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的传统作文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的传统作文 篇1
盼呀!盼呀!终于盼到了我们村一年一度的赛龙舟了。
农历五月初六是家乡的龙舟节。我刚吃过粽子,就和我的爸爸妈妈、哥哥一起来到潢涌河边看赛龙舟。河两岸人山人海。
下午2时,比赛开始了,龙舟随着鞭炮声起,来自各村的12条龙舟一字排开。锣鼓声霎时震耳欲聋。河两岸顿时沸腾起来,升空的气球、迎接的彩船、划过的龙船……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你们看呀!那些龙舟多么威风呀!像凯旋归来的胜利者。挠手们分别穿着红短衣、蓝短衣、黄短衣、白短衣、青短衣……头上绑了块白布,上面写了几个字——“奋斗!奋斗!努力奋斗!战胜困难!”他们如同**一样威风。比赛到了紧要关头,人们的心开始紧张起来,突然,从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下二村加油!下二村加油!”的呐喊声,我放眼看去,原来是下二村旗子的红队落后了,在观众的的支持下,挠手们更沉着了,拼命地划着,下二村龙船,迎着汹涌澎湃的浪花,“踏着”乘风破浪的强风,在潢涌大河上划出一条长长的水纹,冲上了前头,其它龙船也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你追我赶。最后,下二村龙船一举夺冠。队员们团结合作的精神鼓舞广大群众。
据说,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楚国大诗人——屈原的:屈原生活在春秋时代的战国时期,那时,七个皇帝各镇守一方,分别是:楚国、燕国、秦国、鲁国、齐国、魏国、赵国。其中,北方的秦国最为强大,虎视眈眈地想吞并其它六国,想成为中华民族的霸王,屈原推兼楚国与齐国合并攻击秦国,但是,昏庸的楚王不但不听的屈原劝告,还把屈原逐出楚国。最后,楚国被秦国消亡了。屈原不任心看见楚国人民流离失所,就在农历五月初五胸中抱着沉甸甸的大石头跳到旧罗江自尽了。楚国人民听到这个消息后难以置信,纷纷划着小船去救他,又害怕旧罗江中小鱼伤害屈原的尸骨,所以,楚国人民用小竹筒装满糯米饭菜,希望江中小鱼不要伤害屈原的尸骨而吃楚国人民做的糯米饭菜。故事就是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
赛龙舟需要队员们同心协力、奋力拼搏才能划得快,它宏扬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也发扬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精神。
端午节的传统作文 篇2
说起我家过这个端午节呀,我还真是感慨万分啊!实属让人哭笑不得!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民谣生动地表达了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我的家乡没有江河湖水来划龙舟,不过每逢端午,还是可以看到人家门前插着一束艾草或菖蒲,更可以闻到从各家各户传来的阵阵粽子的香味。
按理说,我家过端午也没啥区,别可就是有些与众不同。众位看官欲知到底有何不同,且耐心往下看——
其实也无太大区别。还不就是过个端午节!只是我家的气氛不对头。
人家过端午,都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的;可我家却是硝烟弥漫,分成两派,年年都要斗上两回合,才肯罢休。
第一回合:吃粽子
传说在屈原投江时,人们因为捞不上屈原的尸体,所以用栋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的粽子投入汨罗江以祭祀屈原,不让江里的蛟龙吃掉屈原的尸体。从这以后,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如今的.粽子在讲究饮食文化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下,不论是造型还是原料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而我家的分歧之一就在这粽子馅儿上。
爸妈喜欢吃糯米粽、蚕豆粽;而我和弟弟则喜欢吃豆沙粽和肉粽。可妈妈在包粽子的时候总是以种种理由来反对包豆沙粽和肉粽。于是就有了第一回合的较量。
“妈,这次有包豆沙粽和肉粽吗?”
“包那两种粽子多麻烦!包豆沙粽又要洗、又要磨的你想累死你妈我哇!肉粽又油腻腻的,多吃对身体健康无益。还是糯米粽和蚕豆粽比较好!”
“‘青菜萝卜,各有所好。’我们两姐弟就是喜欢吃这两样嘛!难道您连这一小小的要求都不肯答应吗?”
“那好啊,你们有本事就自己包去,现在我没空!”
“包就包,谁怕谁!”
端午节的传统作文 篇3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化,尤其有许多传统节日。
我最喜欢端午节了。是因为可以上好吃的棕子,糯米里有香肠、有枣子、还有肉,端午节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楚国有个爱国诗人屈原,公元前340年楚国灭亡了。屈原很痛心,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杀了,人们怕小鱼小虾吃屈原的身体,他们用竹筒把米装起来投进江中,可是被蛟龙偷吃了,后来人们知道了蛟龙最怕苇叶和五色线,人们用这些东西把糯米包了起来。蛟龙看见这些东西就吓走了,这样小鱼小虾不吃屈原的身体了。于是到了这一天人们把包好的棕子投进江中,一年又一年就成了习俗。
我最喜欢端午节了,我最喜欢吃棕子了,我最敬佩屈原了。
端午节的传统作文 篇4
中午,锅里冒着热气腾腾的热气,饭桌上,我们正说说笑笑地吃着﹑谈着。咦!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呀!我们正欣赏昨天的劳动成果—粽子哩!
粽子又香又甜,深受人们的喜爱。“粽子是怎么来的呢?”我好奇地问妈妈。“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不满楚王的残暴的统治,愤然投江自尽。老百姓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屈原投江的日子—端午节,人们包粽子投入江中,这个习俗一直沿续到今天。”妈妈语重心长地说道。
粽子出锅时,还带着一股清香。外公告诉我,这是粽叶的香味。粽子刚端上桌,我就迫不及待地解开长长的粽绳,剥开软绵绵的粽叶,露出了里面鲜嫩又光滑的粽肉。我用筷子夹起粽子,小心翼翼地放进嘴里。哇!一股甜甜地汁水立刻流了出来。酸酸甜甜,甜甜酸酸,还散发着阵阵清香。我张口阿乌阿乌吃了好几个。外婆见了,笑我是个“馋嘴猫”。直到打了一个饱嗝,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饭桌。
端午话粽子端午节的风俗是吃粽子、赛龙舟、扎艾草、喝雄黄酒……我呀,最喜欢吃粽子啦!
粽子的形状各式各样:有三角形的、有长方形的、还有一种粽子叫迷你粽。迷你粽小巧玲珑的非常可爱,粽子的叶子碧绿碧绿的、细细长长的、尾部尖尖的、就像绿色的丝带,又像花朵散发着阵阵清香。奶奶包粽子可真有一手啊!她先把几片粽叶灵巧的围成一个漏斗形,然后向里面塞上糯米,接着向变戏法似的裹了几道,最后把线扎好,呀!一只香喷喷的粽子就包好了。我左看右看真想咬一口,粽子的馅可丰富了,有豆沙的、有肉的、还有香肠的呢!我最喜欢吃豆沙的,因为它非常甜。
过端午节真快乐,我希望天天都是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作文 篇5
在数百年前,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被人冤枉,关进了监狱。在监狱里,它写出了闻名已久的《离骚》。出狱后,含冤投江而死。他就是屈原。
屈原死后,农民划着船来到江上,生怕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虫怪物吃掉,于是,他们在江里投入了大量的叶子包饭和鸡蛋。有一个老中医为了不让水下的蛟龙把屈原吃掉,拿来一罐黄酒,倒在江里把蛟龙晕掉。于是乎每年的这个日子,平民百姓都来往江里投入大量的叶子包饭和鸡蛋。这个传统一直流传到现在,成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便是端午节的由来。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相传,楚国人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的尸体。他们争先恐后追赶至洞庭湖事,发现屈原的尸体已不见踪迹。于是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将屈原的尸体吃掉。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
端午节到了,我在爷爷家和大姑他们一起过端午节。家家还要买五色绒线,拴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上,称之为长命绳。还要采集艾叶等多种植物叶子。将它们放在开水中煮沸,将水晾凉后给儿童洗澡,可以去除身上的病毒。大姑他们还要用大蒜头烧汤,煮很多的鸡蛋,放开量的吃。鸡蛋含在嘴里,含完之后在身上滚一滚。我在床上从头滚到脚,表示圆圆滚滚。
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都能吃到大姑自己包的粽子。她先买
来优质的糯米,再去采粽叶。首先,把粽叶放在锅里煮。大姑说:“叶子煮煮就能发出香味。”大姑把叶子两头撕掉,把不好的挑出来,然后,就可以开始包了。拿一个粽叶围成一个近似漏斗的形状,再把糯米放到叶子里,之后放一或两个大枣在粽叶里。再拿一根棕叶包住头部,不让糯米露出来,最后,用干净的绳子把粽叶系的严严实实,这样一个粽子包完了。在大商店里,还可以买到别的粽子:有蛋黄棕、千层饼棕还有鲜肉棕〃〃〃〃〃〃它们有的甜,有的咸,很好吃。粽子终于熟了,我们吃到了香喷喷的粽子。
我喜欢过有趣的端午节,经常盼望着端午节的到来。
端午节的传统作文 篇6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实用】端午节的传统作文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