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划龙舟作文

2021-10-13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划龙舟作文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节划龙舟作文 篇1

  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船赛会”等,大多数人只知道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而源远流长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其实,其起因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说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打败吴国。“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事物原始·端阳》)吴越交战,勾践败而被俘,在吴国过了三年忍辱含垢的生活,骗得了吴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回国后,他卧薪尝胆,立志雪耻,于当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师,开始操练,终于在数年后,一举消灭吴国。后人为了昭彰勾践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便效仿越国水师演练时的情景,于五月五日这一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

  二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和曹娥。传说伍子胥因遭谗言胡说,被吴王夫差命人抛于钱塘江波涛之中,有曹娥驾舟去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曹娥碑》)。后世遂划龙舟,作救伍员状。

  三说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这种说法普遍被接受,其文字记载始见于南朝梁人撰写的《续齐谐记》:“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这些说法,都各有各的道理,但都没有说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管是为了纪念某某人,还是为了“迎夏至”、“避恶日”,为什么偏偏要举办“龙舟”竞渡呢?也就是说,为什么要赛“龙舟”而不赛其它什么“舟”呢?

  回答这个问题,得从龙的基本神性入手。我们说过,龙有喜水、好飞、善变、征瑞等神性和兴云布雨、司水理水的神职。既然有这样的神性和神职,被生活在江渎四流、湖泊星罗的水乡各族人民所崇拜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崇拜意识必然要外化为具体行为。这些行为包括:祭神,将人间美味敬献给神灵,并伴之以香火,让其款款享用;娱神,歌唱、舞蹈,想着法儿让神快乐;拟神,模仿神的举止形态,表示自己和神物有密切的关系,自己身上已秉赋了“神性”,从而能够“神灵活现”。这大概是“龙舟竞渡”的深层动因。人们相信,通过声势浩大的竞赛龙舟,能使天上水中的神龙心神感应而大娱大悦,从而焕发神性,克尽神职,保佑一方水土风调雨顺,稼渔丰成。同时,也使人们自身秉赋龙性,像龙那样强悍矫健,进而怯邪弥难。至于纪念某某人云云,只不过是一种附会。原因大概在于,这些人杰的“人性”和龙的“神性”有相通一致之处,又多少分担了龙的一部分“神职”。比如伍子胥就曾被奉为长江水域的“水仙”、“涛神”、“潮神”和“江神”;屈原也曾被封为“广源顺济王”,有“江神即楚大夫屈原”之说。

端午节划龙舟作文 篇2

  朋友,每当蝉鸣荔熟、稻花飘香的时候,请到我的家乡来,来看看富有民族特色的赛龙舟吧!

  赛龙舟那天,大街小巷到处悬挂着醒目的标语,插着鲜艳的彩旗。眉开眼笑的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潮水般地涌向峒河两岸。此时,人声鼎沸,彩旗飘扬,好一派节日的气氛。

  看,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十几条龙舟头咬尾,尾接着头,从上游鱼贯而下。两岸顿时沸腾起来,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谱成一曲动人的交响乐。每条龙舟颜色各异,龙头千姿百态,张着椅角,睁着双眼,栩栩如生,犹如条条真龙在戏水。龙舟上的健儿穿着红背心,头上用白毛巾扎成英雄结,个个如同出征的战十,显得格外精神。

  “轰隆隆”礼炮一响,十几条龙舟像离弦的箭在水面飞行。岸上的人们欢欣鼓舞,击掌喝彩。龙舟你追我赶,力争上游,谁也不甘心落后,那奋勇争先的场面激动人心、催人奋进。每条龙舟上的.指挥员站在船头,随着铿锵有力、节奏鲜明的锣鼓声,双手挥着葵扇,双脚不停地上下跳动,使出浑身解数。划桨健儿使尽平生气力,木桨上下飞舞,动作整齐一致,劈风斩浪,向前奋进。敲锣打鼓者一边打鼓,一边呐喊助威。

  看赛龙舟,每一条龙舟都牵动着千万观众的心。我的心就像大海里的波涛时起时伏,变幻莫测……赛龙舟夺标的那种精神,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精神么?它是中华民族的财富!

  龙舟健儿不辜负观众的重望,他们沉着、镇定,挥着肌肉鼓鼓的臂膀,拼命划着。他们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划桨法:木桨人水角度小,深度浅,频率快。有一条龙舟遥遥领先,成群龙之首,终于夺魁。他们团结奋斗的精神深受人民的敬仰,激起雷鸣般的欢呼声。

  就这样,赛龙舟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但那催人奋发的锣鼓声仍在我的耳边回荡,那拼搏向上的情景还在我眼前闪现。朋友,请到我的家乡来,来看看富有民族特色的赛龙舟吧!

端午节划龙舟作文 篇3

  有人甚至将这归因于“洋节”的流行,认为其实质是强势文化侵入导致的本土文化衰退。至少有两方面的因素,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是社会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特别是城市居民,过去的节日特定食品如今随时可以享用,周末的休闲娱乐可以比过去的节日还丰富,传统节日自然就淡化了;另一方面,传统节日是在过去的生活节奏中产生的,或者可以说与旧时农业社会的生活节奏相依存,在今天这个社会大变革的转型时代,生活节奏空前加速,可能是人们不得不疏离传统节日的更重要原因。换个角度说,“洋节”是伴随当代生活节奏一起进入中国的,所以最先接受“洋节”的,恰恰正是最能适应当代生活节奏的青少年。与人们对春节与中秋的不能忘情相比,端午与重阳这两个传统节日就更是渐行渐远。

  粽子似乎是端午节的标志。其实南京习俗,吃粽子并不限于端午节,但端午节一定要吃粽子。只是南京的粽子好像从来就没有出过大名,说到粽子之类的江南小吃,人们只会想起苏州和杭州。

  包粽子本该用糯米,因其黏性好,可以黏住恶龙的牙齿,免得它去伤害屈原。然而一般人家只能以粳米掺少许糯米,甚或以籼米为主,掺上粳米和少许糯米,因为在计划供应的粮食中,粳米和糯米都是限量供应的,糯米尤少,大约一个节期一人只有一斤,且价格也要高几分钱。贫寒人家,不得不做这种算计。包粽子的米也需要泡一段时间,使其吸收一定水份,容易煮熟,但也不能泡得过久,否则会酥成米粉,那就只能做元宵了。

  家里常包的是白米粽,偶或也能包点夹心粽。一种是素心,在米里掺上红豆,或红豆沙,或去了核的枣肉;肉粽,是将过年时省下的腊肉,切成肉丁,每只粽子里包入二三丁,吃时揭开粽叶,只觉肉香扑鼻。

  不同内容的粽子还得放在一锅里煮,就要变换粽子的形式或在扎线上作出记号,以利辨识。常见的有四角粽与小脚粽,后者较难包得规整。包粽子是女人的事,家中的母女婆媳,围坐在木盆边包粽子,也是一种手艺的考试与较量。有时邻家的女人也凑过来看,品头评足;自恃手艺好的人,还会大方出手,动作麻利优美地包出个挺括的粽子来,得意洋洋地享受一串赞美。近年超市里卖的粽子多是四角,甚或如日本式,简单地折成一个长方体,全无艺术可言。煮粽子也要算技术活,往往是头一天晚上煮开了,就焐在煤炉上,夜里要起来看几次,不能耗干了水,更不能煮得夹生。那一夜里,真是满室生香。

  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蒲节等,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一说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的忌日),与春节、中秋等节日同属东亚文化圈的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的重要传统节日。

【有关端午节划龙舟作文3篇】相关文章:

1.端午节划龙舟作文

2.端午节划“龙舟”作文

3.端午节划龙舟的作文

4.端午节划龙舟优秀作文

5.端午节划龙舟作文14篇

6.端午节划龙舟作文13篇

7.端午节划龙舟作文(15篇)

8.端午节划龙舟作文15篇

上一篇:端午节趣事作文300字 下一篇:端午节看龙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