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习俗作文

2021-10-30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节习俗作文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1

  今天下午,我们在上作文课时,老师有告诉了我们一个令我们兴奋不已的消息:我们要玩一个游戏。经过选择,我们即将开展“赛龙舟”的游戏。

  老师把男生,女生分为两组,因为女生比男生少一个人,所以老师就派一个田径队的男生去了女生的队,接着,老师讲了游戏的要领:个子高的同学站在前面,按这样的顺序排列;前面同学要抱着后面同学的脚,后面同学要把左手搭在前面同学的肩上。口令发出,两队一起向前跑跳,就像跑旱船,故名赛龙舟。游戏开始了,第一次因为大家都对游戏不太熟悉,所以五个人的队伍不一会儿就散了。女生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很快便熟练地掌握了动作要领,能够走上一小段路了,并且一遍比一遍做得好。可男生就不同了,老师总在男生那边指导着男生做,调整他们的姿势。例如张同贺,老师根据他的身高、力气不断地给他调整位置,让他站在前面,他抱不动别人的腿;让他站在中间,他又是提前撒手的,弄得整个队都散了;最后让他站在最后面,这是最省力气的了。别说,他站在最后面还真合适。就这样,男生队也可以走到终点了。在最后的比赛中,女生赢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不过,我们的胜利和老师嘴里一边喊着“一,二,一,二”,一边用手打着拍子是密不可分的。

  我想:多玩这样的游戏不但能增强我们的毅力,还能锻炼我们的动作协调能力。端午节是难忘的!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2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在这一天人们要赛龙舟、吃粽子。是因为要纪念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胶蛟虾蟹吃饱了,就不在吃屈原的尸体。

  关于端午节有一个好听的歌儿“五月五”是端阳,插艾草、戴香囊、吃粽子、三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的时候,人们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每到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3

  作为中国古老文化节日之一,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说到端午节,也就想到了屈原,据说,屈原是在农历五月初五受冤,抱着石头投进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老百姓为了不让屈原被鱼儿吃掉,家家做粽子,把粽子投进罗江中。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它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我们成都,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据说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粽、火腿粽、赤豆粽……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

  包粽子的馅一般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等,煮熟。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节目之一。外婆总会买了好多的粽叶,用水少泡着,洗干净码好。粽子的馅儿一般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五花肉等,煮熟。然后在外婆的一番灵巧忙碌之后,我们小孩便馋猫般围着蒸笼转,等待粽子出笼的时刻的到来……

  据说,端午节还有赛龙舟的风俗,虽然在我们龙泉没有,但是在乐山每年的端午节都要举行赛龙舟比赛。之间江面上各式各样的彩龙在江面游弋,他们齐头并进,欲争群龙之首,健儿们在舟上奋力划桨,真是热闹非凡、喜气洋洋。

  端午节——这是一个趣味十足、让人喜庆的日子,更是一个记载着中国悠久历史与文化,值得我们牢记的节日。

  端午节那天中午,我们刚吃完粽子,爸爸就领着我去澄海看赛龙舟。走在往澄海的路上,我忽然想起了一个问题----端午节是有哪些传统习俗?

  爸爸笑眯眯地告诉我:"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很为国家着想,苦劝楚王要治理好国家和与邻国相好,但楚王不听,他十分忧愤投江自尽。楚国老百姓为了纪念这位清正的大夫,于是用竹叶将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希望鱼群吃米而不吃屈原的尸身。渐渐地,吃粽子就演变成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听完爸爸的一席话,我茅塞顿开。

  不一会儿,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只见通往江岸的条条道路,人们潮水般地涌向江边。这时,时针指向二点正,"蹦"一声枪响,十八条龙船从上游鱼贯而下。顿时,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谱成一曲雄壮的交响乐。"加油,加油……"竞赛到了紧要关头,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黄队加油,黄队加油……"的呐喊声。原来是黄队有点落后了,它的啦啦队在为它鼓气。黄队的鼓点更紧了,哨声更急了,黄船迎着浪花拼命地向前冲。最后,黄船得了冠军。

  船队的团结奋斗精神鼓舞了广大观众,岸边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哇,赛龙舟真刺激,这又是端午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

  今天,我度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开心又有收获。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4

  文从五岁的时候开始对端午节的习俗有印象。

  她首先知道,端午节是要包粽子的,是为了纪念那位屈原老爷爷。接着,她又知道了端午节要在掌心和前额抹一些黄色的雄黄酒,据说那样可以变得更勇敢。接着,她还知道了,家家户户要要门上挂艾叶和菖蒲,这样那些妖怪和不好的东西就不敢进门了……

  今年端午节,我煎了一些草药水,晾凉了给她洗耳恭听澡。她爽快地答应了,还问:“妈,这也是端午节的习俗吗?”

  “嗯。是的。”我点点头说。

  “为什么会有这个习俗呢?”文接着问。

  “据说,在这一天,用草药煎的水洗澡,身上不容易被蚊虫叮咬,还不会长疮呢……还有……我不清楚啦,我们去查一下吧……”

  “真有趣!我最蚊子咬了,我赶紧洗澡去……待会再查那些……”文开心去走进充满草药味的卫生间。

  每个节日对文来说,都是有趣的,因为她会了解到一些她玩的东西,体验一些新的经历。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5

  端午节少不了的一项活动就是划龙舟,很多人都会趁热闹,顶着烈日看这一年一度的赛龙舟盛况,其实赛龙舟的习俗早在先秦就已经有记载。而且赛况并不亚于现代的龙舟的比赛。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踪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是日,竞渡,竞采杂药。”

  此后,历代诗赋、笔记、志书等记载竞渡就数不胜数了。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有100人,桡手约 80人。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湖南汨罗市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人。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也有用纸扎、纱扎的)。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而湖南汨罗市,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祭屈原之俗,在《隋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可见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又如浙江地区,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后汉书·列女传》中载,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间则传说她下江寻找父尸。

  浙江地区多祭祀之,《点石斋画报·虔祀曹娥》即描绘会稽地区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清嘉录》中记吴地(江苏一带)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另外还有广西的纪念马援、福州的'纪念阎王王审知等仪式。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的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在正式竞渡开始时,气氛十分热烈。唐代诗人张建封《竞渡歌》:“……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且如瞬。坡上人呼霹雷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6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早上,听到奶奶嘴里念叨着这首歌儿,让我想起了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

  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要插艾枝。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楣中央或随身带着,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更得吃粽子。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里头包的东西而命名。其中,掺红枣儿的最多。掺红枣儿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风俗习惯。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村民百姓划船追赶。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屈原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7

  我最爱的习俗,莫过于端午节包粽子 ,吃粽子了!

  只要端午节一到,我们全家可就忙活起来了,包粽子啊,吃粽子啊,我样样都在行。我一边说一边包粽子:“这里包粽子的材料不够了,再拿过来一点啊……”说完,我便把棕叶一卷,卷成了一个似直角三角形的样子,再往里面掏个大洞,这时,棕叶部分差不多完功了,接下来,只要再往里面加米,加自己爱吃的馅料,再用线条把棕叶包起来,一个粽子就成型了,只要再放进锅子里蒸一会儿,等熟了之后,就可以享受自己做的美味粽子了。

  终于到了吃粽子这个“神圣”的时刻了,我看着热腾腾的粽子,不禁口水直流,我的肚子也在古咕咕的直叫,好像在说:“好饿啊,我真想吃美味的粽子……”我接过妈妈送过来的粽子,把线解开,把棕叶拆开,就可以吃了。我用筷子把粽子叉了起来,尝了一口粽米,这个粽米的味道刚刚好,不甜不酸也不甜,堪称人间美味啊!我觉得没有什么食物能与粽子相互媲美了。说罢,我便细细品味人间美味了。不一会,粽子就被我消灭了。休息了一会儿后,我就把剩余的粽子都拿到上面去,给我的姐姐品尝品尝这人间美味。

  我爱端午节,爱因为端午节而忙活的家,更爱因为端午节家家的习俗!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8

  端午有射箭之戏。《金史·礼志》:“金因辽俗,重五日插柳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簇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弛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每射必发鼓以助其气。”至明代,是把鸟雀贮于葫芦中射之。

  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此外,北京还有游天坛风俗。《帝京景物略》卷二:“五月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坛,日避毒也。过午后,走马坛之墙下。无江城系丝段角黍俗,而亦为角黍。无竞渡俗,亦竞游耍。”上海还有钟馗赛会,由一男子饰成钟馗,手挥宝剑,前举一纸糊蝙蝠,作“喝福来迟”状;跟随全副仪仗,穿行街市,以作驱祟。另外端午期间还有马戏、抢鸭活动。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9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端五节必不可少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为什么会有端五节。有个传说是为了记念屈原。“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午”也就渐渐的变成了现有的“端午”。

端午节习俗作文 篇10

  端午节的由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袍戴帽,赤双足。捉住小鬼, 挖悼其眼睛, 一只吞下,明皇喝问, 大鬼奏日, 臣姓钟馗, 即武举不第, 愿为陛下除妖魔, 皇醒后, 疟疾愈, 于是令画工吴道子。 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图像, 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以艾叶悬于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榻, 有驱魔法鬼之神效。 在端阳节,*家家都以菖蒲、 艾叶、 榴花、 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 食菖蒲可以成仙,可以长生, 汉武帝欲求长主之术,曾吃菖蒲两年。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 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赶迫拯救, 是为尤舟竞渡之起源, 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 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 盛行于吴,越、楚。

  据近代著名的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说:“端午节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妃的节日, 而赛龙舟便是祭仪中半宗教。半娱乐性节目。”

  四五千年前, 居住在原始图腾社会的水乡部落的人民,受到蛇虫、 疾病的侵害和水患威胁,为了抵御这些天灾, 他们尊奉想象中的具有威力的龙*作为自己的祖先兼保护神(即图腾), 并把船建造成龙形、 画上龙纹,每年端午举行竞渡。以表示对龙的尊敬,也说明自己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 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雄黄本属矿物, 含有三硫化砷成分,与酒混合。即成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 并洒墙壁问, 以法诸毒。流传民间之《白

  蛇传》故事,即是以雄黄酒解蛇虺诸毒,而现白蛇原形。此种习佰,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为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 穿新衣, 在中午一时左右, 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 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藏有朱砂。 雄黄。香药, 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 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热门】端午节习俗作文汇编10篇】相关文章:

1.端午节习俗作文【热门】

2.【热门】端午节习俗作文

3.【热门】端午节习俗作文汇编三篇

4.【热门】端午节习俗作文汇编六篇

5.【热门】端午节习俗作文汇编9篇

6.【热门】端午节习俗作文汇编7篇

7.【热门】端午节习俗作文汇编8篇

8.【热门】端午节习俗作文汇编5篇

9.【热门】端午节习俗作文汇编6篇

上一篇:写端午节的作文 下一篇:三年级端午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