家说说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当然也不知他一个人,还有孝女曹娥和伍子胥的。以前是一二三四五的五,后来慢慢变成中午的午了,端午的端意思是无端,开头的意思。

  我刚才提过端午要带香包花花线之类的,为什么呢?因为传说在端午的早上有“五毒”虫之类的东西要出来,怕它咬人。所以才用香包里一种特殊的香气来把毒虫熏死。带花花线是因为这种五彩线绕起来的花色可以迷惑虫子的眼睛,就咬不到你了。

  洒雄黄酒有一个小故事。以前的人睡觉好睡在地上,尤其是夏天那样会被虫咬的,正巧有个人喝晕了不小心打翻了雄黄酒的罐子,雄黄酒就洒了他一身,虫子就没咬他,后来,他也弄明白是为什么了,哦,原来是这雄黄酒的缘故,再后来就有了这个习俗。

  怎么样,现在更了解端午节了吧!

端午节记事作文 篇8

  端午节小长假,紫金港一(2)班的小太阳们开始了盼望已久的亲子一日游活动。这次亲子游活动由家委会成员精心策划,走出杭州来到了湖州安吉的百草园。孩子们带着出游的各种兴奋,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悦。

  恰逢传统佳节——端午,这次活动的重要主题是让孩子们感知传统节日,在了解了端午的由来是纪念屈原,投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后,小太阳们最有体验的环节是集体包粽子了。虽说很多孩子是第一看到包粽子,但是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很快都亲手尝试包粽子了。

  小小年纪的他们,在包粽子的环节中体现出来的好学、动手能力强、个个不甘示弱,最后还都有了自己的战果。

  这次亲子游活动,除了全体一(2)班的小太阳们,各位大太阳们也是难得的一聚。和平日班级的7——8人一组的假日小队大不同的是这次可是整个大家庭的团聚。中午的大聚餐,人多的可是整整一个大堂都满座。

  包完粽子、吃完午餐后,对于孩子们来说,最快乐的环节,当时游玩了。按照班级出游的安排,后面的环节就是孩子们最尽兴的观看动物表演和游乐场嬉戏了。

  这次紫金港一(2)班的小太阳们走进安吉百草园活动非常的圆满。孩子们在平日紧张的学习之余,在这个小长假中可是痛痛快快的玩了一回。

【关于端午节记事作文集锦8篇】相关文章:

1.关于端午节记事作文

2.关于端午节记事作文集锦5篇

3.关于端午节记事作文集锦六篇

4.关于端午节记事作文集锦6篇

5.关于端午节记事作文集锦九篇

6.关于端午节记事作文集锦9篇

7.关于端午节记事作文集锦10篇

8.关于端午节记事作文集锦五篇

上一篇:端午节活动作文 下一篇:端午节记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