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由来的作文

2021-11-16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由来的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由来的作文1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名重午、端五、蒲节,时在农历五月初五。端有“初”的意思,故称初五为端五。夏历(农历)的正月建寅,按地支顺序,五月恰好是午月,加上古人常把五日称作午日,因而端五又称重午。端午节传遍全国各地,主要分布于广大汉族地区,壮侗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如纪念屈原投江、始于五月五日毒日的禁忌、越王勾践训练水师、纪念伍子胥投钱塘江和曹娥救父等等,这些说法经过历代加工,与端午的民俗活动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中华民族的一个节日。

  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有:1、纪念历史人物;2、划龙舟;3、吃粽子;4、各种防五毒习术(贴端午符剪纸、挂艾草菖蒲、佩戴香包等避邪物、兰汤沐浴);5、游戏,如玩斗草、击球、射柳等。与端午节相关的主要器具、制品有龙舟、粽子、五毒图、艾草菖蒲、钟馗画、张天师画、屈原像等。

  端午节起源于民间习俗,其中有不少活动都是健康向上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端午节渐渐发展成为内容丰富的传统节日,有较强的生命力。端午节对研究民间习俗的发展有重大价值,由于它是多民族共享的节日且包含跨国习俗,因此对研究民族文化往来、国际间文化交流、传统体育竞技、饮食文化等均有重要价值。

端午节由来的作文2

  五五端午,为纪念大诗人屈原而设定的一个传统节日。

  相传五月初五这天,屈原跳入河中,人们怕鱼虾会吃掉屈原的肉身,而向河中投入粽子,在河面赛龙舟。千百年来,吃粽子,赛龙舟,成了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习俗。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端午,奶奶手工粽子的味道。

  小时候,每逢端午,奶奶都会自己动手包粽子。爸爸妈妈不准许我吃现成饭,总让我给奶奶打下手。洗粽叶、调粽馅、包粽子、绑粽子……。妈妈帮着调馅,奶奶负责包粽子,而年幼的我则端着一大盆水洗粽叶。“一片一片慢慢洗,小心别弄湿衣服了。”“知道啦。”身后总传来奶奶不放心的叮嘱。洗完整齐放进小盆子里,我打起了帮奶奶包粽子的鬼主意。“奶奶,我来帮你。”“好呀,来这边坐,我来教你。”我撸起衣袖,打算大干一番。“丫头喜欢那种馅啊?”“就光包糯米的。”“先拿着这片粽叶”……。只见奶奶手中左转一下右转一下,一个大大胖胖的粽子就包好了。我学着奶奶的模样,刚塞好馅,叶子一滑全散了,妈妈看见我笨手笨脚的小模样不禁笑出声来。

  妈妈也加入了包粽大军的队伍。

  “先这样在这样,好啦”……我开始认真的学着。虽然包出来的粽子形状特别,不成模样,但这一个个奇形怪状的粽子却包含着来自一个家人的爱。端午未至,粽香却早已传遍千里,甚有端午的温馨气氛。又是一年端午,却与爷爷奶奶相隔千里,莫名怀恋故乡。

  年幼时的美好画面被粽香勾起,一幕幕浮现在我的脑海,时光有情让粽香悠扬;岁月无情让两鬓斑白。想吃粽子却又觉得无味,是因为这没有爱的味道吗?我想,是的吧,奶奶的手工粽子总有这浓浓的爱的清香。

  粽香飘飘传千里,思恋遥遥万里传。

端午节由来的作文3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端午节前夕,我哼着儿歌正在散步,突发奇想: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

  于是我上网查资料,发现竟然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为了纪念龙神;有的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而流传最多最被大家认可的是为了纪念屈愿投江的故事。

  屈愿是春秋时楚国的大夫(一种官),他刚正不阿,执法如山,深受老百姓爱戴,但也由此得罪了许多贵族豪强。秦国入侵楚国,楚王软弱胆小,一意孤行地想献地求和(古代一种投降服软的方式,给对方一块土地,对方不再攻打自己),屈原和老大臣们坚决反对。楚王下令谁也不许提这事,违者斩!屈原一连上了十道同样的奏章要求抵抗,触怒了楚王,就在楚王要杀屈原时,老臣们集体求情,楚王才放过他。但死罪已免,活罪难逃,屈原被革职并赶出京城,从此生活又穷又苦,只能用写诗来表达悲哀。

  秦军攻破都城,楚王被俘,屈原不愿意眼睁睁看着国家灭亡,抱石投江,老百姓为了保护屈原不被水里的鱼虾蛟蟹吃掉,有的向水里扔饭团子希望喂饱鱼虾蛟蟹,有的向水里投放雄黄企图毒死它们。这就是粽子和香囊的由来。

  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我很高兴自己又增添了知识,同时也很感动,屈原真是一位有气节的爱国诗人!

端午节由来的作文4

  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大家都要吃粽子,这是谁都知道的。当然,还不止这一个习俗,还有:赛龙舟、挂香包、采艾篙、喝雄黄酒等。

  回想去年的端午节,真让人难忘!

  端午节那天,我们一家三口在家里准备包粽子。那是我第一次包粽子,既好奇又兴奋。看到妈妈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原料:有粽叶、糯米、红枣等。这粽叶又大又长,绿绿的;这糯米又香又甜,白白的;这红枣又大又圆,红红的。光看着这些东西就已经馋得我垂涎三尺。一切准备就绪后,爸爸开始包了,只见他流利地把粽叶卷成漏斗状,然后把糯米和红枣塞到粽叶里,再把上面的叶子折下来,就成了个三角形状的物体,最后用绳子缠好,一个粽子就做好了。

  我看了就说:“这么简单索,让我来包。”妈妈说让她在一旁给我指导,我连忙摇摇头说:“不用,不用,我已经会包了,你们就看我的吧!”我先学爸爸一样把粽叶卷成漏斗状,可这个却难倒了我,怎么样也弄不好,等我把糯米和红枣塞到粽叶里,哪知这个粽叶不听使唤,一下就蹦开了,糯米和红枣顿时就洒了一地,我非常失望,生气地说:“我不包了。”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刚才是谁在那说简单的嘛,怎么这么快就打退堂鼓了,遇到困难,就想要逃避。做一件事情,要认真地去做,刚开始做不好,这是正常的,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一定有好结果。”听到爸爸的话,我非常羞愧,脸像红苹果一样红。

  我重新走到餐桌边,坐下来后全神贯注地包起来,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包的第一个粽子出炉了,看着它,心里充满了成就感。是呀!认认真真包的粽子就是漂亮!爸爸妈妈笑了,我也笑了。

  去年的端午节,真让人难忘呀!我不但学会了包粽子,还明白了不少道理。今年的端午节仍然期待。

端午节由来的作文5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我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有意义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是开始,“午”是最热的时段,端午节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开始的节日。这个时期,“五毒”最活跃,人们为了去除毒性,保持身体健康,每当端午节到来的时候,民间有很多习俗:吃粽子、扎五彩绳、赛龙舟、挂艾蒿、喝雄黄酒,因此这个节日又叫除病节。这些民俗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秦国大举进犯楚国,楚国士大夫屈原给楚王提出很多保家卫国的建议,但楚王听信谗言,不采纳屈原的建议,还将屈原打入牢狱中。后来屈原被流放,流放期间,当他看到楚国的江山被秦军占领时,他悲痛欲绝,投汨罗江而死。屈原的爱国精神深深的感动着老百姓,老百姓为了使鱼虾不吃屈原的尸体,就向江里投米团,当时屈原投江的那天正是端午节,后来演变成人们吃粽子的习俗,以此来怀念屈原。

  扎五彩绳是为了驱走疾病。传说端午节时人们把五彩绳戴在手上,把疾病吸走,在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就要把五彩绳扔掉。这些常识大家一定要记住哟。

  挂艾蒿是为了驱赶蚊虫。天热容易滋生蚊虫,古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认识到艾蒿能驱走蚊虫,于是大家纷纷在自家挂满艾蒿。现在驱赶蚊虫虽然不再用艾蒿,但人们仍然以这个形式来传承这个习俗。

  端午节是有意义的节日,我们要传承发扬光大。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关于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请大家自己去探索吧。

端午节由来的作文6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又称端午节,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其他名称,如:下午节、重阳节、五月节、沐浴节、儿童节、天中节、迪拉节、诗歌节、端午节等。

  端午节,中国人两千年传统和习俗,因为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有许多故事和传说,产生了许多的节名,而且各地有不同的习俗。主要内容有:女儿回娘家,钟馗像,欢迎鬼船,躲午,后午休树叶,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甜酒产品,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以雄黄画儿,喝雄黄酒,菖蒲酒,吃五大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迷信活动已经逐渐消失,其他的已经蔓延到中国和亚洲邻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已经有新的发展,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它已成为一个国际体育赛事。

  对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留念屈原说;留念伍子胥说;留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老师的《端五考》和《端五的汗青教导》罗列的百余条古籍记录及专家考古验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爱国主义和感人诗词广泛植根于人们心中,人们“珍爱和悼念它,在世界上讨论它的话语,代代相传”。因此,纪念屈原的理论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间文化领域,中国人把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到现在为止,端午仍然是中国民族它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由来的作文7

  眼看着今年的端午节即将要来临了,这让我想起了去年的端午节,那天,老师为我们组织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端午节。

  记得端午节的前两天,老师就对我们说,端午节当天,请家长学校来包粽子,家长同学一起过端午节。听了这个消息,我十分的开心,回家告诉了妈妈,妈妈说这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

  经过了两个不眠之夜,我终于盼来了这个学期最期望的日子——端午节。上午,我们上完课之后,取出了特殊的“学习工具”,有电饭锅、粽叶、糯米馅儿的,我们还别出心裁地带了50个花绳的线。

  等家长全部到齐后,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班主任武菁老师宣布活动开始,我们16个小组开始包粽子,一开始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不会包粽子,不是掉米粒就是不会绑绳子,过了一会儿,连馅儿也掉了出来,我在思考:为什么?why,What?不过,没一会儿,我们就都会了,因为有妈妈呀,妈妈手把手地教我,我由刚开始的手脑不协调,也能熟练地包了,而且,我还连包了五个呢!

  二十分钟后,放眼望去,每个小组已经包了不少粽子了,教室里弥漫着一股粽叶的味道。老师下令:“开火,蒸粽子。”我们挨个把粽子放进11个蒸锅中,现在,我们就等着粽子熟了,大饱口福呢!

  这时候,我们开始搓花绳,老师先为我们演示,用五根颜色不同的绳放在一起搓,搓好再打个结即可。然后,一个个“手工艺人”上岗了。

  刚搓完,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哇,真香!是粽子熟了。我们每个人都分到了两个粽子,粽子的香气直往我鼻子钻,再浇上一勺蜂蜜,我咬了一口,糯米又香又甜,真是太好吃了。

  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端午节。

端午节由来的作文8

  农历五月初五,被称为“端午节”。 “十一五”与“午”通,“五”和为正数,所以端午,也被称为结束5重五,端午,运输等,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这一天演变成重要活动: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他们喝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纪念屈原,所以端午解放一次名为“诗人节”后,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葡萄酒,压力邪说。虽然端午年年过,但关于端午的起源,但不是很清楚,归纳起来,大致以下诸说。

  端午节的起源之一:纪念屈原说。这一理论最早来源于梁朝吴均和北周京楚的记载。有人说,屈原中的第五个月自投汨罗江,龙的死亡被困蚊子,世界的悲哀后,每天这投在水中彩绸饺子开车龙。也有人说,屈原被抛入咕噜江后,当地群众立即划船求救,一路奔向洞庭湖。最后,没有发现屈原的尸体。那时,下雨天,湖面上的独木舟聚集在岸上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他最终恢复时,屈大夫雨再次动员,渴望吸引到广阔的洞庭湖。为了表达自己的悲伤,人们在河里划船,然后逐渐发展成龙舟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留念屈原相干,有唐朝文秀《端五》诗为证;“节分端五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嘲笑楚河的虚幻本性,不能直接洗去不公正的事业。”

端午节由来的作文9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

  相传古代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屈原,名平,字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秭归县)人。他忧国爱民、体恤苍生的情怀,不趋炎附势、不贪图名利的品质,勇于求索、九死不悔的精神,刚正不阿、廉洁无私的人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向上。

  他主张联齐抗秦,提倡“美政”,任左徒之职之后,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深受楚怀王的信任。但是到了后来,他的主张遭到了楚国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其中就包括郑袖、靳尚等人。由于楚国国内保守势力的强大,再加上这些人在楚怀王面前进谗言诋毁屈原,屈原渐渐被楚怀王疏远,继而被楚王流放。

  到了后来,当秦国军队攻陷楚国都城郢都的消息传到屈原耳中之时,屈原悲痛欲绝,遂抱石于公元前278年的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而死。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天当作节日,所以便有了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节由来的作文10

  我最喜欢端午节了,因为那是可以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如,划龙舟、包粽子、喝雄黄酒、点朱砂。

  去年端午节那天,我早早地来到汨罗江边,人还不多,我迅速找了个位子坐下。不一会儿,人们说三五成群地来到了江边。

  比赛开始了,来自浙江的龙舟飞速地向前划去。一阵风吹来,浙江龙舟减速了,另一艘龙舟超过了他们。浙江队员重新振作起来反超之后,得到了第一名。比赛结束后,他们唱起了《招魂曲》:

  大夫大夫啊,听我说哟,嘿嗬!

  天不可上啊,上有黑云万里,

  地不可下啊,下有九关八级,

  东不可往啊,东有旋流无底,

  南不可去啊,南有财狼狐狸,

  西不可向啊,西有流沙千里,

  北不可游啊,北有冰雪盖地,

  唯愿我大夫,快快回故里……

  听完这首《招魂曲》,手表里传来妈妈的声音:“快回家包粽子。”

  我回到家,我和妈妈一起包粽子。我学会了包粽子,先把粽叶卷成圆锥体状,再往粽叶里放上糯米,然后用线捆起来,就做好了。妈妈把粽子放进大蒸锅里蒸了起来。一阵香味飘了出来,啊!原来是粽子蒸好了。我抓起一个就开吃,外婆拿来一盒白糖,在我的粽子上撒了一些白糖,我咬了一口——真香!

  就在这时,爸爸在一旁给我讲了一个端午节的神话传说故事《白蛇传》。很久很久以前,白蛇修炼成仙。后来她变成一个美丽的姑娘——白娘子,她爱上了善良的许仙。端午节时,他们在一起喝了雄黄酒,白娘子现出了白蛇的原形,吓死了许仙。

  我喜欢端午节,因为可以看龙舟比赛,可以吃到粽子,还可以听到美丽的神话传说故事。

端午节由来的作文11

  每当我看见粽子,就会想起那个难忘的端午节。

  每每想起在去年那个晚上,我激动地睡不着觉。我对姥姥说:“姥姥我想吃粽子了。”可姥姥说:“现在是晚上12:00啊,我现在没有食材做不了啊!”我说:“姥姥我想了个好办法咱们拿粘土做吧,”姥姥说:“好呀!”于是我们俩拿出来五彩缤纷的粘土,说完我们就开始了,姥姥先把白色的粘土揉成一个小三角形,再把绿色的粘土揉成叶子型,把它裹在上面,我和姥姥为了小粽子可爱,然后又在他的身上安了两只小眼睛和一只小嘴巴,那樱桃般可爱的小嘴巴,好像正冲着我和姥姥微笑呢。有的像铃铛、有的像小汤圆、有的还像小饺子、有的像小兔子、每一个都是那么的精致可爱。我们俩个做的特别特别的开心,夜晚的窗外一直回荡着我们欢声笑语。”那天晚上我们玩到星星都睡着了,才想起了困意。

  第二天,天刚蒙蒙头,天边露出鱼肚白了,我从床上跳起来,拿着昨晚和姥姥一起做的粽子给大家看,大家都说好看、漂亮,只听姥姥大声说粽子好啦,马上吃粽子啦!我开心的像兔子一样欢快地跑到姥姥的跟前,姥姥打开锅盖,我一看见粽子,哇塞!太香了,就在这时满屋飘香着粽子香甜的味道,谁闻见谁流口水。

  粽子因为开花而开心,树因为长出了小叶子而开心,而我因为有个爱我的姥姥,爱我的家人而开心。

端午节由来的作文12

  农历五月初五,被称为“端午节”。“十一五”与“午”通,“五”和为正数,所以端午,也被称为结束5重五,端午,运输等,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这一天演变成重要活动: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他们喝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端午解放一次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之后如此。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上酒,压力邪说。虽然端午年年过,但关于端午的起源,但不是很清楚,归纳起来,大致以下诸说。

  一个端午的来历:纪念屈原说。这就是说,首先从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和周都被吓,“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龙的死亡被困蚊子,世界的悲哀后,每天这投在水中彩绸饺子开车龙。它通过,屈原汨罗江后,听到当地人的消息立即划船捞救,排队洞庭湖,而不是屈原的身体结束。当时,与降雨相吻合,在湖岸边的小船汇集旁边的亭子一起。当人们得知他最终恢复时,屈大夫雨再次动员,渴望吸引到广阔的洞庭湖。哀悼,人们在河上划船,然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与唐代文秀“端午”相关的是一首诗;“端午节是谁制成,万古传闻值得笑屈原楚江空渺渺,不能直接冲洗。陈冤”。

端午节由来的作文13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祖母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能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祖母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我晕!感情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行。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由于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开心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能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节由来的作文14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在饭厅快快乐乐的吃着粽子,作文 -端午节的由来。我突然问爸爸:“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爸爸说他也不知道,其他人也纷纷表示不知道。于是,我只好自己去翻书查找。

  相传在古代,楚国谋士—屈原深受楚怀王的重用。那些卑鄙小人就经常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怀王渐渐不用他了,屈原见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悲愤不已。有一回强大的秦国派人找楚怀王议和,屈原看出这是秦王的阴谋,便去劝阻楚怀王,没想到楚怀王不但不听他的,还将他驱逐出都城。结果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关机牢房里,三年后因忧郁成疾死在了秦国。楚怀王死后,楚襄王即位后,整天吃了玩,不理朝政,楚国一天一天衰弱下去。屈原多次劝说楚襄王,反而被流放到了遥远的汨罗江边。后来亲王占领了楚国的都城,屈原知道了这个消息后悲痛万分,因不愿做亡国奴而于农历五月初五这天跳进了滚滚的汨罗江里,小学三年级作文《作文 -端午节的由来》。后来百姓们为了保全屈原的尸体而往江里面投放粽子和鸡蛋,希望江里的鱼不要吃屈原,还把船装扮成龙的样子在江面上划来划去以便驱赶水怪。从此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就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喔,原来端午节是这样来的。

端午节由来的作文15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来到了。

  今天我一大早就起床了,我打开房门发现妈妈和奶奶都在包粽子呢!

  我开心地走过去,问道:“奶奶我能包粽子吗?”奶奶一如往常慈祥地说:“可以,来试一试吧!”我撸起袖子,先拿一片粽叶,再挖两勺米放在粽叶上,接着用筷子夹一块又细又长并且肥瘦相间的腊肉放在米上面。哈哈,这样一看,这腊肉就像是刚出生的小婴儿,那糯米啊仿佛是张软乎乎的公主床呢!“小宝宝别着急,姐姐给你盖上白花花的棉被。”于是我用勺子挖一勺米把腊肉给盖住。最后用三根又细又细的长的绳子把粽子捆起来,哈哈!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这一会儿的工夫,我和奶奶就包了这么多的粽子,一大盆诱人的粽子摆在眼前,真让人垂涎欲滴。“一、二、三......”我数了数,我一共包了十三个粽子呢!太有成就感了!

  奶奶马不停蹄去煮粽子了,我等了好久,围在厨房团团转,终于听到奶奶叫道:“吃粽子了!”我赶紧跑过去,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呀!这是我自己包的粽子,我闻了闻,好香呀!令我直流口水。我咬了一口,香甜软糯的糯米,肥瘦相间的腊肉,这简直是人间美味!好好吃!我也不顾形象了,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心想:我下次还要包粽子!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我国屈原诗人,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还能吃上如此美味的粽子。我爱端午!希望这样的传统节日可以永远流传下去。

【端午节由来的作文(15篇)】相关文章:

1.端午节由来的作文

2.端午节的由来

3.端午节的由来

4.端午节的由来

5.端午节的由来的作文

6.端午节由来

7.端午节的由来作文

8.端午节的由来优秀作文

9. 端午节的由来作文

上一篇:端午节由来的作文 下一篇:端午节由来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