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端午节作文

2021-10-08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家乡端午节作文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家乡端午节作文 篇1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我妈妈说,五月初五那天是纪念屈原以身殉国,跳入汨罗江的日子。为了不让鱼虾把屈原身体上的肉吃掉,人们就用粽叶包着糯米,投到汨罗看江里,我们家乡端午节的主要风俗就是包粽子和插艾叶。

  我最喜欢看妈妈包粽子。到了端午节,妈妈就开始包粽子了,妈妈拿了几片事先泡好的粽叶,把粽叶卷成圆锥体,把糯米放进去,中间再放上几颗蜜枣,一会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妈妈包的粽子可好看了,有各种形状的。粽子包好后,放进锅里煮,一锅香喷喷的粽子就出锅了,清香四溢。

  我和爸爸忙着把艾叶插在屋门上,传说这样可以辟邪。艾叶还可以做药材用,每年大伏天的时候,奶奶用艾叶烧一大盆热水,给我泡澡,可以治疗皮肤病。

  我喜欢我妈妈包的粽子,我喜欢我家乡的端午节。

我家乡端午节作文 篇2

  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鸡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节的特色。

  小时候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很苦,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3、4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节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门上,说是为了避邪,我们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义。

  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回忆儿时过节是快乐的,节日的气氛也比现在浓。

我家乡端午节作文 篇3

  又是一年的端午节,又到了赛龙舟吃粽子的时候。在这个热热闹闹的季节里,我怀念起了那年的端午节,那是我第一次包粽子。

  那天是端午节,妈妈早就把糯米和粽叶买好了。妈妈把材料准备好,开始包粽子。我一看,一个个漂亮的粽子在妈妈手中诞生,好像很简单嘛,于是我缠着妈妈教我包粽子。妈妈笑眯眯地答应了。

  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妈妈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还顺利地完成了一大半。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妈妈替我去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有了失败,我小心了许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几只。

  看着自己包的粽子,我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妈妈把粽子拿去煮好后端了上来,打开锅盖,香喷喷的热气扑面而来,我轻轻地拿了一个肉粽子,拨开粽叶,咬了一口,又香又糯,太好吃了!

  吃着香喷喷的粽子,我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以后每年的端午节,我都要自己亲手包粽子。

我家乡端午节作文 篇4

  不知不觉,离开家乡近八年了。

  又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这让我想起童年时在家乡那个可与春节相比的端午节。

  我的家坐落在福建一个美丽的小县城,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早年到过那里,称她是中国最美丽的两个小山城之一(另一个是沈从文的.老家湖南凤凰)。

  家乡的人十分看重端午节,在节日即将来临时,人们就上山去割艾草,也会把家里清扫一遍。五月初,这个小山城就到处弥漫着浓浓的艾草味了。

  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艾草,家里的角落也都要喷上雄黄酒。每当这时,我就跟在奶奶后面,看她端着一只漂着一层雄黄的海碗,嘴里嘬满一口,然后一下一下地喷向老屋的每个角落。

  我很好奇,追着问:“奶奶,为什么要喷雄黄?”奶奶便会神秘地左顾右盼,然后悄悄地摆摆手,说:“小孩子家,莫问!”

  我又偷偷地跑去问妈妈,她说:“这是避邪的呀,奶奶怕‘邪’听到,若是它听见了,不就驱不了它了吗?”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于是,我也偷偷地拿一小杯雄黄酒,学着奶奶的样子,往床头喷一喷。我想,以后我就再也不会做噩梦了。那雄黄酒的味道可真不好闻,不过一想到已经把“邪”给驱赶了,我就扬扬得意起来。

  端午节,也同样是孩子们期盼的节日。

  端午节一到,我从幼儿园回家,一进屋,就会看见厨房桌台上摆着一大锅煮好的艾草汤(其中还有许多我说不上来的草根、树根),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午饭后。妈妈就会用这艾草汤水给我洗澡,洗完后,我便可以穿上新衣服,那衣服里也透着艾草的气息呢。接着,奶奶把布做成的“小公鸡”挂在我的脖子上,“公鸡”的尾巴上翘着几根长长的染红的鸡毛,下面是用艾草织成的装红蛋的袋子,我便欢欢喜喜地上幼儿园去了。

  这可是我扬眉吐气的日子!平时在幼儿园,我是再普通不过的了,可这一天却不一样,我挂着“小公鸡”把头仰得高高地,两只手背在后面,得意扬扬地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因为我家的“公鸡”做得最好看了!

  下午放学回家后,我就可以向长辈们讨红蛋了。我一边唱着“鸡公仔,啄尾巴,一路啄到婆婆家,婆婆出来看鸡仔,鸡仔出来拗桃花,桃花开,李花开,开到婆婆心里花花开……”,一边向奶奶、外婆要红蛋(红蛋也是用艾草煮的),然后把红蛋放到艾草袋里。

  印象最深的是,外婆有两个妈妈+一个生母,一个养母,自然我就比其他孩子多拿几个红蛋。挂在胸前得意地晃悠晃悠。那时候我就想:哈哈,家里亲戚多,真是好啊!

  哦,家乡的端午节!此时,我在广州,又想起艾草浴、艾草蛋、有艾草昧的新衣服了……

我家乡端午节作文 篇5

  对过节的兴趣越来越淡了。春节便春节,在冰箱里多放些东西,坚持几天不去菜市场而已。中秋便中秋,买来月饼也不吃,做做样子罢了。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粽子的香味越飘越浓的时候,我们刚好学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鸭蛋》一文,平淡幽默的语言,侃侃而谈中流露出对故乡和儿时生活的眷恋,这种情愫抓紧了我,让我也深深的陷进了对家乡的怀恋之中。

  家乡的端午节是有很多讲究的。包粽子,粽叶有要求,新鲜的芦苇叶,碧绿碧绿的,或者是槲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准备到位,洁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饱满的蜜枣,花生仁,葡萄干,都早已泡好,勤劳的女主人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再用丝线层层缠绕,一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煮粽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爱用火炉,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炉子上,能焖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孩子们一起床,揭开锅,就是热腾腾的粽子,屋子里,院子里顿时都弥漫着芦苇叶和粽子的香气。除了吃粽子,还要吃煮熟的大蒜,鸡蛋。这几种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扁圆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红色的椭圆的鸡蛋,碧绿的不规则形状的粽子,从颜色的搭配到形状的组合,都煞是好看。熏艾蒿,我们这里离山远,艾蒿都是从集市上买的,在端午节这天挂在门楣上,过几天干透了,取一两只在屋子里点燃熏一下,至于熏的目的是什么,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说是熏蚊子的,我想可能还有更多的东西,比如蜈蚣,蝎子什么的,大概类似其他地方的熏五毒吧。带香包,鲜艳的布料做成各种形状的饰物,里面放上香料,就成了孩子们心爱的饰物,挂在脖子上不时的嗅一下。系五色线,手腕脚腕都要带。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却是黎明时分却去田野里拔“圣草”了。这里说的圣草,加引号,是我实在想不出当时大人们怎样说的。

  长辈告诉我们,月宫里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捣药,这些药是要在端午节前夜,洒在各种草木上,河水里。在端午这天太阳没出来之前,这些药还停留在草上,如果这时拔回来,熬制成水,用这水来沐浴,可以治好百病的。小孩子当然非常相信,天蒙蒙亮,我们就呼朋引伴的出发了,向着蒙着神秘面纱的田野,我们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圣使命。农历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空气凉凉的,清爽滋润,周围都静悄悄的,你无意的一台眼,也许就逢上邻家来挖野草的孩子。相视一笑里,多少欢悦在其中。早晨的田野在这一天提前被惊醒了,那茁壮的青草上,露珠还在转动,我们需要的草是有讲究的,如猫猫眼,一摸眼就红的那种草,今天不怕它,就采。还有车前草,节节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阳出来之前采回家,这样那些神秘的药才会有效啊。慌慌张张的回家去,抬头看看天空,战胜了太阳般的自豪。现在想来,还觉得那种神秘如格林童话中的哪一篇,太阳一出,万物回复原貌的神秘。

  又要端午节了,谁还会去野地挖草呢,给孩子洗澡,有专门的沐浴露了,粽子也懒得包了,吃不了几个,干嘛哪么费劲,买几个就好了嘛。可是,在种种过程里藏着的细心,乐趣,也买些就可以了吗?在能亲自做的时候,不要买了吧,因为一个简单的“买”字,让我们失去了多少美好的东西啊。

我家乡端午节作文 篇6

  清明节过去之后,端午节又到了,我问姥姥什么是端午节,姥姥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时候一位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他写了很多爱国诗,《离骚》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有时间你可以读一读。”“我们怎么纪念他呢?”姥姥说:“这时候全家人都聚在一起包粽子。”

  虽然未到端午节,姥姥就包了粽子,它香甜可口,非常好吃!

  有时间我还要读一读《离骚》这首诗,向屈原学习爱国精神。

我家乡端午节作文 篇7

  端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听长辈们说:过端午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全国各地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在咱们这里端午各家各户门上都要贴纸鸡、纸符、挂艾草。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而最令我高兴的是,奶奶给我做了个特别的头饰。

  它先是用红、绿、黄、紫、橙五种颜色的纸剪成椭圆状。再叠在一起,并且是一层比一层短。然后用线缠成山丹丹花样。更好看的是奶奶又用彩纸给我粘了个粽子。外面是用一条一条的,五颜六色的纸像编筐子一样编成的袋子。里面装上江米,最后弄一个花边封上口。巧妙地用一根线把花和粽子系在一个发夹上,还要挂上艾草。这样一个玲珑可爱的头饰做好了。奶奶说:“戴上它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上我看起点缀装饰作用。

  我戴着它在镜子前照来照去,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左瞧瞧右看看,别提心里多美了!比吃了粽子还要甜。

  即使过完节,我也会把它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这不仅仅是一个头饰,里面更包含着奶奶对我的心意,厚爱,也倾注着奶奶的心血。我想:这将是我过的最难忘的一个端午节。

我家乡端午节作文 篇8

  我的家乡在安铺镇,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家乡的人们都举行赛龙舟和吃粽子的活动。

  有一年的端午节,爸爸妈妈和我到九洲江边观看人们赛龙舟。到那里观看赛龙舟的人很多,一路上到处都是人,真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呀!江上大桥上的人也有很多,但一座旧桥上的人却很少,而且有警察守着。这是因为旧桥比较小,而且有些栏杆也不见了,还有些桥墩也断了。因为人比较多,我和爸爸妈妈花了很长时间才挤到前面去。

  赛龙舟开始了,有黄队和蓝队还有红队,龙舟是长长的,可以坐很多人。随着一声哨响,运动员一起划桨,隆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向终点飞去。这时,两岸的观众大叫起来“加油!加油”。这时鼓声越来越大,运动员越划越起劲,各支队伍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互相追赶。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比赛终于结束了,结果是红队第一,蓝队第二,黄队第三。

  我们随着人流离开了江边。这时街灯已亮了,我越想越觉得龙舟比赛很好看。

  我爱我家乡的龙舟比赛,更爱我的家乡。

  校长给许桂源同学评一评作文:这篇文章写的是真人真事,所以读起来挺亲切,让校长也想起小时候到江边看龙舟赛的情景。不足的地方就是:如果把赛龙舟时的某一个激动人心的镜头再进行一番细致的描写,文章就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了。例如,某一条龙舟上擂鼓的或者呐喊的,又或者挥动船桨的,找一个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写下来,那读者肯定也会被感染了。继续努力吧,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相信你会取得进步的!

我家乡端午节作文 篇9

  家乡的端午习俗可谓多种多样。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几天,人们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条)插于门楣之上,据说可以驱妖避邪。戴香包。大人们用布缝制成小布包,并将艾、苍术、板蓝根等草药包于其中,让孩子或戴于项下,或系于腰间,可增强免疫力。最典型的风俗便是吃粽子了。首先把糯米用欗叶包成一个三角形,角要尖,然后放入3—4颗大红枣,用欗叶裹紧,系上五彩绳,一个粽子就做好了。妈妈一个个地做着,汗水无声的落着,终于,把粽子都做好了。接着就开始煮粽子,一般要煮一、两个小时才会又香又糯。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屈原,楚国丹阳人,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屈原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老百姓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定于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精华】我家乡端午节作文集锦九篇】相关文章:

1.【精华】家乡端午节作文集锦10篇

2.【精华】家乡端午节作文集锦5篇

3.【精华】家乡端午节作文集锦8篇

4.【精华】家乡端午节作文集锦7篇

5.【精华】家乡端午节作文集锦八篇

6.【精华】家乡端午节作文集锦九篇

7.【精华】家乡端午节作文集锦五篇

8.【精华】家乡端午节作文集锦六篇

9.【精华】家乡端午节作文集锦9篇

上一篇:欢乐的端午节的作文 下一篇:端午节风俗作文300字