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作文

2021-10-19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的来历作文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 篇1

  有人说端午是一个“毒日”,但为什么我们还要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呢?端午节的祝福语是“端午快乐”还是“端午安康呢”?

  5月5日是“恶月恶日”。因为天气很恶劣,很多地方特别干燥,蚊子也很多。一被蚊子叮到,每天都很难受,容易治疫病,所以人们普遍认为5月是一个“毒月”,五日是“恶日”。5月5日这一天更被认为“恶月恶日”。历史上我们最熟知的跟端午相关的事迹有很多,比如“屈原、伍子胥、曹娥跳入江中”等等。

  “恶月恶日”的五月初五,人们采取了一系列变化,一句“端午安康”是在人人自危时刻最温暖的祝福。所以古代中国人在端午这天用箭射击图上的五毒,我打不死你,还吓不死你吗?采菖蒲艾草,向自然借来力量保护身体,采雄黄凭智慧加工药物驱散毒虫。配香包以巧思创造美物,解决各种问题。中国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将凶险的“恶月”过成了安康的“端午”。

  用一条龙舟,连起多少雄心,龙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图腾。用一个粽子包容世间种种变化,今天看到的粽子都是五花八门的。

  我们通过粽子,保存以身报国的英雄故事;我们通过赛龙舟共同争取一个目标;我们通过喝雄黄酒,挂菖蒲,将经验应用于一次次的危机,这就是端午的力量。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古老的中国已有答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流传千古”……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 篇2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

  这一天,我们都要要吃粽子,为什么呢?因为在古时候有一个人,他看见他们的祖国救不了了,所以他就跳江自杀了,他就是屈原。人们为了保护屈原的尸体,就往河里扔粽子,想让小鱼们不吃他的肉,去吃粽子。过端午节时,我们还要穿新衣服、塞龙舟、扔粽子就不用说了。中午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吃粽子,晚上妈妈用艾草熬成那种黑色的水,闻起来有一股药味,但妈妈说用这种东西洗澡,就不会被蚊子咬到。我们一家人用这种药水洗好澡就舒服的睡觉了。

  而且粽子特别神奇,它不像太阳那么圆,也不像墙那么方。粽子是用绿色的芦苇叶包起来的,看着是黑色的米和红色的枣子。之后放在锅里煮了之后,打开芦叶里面都变黑了,黑米的粽子比白米的更有营养。每吃一口香喷喷的粽子,都会让我想到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

  伟大的诗人屈原,还让我感受到了崇高的品质和爱国精神。屈原写过很多诗,提过很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君王不采纳,后来君王沦丧,他满怀忧伤,就跳江自杀了。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换一种方式就是再学一些东西,经过努力去当上君王。

  我还许了一个愿,我希望我长大以后能当上宇航员、科学家或者军人。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 篇3

  1、端午节的由来

  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俗称端阳。重五。

  据说,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蓄兰沐’的习俗。但是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在以前的时候,人们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被蛟龙给吃了,所以就用雄黄酒望江里洒,把蛟龙灌醉,人没怕屈原饿着,说依旧用树叶的皮包上糯米,一直到现在流传的糯米种子就是。

  每到农历五月五日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种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每家都打扫庭院,挂艾叶,选菖蒲,撒雄黄水,喝雄黄酒。这些活动反映了我国的'优良传统,也让我们为这些烈士骄傲,自豪。

  除了端午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还有许多这样的传统节日,我国的烈士也有无数。让我们共建美好家园,不辜负这些烈士们对我们这代人的期望。让我们90后创建新的未来,让世界永远和睦相处,没有战争,只有和平……

  2、端午节的由来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而死。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xx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还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呢!

  3、端午节的由来

  说到端午节没有人不知道吧,端午节又名端阳节,五月节,艾节,端午,重午,午日,夏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如果不知道的话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两千多年前,有七个国家分别统领中国,燕国,秦国,楚国等等。 有一个叫屈原的诗人,生于楚国,一心想让自己的国家更富强,便做出了一个利民利己的方案,可楚王这个昏君,偏偏听信奸臣的话。把他流放到一个偏僻的地方。之后,他每次都赶路去都城,把方案给楚王看。可楚王一次又一次的把屈原流放。有一天,秦国突然向楚国进攻。楚国不及防守就被打垮了,楚国的居民都叫苦连天。屈原看不下去了,便抱起一块大石头跳下汨罗江,楚国的百姓很伤心所以就排龙船去打捞他的尸体,把粽子丢进水里,给鱼虾吃它们吃饱了。自然就不去吃屈原的尸体了。

  所以,人们就把那一天定为“端午节”。现在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了吗?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 篇4

  “端午节”由来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午节又叫“龙舟节”。说起这些节日,还有一段悲凉的故事!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周围的人纷纷走到江边划船打捞。人们争先恐后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捞了很久以后,人们还不见屈原的尸体,就回家拿米团扔往江中,不让江中的鱼、虾、蟹、等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于是有了现在的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了。粽子一般用糯米做成。把糯米,还有包粽子的竹叶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叶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一个角放上大枣或花生,为的是不让米溢出来。粽子包好后,慢火煮一下午。粽子煮好后,打开锅,芳香四溢,竹叶的香味,粽子的清香,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

  端午节还有一个传统;用艾子叶驱蚊。以前医疗不发达,有些体弱残疾的人被蚊虫叮咬后会死亡,把艾叶放在门上有一种避邪的作用。人们还在端午节这天绑许多五彩线。用一些小果壳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中间有一个小孔,将五彩线把小果壳穿在一起,绑在孩子们的手脚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华民俗源远流长,这不是迷信,而是传统习俗。我们应该去尊重它、保护它。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成为民族的和谐,为经济的腾飞做出贡献。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 篇5

  晚上,我请爷爷讲端午节的来历。

  饱学的爷爷用苍老的声音,穿越了遥远的时空,将我带到楚国。

  楚国时,朝廷fu败无能,官员们鱼肉百姓,人民怨声四起。楚国走向衰落。

  当时,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连续几次写出改革朝纲的奏折呈给皇帝。但是皇帝不但没有采纳屈原的正确主张,还把他拘禁起来……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以死抗争,毅然跳下滚滚汩罗河。

  的爱国精神感动了人民。人们纷纷赶来,划着竹排小舟沿江找寻屈原,但寻找多日未果,就无奈地往河里撒一些白米,希望鱼儿们不吃屈原的尸体。可是米粒太小也容易分散,鱼吃不到怎么办?于是有人就想到的方法。用苇子叶卷成一个尖尖的小筒,往里面塞上糯米,再用细细的马莲草缠好包成一个个粽子,丢进河里,鱼儿就可以吃饱,就不会吃屈原的尸体……

  为了世世代代纪念屈原,人们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河的日子作为。

  后来,人们就以吃粽子,的方式,永远纪念屈原。听到这里,我不禁流下了晶莹的泪水……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 篇6

  不一会儿,一个个小巧可爱的小粽子在外婆灵巧的双手下诞生了!外婆把裹好的粽子在大锅子里煮起来。过了好一会儿,粽香扑鼻。我馋得口水直流,外婆笑着对我说:“小馋猫,先拿个给你尝尝鲜!”我拿过来,三下五除二地剥掉粽叶,迫不及待吃了起来。我边吃边问妈妈:“这个端午节有什么来历吗?”

  妈妈仔细想了想告诉我:“应该是纪念屈原的,屈原是楚国的大诗人,据说他在五月初五那天投汨罗江自尽,死后为蛟龙所困。”还没等妈妈说完,我便又提了一个问题:“那屈原为什么要投江呢?”这问题问的很好!”妈妈摸着我的头说:“因为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楚国小人当权,楚怀王被骗留在秦国当人质,楚国的首都郢被秦军攻克,楚国迁都寿春,在国家被攻克之时,他就愤然投江自尽,以身殉国!”

  “哦!原来是这样,那请继续接着讲吧,妈妈!”

  “然后,世人听到这个消息都很哀伤。每年于此日投五色粽子于水中,以驱赶蛟龙,有的渔夫还划船捞救,后来就发展成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后来就把端午节定在农历的五月初五!”

  原来端午节还有这样的来历呀!我今天不仅尝到了可口的粽子,还学到了新的知识呢!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 篇7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有关端午节的来历作文七篇】相关文章:

1.有关端午节来历作文七篇

2.有关端午节来历作文合集七篇

3.有关端午节来历作文300字七篇

4.有关端午节来历作文汇总七篇

5.有关端午节来历作文锦集七篇

6.端午节的来历作文七篇

7.端午节来历作文七篇

8.有关端午节来历作文300字合集七篇

上一篇:端午节活动作文 下一篇:端午节看龙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